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家居/ 正文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我們先前在教你站在化學的高度認識刀具鋼材和熱處理一文中著重介紹了碳鋼的基本知識,本文再深入地探討一下合金工具鋼、不鏽鋼。

刀具鋼的效能,主要分四方面:硬度、韌性、抗鏽性、耐磨性。其中硬度是刀鋒利度的保證,韌性代表刀的抗衝擊力,用來大力劈砍的刀,對韌性要求較高,古代用來作戰的刀劍,由於經常相互格擋,對韌性要求更高,韌性不夠則容易折斷;抗鏽性決定它是否不易生鏽,耐磨性對刀刃鋒利度的持久至關重要,稱為刃保持性,刃保持性除了決定於鋼材的耐磨性之外,也和硬度相關。

除此之外,鋼材還有一些其他的效能,如紅硬性,指在高溫仍保持較高硬度的效能;淬透性,代表淬火冷速的要求。這些效能對一般刀具來說要求不太高。還有一個就是強度,強度代表鋼材在保持不折不彎的前提下,能承受多大的外力。強度是個非常複雜的概念,玻璃的硬度高而強度低,但僅就鋼材來說,可以認為強度和硬度大致成正比,硬度高的強度也高,因此不必再把強度單作為一個指標來討論。

在我們最關心的四種性能之間也充滿了矛盾,不可能每一樣都達到最佳,只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有所取捨。特別資深的刀迷往往偏愛碳鋼刀,

碳鋼實際上是突出硬度和韌性,而捨棄抗鏽性和耐磨性。

因為硬度和韌性不足的話,是沒有辦法用別的方法彌補的,而抗鏽性不行,可以用表面氧化、鍍鉻等方式彌補;耐磨性不行,只要願意花些時間勤於打磨,也就不是什麼問題。

碳鋼的硬度和韌性仍然是矛盾的,含碳量高則硬度高,含碳量低則韌性好。如果我們在硬度和韌性之外,還要求有足夠好的抗鏽性,則又會帶來硬度和抗鏽性的矛盾。能過碳鉻曲線可以清楚地看出這個矛盾的關鍵所在。

碳鉻曲線

理論上,硬度依賴的是碳元素,抗鏽性依靠的是鉻元素。但你不能簡單地不加節制地新增碳和鉻,因為加得多了,二者就會結合形成碳化鉻顆粒,碳化鉻顆粒可以提高鋼的耐磨性,但碳化鉻中的碳和鉻對鋼的硬度和韌性不起作用,只有溶解於鋼中的碳、鉻才能提高硬度和抗鏽性。鉻加得多了,就會減少溶解態的碳,對硬度不利;而碳加得多了,就會減少溶解態的鉻,對抗鏽性不利。究竟有多少溶解態的碳和鉻可以共存,可以從“碳鉻曲線”看出。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一般認為12%的鉻是不鏽鋼所要求的鉻的含量,此時碳最多是0。5%,這樣的碳含量硬度在Hrc60-62,因此,不鏽鋼的硬度一般很難超過這個水平。

剔須刀鋼

剔須刀片的要求和折刀不同,首先它必須足夠鋒利,硬度應在Hrc60以上,同時由於非常薄,需要較好的韌性,韌性不夠的話很容易斷裂;第三,由於應用中總是要接觸水,它還必須是不鏽鋼。像420、440A這樣的中低碳不鏽鋼,硬度達不到要求,而440C、AEB這種高碳不鏽鋼韌性又不行。要滿足這種條件,需要在碳鉻曲線上找一個平衡點——0。5%碳和12%的鉻,在此基礎上,保持足夠韌性的前提下再增加一些碳和鉻以提高耐磨性,最多也就是0。68%碳、14鉻。1960年代的剔須刀鋼材主要有3種,都是瑞典產的,分別是烏德霍爾姆公司的AEB-L和山特維克公司的12C27、13C26。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一直到現在,這幾種鋼材都以其價廉物美的特性,在刀具行業中佔有一席之地。和碳鋼相比,它們犧牲了一些硬度,獲得了不鏽的效能,同時多少提高了一些耐磨性。

