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我愛收藏】傢俱如何辨偽

傢俱不同於字畫或瓷器,很少留有款識,所以斷代成為一大難點。但傢俱的做工工藝、使用的材質以及流行的款式、裝飾手法,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掌握了這些特徵,就可以對一件傢俱的生產時期,做出大概的判斷。古代傢俱的辨偽實際包括辨偽和斷代兩個部分。所謂古代傢俱之偽,有許多情況:有的是惡意仿製古品,以新充舊,用以牟利的新傢俱;有的原是仿古代傢俱,幾經流傳,被當做古代傢俱收藏;有的是後代仿前代,如明仿清,這種仿製不以牟利為目的,是藝術上仿製。因此,對古代傢俱辨偽,首先要判別是古代傢俱,還是新傢俱。如果是古代傢俱,然後再判別具體年代。古代傢俱的辨偽可以從以下幾個部分來考察。

一、考察傢俱的包漿

古代傢俱的包漿,實際上是使用痕跡,是傢俱在長時間使用過程中,表面形成的一層有陳舊光澤的皮層。有些傢俱使用得較少,儲存較好,往往包漿較少。另有些傢俱使用得較多,儲存環境惡劣,滄桑感很強。因此,包漿不是判定傢俱年代的唯一標準。另外,汙垢不是包漿,有些收藏者錯誤地把汙垢當做了包漿,這是不對的。

好的硬木傢俱,隨著年代的推移,在其表面會產生一種自然形成的歲月磨痕,非常柔和,木質的紋理自裡而透外,色澤有一種蒼老感,具有寶石般質感,一擦就會顯示出光澤。而作偽的包漿,往往在一些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傢俱上,比如桌子、箱櫃的表面用鋼絲球擦出一條條痕跡,上漆後再用茶杯、鍋子燙出印記,用小刀劃拉幾道印子,看上去似有一種飽經歲月滄桑的感覺。也有采用細砂紙在新仿傢俱最容易受到磨損的部位精心打磨,做成使用痕跡,然後上蠟,做成老包漿,有的甚至用皮鞋油之類的劣質材料作偽。

【我愛收藏】傢俱如何辨偽

明 明式圈椅

高103釐米 長63釐米 寬45釐米

黃花梨所制,做工精緻,裝飾雅美。弧形椅圈,自搭腦伸向兩側,通過後邊柱又順勢而下,形成扶手。背板稍向後彎曲,形成背傾角,頗具舒適感。四角立柱與腿一木連做,“S”形聯幫棍(扶手與座面之間的豎牚,也叫鐮把棍,因其形如鐮刀之柄)。席心座面。座面下裝壼門。腳牚逐級加高,寓意步步高昇。四腿外撇,稱側腳收分,意在增加器物的穩定感。裝飾具有典型的明式風格,只在背板和券口上端浮雕紋飾,背板滿雕雙螭紋,雖是滿雕,佈局卻非常疏朗。券口上端的卷草紋也非常簡練自然。

包漿的辨識需要一段時日磨鍊,需要多看實物,對古代傢俱包漿要有正確的感性認識,還要多動腦筋,善於推理。一般來說,作假的包漿的光澤是呆板浮躁的。用手觸控,真品的包漿光滑溫適,偽品則有一種膩澀之感,有受阻的感覺,甚至粘手。但也有包漿能亂真的,這時需要仔細觀察:首先,注意詳察木材紋理、色澤是否自然。傢俱若做包漿,在紋理及色澤上或多或少地都會存在差異。其次,要注意傢俱表面舊化程度。所謂舊化是指褪色、開裂、磨損、起皮等痕跡。傢俱使用條件不同,其舊化程度也會不同。另外,同樣是一件傢俱,它的靠牆面和正面,上面和下面都會存在舊化差異,觀察這個差異是否自然。傢俱的舊化是長期使用的結果,包漿現象隨之產生。再者,看包漿出現是否自然。一般在使用者的手經常撫摸的位置,會出現自然形成的包漿。新仿的包漿有時會在不常撫摸的地方也做出來了。

