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大明王朝:嚴嵩為什麼寧肯倒臺也不向裕王靠攏?他是想,但不能!

在《大明王朝1566》中,嚴黨的最終滅亡,其導火索就是嚴嵩指出了張三丰血經有假,嘉靖帝大呼“欺天了”。

這個“欺”字意義深廣,既可以理解成裕王的欺騙、欺瞞,也可以理解成嚴嵩的欺負、欺壓。這個“天”字同樣意義深廣,既可以理解成上天,也可以理解成嘉靖帝。

總而言之一句話,嚴嵩這次玩過了,不上賀表,還直接攻擊裕王是欺君。這個勢頭壓到了裕王頭上,更是不把上天放在眼裡,嘉靖帝又豈能容他?

但是有一個問題值得大家思考,嚴嵩又不是傻子,為什麼明明知道裕王是下一任皇上,還要跟他作對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5期:大明王朝:嚴嵩明明知道江山遲早是裕王的,為什麼還要和他作對?

大明王朝:嚴嵩為什麼寧肯倒臺也不向裕王靠攏?他是想,但不能!

一、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帝是不近女色的,甚至見不到一個宮女和皇后。

這樣就會給人們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劇中嘉靖帝為什麼只有一個兒子,是不是他不好那事呢?

其實不然,第85期我們就講過,嘉靖帝還是相當好S的,甚至他的三任皇后,一個比一個死得慘。後來因為他過於變態,最終導致了宮女暴動,差點沒勒死他,從此之後,他就搬離了皇宮,一心修道了。

也就是說,嘉靖帝並不是僅僅有裕王這麼一個兒子,他也曾立過太子朱載壡,只不過後來在嘉靖二十八年去世了。

而跟裕王同歲的還有一個王,叫景王,此時他不在京城,而這個景王,才是嚴嵩曾經靠攏的物件。而這些內容,在劇中並沒有體現,所以,嚴嵩跟裕王不對付,也就顯得有點滑稽了。

但嚴嵩不能向裕王靠攏,究其原因還在於嘉靖帝的帝王之術,皇權之下,哪有你靠邊站的選項?

在劇中,嘉靖帝駕崩之前,他曾經跟裕王講過這麼一句話:

“朕御極四十五年,從來是一個人獨治,你太弱,沒這個本事!”

隨後,裕王反問嘉靖帝,大明朝,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賢臣?

嘉靖帝一句話點了題:

“沒有真正的賢臣,賢與不賢有時候也由不得他們,看清楚了,賢時便用,不賢便黜!”

大明王朝:嚴嵩為什麼寧肯倒臺也不向裕王靠攏?他是想,但不能!

二、

嘉靖帝的這句話,就很好地概括了嚴嵩的一生:

首先我們要明白,嚴嵩所在的角色是什麼,真的像表明上看到的那樣是內閣首輔嗎?

當然不是這麼簡單,其實劇情走到這裡,大家想必也清楚了,大明朝真正的問題在哪?就在於大明朝日益枯竭的財政,滿足不了嘉靖帝日益增長的慾望。

而他的這種慾望是以侵吞國家財產為手段,已到達自己修仙的目的。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就很好理解,劇中的三派,也就是以裕王為首的清流、以嚴嵩為首的嚴黨、以嘉靖帝為首的宮裡,三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是誰發現的呢?

其實很多人都清楚,只是沒有人指出來而已,而這個弊端最終還是由海瑞講出來的:

“自陛下登基初年,亦有之而未甚也,今賦役增常,萬方則效……天下因即陛下……曰:嘉靖嘉靖,言家皆淨而無財用也,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甚至海瑞更是直指問題根源,那就是嘉靖帝家國不分,以國庫為私庫,用全民的財力來供自己揮霍,這才是根源所在!

懂了這一點,也就明白嚴嵩為什麼被軟禁在家,他會衝嚴世蕃大喊,不僅是皇上離不開你爹:

“大明朝也離不開你爹!”

大明王朝:嚴嵩為什麼寧肯倒臺也不向裕王靠攏?他是想,但不能!