但總的來說,

如果你願意捨棄對耐磨性的過高追求,而希望在硬度、韌性、抗鏽性三者間達到一個最優平衡,12C27、13C26、AEB-L可算是最佳選擇。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BU346GYS直刀,刃材13C26不鏽鋼

瑞粉大馬士革鋼所用的一種基材PMC27,就是12C27的粉末版。除了和RWL34結合成瑞粉大馬以外,沒有人單獨用它做過刀,有人認為PMC27不能單獨用,實際上既然12C27可以做刀,PMC27當然也可以。只不過,PMC27的效能比12C27提升有限,因為粉末技術的作用是細化碳化物顆粒,提高韌性,而12C27本來就沒有多少碳化物顆粒。而PMC27的價格比12C27高得多,因此單用它做刀不划算。事實上,作為單體鋼的PMC27可能根本沒有存在過。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莫拉大力神PRO齒刃直刀 12C27不鏽鋼

粉末技術

普通的鍊鋼方法,在去除雜質、新增所需的合金成分之後,在爐中是以液態的鋼水存在。然後將鋼水用鋼包倒入鑄模中,冷卻後形成鋼錠。由於冷卻速度較慢,其中的合金元素的碳化物會發生偏析現象,使晶粒變大,影響鋼材的韌性。

最初的解決方法,是把鑄模改小,使冷卻速度加快,縮短碳化物晶粒長大的時間。這種方法可以使問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

粉末技術,則是在無氧環境下,用氮氣將鋼水迅速吹成細小的粉末。這樣,每個粉末顆粒都相當於一個極小的鋼錠,可以迅速冷卻,並且也隔斷了碳化物聚集的路徑。使成分最大限度地趨於均勻。然後再將粉末密封於鋼筒,以高溫高壓將粉末重新焊結為鋼材。這樣做出的鋼材效能得以大大提高。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粉末技術圖示

軸承鋼

軸承是渦輪機的核心部件,軸承用的鋼材,要長期在高載荷、高溫、不斷磨損的環境中,對效能要求是很高的,而刀具恰好也有這些要求。20世紀初,美國普遍採用的是52100碳鋼,生鏽是最大的問題。出於防鏽的要求,開發了440C不鏽鋼,它也成為最早廣泛應用的不鏽刀具鋼材。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和AEB-L、12C27相比,440C的碳、鉻的含量高不少,但真正溶解態的碳、鉻的量是差不多的,碳可能還稍微少些,因為它的硬度略低,是Hrc58-59。多出來的那些是結合成了碳化鉻顆粒,起提高耐磨性的作用。

440A的碳含量比440C低一些,這使它硬度較低而抗鏽性更好,對抗鏽性要求較高的刀具有用440A的。440B介於二者之間。總的來說440C在刀具中的用量遠高於440A和440B。

440系列還含有少量的鉬,鉬對鉻的抗鏽效能起增強的作用,鉬對抗鏽性的作用相當於鉻的3倍,但不能代替鉻的作用,必須是以鉻為主。加了鉬以後,就可以緩解碳和鉻的矛盾,可以用較少量的鉻達到同樣的抗鏽效果,從而解放更多的碳,使硬度進一步提高;或者是在硬度不變的前提下,提高抗鏽性。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卡巴 EK13戰鬥刀 刃材440C

1959年,美國坩堝公司與美國航空公司下屬的賴特氣動研發中心合作開發了154CM,用於航空發動機的材料。154CM的意思就是15%Cr和4%Mo,其實就相當於在440C的基面上把鉬的含量提高到4%,而鉻降低了2個百分點,使溶解態的碳增加,提高了硬度,同時由於鉬的加入,抗鏽性也有所提高;154CM和440C的耐磨性差不多,但由於154CM的硬度高,刃保持性也優於440C;從金相上看,154CM的晶粒較粗,由此推測韌性不如440C,但從測試結果看,在相同硬度時,二者韌性相併不多。可以說154CM是全面優於440C的。

