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這個愛懟人,喜歡“毒舌”的孩子居然說話口吃?

在網路時代,懟人、毒舌往往是性情耿直的體現,如寧靜在綜藝節目中體現出來的樣子,就被很多人視為真性情。然而,這種動不動懟人的說話方式放在現實生活中卻會給人一種非常不好的感覺。

這個愛懟人,喜歡“毒舌”的孩子居然說話口吃?

為什麼我們在遭遇被懟的時候會感覺到不舒服呢?因為懟人的語氣往往是進攻性極強的語言輸出,這種輸出往往會採用高頻、重複的方式進行。因此,我們大腦中的威爾尼克區會感受到一種來自語言資訊的惡意,進而觸發防禦性的機制,於是,我們的內心就會感到不舒服。

所以,愛懟人、說話毒舌的人未必是一個好的語言表達者,沒準他還是一個口吃者呢!

表面“小懟懟”,實際“小結巴”

小秋今年二十歲,目前是大二,學的是哲學,但他的理想是做一個非常優秀的辯手,儘管這個理想到現在還沒有實現的可能性。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小秋是一個資深的口吃者。

大多數人對於口吃者的印象一定是結巴,然後是說話時特別緊張,顯得非常不自信。但小秋不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鋒芒畢露。

“我還記得小秋第一次來天津中心的樣子,整個人特別傲,而且還特別喜歡講自己的大道理,你要是不認同他,他就得跟你抬槓,還時不時懟你,總之就要在語言上壓服你。”天津中心紀主任當時就很詫異,覺得小秋特別不像是一個口吃的年輕人。

其實對小秋來說,他也不認為自己是口吃者,他認為自己只是表達方式有問題。因為這個觀念,他甚至和家人都吵過很多次——父母曾給小秋找過好幾家語言機構,卻都被小秋拒絕了。

這個愛懟人,喜歡“毒舌”的孩子居然說話口吃?

口吃問題源於幼年的經歷

很多接觸過小秋的人既詫異於他的知識儲備,也遺憾於小秋的口吃問題。但大家都不敢詳細詢問小秋到底是如何口吃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小秋的“禁忌”,誰要是敢說他就跟誰絕交。

事實上小秋之所以口吃,與他小時候生活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小秋是河北人,小時候住的地方是當地的一處職工家屬樓,或許是因為那裡人員眾多,所以各種口音的人都有。恰好,小秋家隔壁的鄰居就是一名重度口吃者。

小秋小時候特別喜歡跟那位叔叔一起玩,雖然那位叔叔說話有些不流暢,但他的手卻非常的巧,一根鐵絲在手裡能玩出花來。因為當時小秋的爸媽都忙於工作,所以小秋每天下午寫完作業就去找那位口吃的叔叔一起玩。

時間久了,小秋的語言表達也受到了影響,慢慢地就變成了今天的樣子。事實上,小秋的這種情況就是典型的“語言環境不良”,這在很多口吃兒童的例子中都能見到類似的情況。

其實,如果當時父母能早點意識到孩子語言的異常,並加以引導的話,小秋或許就不會口吃。可惜,人生沒有如果,小秋最終還是和口吃相伴了十餘年。

這個愛懟人,喜歡“毒舌”的孩子居然說話口吃?

毒舌、懟人,其實都是“保護色”

乍一接觸小秋的人會認為這孩子是一個刺蝟,誰要是接近就扎誰,但要是和他接觸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其實小秋的內心很柔軟敏感。所謂的毒舌、懟人,其實都是他用來保護自己的方式。

很多人並不清楚,相較於普通孩子來說,口吃、語言發育遲緩等兒童更容易遭受校園霸凌。教育部的報告顯示,在遭受校園霸凌的兒童當中,語言障礙兒童約佔到其中的十分之一,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

或許正因為見到了其他孩子遭受的不公平對待,所以小秋才會選擇用這種方式來保護自己。不過,到了大學,小秋也覺得自己需要進行一個新的改變了,抱著這個目的,在今年夏天,他一個人悄悄來到了天津中心。

在經過一系列的綜合測試之後,小秋被確定為難髮型口吃。對此小秋並不意外,他的口吃問題已經十多年了,要說還是連發型口吃,恐怕他自己都不相信。隨後,他簽訂了為期三個月的語言效果保證合同。

前幾天,小秋給紀主任發來了一張照片和一座獎盃。那是他最佳辯手的獎盃,而且是作為勝方獲得的獎盃,這在辯論賽場上可不多見。

這個愛懟人,喜歡“毒舌”的孩子居然說話口吃?

“其實,口吃或許也沒有那麼可怕,不是嗎?”比賽完的當天晚上,小秋在朋友圈裡寫下了這麼一句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