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一系列教育政策的陸續出臺,使得教育行業在短短大半年裡迅速降溫。整個行業開始大洗牌,教育從業者也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命運。

但縱使市場風雲變幻,教育的本真不會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具備長期持續的創新能力和腳踏實地的執行能力。”集思未來教育創始人兼CEO沈聰表達了作為教育從業者應有的兩項重要能力。

文、編 | Mina

8月28日,一場立足灣區、面向未來的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論壇在深圳舉行。

這場論壇,正是集思未來教育發起,聯合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英國牛津AQA考試局和頂思教育TopSchools,與大灣區知名高校、中學的管理者共同圍繞“

國際化的創新人才培養

”這一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集思未來教育(集思學院)由哈佛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校友共同發起成立,為全球中學生、大學生提供優質的科研教育、專案制學習課程。自2016年成立以來,集思未來教育立足研究導向型學習、專案制學習,專注課程開發與教學實施,結合全球超1000位知名教授和優質教育資源,培養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五年間培養了超過3萬名學員,與超過近百所高等院校和百餘所國際學校建立合作關係,其中包括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東南大學、蘭州大學、東北大學等十餘所985高校。

對於如何更好地培養面向未來的國際化人才這一前沿課題,自2021年始,集思未來教育制定了下一個五年發展規劃,並在深圳

與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展開深入合作,設立集思高等研究院

,計劃針對“

在地國際化科研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的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瞭解高校在科研人才、複合型人才培養方面的現狀、挑戰和未來的趨勢,為高校培養模式創新提供意見和建議。

這是集思未來教育五年來一直致力於為全球中學生、大學生提供優質的科研教育、專案制學習課程之外的新戰略佈局。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01

提升青年學生通向未來的競爭力

目前,大家都說教育迴歸本質,但本質是什麼?核心問題又什麼?集思未來對教育的理解是:培養人才的創新能力。

時間倒退回二十一世紀初,當時的沈聰與現在眾多即將面臨高中畢業的年輕人一樣,對未來富有憧憬,但同時又陷入迷茫。“雖然對自己將來所學所做有一些模糊的認識,但我僅用兩個星期就決定了未來十幾二十年的發展方向。”他回憶過往時表示。

這個方向,促使他創辦了集思未來教育,即為出國求學的青年學生提供背景提升服務,為他們日後升學、接受國際教育和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及提供更為清晰的規劃。

因而,集思未來教育創辦之初,更多的是挖掘學生的興趣與天賦,將他們培養成兼具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組織領導能力、社會責任、學術科研能力的人才。這些能力不僅能夠提升學生在升學申請時的競爭力,未來的職業發展也會因為早期這些能力的培養而受益。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論壇盛況

“在集思,中國學生不僅有機會參與世界頂尖名校老師的課程,還可以參與許多實習專案,這對於學生們的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有好處的。”沈聰說。

五年來,集思未來教育不斷地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使中國的學生更加快捷、方便、沒有門檻地透過網際網路接觸並學習海內外名校的科研課題,並進行實操,產出科研成果,幫助他們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集思未來教育創始人兼CEO沈聰

02

構築學科交叉互融的快車道

近年來,教育部推出

“強基計劃”、“珠峰計劃”

等人才培養規劃,顯示出了國家對於基礎學科人才培養的決心。基礎學科的發展是國家教育培養的重中之重,是國力的根本,也是教育生產力的中堅力量。而

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則更為重要但又易被忽略。

落實到執行層面,有很多的問題亟待解決。

“目前,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很難依賴單一的學科或專業,去解決實際問題。

”沈聰說。而這樣的發現,往往都要等到學生真正進入社會、走入職場之後,投入了很長的時間成本之後才發現的。

回憶起自己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矽谷摸爬滾打的多年經歷,沈聰意識到

行業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能力模型,與現在學校教授、學生學習的內容仍存在非常明顯較大的差距。

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模式,更多的是注重於學科本身知識的傳授。學科本身是獨立、單一的,但想解決實際問題,必定需要

學科間的互融互通

。如同商科的學生需要具備資料處理能力,學習人工智慧必定會與大資料緊密結合,生物醫學與電子工程及影象處理方面的應用也密不可分。

學科交叉融合既是實際需求,也是未來所趨。

而解決實際問題,則更離不開專案制的學習和研究型的學習。為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提供科研、專案的機會,這不光是高校的事,現在已經延伸至中學階段,甚至小學階段。在未來,這種基於問題本身,切實可以落地結果的學習形式將會備受推崇。