440C、154CM是一類追求綜合性能的鋼材,硬度、抗鏽性和AEB-L、12C27差不多,而犧牲了一些韌性,換取耐磨性的提高。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440C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154CM

R·W·拉威利斯從1972年開始使用154CM做刀,他說過:“這種鋼材幫助我提高了刀的質量,我希望一輩子都使用它。”但他後來改而使用了日本日立公司的ATS-34,其實就是日本版的154CM,也不能算食言。也有他的追隨者認為ATS-34是“更純淨的154CM”。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美國手工刀匠W。D。皮斯做的折刀 ATS-34不鏽鋼

合金工具鋼

美國說的“工具鋼”特指加了合金成份,不是碳鋼但又不是不鏽鋼的這一類鋼材。D2是其中典型的一種,在20世紀早期就出現了高碳高鉻鋼,英國於一戰期間用鉻代替鎢製作高速鋼,鎢較為稀缺,價格高,在戰時比較難以獲得。

D2含有11-12%的鉻元素,似乎離不鏽鋼的要求只差一點點,有人可能會有疑問,它為什麼不再加一點鉻而成為不鏽鋼呢?實際上,根據前面的碳鉻曲線,由於D2所含的碳的含量太大,有1。4-1。6%,相當一部分鉻和碳結合成了碳化鉻,而只有溶解的鉻才能起防鏽作用。雖然它還加了鉬,但量不大,只有1%左右,因此D2和不鏽鋼的要求並不是如數值上的那樣只差一點,它還是會生鏽的,即便是再加1個百分點的鉻也還是差不多。當然還是比碳鋼的抗鏽性還是好得多,所生的鏽往往是表面的浮鏽,也比較容易清理。有人認為D2是“半不鏽鋼”,還是比較恰當的。

D2中鉬的加入主要是為了“紅硬性”,也就是在高溫下仍然保持其硬度。具有紅硬性的鋼又稱高速鋼。在中國,“風鋼”和“高速鋼”是同一類,但在美國是有所區別的,風鋼強調的是高淬透性,淬透性指的是淬火時的降溫速度不需要太快,風鋼就是可以用風淬火。而高速鋼強調的是紅硬性,這個詞的由來是早期機床上的刀具,作連續的切割操作時,速度快了會發熱,普通鋼受不了,而加入了鎢以後,具有紅硬性,允許切割速度更快,因此叫“高速鋼”。後來又發現鉬可以代替鎢的作用,而且比鎢還便宜。

一般日用的刀具對淬透性、紅硬性都沒有太高的要求。早期D2被大量用於做刀的材料,首先是由於它的耐磨性比較好,其次是它在韌性和抗鏽性上是碳鋼和不鏽鋼的折中,韌性勝過440C,抗鏽性比碳鋼強。

如今儘管一些用新技術開發的不鏽鋼的效能已經全面超過了D2,但由於幾十年中人們用D2做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直有一個很不錯的口碑,加上D2價格便宜、供應充足,仍然有很多刀具採用D2作為刃材。

D2之後還有D3、D4……D7合金工具鋼,碳含量都增加到了2%以上,其他元素成分也各有調整,應用都遠不如D2廣泛。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CRKT 漩渦折刀 D2工具鋼

1980年代,奧地利百祿鋼鐵公司開發了K190,是D7鋼的粉末版,粉末技術明顯改善了鋼的韌性。但百祿還希望擁有一種耐磨性、抗鏽性都好的鋼材,而K190並非不鏽鋼。基於這種想法,百祿公司又開發了M390,主要是將鉻的含量由12。5%提高到了20%,碳有所減少,這意味著不鏽的要求對鉻的需求也少些,其他元素變化不大,因此M390可以算是K190的不鏽鋼版。而M390增加了K190所沒有的鎢似乎沒什麼太大必要,鎢和鉬在獲得紅硬性方面的作用可以相互代替,但鎢比鉬要貴,而且由於鎢的密度高,多一倍重量的鎢才能取得和鉬相同的效果,因此在現代鋼材中鎢已經不常用了。但鑑於M390出色的效能,鎢在其中起了什麼其他的特別作用也未可知。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由於鉻、釩的含量都比較高,因此

