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在香港一間小商店經營數十載,一盤小生意養活全家,看似不可思議,但當年成功例子比比皆是,,帶你回到香港八十年代,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在上環這裡,很多舊樓已拆卸,但還有好幾間,戰前的建築物遺留在這裡,現在的香港對比幾十年前,雖然已面目全非,但這裡居民過的生活,跟以前相差不遠。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這家街頭理髮店的老闆叫陸叔(音譯),在這裡開業已經幾十年,王先生(音譯)是這裡的員工,在這裡工作三、四年陸叔38年前從內地來香港。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最初理髮只在街邊放椅子,不像現在有店鋪,另一名員工張伯(音譯),在這裡工作已七年,兩人名義上是陸叔的員工,事實上等於自僱人士,他們和負責人是六四分帳,換言之一天內,兩人做了多少生意,自己收六成,給四成負責人。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負責人要等兩位員工也沒空才換他操刀,陸叔早上九時就在店內,直到晚上七、八時下班才回家,一年工作362天,是過年才休息三天,這條巷子對他而言就像家一樣,他和太太結婚差不多25年,這裡的街坊都認識他們,有時路過也喜歡跟他們聊天,顧客說他們來這裡理髮,因為價錢便宜,全套連剪髮、剃鬚、洗頭,也不超過15元,頭髮短一點還便宜一元。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他們幾位從早到晚都在工作,平均每人招待十幾二十個顧客,中間也有時間休息,他是負責人的第四子,這間理髮店養大五名子女,他們全部都中五畢業,雖然現在的生活條件高,他算幸運不用付貴租,現在最大的開支,是每個月的水電和石油氣費,平均他們每個月用兩罐石油氣,加上水電費,每個月要四、五百元,這些費用全由他一個人支付。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太太平常做家務或者幫忙看店,一家住在七樓天台,他指以前睡在街頭,但搬來這個天台屋已十幾二十年,他們現在一家六口都住這裡,大女兒已經嫁了,不再住這裡,兩個兒子在天台另一處搭建房間,她經常要為丈夫準備午餐,因為丈夫除了理髮,還有一間賣香菸、汽水的店鋪,這些收入可幫補家計和方便街坊。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以前這家理髮店,開到晚上十一、二時,現在七、八時就關門,做完一天生意,他們三位師傅會結算,合計兩名員工的賬目,他也有約200元收入,現在香港謀生困難,什麼都貴,有這樣的收入也不容易,而且他的子女也長大了,二女兒在中環做文員,四子在讀商業學校,五女兒在他們家三樓辦公室做文員,三子晚上沒有回來吃飯,他當導遊。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幾名子女,除了四子還在讀書,每個也是做白領工作,靠他們的收入,絕不能單獨在外生活,但一家能住在一起,生活也算過得去。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另一個家庭是劉先生夫婦,他們在東頭邨,開了這間雜貨店17年,劉先生36年前由潮州來到香港娶了劉太,結婚33年,他們有七個子女,這個店鋪開業前,劉先生做苦力,劉先生說現在的生意比以前差,以前門口多很多小販,比現在旺很多,而且現在流行小家庭,沒有以前大家庭人口那麼多,一買就買幾十斤米,年輕一輩喜歡到超市購物,不太喜歡光顧雜貨店,尤其兩年前,在他們附近開了超市後生意更差。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過年後的幾個月算是淡月,而且這段時間經常下雨,頗影響生意,平常他們兩夫婦主要做街坊生意,有些相熟顧客即使搬走,有時也會來電叫他們送貨,平常劉先生進的貨也是送到店內,結賬時有人來收錢。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劉先生說其他事不用親自出馬,但買米這件事,他一定要親自過海來挑選,一訂就幾十包,劉先生的店鋪每天也營業,過年也不休息,這間店雖小,對劉先生劉太太等於一個家,劉先生年輕時親自送貨,那時子女年幼,現在兒子會幫忙。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幾年前,兒子讀完中一就在店裡工作,每個月幾百元工資,平常多光顧的客人,他們才會送貨,不過他說,有時看到一些年長的客人,就算只買十斤米他也願意送貨,他的兄弟姐妹都有自己的工作,除了小弟還在讀書,其他人每月都給幾百元幫補家計,雖然生意差了,劉先生指他每天做約一千元生意。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幾年前這個屋邨已說要拆卸,但劉先生指就算要拆,他也不會搬到新屋邨開店,他哪有幾萬元投標?