二、考察傢俱的細部

考察傢俱的細部是古代傢俱辨偽的一個重要環節,許多贗品古代傢俱都是在細部露出馬腳。考察細部可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第一,要先看傢俱的底面、背面,在這些不顯眼的地方,要仔細檢視傢俱表面的顏色與舊的程度是否統一,用料是否一致。舊傢俱底部一般有自然老化的痕跡,而新傢俱底部光滑或被上漆和染色。還有一些新仿的傢俱,作偽者將傢俱上潑上淘米泔水或茶葉水,然後擱在室外的泥土地上,任它日曬雨淋,兩三個月裡反覆幾次後,木紋自然開裂,油漆龜裂剝落,原木色澤發暗,顯出一種貌似歷經風雨的舊氣但傢俱的底部卻非常新,與傢俱整體成色不協調。另外,市場上還出現過老房子裡的建築材料拼做而成贗品古代傢俱,這種木紋開裂、蒙塵包垢、灰頭土臉的老傢俱,從外形色澤上看,確實有一種歷經歲月磨蝕的感覺。這種傢俱的馬腳在於舊化沒有層次感,沒有過渡。第二,要看傢俱的各處樺卯介面是否嚴密,過分嚴密是新仿,即使外面看上去再舊,也是新做的。第三,看傢俱的腿足部是否有糟朽,完好如初的為新仿。另外,舊傢俱腿部因為經歷潮溼而變得陳舊,但非常自然。而新傢俱無論怎麼作舊,還是很不自然。如許多作偽者將桌椅類傢俱的四條腿埋在爛泥地裡,時間一長,這一截腿就會由淺入深地褪色,呈現一種水漬痕,很能騙過外行。但是真品的水漬痕一般不超過一寸,作偽的往往會過分。第四,注意接縫、拐角等連線處的細部。這一點也十分重要,許多作偽傢俱多擱幾天,就會出現收縮,露出新茬的地方令作偽者防不勝防。這一條在北方尤為靈驗。第五,要看樺眼的形狀,明清傢俱的榫眼是手工鑿的,都是方的,如果看到眼兩頭圓的,就說明是機器加工的,肯定是新仿的。

三、考察傢俱的木質

考察傢俱的木質非常重要,因為不同木質所製成的傢俱,其價值相差很大。另外,木質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傢俱的時代,尤其是一些珍貴木材。例如,明代的黃花梨木傢俱最流行,品種多而全,椅凳類、桌案類、床榻類、屏架類、櫃櫥類等應有盡有。到了清朝,紫檀木沉穩、莊重、威嚴的色彩力度與清政府急欲建立其正統地位的思想、心態相契合,加之玻璃的應用逐漸流行,使色彩凝重的紫檀木成為傢俱製作的首選之術。清中期以後,使用名貴傢俱已逐漸成為社會時尚,成為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徵,但黃花梨木,紫檀木基本告罄,供應不足。於是從乾嘉之際起,紅木作為替代品從南洋大量進口。紅木傢俱又大量盛行。

因此,從上述明清傢俱用材上的鮮明的特點來看,凡是用名貴的紫檀、黃花梨等木材作的古代傢俱,看不出改制痕跡的,可以斷定為清中期以前生產的。凡是紅木傢俱,基本可定為清中期以後製作的。

【我愛收藏】傢俱如何辨偽

清 清式雕雲龍紋書桌

長180。5釐米 寬102釐米 高88。5釐米

紅木所制,裝飾具有典型的清式意味。書桌為四面平式,桌面鑲整塊灰色山水紋大理石,下設四個抽屜,抽屜上裝銅把手。桌下左右各有一櫃,櫃上置抽屜。書桌周身以及腳踏都滿雕雲龍紋,紋飾繁縟。腳踏下有羅鍋掌。

古代傢俱材質造假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材質替代。由於20世紀80年代中國古代傢俱市場行情年年走高,贗品就大量出現。由於原材料缺少,就出現了許多進口的非洲硬木冒充紫檀、黃花梨等。如:用非洲欖仁木冒充紫檀或黑酸枝;黃檀(或紅檀)冒充酸枝木;巴西木、亞花梨(印度紅花梨)冒充花梨;高棉木冒充紫檀等等。這些替代木料往往採用硫酸燒,在石灰水池中浸泡,或用雙氧水及其他中草藥、化學藥劑使木材變色、變舊,也有的用色蠟改變木材顏色。識別這樣的替代品不難,因為紫檀、黃花梨雖和替代木材色澤相似,但紋理有較大的區別。另外,由於化學處理過,木材本身天然芳香已不存在,代之以異味。