三、

也就是說,嘉靖帝要想實現把國庫的錢,掏進自家的腰包,其實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因為這是兩套系統在運轉,一套是宮裡的系統,包括司禮監啊、巾帽局啊、針織局啊等等。這一類屬於嘉靖帝的皇家產業,裡面工作的人員也以“奴婢”自稱,這類人只效忠於皇上,不過問政事。

另一套系統,是國家執行系統,是以內閣為首,以及所管轄的六部,以及各級地方衙門。其實他們的職責是在嘉靖帝的帶領之下,實現對國家的控制,按照海瑞的說法,這叫“君臣共治”。這類人,並不僅僅效忠於皇上,更是要跟皇上抗爭,以便更好的管理和服務天下人。

這裡面就有矛盾了,一方面要服務天下蒼生,比如嚴嵩倒臺之後,徐階做的財政預算,就包括安撫災民,發放俸祿,抗擊韃子等等。可是嘉靖帝也想從中拿錢,從百姓手中拿錢出來,怎麼辦?

這就顯得嚴嵩的重要性了,為什麼他在雨中跟嚴世蕃大吼:

“在這個世上,只有皇上能呼風喚雨,也只有你爹能遮風擋雨。”

是啊,他為什麼能遮風擋雨?

說白了,他就是替嘉靖帝背鍋的,只有他才能做這個惡人。

而裕王,是要接班的,他當然不能當惡人,而且為了統治的正當性,他更是要站在人民的一邊。所以,他跟嚴嵩,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只要嚴嵩替嘉靖帝背一天的鍋,他們就一天也站不到一塊去。

大明王朝:嚴嵩為什麼寧肯倒臺也不向裕王靠攏?他是想,但不能!

四、

嚴嵩之所以做首輔二十年而不倒,就在於他在滿足嘉靖帝慾望的同時,也能鎮得住下面。

不要覺得什麼楊繼盛啊,沈煉啊,周雲逸啊,戌午三子,越中四諫,這些人的死貌似記到了嚴嵩頭上。實際上,何嘗不是他們在跟嘉靖帝爭辯,而嘉靖帝又巧妙地把矛盾移到了嚴嵩頭上。

這就是他所謂的賢臣,等到嚴嵩再也扛不住了,再也背不了鍋了,那就是不賢,需要罷黜了。

而嚴嵩從“賢”往“不賢”的演變,正是嘉靖帝把權力和矛盾往下一代培養的過程:

嚴嵩當權這麼多年,相安無事,為什麼到了他快老了,徐階啊,張居正啊,高拱啊,都蹦出來了?

這就是嘉靖帝給裕王準備的一套班子,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嚴嵩註定只能跟著嘉靖帝這條船走到黑。嘉靖帝允許馮保去裕王府,狠心趕走呂芳,提用陳洪,就是為後來的馮保幹掉陳洪,給裕王鋪路。

後來徐階頂替嚴嵩當首輔,顯然沒有嚴嵩手段高明,也是跟嘉靖帝討價還價,使得大明朝的銀子在國庫和私庫之間流淌。而張居正和高拱,毅然決然,把炮口又對準了徐階,而徐階下臺後,下一任首輔,同樣經歷他們的遭遇。

說了這麼多,只是表明一個問題,嚴嵩選擇了當內閣首輔,在享受榮華富貴的同時,自然就註定了不能跟裕王同心。不是他不想,而是不能,跟裕王走得近,等不到裕王即位,他就先被嘉靖帝幹掉了。

記住一點,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派別,在嘉靖帝下面當官受委屈的,自然只能把希望寄託到下一任皇上身上。而受寵的,就像嚴嵩這一類人,自從一開始上了這條船,那就永遠掉不了頭了,他能做的無外乎再行駛地久一些。

大明王朝:嚴嵩為什麼寧肯倒臺也不向裕王靠攏?他是想,但不能!

就像嚴世蕃聽從嚴嵩的安排,做最後的努力,給胡宗憲寫信一樣:

“望吾弟體朝廷大局,暫休兵歇戰,以解國庫不繼之難。”

因為他知道,倭寇可以剿,但不能全剿啊,畢竟倭寇被剿滅之際,也是嚴黨要倒臺之時啊。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