而且租金一定貴很多,他現在付約三百元租金才能賺錢,他現在的收入,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劉先生劉太太繼續在東頭邨,抱著有一天做一天的態度,劉氏夫婦跟很多香港人一樣,先顧好目前的生活,沒有長遠打算。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這間聯合織造廠開了五、六年,周先生(音譯)是工廠的老闆之一,他以前在一間空運公司工作八年,他說既然幫公司賺了這麼多錢,何不自己做生意,但當時他對製衣業很陌生,不過他太太的姐姐劉姑娘,一直在製衣廠工作,於是他們決定合夥做生意,用11萬元買了這間家庭式小工廠,經過改革,現在這間小工廠專門做男裝內褲,周先生因為熟悉商業程式,覺得他的工廠要成功,一定要走公司制度,他認為家庭式的工業,最大問題是工人工作態度不好,所以周先生喜歡聘請年紀輕,還沒養成壞習慣的女工。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好像蕭小姐今年18歲,14、15歲就來這裡學習,現在蕭小姐每個月,可以賺約1700元,蕭太是蕭小姐的媽媽,這裡很多工人也是一家幾口工作。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好像坐蕭太旁邊的李太,她有一名女兒也在這裡工作,李太和蕭太還是鄰居,她們兩家人也是內地新移民。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廠裡有十多人住在廠的樓上,周先生指突然要趕工,他隨便可以找十多人下來開工,劉姑娘也是老闆之一,她在廠內負責管工和輔導工人,她和周先生每個月也有薪水,她五千,周先生六千,除了注意工人的問題,周先生在工廠投資二十萬買新機器,這裡的工作環境也算擁擠,但周先生說如要搬廠,他的開銷會大很多,而且地方小的好處,是工人會趕快完成工作。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不想留在這裡,但是早期的舊廠不夠用,所以周先生就租了旁邊的房間,他現在總共要交約八千元租金,李小姐是李太的女兒,她每天放學後工作四個多小時,周先生一共聘請了六個李小姐這類的學生,幫忙做幾小時的包裝。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這些嬸嬸大多住樓上,她們也是貪方便才在這工作,裁剪部門的工人算是加班最多,周先生說他們是流水作業,任何一個部門有問題都會阻礙工作,所以工人生病、結婚或放假,周先生就最緊張。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做小工廠的老闆,任何事也要親力親為,周先生說他由上至下,要身兼數職才行,不單工人要懂得不同工序,他自己也要做雜工,兼對外公關和對內公司行政,周先生說他的工廠養活很多人,大家合作才能生存。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周先生在這間廠也算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地盡其利,所以即使別的廠生意不好,他們的廠1982年的增長率也有三成,做了大約350萬元訂單,去年底工人還有花紅,雖然聯合不是直接向歐洲取單,這家廠做的,是幾個歐洲牌子的高價男裝內褲,運到歐洲六個國家。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平常女工們晚上六時半下班,如要加班大多工作至八時半,每天下班除了清潔自己外,她們還要清理衣車,因為衣車可說是全廠最大的投資,蕭太和李太雖然覺得工作乏味,但是她們下樓就可以上班,中午又可以回家吃飯,每月賺千多元可以幫補家計。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蕭家是潮州人,他們四年前來到香港,因為她們住在廠的樓上,周先生來找他們就比較容易,蕭先生在一間中學做文書工作,兒子每天放學,也會工作幾小時幫補家計。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蕭小姐雖然整天上班,她下班上兩個小時夜學,專修英文,因為她也不想永遠做車衣工作,蕭先生的兒子最近開始學吉他,蕭先生是古箏能手,但他說彈古箏要看心情,現在生活逼人,暫時不會再彈,他們一家人不論大小都打工,才能應付香港的生活。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周先生一天工作12小時,他往往等工人下班後,自己繼續工作,周先生勤力,每件事親力親為才有錢賺,他的員工為了生活也一樣勤力,蕭先生和他的朋友也是晚上做完功課後,來這裡包裝幾個小時,他們每小時賺五元。

回到八十年代的香港!一盤小生意養活了全家,聽聽幾位老闆的故事

對年輕人來說,錢不算易賺,好像聯合這間廠,能夠在經濟不景時仍然賺錢,也是因為它有家庭工業的靈活性和努力工作的工人,還有精力充沛的老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