M390抗鏽性、耐磨性都很出色,硬度也能達到HRC61以上,而韌性較差是它

惟一

的弱點。

在相似耐磨性的鋼材中,M390較易研磨。對於尺寸較小的折刀來說,韌性相對不那麼重要,因此,M390可以說是做折刀的理想刃材。

M390是最早的粉末不鏽鋼之一,晚於S60V,而早於SG2、Elmax、S90V、S30V。但它應用於刀具較晚,百祿公司最開始是把它推向塑膠加工行業,早期只有歐洲的手工刀中有少量應用。

後來,美國的拉特羅布公司做了一種M390的復刻版鋼材——20CV,並被美國的刀具公司廣泛採用,和索格刀具公司合作測試,宣稱其刃保持性強於S30V。2009年,美國卡彭特公司也開發了一種自己的M390,開始叫作micromelt20-4,2010年改名為CTS-204P。2011年,拉特羅布被卡彭特公司收購,沒有必要保留兩種一樣的鋼材,於是20CV就不怎麼見到了。

2010年之後,原版的M390也開始在美國廣泛應用,蝴蝶、科爾沙都開發了基於它的產品。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蝴蝶760折刀,M390不鏽鋼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WE 710B折刀 M390不鏽鋼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WE 919C 折刀 CPM 20CV不鏽鋼

釩系工具鋼

從1930年代開始,人們就發現在高碳鋼中加入釩是有益的,如前所說,少量的釩可以提高鋼材的韌性。但加入更多釩,就不是為了韌性了,而是為了提高耐磨性,因為碳化釩顆粒的硬度比碳化鉻還要高得多。而隨著釩的含量的增多,由於更多的碳化釩顆粒的形成,鋼材的韌性反而下降。增加到4%以上,鋼材的韌性就已經到了令人無法接受的程度,因此在粉末冶金技術發明之前,4%普遍被認為是鋼材中釩含量的上限。

1970年前後,美國坩堝公司發明了粉末冶金技術,使鋼材在加入更多合金成分的情況下也能保持成分的穩定均勻。於是冶金學家認為可以提高釩的含量,坩堝公司和PM合作開發了一系列鋼材,發現碳化釩的顆粒甚至可以少於鉬、鎢的碳化物。

1978年,坩堝公司的沃爾特·哈斯韋爾和A·卡薩克利用粉末冶金技術開發了10V鋼材,釩含量達到9。75%,成為最早的僅靠釩提供耐磨性的鋼材之一。儘管釩的含量如此之高,10V的碳化釩顆料也沒有明顯地長大,實現了耐磨性和韌性的兼顧。

但進一步實驗發現,如果把釩含量增加到11%,鋼的耐磨性反而降低,這是由於釩太多了,即便在液態也發生了釩元素的聚集。因此在一段時間裡,10%又成為釩元素新的上限。後來人們改進了流程,將鋼水的溫度升高,抑制了碳化釩的聚集,仍然維持小的顆粒狀態,由此才有15V鋼材的產生。

釩系工具鋼以其高釩的特徵而具有超強的耐磨性,由於鉻的含量不高,使溶解態的碳較多,其硬度也很高,10V可以達到Hrc63以上。但它不是不鏽鋼,雖然用了粉末冶金,韌性也只能說還湊合,比D2要好一些。

10V、15V追求極高的耐磨性,兼顧硬度,而放棄了對抗鏽性和韌性的追求。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而看起來是同一系列的CPM 3V則不同,由於釩的含量不算太高,為2。75%,加上粉末技術的應用,3V具有相當不錯的韌性,硬度一般在Hrc60,耐磨性也不錯。

