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Via:instagram。com

作者 |

J

oe Navarro

翻譯

|

劉子涵

改寫

|

棉花熊

審校

|

嚴佳靜

朗讀

|

胡恩

美工

|

老鵰蟲

編輯 |

小魚

在身體的各個區域中,面部區域是接受最多各種各樣的觸控的。

我們觸控自己的臉,有時是為了滿足大腦保持平靜的需要,又或者是為了加強某個時刻的情緒感受。

隨著壓力的突然增加,大腦會評估情況並策劃觸控行為。

多年來,我寫過許多關於人們透過觸控自己的面部來進行自我安慰或安撫焦慮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觸控、愛撫、接觸、抓撓、摩擦、拉扯、撥弄、按壓、捏,以及對自己的臉做許多其他事情。身體的其他任何區域在一天中都不會得到如此多的關注。僅僅考慮一下嘴唇。我們舔它們,壓它們,用手指撫摸它們,拍打它們,拉扯它們,甚至用它們發出無意義的振動聲,還有,用它們接吻。我們做這些事情都是為了滿足大腦保持平靜和平衡狀態的需要,或者是為了加強某個時刻的情緒感受。我們已經不再是蹣跚學步的嬰兒,吮吸手指也不再能起到情緒穩定的作用——這時候,臉部成為了人們安撫自我的首選媒介。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Via:

dribbble

在我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我推測人們之所以如此頻繁地觸控自己的臉,是因為第五顱神經為我們的臉部(額頭、臉頰、鼻子、眼睛、下巴)注入瞭如此多豐富而敏感的神經末梢。因此,從行為經濟學的角度來看,觸控我們的臉來安撫自己,比觸控身體的其他部分更為合理。換句話說,第五顱神經最適合幫助我們快速有效地安撫情緒,因為它很“強壯”,範圍很廣,而且靠近腦幹的關鍵部分。在那裡,觸控這個行為的訊號被大腦接收並立即分配,以便在需要時促進某些神經化學物質的釋放,比如催產素(能夠使人心情開朗並增強個人歸屬感)。

不同的觸控方式

或許以上的資訊有助於我們理解為什麼我們經常觸控自己的臉,但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我們每次觸控自己的臉都是以不同的方式的。你可能從來沒有仔細思考過你是如何觸控你的臉,或者是在什麼時候觸控的。但是,事實證明,我們選擇不同的觸控方式實際上是基於大腦的不同需要。當你感到臉頰發癢時,你就去抓它。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種癢會下意識地迫使你採取行動。為了減輕瘙癢,你僅僅選擇用觸控的方式、或是按壓它、拉扯它、摩擦它都是不夠的。如果你感到癢,大腦就會感覺到這件事的重要性,因此啟用能減輕這種癢的最佳反應——為此只有抓撓才能做到。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Via:

《康熙來了》

因此,根據我們的情緒、情感狀態或壓力水平以及不同的需求,大腦會選擇適當的“武器庫”來部署你的觸控方式。你有沒有注意到,當我們在思考時,我們傾向於用食指和拇指非常輕地觸控我們的下巴?這是因為手指中包含豐富的神經末梢,能夠負責精確的抓握和感覺,從而對思考的過程作出貢獻。這種觸控方式也可能會配合觸控下巴的方式來幫助我們在思考的過程中放鬆。你可以試著在放鬆時只用小指尖觸控你的下巴。你注意到區別了嗎?不同的手指帶來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當我們在沉思時,大腦更喜歡較寬的手指——特別是食指和拇指——的觸控。

另外,你還可以試著想象一下,你現在面臨著一個困難的局面,也許是你的日程安排突然發生了衝突,或者你感到很沮喪,你發現自己不再像以前那樣觸碰自己的面板,而是在思考如何調和衝突的時候大力抓撓自己的臉頰。為什麼我們的觸控方式會發生變化?這是因為大腦重新評估了環境,並部署了一個更有力的舉動來應對突然增加的壓力。壓力越大,觸控就越有力量,觸感也會更加強烈。從拉扯我們自己的肉體,到撥弄嘴唇,到緊緊捏住我們的臉頰,到向下擦拭嘴角一直到下巴(口周安撫),所有這些行為都可能出於安撫自我的目的而出現。

