首頁/ 家居/ 正文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這是

「最城市THECITY」

深度挖掘的第

2

個城市

‘聽書的人走了,

說書的先生轉行了,

茶館的掌櫃關門了,

小孩子開始說普通話。’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本集由『雪佛蘭開拓者』聯合呈現

『最城市THECITY』原創影像,請尊重版權轉載須授權

本文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常常聽紹興被詬病

是一座沒有夜生活的城市

對本地人來說,這也許是一種誤讀

紹興的夜生活只是開始得比較早

天色將暮時

河邊橋上都是吃完飯乘涼的人們了

尤其是環城河一帶,夜景迷人

流光溢彩的橋洞下

有民間交誼舞組織

一定也少不了圍觀釣魚的老大哥們

有人閒庭信步,有人吹著悠揚小號

紹興的夜晚確有一種“退休感”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紹興夜景,滑動檢視更多

沿河再往東南走去,就是稽山公園

這兒的迎嵐閣裡

正燈火通明,熱鬧非凡

古樸的裝修

穿著長褂繪聲繪色的說書人

一下讓人回到80年代書場鼎盛的年代

中國評書大師單田芳那句“書接上回”

不知是當時多少小朋友的童年BGM

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兒

就是守著收音機聽《三俠五義》……

北有評書,南稱評話

到了紹興就作“紹興大書”

年輕人也許知之甚少

紹興大書是一種用地道紹興方言

口頭講說的表演藝術形式

是中國評書的南派代表

源於東漢,發於隋唐

興於清代,盛於民國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曾經的紹興大街小巷

處處有書場,場場都爆滿

卻在城市的不斷髮展進化中

日漸淡出人們的生活

令人慶幸的是

仍有一群不願離去的說書人們

堅守著讓家鄉的曲藝

迴歸現代人的日常生活

“稽山書場是我們紹興第一個復興的書場”

負責人屠海洋向我們介紹到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一口紹興話,特別熨帖

作為一個八零後

他從小就對曲藝和民間故事感興趣

結合本職工作,把反詐宣傳,黨史故事

各宗引人反思的拐賣案,販毒案

用方言和評話的形式進行講述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漸漸的,他的聲音傳入了各個街道社群學校

屠海洋在的場子,總是熱熱鬧鬧的

很喜歡他四兩撥千斤的功力

包袱一個接一個,全落地成了歡笑與掌聲

臺下的觀眾也從懷舊的老人家

拓展成了一批同齡人和小孩子

有入迷的00後也嘗試著登臺表演

屠老師在紹興非遺保護中心學習曲藝時

認識了自己的師傅,張學章老師

張老師目前是紹興大書唯一的市級非遺傳承人

也是登上電視熒幕

表演南派評

書的“

第一人”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17歲就開始學習說書

從紹興大書的鼎盛時期

到後來的青黃不接

再到如今的復興

張老師一直見證著

他認為說書人

基本可以算得上是一本活字典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從三皇五帝到宋元明清

不管是正史還是軼事,都要讀個遍

兩三頁的文言文可以講上個兩三個小時

靠的都是經年累月的學習和創作

只摺扇一把、方帕一條、醒木一塊

就將那些恢弘戰場

音容笑貌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茶館、酒肆、書場

都是說書人們開講的舞臺

所到之處總見踴躍的書迷,座無虛席

如今最讓張老師感激和欣慰的事

就是《紹興評話遺珍》的出版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採訪前,他一直拿著這本書和我們說

等下一定要給他機會介紹這本書

16萬字,歷時五年

讓紹興大書有了專屬話本

《春秋》《三國》中的一小段文字

透過張老師的創作加工

變成妙趣橫生的長篇故事躍然紙上

在橋樑眾多的紹興

以前有橋亭就有茶攤

大小茶館更是不計其數

大夥兒平日的娛樂活動

少不了去附近茶館坐坐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說書人身穿長衫,站或坐於桌前

摺扇、方帕、醒木備好

繡口一吐

就可憑空演繹一段段前世今生

說到精彩處,用醒木拍桌

說到關鍵處,戛然而止

臨了一句“且聽下回分解”

勾著人下回光顧

一扇一帕一醒木,當代書場復興了

後來

“聽書的人走了,

說書的先生轉行了,

茶館的掌櫃關門了,

小孩子開始學說普通話。”

曾經最接地氣的評書倒成了

上世紀電視廣播中少被懷念的遺蹟

若現在的你看慣了電影,唱夠KTV

也玩膩密室逃脫、劇本殺

不如將一些閒暇時光

分些給當地的傳統曲藝

留一留說書人和掌櫃們

也給自己聽聽地道方言的機會吧

歡迎大家來紹興“稽山書場”聽書

國慶期間每晚七點半,書場會有

紹興評話、紹興蓮花落、紹興平湖調等節目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