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他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劉備和諸葛亮還在世之時,差點葬送了蜀漢

劉備,字玄德,原本以織蓆販履為生,後來黃巾軍起義爆發,他投身軍旅,不但建立了戰功,還得到了關羽和張飛的追隨,後來他先得徐州,再佔荊州,最後成為了地跨荊襄,雄據巴蜀的割據勢力,並建立了蜀漢政權。縱觀劉備的一生,我們不得不承認,他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梟雄。另外,能夠達到這個成就,除了因為他能力卓越之外,還因為他極得民心。當初荊州被劉琮讓給曹操之後,他要率軍離開,“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便是最好的證明。然而令人難以相信的是,在劉備還在世的時候,蜀漢竟然有人曾經造反,並差點取得成功。這是怎麼回事呢?

他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劉備和諸葛亮還在世之時,差點葬送了蜀漢

當初關羽被東吳擒殺,劉備大怒,不顧眾臣的勸阻,親率大軍伐吳,最開始的時候,勢如破竹,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之後孫權派陸遜前來迎戰,戰局發生了扭轉,劉備狼狽逃回永安。這一戰,他的損失相當慘重,不但有多員大將或死或降,部下的兵馬損失了大半,他自己也命不久矣。害怕自己無力撐到返回成都,於是他將諸葛亮召到了永安行宮,提前完成了託孤一事。因為開戰之前,劉備就差不多將益州的兵馬抽調一空了,諸葛亮這一離開,成都更是空虛。就在這個時候,有人忍不住造反了。

他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劉備和諸葛亮還在世之時,差點葬送了蜀漢

這個造反的人,名叫黃元,當時擔任的是漢嘉太守一職。按理說,他僅是一個小人物,就算造反成功,也難成大事,倒不如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可是他為什麼要兵行險著呢?難道是因為他沒有自知之明嗎?答案是否定的,《三國志·楊洪傳》記載:“先主既稱尊號,徵吳不克,還住永安。漢嘉太守黃元素為諸葛亮所不善,聞先主疾病,懼有後患,舉郡反,燒臨邛城。時亮東行省疾,成都單虛,是以元益無所憚。”意思是說,劉備伐吳失敗後,病危的訊息傳了出去,黃元一向不受諸葛亮待見,他害怕劉備去世之後,自己會有大禍,就舉全郡之力造反了,畢竟當時諸葛亮不在成都,他根本無所忌憚。

他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劉備和諸葛亮還在世之時,差點葬送了蜀漢

黃元造反之後,火燒了臨邛城,留守成都的大臣中,有人認為他會直接發兵包圍成都,也有人說,如果他無力包圍成都,就一定會經過越巂,去佔據南中,當時的朝堂一片恐慌,如果黃元如這些人所想,圍成都,或佔南中,或許會真的有所建樹,若如此,則蜀漢危矣。眾所周知的是,蜀漢政權於此事中,並沒有會受任何危害,而是又發展了四十餘年,直到公元263年,曹魏兵分三路來攻,才滅亡。那麼把握住了這等機會的黃元,又是如何失敗的呢?

原來黃元並沒有如眾人所料那般,打算擁兵自立,甚至拿下成都,燒掉臨邛城之後,他直接乘船順江東下了。黃元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他既沒有造反的能力,也沒有造反的決心,此舉只是在害怕諸葛亮處置他時,做出的無奈之舉。他想親自到永安附近,探聽關於劉備的訊息,如果劉備並無大礙,他便自縛認罪,如果劉備的病情已無力迴天,他便繼續東下,到東吳去投奔孫權。他的想法固然是好的,然而當他剛剛到達南安峽口的時候,就被早已等待在此地的陳曶、鄭綽生擒了。

他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劉備和諸葛亮還在世之時,差點葬送了蜀漢

按理說,眾臣皆以為他想割據自立,甚至推翻蜀漢,不會想到他會東下一事,那麼陳曶、鄭綽為什麼能夠守株待兔呢?原來早就有人看穿了他內心的打算,並向劉禪請命,派人在此攔截他了。這個能夠看穿他的人,便是楊洪。《三國志·楊洪傳》記載:“洪即啟太子,遣其親兵,使將軍陳曶、鄭綽討元。眾議以為元若不能圍成都,當由越巂據南中,洪曰:‘元素性兇暴,無他恩信,何能辦此?不過乘水東下,冀主上平安,面縛歸死;如其有異,奔吳求活耳。敕曶、綽但於南安峽口遮即便得矣。’曶、綽承洪言,果生獲元。”

他是一個小人物,卻在劉備和諸葛亮還在世之時,差點葬送了蜀漢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推斷出,如果黃元有雄才大略,或者有足夠的野心,蜀漢可能會在剛剛遭遇了夷陵之敗後,再一次遭到嚴峻的打擊,甚至亡國;如果黃元順流而下時,楊洪沒有看穿他的小把戲,那麼蜀漢歷史上,也會多一個叛臣。所幸天佑蜀漢,這一切都沒有發生。或許諸葛亮在掌政之後,執法越來越嚴格,達到了吏不容奸的程度,在北伐的時候,也一直用兵謹慎,不敢冒險,都與此事的教訓有關吧?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