不同型別的神經

為了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必須認識梅克爾(Merkels)、邁斯納(Meissners)、拉菲尼(Ruffinis)和帕奇尼(Pacinians)。這些姓名屬於不同的神經家族,是我們手指和臉部面板的基礎組成部分。它們中的每個神經都向大腦提供不同的感覺。例如,邁斯納細胞對最輕微的觸控也能保持高度敏感,並迅速識別紋理的變化;帕奇尼對觸覺或壓力和振動的瞬時變化很敏感;梅克爾神經末梢可以區分不同的質地和物體;而拉菲尼神經細胞則對較慢的、較均衡的觸覺敏感,尤其是壓力變化的確切位置。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Via:網際網路

這些面板神經家族的成員不僅僅有不同的工作,它們的濃度也各不相同。有些神經非常敏感,你在觸控一根頭髮時它就能敏銳地察覺,而其他神經對鈍性壓力的反應則更強烈。例如,邁斯納和帕奇尼細胞會向大腦傳送短暫的電訊號,讓它知道有東西被觸摸了。與此同時,來自拉菲尼神經末梢和梅克爾細胞的訊號在整個觸控體驗中持續地傳送訊號。如果你觸控某樣東西是為了瞭解它的細節,比如你在閱讀一頁紙上凸起的盲文點,那麼最準確傳達資訊的將是梅克爾細胞,因為它們高度集中在指尖,並能區分其他神經末梢無法區分的事物。

因此,如果你發現自己想知道為什麼有人突然這樣或那樣地摸自己的臉,或者你發現自己在苦思冥想時會不停地觸碰你嘴唇上方那部分垂直摺疊的面板,這其實是一個提醒:大腦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日常生活中的壓力。事實證明,撫摸自己面部的不同方式還能暗示我們,自己的大腦中正在發生什麼事情。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Via:

《running man》

從這些“摸臉”的舉動,能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想法

參考文獻(點選滑動檢視)

1。 Buijs, R。 M。, De Vries, G。 J。, Van Leeuwen, F。 W。, and Swaab, D。 F。 (1983)。 Vasopressin and oxytocin: distribution and putative functions in the brain。 Prog Brain Res。 60, 115–122。

2。 Dutton, Jonathan J。 (2011) Atlas of Clinical and Surgical Orbital Anatomy。 Elsevier Inc。 p51–82。

3。 Heinrichs, M。, Baumgartner, T。, Kirschbaum, C。, and Ehlert, U。 (2003)。 Social support and oxytocin interact to suppress cortisol and subjective responses to psychosocial stress。 Biol Psychiatry 54, 1389–1398。

4。 Ikeda, Ryo, et。 al。 2014。 Merkel cells transduce and encode tactile stimuli to drive Aβ-afferent impulses。 Cell, 2014 Apr 24, Volume 157, Issue 3, p。664–675。

5。 Linden, D。 J。 2015。 Touch: The Science of the Hand, Heart, and Mind。 New York: Viking

6。 Montagu, Ashley。 1986。 Touching: The Human Significance of the Skin。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7。 Napier, J。 R。 (1965)。 Evolution of the Human Hand。 Proceedings Royal Institute of Great Britain, Volume 40, p。544–557。

8。 Navarro, Joe。 2008。 What Every BODY Is Saying。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9。 Porges, S。 W。 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physiological basis, quantitative method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In: Grossman P, Janssen K, Vaitl D, editors。 Cardiorespiratory and Cardiosomatic Psychophysiology。 Plenum; New York, NY: 1986。 pp。 101–115。

10。 Porges, S。 W。 The polyvagal theory: phylogenetic substrates of a social nervous system。 Int J Psychophysiol。 2001;42:123–146。

11。 Uvnäs-Moberg, K。 (2003)。 The Oxytocin Factor。 Cambridge: Da Capo Press。

12。 Uvnäs-Moberg, K。, Arn, I。, and Magnusson, D。 (2005)。 The psychobiology of emotion: the role of the oxytocinergic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ur Med。 12, 59–65。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