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一)一人之力 獨掌大權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二十四日,漢帝劉備駕崩於永安,諡號昭烈帝,葬於惠陵,同年五月,皇太子劉禪繼承皇位,隨即改元建興,彼時,遵從劉備的政治遺囑,丞相諸葛亮先是兼任司隸校尉,封為武鄉侯。

隨後,又開府治事,所謂的開府治事,是兩漢時期衡量丞相權力大小的重要標誌,指的是丞相可以組建自己的專門辦事機構,以丞相府的長史典領朝政事務,以丞相府司馬典領軍事,實際上就是將朝廷的辦事權力逐步的轉移到了相府,逐漸的將朝廷的文武大臣要麼架空要麼納入自己的管理下。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此後,諸葛亮加封益州牧,這更是莫大的尊崇,因為按照避諱的原則,由於之前劉備擔任過益州牧,所以後臣絕不可在擔任益州牧,否則便是大不敬,可是,諸葛亮卻是得到了這個職位,足以看出劉禪對其的信任。

更重要的是益州牧的位置,有的人可能認為,諸葛亮已經是丞相了,朝廷一把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一個益州牧,又有什麼作用呢?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實則不然,益州牧的加封,更加使得諸葛亮的權力更進一步,達到了巔峰,因為,丞相,針對的是蜀漢朝廷的朝官和朝廷內部的大小事宜的總領。

而蜀漢立國的主要區域,就是益州,所以,益州牧還是蜀漢最高的行政區劃的第一領導人,這也就是說明,諸葛亮不僅在朝政方面掌管全國,更因為益州牧的職位掌管著全國的各級郡守、屬國都尉等等,所以,這是莫大的集權。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因此,在《三國志 蜀書 諸葛亮傳》中才會提到:

“事無鉅細,鹹決於亮。”

還有著“政由葛氏,祭則寡人”的記載,故而,諸葛亮的集權程度,由此是可見一斑的。

那麼,隨著劉禪的成年,諸葛亮為什麼不將權力還給劉禪呢?至於所說的諸葛亮帶甲士百人上殿,這種記載,已經被多數人認為不屬實,我們且來看,為什麼諸葛亮要掌控權力呢?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二)內憂外患 時局艱難

很直接的一點是,當時的劉禪,無法應對那時的三國形勢與內部形勢,劉禪繼位時,年僅十七歲,雖然天資聰穎,可是畢竟經驗不足,可是,劉備駕崩時的蜀漢,著實是一個爛攤子。

首先是內部叛亂出現,危險隱藏。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早在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二月時,漢嘉郡太守黃元,便是發動叛亂,而當時南中地區的益州郡、牂牁郡、越雋郡等地的雍凱、高定等人也是準備叛亂,這樣的局面,諸葛亮尚且閉關兩年,方才南征平叛,所以對於劉禪來說,是處理不了的。

其次,元氣大傷,人才凋零。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自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二月關羽丟失荊州以來,短短的四年不到的時間,蜀漢又經歷了東三郡之敗、夷陵之敗,近十萬將士、部曲損失,數十萬人口丟失,積攢了十多年的糧餉、器械更是基本被掏空,甚至劉備的駕崩,一個直接原因便是夷陵的慘敗。

所以,這樣的軍事危局所引起的一連串恐慌等一系列變化,不是十七歲、未經世事的劉禪可以應對的,加之截止到劉禪繼位時,蜀漢的軍政人才,幾乎已然損失了一半!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比如武將方面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霍峻、劉封、馮習、張南、傅彤等人,文臣方面的龐統、法正、鄧方、馬良等人,這些人都是幾十年來幾州的人才,一旦損失,想要再恢復,那是很困難的,所以,缺少了這些人才的蜀漢朝廷,真的交給劉禪來領導的話,恐怕年僅十七歲的劉禪,真的很難處理好。

其三,蜀漢朝堂內部其實也並非鐵板一塊,暗藏隱憂。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雖然說在劉備後起以及諸葛亮在世時期,蜀漢朝堂的東州派與益州派還算團結在諸葛亮為首的荊州派的周圍,但是,包括李嚴在內的一些人,其實是對諸葛亮等還是存在牴觸情緒的,尤其是如何將益州本土派拴在北伐的路線上,這本身就是一個難題。

在當時的蜀漢朝堂,只有諸葛亮能夠做到這一點,而且幾乎是讓所有人都毫無怨言,交給劉禪的話,則未必能夠處理的更好。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所以,諸葛亮之所以不還政給劉禪,實際上,還是因為當時的現實情況不允許,換句話說,劉禪連內部矛盾都不一定能夠處理得好,就更何況是應對曹丕、孫權這類人,所以,這恐怕也是諸葛亮掌握大權的又一個重要的原因。

獨攬大權?劉禪分明已經登基稱帝,諸葛亮為什麼不肯還政於他呢?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