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婆婆替兒子求復婚,兒媳反諷:我沒有你兒子乾淨,哪能配得上他啊

婆婆替兒子求復婚,兒媳反諷:我沒有你兒子乾淨,哪能配得上他啊

在《走到人生邊上》一書中,楊絳先生這樣寫道:“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保護自己,就不得不時刻防禦。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處吃虧……”

她將這段話中的“好人”稱之為“靈性良心”奮鬥的人,她認為靈性良心是人的本性中固有的:“靈性”是識別是非、善惡、美醜等道德標準的本能,“良心”是遵守上述道德標準去為人行事的道德心。

這是她在九十六歲高齡時討論哲學的感悟,既想到了生,也想到了死,進一步想到了“靈魂”,認為唯有人能遵循“靈性良心”的要求修煉自己,使自己趨於完善,才能用“靈”去引導“魂”,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靈魂。

然而,並非人人都能理解這些哲學層面的東西,理解都做不到,更不要說落實了,所以人與人之間就出現了分化,有了所謂好與壞的標準,有了會做人和不會做人的區分,有了會不會做自己的區別。

就像周國平所說:“如果一個人總是按照別人的意見生活,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總是為外在的事務忙碌,沒有自己的內心生活,說他‘不是他自己’就一點也沒冤枉他,因為從頭腦到心靈,已經找不到真正屬於他的東西了,他只是別人的一個影子。”

具體來講,不會做自己的人,可以細分為兩種,我們分別來講一下。

婆婆替兒子求復婚,兒媳反諷:我沒有你兒子乾淨,哪能配得上他啊

過於自私的人,認為自己才智過人。

過於自私的人,就是楊絳先生所說的沒有按照“靈性良心”的要求修煉自己的人,這種人的自私雖然也有受他人影響的因素,不過始作俑者是自己,他們認為自己理解的一切都是絕對的,認為自己才智過人,從而就總是否定別人,肯定自己。

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你之所以不願意跟他們長久相處,是因為相處起來不開心,不管你們聊什麼,哪怕只是閒聊天,聊的是開放的話題,他們也會先否定你的每一句話,然後宣揚自己的觀點,而且還妄圖讓你為他鼓掌。

相較於年輕人而言,年紀大的人身上更容易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在自私的基礎上又加上了經驗主義,從而不把任何人放在眼裡,如果一位婆婆是這樣的人,跟兒媳相處的時候,肯定不會愉快。

朋友秀秀之前的婆婆就屬於這種人,當初毀了秀秀婚姻的人是她,之後替兒子求復婚的人也是她,而即便是求復婚,她依然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用否定秀秀的方式要求她復婚,結果被秀秀反諷:“我看還是算了吧!我沒有你兒子乾淨,哪能配得上他啊!你當初就認為我不乾淨,認為我沒有你兒子高貴,繼而拆散了我們的婚姻。現在還玩這一套,說我這樣的人跟你兒子復婚是福氣,你不覺得自己的話前後矛盾嗎?既然看不起我,為什麼還想讓我復婚?”

只能說,她婆婆這樣的人連最基本的是非善惡的標準都不具備,一切都是按照她自己的標準,表面上看她在做自己,實際上她不懂做自己,因為她根本不懂在現實世界中如何與人相處,她沒能用自己的方式適應好環境,只能說她自己,迷失了自我。

婆婆替兒子求復婚,兒媳反諷:我沒有你兒子乾淨,哪能配得上他啊

過於他律的人,只敢活成一個影子。

秀秀曾經就是過於他律的人,活在婆婆的陰影中,就像楊絳先生那段話中所說:她想跟婆婆和平共處,想做個老實人,婆婆就欺負她;她稍微表現得大方一點,婆婆就排擠她;她大度退讓,婆婆就侵犯她……她的各種變化都是為了迎合婆婆,完全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活,卻並沒有得到婆婆的認可。

如果她一直沒有清醒過來,就會活成婆婆的影子,成為一個只會想方設法迎合婆婆的機器。等到以後她成為婆婆了,成為長輩了,難免會依葫蘆畫瓢,變得跟她婆婆一樣,這樣的話,對於本來是好人的她來說,就廢了。

如何才能不被別人錯誤影響?如何才能有自己的三觀?關於這一類問題,楊絳先生給出的答案是:“只有相信靈魂不滅,才能對人生有合理的價值觀。相信靈魂不滅,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價值,才會輕鬆。”

所謂信仰,不管是信一個具體的形象還是其他,歸根結底是堅信一種“信念”,不是說你信某個被定義的神明就能讓自己價值,關鍵是背後的信念,只有這個東西不滅,才能知道我們的現實生活,才能讓我們主動去做自己。

信念這種東西是看不見的,只能靠自己去領悟。從適應環境的角度來說,我們領悟信念的方向要朝著“真善美”靠攏,比如堅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堅信還是好人多,堅信寬以待人才能被人善待等等,唯有讓自己堅信這些信念,才能運用到自己身上,從而才會有自我,才能做自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