3V是隻放棄了抗鏽性,而在硬度、耐磨性、韌性間達到了不錯的平衡。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挺進者SA 折刀 CPM 3V鋼材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蜘蛛C81GPCBBK2 和 C81GPCB2折刀 CPM10V鋼材

溫克勒的刀具一般用的都是80CrV2低合金鋼,這種鋼是在碳鋼的基礎上,加入少量的合金元素。使它具備較好的強度和熱處理效能。但它的某些特別訂製款產品,也曾使用的CPM 3V鋼。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溫克勒聯合特遣隊直刀 3V鋼材,比採用80CrV2的同款刀要貴一點

釩系不鏽鋼

如果說釩系工具鋼是“低鉻高釩”的話,那麼釩系不鏽鋼就是“高鉻高釩”。最直接的思路就是在不鏽鋼的代表——440C的基礎上加入釩。按照這個方案,坩堝公司用粉末技術開發了CPM 440V,後來改名叫S60V。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S60V含釩5。5%,目的當然還是為了提高耐磨性,因此碳也要相應增加,以供形成碳化釩的需要。而鉻的含量沒有變化,鉬少了一點,也影響不大。稍後還開發了S90V,釩增加到了9%。S90V還降低了鉻的含量,因為發現S60V由於鉻比較多,和釩形成了對碳元素的爭奪,更多的形成了碳化鉻而不是碳化釩,使釩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鉻對耐磨性的貢獻不如釩,但對韌性的損害和釩差不多,或更高。因此,低鉻高釩的非不鏽鋼更易於取得耐磨性和韌性的平衡。

和追求均衡效能的M390相比,S60V的耐磨性更好,抗鏽性差一些,S60V的抗鏽性只能說勉強達到了不鏽鋼的底限,而硬度、韌性差不多;S90V由於釩元素加的更多,因而耐磨性比S60V更強,和10V接近。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博克阿普爾蓋特折刀 S60V不鏽鋼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蝴蝶中村484折刀 S90V不鏽鋼

迪克·巴伯,坩堝公司的粉末冶金專家,主導了S30V的研發。在此之前,他問過克利斯·裡夫,為什麼寧可用卡彭特公司的BG-42也不用坩堝的產品。裡夫說如果你們能做出更好的鋼材我自然會用的。BG-42從成分上看就相當於154CM多加了1。2%的釩元素,這個含量也提高不了多少耐磨性,但使它的韌性、抗鏽性比154CM更優。以裡夫為代表的這些刀廠主要是覺得,s60V的耐磨性太強了,也帶來研磨困難的問題,而對於刃保持性好這一點,使用者也不見得很接受,很多人認為經常磨刀不是什麼問題。S60V、S90V不能說效能不行,但在各方面效能的平衡上,不太符合做刀的市場需求。

巴伯又詳細地徵求了很多刀匠和刀廠的意見,新開發的S30V就把釩的含量降低到了4%,使它仍然具有不錯的耐磨性,但不像S60V、S90V那麼變態。它的目標是在綜合性能上合面超過BG-42。但從結果來看,S30V只能說“還行”,是否全面超過了BG-42不太好說,全面不如M390倒是真的,無論是在它的強項耐磨性上,還是共同的短板,韌性上,都不如M390。

2009年,坩堝公司想出了一個改善S30V效能的辦法,那就是減少了1%釩,而代之以0。5%的鈮,這就是後來終於得到廣泛應用的S35VN。鈮和釩在鋼中的作用相似,都是形成碳化物而提高耐磨性,碳化鈮和碳化釩的硬度接近,加入少量鈮以後,可以“釘”住碳化釩顆粒,使它不易長大。這就進一步改善了鋼材的內部微觀結構,在稍微犧牲了一點耐磨性的情況下,提高了韌性。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戈博06折刀 S30V不鏽鋼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WE 925A折刀 S35VN不鏽鋼