材質造假的第二種情況是“貼皮”。這種“貼皮”手法與“包鑲”類似。包鑲傢俱早在清代中期就已有之,當時一些蘇式傢俱曾採用這樣的手法,主要是為了裝飾和省料的考慮。但“貼皮”與“包鑲”目的不同,“貼皮”是為了掩蓋和造假,而不是裝飾和省料。“貼皮”的方法,表面採用0。2毫米厚珍貴木材貼上在普通木材上,正反兩面顏色、紋理完全對應一致,很難為收藏者察覺,但這種貼皮經不住時間的考驗,尤其北方地區冬天乾燥,空氣溼度小,很容易使南方產的此類傢俱開裂。

四、考察傢俱的結構

傢俱的造型結構,也是判斷年代的重要依據之一。首先從造型品種來看,明式傢俱主要包括椅凳、床榻、桌案、櫥櫃、幾架以及屏風、箱匣等。清代傢俱在繼承中有所發展和改變,這些變化可以幫助人們來斷代。比如:躺椅是清代晚期才出現的,是從交椅發展出來的;圓桌在明式傢俱中很少見到,現在見到的圓桌都是清代的;茶几清代開始盛行,是從香幾中分化出來的,其區別在於茶几較為矮小,很少單獨擺放,有的是兩層,往往放在一對扶手椅之間;套幾是別具特色的清代傢俱;多寶閣是從清代開始形成的;屏風明清兩代都很盛行,但掛屏是明末才出現的;諸如此類。其次,從造型結構上來看,許多明清傢俱的年代早晚,都可以從造型結構的變化上來判斷。比如搭腦兩端出頭、扶手兩端不出頭的扶手椅,或搭腦兩端不出頭、扶手兩端出頭的扶手椅,多為明式傢俱扶手椅的早期式樣,其製作年代一般不會晚於清代中期。再如櫃子,明式櫃子以圓角櫃居多,側腳收分明顯,以各種流暢的線條裝飾為主,不重雕刻。入清以後,這類圓角櫃逐漸減少,代之而起的方角櫃,方正平直,側腳收分漸小至清代中期以後基本無側腳,並且裝飾雕刻亦由簡潔變繁瑣。又如,明式傢俱的管腳牚多用直牚,清中期以後常用羅鍋牚。第三,從結構工藝上來看,明式傢俱最大的工藝特點就是榫卯結構,黏膠只是輔助,構件憑藉榫卯組合,一絲不苟,其精確程度即便現代科技都很難達到,僅此一點,現代仿品就無法矇混過關。例如,明式傢俱有透榫工藝,但到了清代後期就沒有透榫了,改為暗榫,用膠合,工藝上相對簡單了。

【我愛收藏】傢俱如何辨偽

清晚期 紫檀書桌

長134釐米 寬64釐米 高87釐米

書桌為四面平式,整器呈長方形,素面,上層有平行三抽屜,下以左右兩幾為撐託,兩几上下分三部分,上部為可置物的空格,有券口遮擋裝飾,券口浮雕花卉拐字紋。中部置一抽屜,屜上裝銅把手。下部為擱板,滿飾透雕螭龍紋,紋飾細膩有致。四足有柺子紋裝飾。

