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掃雷又一彈:聊聊養豬大戶牧原股份

原標題:掃雷又一彈!聊聊養豬大戶牧原股份

作者/星空下的鍋包肉 編輯/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炒肝

近日,頭部豬企接連發布2021年度業績預告。豬茅牧原(002714)全年銷售生豬4026萬頭,預計可實現歸母淨利潤65-80億。

單看這個資料,大家可能還沒發現牧原有多逆天,對比其他幾家來看看:

正邦科技(002157),銷售生豬1492萬頭,預計虧損182-197億;

溫氏股份(300498),銷售生豬1321。74萬頭,預計虧損133。37億;

新希望(000876),銷售生豬997。81萬頭,預計虧損86-96億。

毫無疑問,2021年,

牧原股份

絕對是最賺錢,甚至可能是

唯一賺錢

的豬企。

人怕出名豬怕壯。牧原股份逆勢大賺,頻繁引起財務造假的猜測。好奇心驅使,我也仔細研究了下它的財報,發現似乎還真有那麼一絲不尋常。

生豬銷量突破能繁母豬理論產能

1

能繁母豬與生豬出欄量的關係

去年9月,農業農村部曾釋出一則關於《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的通知。提出要把

能繁母豬

正常保有量穩定在

4100萬頭

左右。這個資料是怎麼來的呢?是以正常年份全國

豬肉產量

5500萬噸

時的生產資料為參照。

把這倆資料提煉出來,也就是能繁母豬4100萬頭,對應豬肉產量5500萬噸。沒問題吧?雖然不絕對,但應該代表了正常水平。

另外,根據《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21年,生豬出欄67128萬頭,豬肉產量5296萬噸。也就是說,

每頭生豬平均產肉78。9公斤

(78。9=5296*1000/67128)。這個標準也符合基本常識(生豬出欄體重在100-120kg,產肉率70%-80%)。

把這三個資料綜合一下,很容易計算出這樣一個關係:

能繁母豬保有量:生豬出欄量=

1:17

(5500萬噸豬肉,對應的生豬出欄量約6。97億頭(6。97億=5500*1000/78。9)。而對應的能繁母豬是4100萬頭。所以能繁母豬:生豬出欄量=4100萬:6。97億=1:17)。

生豬出欄量

能繁母豬

17倍

有了這個資料就好辦了,我們接著往下算。

2

牧原生豬出欄量遠超理論計算值

2021年,牧原生豬出欄4026萬頭。那麼,能繁母豬至少應在4026/17,也就是237萬頭左右。

而截止2021年底,牧原能繁母豬是283。1萬頭,看起來出欄4000多萬輕輕鬆鬆就能實現。但別忘了,能繁母豬受孕到生豬出欄之間還有個

時間差

,大約

10個月

所以,2021年的生豬出欄量,是由

2020年3月

-

2021年2月

之間的

能繁母豬數量

決定的。

根據公開資料,只能查到牧原個別月份的能繁母豬存欄量。假設其他未公佈月份沒有發生變化(與上一次公佈資料相同),那麼平均下來,上述期間內牧原能繁母豬存欄量只有

202萬頭

而即便假設所有未公佈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都已經達到了下一次公佈的數量(由於存欄量直線上升,這樣計算能夠得到最大值),那麼算下來平均存欄量也就只有

230萬頭

也就是說,2021年牧原生豬

出欄量

應該

3434-3910萬頭

之間(3434=202*17、3910=230*17)。

然而,牧原披露的實際銷量是4026萬頭。比計算的理論數多了116-532萬頭。牧原生豬銷售均價是1865元/頭,這也就意味著多了21。6-98。7億!

3

正邦、溫氏、新希望都在極限範圍內

不過,以上都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設和資料推算的基礎上。所以我又用這套邏輯去

驗證

了下另外這幾家虧損上百億的養豬企業。

正邦科技:估算生豬出欄量1410-1660萬頭,實際1492。7萬頭

溫氏股份:估算生豬出欄量1700-2040萬頭,實際1321萬頭

新希望:估算生豬出欄量1294。8-1430。8萬頭,實際997。8萬頭

可見,

另外三家

頭部豬企的生豬出欄量,

都未超過

理論上限。而且,甚至可能連下限都未達到。這樣倒也合理,因為計算的是能繁母豬產能,產能不代表銷量。

紅色資料來源於互動問答平臺,其他資料為估算

這麼想想,牧原就相當厲害了。不僅產多少賣多少,而且賣的可能比產的還多(問號臉)。

每頭生豬對應的固定資產大漲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它根本就沒賣這麼多?帶著這種疑問,我仔細去研究了一下牧原的財報。

按照一般思路,如果虛構交易,很可能收不到錢。所以我先去看了應收賬款,沒問題,不高。又去看了經營現金流,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基本上是營收的100%,非常好。

唯一發現問題的科目,是

固定資產

,相當高。

1

每頭豬對應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漲幅高達50%

其實跟其他養豬企業相比,牧原固定資產規模大是合理的。因為大部分豬企都是/主要是公司+農戶合作養殖,而牧原則完全是自建豬舍自繁自養,重資產養豬。

但問題是,牧原跟自己相比,固定資產

增長幅度

也很不尋常。

2018年末,牧原固定資產是135億,到2021年9月末,已增長至891億。雖然生豬存欄量也從820萬頭增長到了3626萬頭,但是

每頭豬對應

固定資產

賬面價值,已從1650元/頭,增長到了約2500元/頭。

漲幅高達50%

2

成本增加是因豬舍智慧升級,主要供應商卻是豬舍建築

牧原解釋

,是因為非洲豬瘟後,公司對

豬舍

進行了

改造升級

。比如新風系統、智慧飼餵、智慧管鏈、除臭滅菌、場內外洗、消、烘設施及裝置等投資大幅增加。

只是,裝置的改造升級,真能讓豬舍建造成本高出一半嗎?

另外,更關鍵的問題是,2019年-2021年三季度,牧原固定資產賬面價值,

增量的40%

以上都來自於同一家公司——

牧原建築

。而從其經營範圍來看,基本都是常規的

工程建築

那麼,

矛盾

出現了。牧原說單位固定資產成本增加,是因為豬舍改造升級。然而其固定資產的主要構成,依然是豬舍建築。

這就好比跟人說房子貴是因為裝修好,然而從成本端來看,錢都花在了蓋房子上。

而且,這個蓋房子的身份還不簡單,是牧原實控人——牧原實業的子公司。也就是說,牧原建築就是牧原股份的

關聯方

關聯方和關聯交易

寫到這,我突然想起了2022年1號財務造假案,也是農業股,賣化肥的金正大。其操作手法大致可以簡化如下(相關閱讀:爆雷!財務造假手段升級,5年虛增營收230億!):

上述流程中,如果把第一步的虛假採購原材料,換成虛假採購工程建築,是不是也完全合乎邏輯?

按此假設,其賬面表現,大概就是

業務規模

固定資產

都會大幅增長。那麼,生豬出欄量突破能繁母豬產能上限,以及每頭豬對應的固定資產賬面價值漲幅高達50%,似乎也就都有了合理解釋。

不過,這種想法只能算作一點猜測。真真假假,說不清道不明。

掃雷又一彈:聊聊養豬大戶牧原股份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