氮鋼

在元素週期表中,氮和碳相鄰,在鋼材中,氮也能起到和碳類似的提高硬度的作用。但由於氮原子比碳原子小,氮鋼形成馬氏體後所造成的結構扭曲也不如碳,因此氮對硬度的貢獻比碳略小。用氮代替碳的好處,是氮和鉻不像碳和鉻那樣難以平衡,氮雖然也會與鉻結合成氮化鉻,但只要掌握好比例,氮和鉻可以以較高的含量共存。從而可以更好地兼顧硬度和抗鏽性。

由於空氣大部分是氮氣,在鍊鋼過程中,總是會有少量的氮進入鋼的內部,但這個量很小,起不了什麼作用。100年前,人們曾經將高溫狀態的鋼置於氨氣(NH3)中,使鋼的表層溶入氮而硬化,稱為“滲氮”工藝。但這種技術不適合用於刀具鋼,因為它只能使表面硬化,不符合刀需要經常磨的要求。

要想在鋼中加入較大量的氮元素,是一件相當難的事。所幸,鉻有助於氮溶於鋼,但也只能達到0。2%左右的水平。卡彭特公司的BD1N,就是在BD1(碳0。9%,鉻16%)不鏽鋼的基礎上,增加了0。12的氮。相對於BD1,抗鏽性相同,而硬度更高。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蜘蛛曼尼克斯2折刀 BD1N氮鋼

2017年,美國新澤西巴倫鋼鐵公司以AEB-L為基礎,開發了一種氮鋼,名為Nitro-V,區別在於增加了0。11%氮和0。08%釩,這麼少量的釩不會形成碳化釩,反而有細化晶粒、提高韌性的作用;氮的加入使它的硬度進一步提高,可以達到接近Hrc64的水平。而山特維克公司的14C28N是減少了一些碳,用氮代替它的作用,和不加氮的13C26相比,硬差相同,但提高了溶解的鉻的量,使抗鏽性得以提高。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吉姆·斯凱爾頓酒瘋子V2折刀 Nitor-V氮鋼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美國科爾沙韮蔥折刀 14C28N氮鋼

2019年,S35VN也有了一個加入氮的升級版鋼材——S45VN。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美國斯巴達-哈爾西折刀 S45VN 不鏽鋼

為了在鋼材中加入更多的氮,有人嘗試用加壓的方式,把含氮的氣體壓入鋼水,如德國的Cronidur30鋼材,氮含量可以達到0。3-0。4%,進一步提高了抗鏽性。

更好的方法是利用粉末冶金的技術,在粉末狀態時將氮滲入,可得到較高氮含量的鋼材,如瑞典的Nitrobe77、Vanax、Vancron40,氮含量分別為0。9%、1。55%、1。8%。如此高的氮就不僅僅是用來提高硬度和抗鏽性了,而是可以和釩元素結合形成氮化釩,代替碳化釩起提高耐磨性的作用。

Vanax這種鋼由於加入了較多的氮,各方面效能比較均衡,硬度可以達到Hrc61,抗鏽性、耐磨性、韌性也都不算差。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施洛格羅夫熊頭手工折刀,刃材Vanax37

ZDP-189

ZDP-189是日本日立公司開發的鋼材,專利還沒有到期,在有限的資訊中,我們知道它的特點是高碳(3%)、高鉻(20%),由於碳含量太高,它溶解狀態的鉻並不多,在1025℃時只有6。5%,因此它的抗鏽性不行,不過是和D2差不多,不能算不鏽鋼。

日本大同公司還有一種鋼材叫作Cowry-X,和ZDP-189相似。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這兩種日本鋼的特點就是可以達到很高的硬度,ZDP-189的硬度可達Hrc67以上,甚至接近Hrc70。它是如何達到這麼高的硬度的?我們知道,鋼材的硬度取決於馬氏體,而馬氏體是奧氏體快速冷卻形成的。馬氏體的轉變有不完全性,有多少奧氏體能轉變為馬氏體,取決於馬氏體轉變的開始溫度(Ms)和終了溫度(Mf),如果二者都低於室溫,則在室溫下淬水無法形成馬氏體;如果都低於室溫,則馬氏體充分轉變,殘餘奧氏體達到最少;如果Ms高於室溫,Mf低於室溫,會有較多的殘餘奧氏體。殘餘奧氏體的存在,對鋼的硬度不利,但對韌性有利。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1050碳鋼的C曲線,可以看到Ms約為320℃,Mf約為250℃,都高於室溫,奧氏體可以充分轉變為馬氏體