基礎學科、學科交叉融合、注重科學研究應用,理工科背景出身,擁有多年海外留學、工作經歷的沈聰,帶領集思未來教育團隊,正是從實際出發,在過去五年的教學實踐當中,一直努力透過專案制學習和研究型學習,幫助學生們真正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集思未來教育提供的相關課題研究

2020年5月,教育部對外引發了關於

《未來技術學院建設指南(試行)

》的通知。通知當中強調了探索中國特色未來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的培養路徑:堅持面向未來,堅持交叉融合,堅持科教結合,堅持學生中心,堅持開放創新。“科教興國”在新時代被賦予了新的意義。

2021年5月17日,教育部也公佈了首批12所未來技術學院名單:

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清華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來空天技術學院

天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東北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哈爾濱工業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東南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華中科技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華南理工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未來技術學院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院執行院長黎奇峰

沈聰表示,國家強調基礎學科的培養,強調學科交叉互融,投入大量人力、財力支援科研、應用,這一切都是積極的訊號。而目前“重拳出擊”的教育新政,應是一個新的起點和新的發展機遇。

“這要求我們的課程設計要非常貼近交叉學科,要具備驅動型,實踐型能力的培養方向。”他如是說。

而集思未來教育這一次全新的“在地國際化科研創新人才培養”發展戰略,正是踩在了時代與中國自身教育國情的發展脈絡上。

“之前五年集思未來教育探索過程當中,我們堅定了專案制學習、科研教育的目標,而在下一個五年到來的時候,我們的願景是培養下一代面向未來具備全球勝任力的複合型人才,也是我們在高校和國際化學校當中所需要為大家賦能的。”沈聰說。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03

培養具備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年

人才的培養,其歸根結底是國力的增強。

教育作為人才生產力,如何讓中國的教育在國際上獲得話語權,產生影響力,是整個國家教育事業的課題。

沈聰在此次“面向未來國際化創新人才培養論壇”上,分享了他認知中具備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化人才特質:

首先,具備創新思維。

以往的單科學習思維需要改變,要想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我們所授所講,不僅要

學科間交叉互融,也要在應用上提高技能的培養

。只有在思維模式上具備國際視野,才真正能夠培養出登上世界舞臺的中國青年。

其次,學會團隊協作的語言,在思考之外多產出執行力。

在中國傳統文化之下生長,又長期習慣於學科學習思維的中國學生,性格內斂謙遜,善於深度思考,這些都是在國際環境下我們獨有的優勢。而另一方面,在團隊協作、與他人溝通的過程中,往往

這種“慢熱”的特質則凸顯不出優勢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教育從業者如何保持戰略定力?

與會嘉賓

沈聰提到,自己在矽谷的時候,之前的老闆是印度人,老闆的老闆是美國人。這種“行業標配”引發了他與團隊的思考。“在矽谷整個知識架構當中或人才梯隊架構中,印度人和美國本土人佔據了很高的位置。其實這給了我們反思,我們國家目前傳統的教育體系下,團隊協作和溝通技能的學習並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我們希望在面向未來的國際化教育當中更多地培養學生在團隊協作和執行力方面的特質。”

再者,學會在世界舞臺發聲。

敢於站在世界舞臺發聲,除了勇氣之外,還要說別人聽得懂的“語言”。

只有多與外界建立聯絡,多讓學生參與到世界範圍的專案和學習中來,才能獲得這樣的寶貴經驗。

“其實留學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過程。透過留學的方式,透過國際教育的方式,培養真正具有中國自信、具有中國勇氣能夠面向未來解決我們全球化挑戰的人才,才是國際教育行業工作者所需要更多去推進的重要方面,希望和大家攜手一起培養中國下一代學生的自信和勇氣。”沈聰發自內心真誠的呼籲。

講好中國故事,從來不是閉門造車,而留學走向世界的中國新一代,都是最好的“翻譯官”。

如今,藉由新的戰略目標,集思未來教育希望與國內高校一起為探尋具備中國特色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而付諸行動,真正讓我們的人才實現“走出去”“引進來”“走回來”。

topmedia@topschools。cn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