【我愛收藏】傢俱如何辨偽

明 鐵力四屜案

長17釐米 寬51。5釐米 通高87釐米

又名四桌。長方形案面,下設屜抽四具,屜下出壺門式牙條。抽屜與牙條分別刻折枝花及吉祥草花紋兩種,風格淳樸。方直腿,除了兩側接牙條,還與案角接角牙,是一腿三牙結構。

考察傢俱的結構,要特別注意改制傢俱。改制有常改罕、少改多、壞改好、高改低幾種情況。常改罕是指把常見的古代傢俱品種改為罕見品種。不少古代傢俱經銷商把木質較差,傳世較多且不太值錢的半桌、大方桌、小方桌等,紛紛改制成較為罕見的抽屜桌、條案、圍棋桌。這樣傢俱價值能大幅提高。少改多是指利用完整的古代傢俱,拆改成多件,以牟取暴利。具體做法是,將一件古代傢俱拆散後,依構件原樣仿製成一件或多件,然後把新舊部件混合,組裝成各含部分舊構件的兩件或更多件原式傢俱。壞改好是指把傢俱損毀的部件改為好的部件,它與修復不同,而是一種“調包”。如軟屜改成硬屜。軟屜,是椅、凳、床、榻等傳世硬木傢俱的一種由木、藤、棕、絲線等組合成的彈性結構體,多施於椅凳面、床榻面及靠背處,明式傢俱中較為多見。與硬屜相比,軟屜具有舒適柔軟的優點,但較易損壞。傳世久遠的珍貴傢俱,有軟屜者十之八九已損毀。由於製作軟屜的匠師近幾十年來日臻絕跡,所以,古代珍貴傢俱上的軟屜很多被改成硬屜。高改低是指為適應現代生活的起居方式,把高型傢俱改為低型傢俱。許多人購藏古代傢俱,既當收藏品,又當實用用具。為了迎合這些人,許多仿古的椅子和桌案被改製為較矮,以便在椅子上放軟墊,或放置在沙發前作沙發桌等。改制傢俱,基本上都可認定為贗品古代傢俱,除了“壞改好”一類稍具收藏價值外,其餘都沒有收藏價值。

五、考察傢俱的裝飾

判斷古代傢俱的年代和真偽,考察傢俱的裝飾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考察裝飾可從傢俱的配飾、雕刻等方面入手。傢俱的配飾主要指金屬附屬構件,金屬附屬構件包括面頁、合頁、鉸鏈、拉手、包角、鑲條、鎖面等。老傢俱的金屬附屬構件如果是原配的,應該被手摩挲了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有些材質較好的傢俱還會選用白銅打造,時間久了會泛出幽幽的銀光,令人遐思。許多金屬附屬構件上會鏨出各種圖案,有動植物、山水人物、吉祥字元等,工藝之精,是今天的銅匠很難仿得像的。有些民間意趣非常濃厚的圖案上,還可以分辨出地域風情和時代風尚,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還有些金屬附屬構件時間太久,雖然沒有包漿卻會留下鏽蝕的痕跡,泛出點點綠鏽,或者表面上像腐蝕版畫的板子那樣高低不平,這些都是鑑別老傢俱真偽的關鍵之一。

【我愛收藏】傢俱如何辨偽

清康熙 填彩漆雲龍雙環式幾

長24。4釐米 寬23釐米 高50。5釐米

漆傢俱。造型靈秀,為兩幾連體形。幾面為二圓相交,下有束腰,束腰下接彭牙,連線三彎式象鼻腿。共六足,足端珠式,下帶雙環式託泥。通體黃色漆地,面填紅、藍色二龍戲珠,束腰部填彩八寶,其餘均填彩百蝶及折枝花卉,幾里面刻“大清康熙年制”。明代上流社會有室內焚香的習俗,香幾為承置香爐的傢俱。此器帶款,為清代早期漆傢俱的代表作。

看傢俱的雕刻可從風格和雕刻水平上考察。首先從風格上看,明式傢俱的裝飾手法巧而不繁,樸而不俗,花紋題材多是祥雲龍鳳、纏枝花草。清式傢俱裝飾華麗,花紋繁縟,題材更為廣泛,並且明顯有外邦文化的影響,出現了西番蓮紋等。即使是同一題材,細節上也有不同,如龍的圖案明清傢俱都用,但形象明顯不同。明式傢俱的龍飾比較抽象,顯得輕靈矯健,而清式傢俱的龍飾比較具象,身子粗大,頭骨突起,龍身子出現鱗紋。另外,明式傢俱追求舒適,線條柔和流暢,因為木質優良,為了顯示木紋的美麗,很少用雕工只在關鍵部位雕刻,雕工精細、圓渾。而到了清代,好木材越來越稀少,而雕琢技藝達到高峰,人們開始在雕飾上下功夫,所以清代傢俱往往佈滿雕工,為了顯示等級、身份,舒適度被撇在一邊,追求大氣厚重,顯得奢靡豪華。收藏市場上有一些雕刻繁縟的清末傢俱,被鏟去一些紋飾,冒充明式傢俱或時代較早的清式傢俱,瞭解了雕刻風格後就不難識別了。其次,從雕刻水平上看,過去傢俱製作時在工時上放得比較寬,工匠的心態也相當平靜,精雕細刻,圓潤自然。而如今新仿的傢俱,為了降低成本,往往趕時間,在雕刻上就會露馬腳。如在蘇式傢俱中,圓不夠順暢,方不夠堅挺;廣式傢俱的邊框花飾出現偷工減料等情況。

(摘自《我愛收藏·古代傢俱知識三十講》)

- END -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