1050碳鋼的含碳量是0。5%左右,屬於中碳鋼。隨著含碳量的增加,Ms、Mf溫度會降低,到0。9的時候,殘餘奧氏體的增加已經可以抵消含碳量增加對硬度的貢獻,使碳鋼的硬度達到峰值,一般是Hrc65-67。

合金元素同樣會降低馬氏體轉變溫度,在Mf低於室溫的情況下,用液氮做深冷處理可以使殘餘奧氏體繼續向馬氏體轉變,使鋼材的硬度增加。在降低馬氏體轉變溫度的作用方面,

錳>鉻>鉬、矽

。由於不鏽鋼都含有12%以上的鉻,淬火後都會有較多的殘餘奧氏體,使不鏽鋼的硬度上限在Hrc63-64的範圍,如果鉻達到14%以上,硬度上限僅為Hrc61。

從馬氏體的作用的角度看,無法解釋ZDP-189的高硬度。實際上,ZDP-189是因為高碳、高鉻而存在大量的碳化鉻顆粒,碳化物顆粒本來就比馬氏體還要硬,只是在量比較少的時候,它們分散在鋼材中,對宏觀硬度沒有明顯影響,主要作用是提高耐磨性。但在碳化鉻顆粒足夠多、足夠密集的情況下,也會起到提高硬度的作用。機床上使用的硬質合金,就是由碳化物顆粒燒結而成的,ZDP-189可以說是具有了一定的硬度合金的特性。

由於大量碳化鉻的存在,ZDP-189的耐磨性也不錯,但它的抗鏽性就差強人意了,很多人認為它達不到不鏽鋼的標準,但也有人認為它的耐腐蝕性和ATS34差不多。ZDP-189的韌性尤其不行,在常用刀具鋼材中差不多是最差的。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日本花田洋肥前折刀,刃材ZDP-189,硬度Hrc67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考慮ZDP-189硬度高而韌性差的特點,這款花田洋小直刀採用了類似日本傳統“三枚合”的技術,用VG-10將ZDP-189夾在中間,兼顧了硬度和韌性。

更常用的製備高硬度鋼材的方法,是加入鈷元素。鈷最早用於鋼材是德國於1912年的專利,當時的目的也是為了得到高速鋼。

鈷可以減少淬火後的殘餘奧氏體,增加回火時碳化物的成核密度,從而減緩碳化物的長大、提高鋼材的硬度。在1960年代,出現了一系列由M1、M2逐漸演變來的“M“系列鋼材,都含有鈷元素。而鉻含量不高,這使溶解狀態的碳遠高於不鏽鋼,也起了提高硬度的作用。其中M42成為最常用的超硬高速鋼,硬度可達Hrc68-69,同時它的可研磨性也優於一般高速鋼,韌性也不太差。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1970年代,粉末冶金技術的採用進一步提高了超硬高速鋼的效能,比較有代表性的是1972年的Rex76。1998年,坩堝公司又開發了REX121,是名副其實的硬度之王,可以達到Hrc70-72。由於硬度太高,用它作刃材的刀也不多,因為研磨非常困難。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超硬高速鋼有時可作為硬質合金的替代品。

如何設計一種鋼材?

一個叫加里·克里裡的刀匠做的名為“灰鯖鯊”的EDC小刀,採用了REX121鋼材

總而言之,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刀具鋼材。要想本一方面的效能特別突出,就必須犧牲一些其他方面的效能。要想兼顧所有方面,那也必然沒有一方面特別突出。正如孫子兵法所云:“備前則後寡,備後則前寡,備左則右寡,備右則左寡,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但提高技術工藝,還是可以使鋼材的效能整體提高的。

作者:青銅 來源:刀劍情報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