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蘇軾靠這篇《留侯論》成就科舉之路,最佳科考範文,到底好在哪裡

公元1061年,二十五歲的蘇軾在科舉考試時一口氣寫下氣吞山河的《進論》而裡面的一篇叫《留侯論》的文章引起了考官的高度讚許,由此開啟了學而優則仕的青雲之路。這篇《留侯論》是他史論文的代表作品,長期得到了高度評價。明代楊慎在《三蘇文範》卷七中說:“東坡文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至其渾浩流轉,曲折變化之妙,則無復可以名狀,而尤長於陳述敘事。留侯一論,其立論超卓如此。”

蘇軾靠這篇《留侯論》成就科舉之路,最佳科考範文,到底好在哪裡

留侯論

此後的評論家針對此文紛紛給出評價,“此文若斷若續,變幻不羈,曲盡文家操縱之妙。”、“忽入忽賓,忽淺忽深,忽斷忽接、而納履一事,止隨文勢帶出,更不正講,尤為神妙。”《評校音注古文辭類纂》

全文就張良在橋上遇見黃石公“納履受書”這一傳說加以評論。過去一般認為張良後來之所以能夠協助劉邦用兵奪取天下,多虧了這本書。而蘇軾則認為黃石公給張良的教益,不在於贈書,而在於透過“納履”來考驗啟發張良,使他學會“忍小忿而就大謀”的道理。張良最終獲得重大悟性,並在以後影響劉邦制定的戰略。終於戰勝了項羽,成就了重大基業。蘇軾這篇文章很典型的體現了蘇軾文章風格,縱橫捭闔、雄於辯論的特點。能在前人未涉及到的觀點處著手,並將傳統觀點推翻形成新的觀點,且讓人驚歎扶起,頗有顛撲不破之感。

蘇軾靠這篇《留侯論》成就科舉之路,最佳科考範文,到底好在哪裡

蘇軾

從開篇蘇軾就認為豪傑與普通人是不同的,這種不同就表現在能忍與不能忍。“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因為他們缺乏遠大理想,而豪傑之士被辱,卻能夠“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為在這些豪傑心裡,“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接下來,蘇軾認為,黃石公的事情真假並無什麼奇怪之處,並且“其意不在書”,而在於張良的內在涵養與智慧。這種智慧讓他在日後的磨礪中能夠可以成就大事:“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因此這種品質在日後的楚漢之爭中逐漸影響了整個戰局的發展。“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項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戰百勝,而輕用其鋒。高祖忍之,養其全鋒,以待其斃,此子房所教也。”

蘇軾靠這篇《留侯論》成就科舉之路,最佳科考範文,到底好在哪裡

楚漢之爭

由此可見,張良的“忍術”已經影響了整個大局,直接作用於劉邦這個團隊。成就大漢江山的首功歸於張良,“非子房其誰能全之?”司馬遷作《史記留侯世家》之時,猜測張良一定是“魁梧奇偉”的英雄面貌,及至在採訪中見到了張良畫像,卻“狀貌如婦人好女”,這很讓習慣於把英雄豪傑概念化、臉譜化的人們感到意外,司馬遷似乎也為張良沒有“魁梧奇偉”的相貌而有些失望,遂用“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來打圓場。其實,英雄豪傑本沒有一定的模式。張良體弱多病,雖功高蓋世,卻只是“運籌策帷帳中”,未曾衝鋒陷陣、攻城略地,不同於韓信、樊噲、周勃之流的武夫。此人外柔內剛、綿裡藏針,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多次在關鍵時刻為劉邦作出正確決策,天下大定後又功成引退,避免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悲劇,真大智者也。張子房,一位“狀貌如婦人好女”的奇男子,一位兼具陽剛陰柔之美的偉丈夫。東坡先生說得好“此其所以為子房歟?”,這不正是張子房之所以是張子房嗎?

蘇軾靠這篇《留侯論》成就科舉之路,最佳科考範文,到底好在哪裡

張良與黃石公

《留侯論》在某些角度和思想來看,寄託了蘇軾對張良的深刻理解和個人崇敬情懷,在一個青年人眼裡,他何曾不希望自己也能夠成為這樣的張良?在傳統讀書人眼裡。追求的“達則兼濟天下”的這種理想主義,讓蘇軾對張良這樣的人物深深的著迷,對文章賦予了大量的個人崇敬情懷。

這篇獨特新穎的角度來爭取優勝的文字,固然是科舉卷子中所存在的一種現象,但是本篇文章提出的這一點,對客觀認識歷史人物的個人性情有著重要作用。

蘇軾靠這篇《留侯論》成就科舉之路,最佳科考範文,到底好在哪裡

蘇東坡書法

宋代學者羅大經在其著作中分析蘇軾文風,認為他的早期文章深受《戰國策》影響,所以能“橫說豎說,惟意所到,俊辯痛快,無復滯礙。”對此蘇軾曾經總結早年文章創作時也曾說過:“軾少年時,讀書作文,專為應舉而已。故每紛然誦說古今,考論是非,妄論利害,攙說得失,此正科舉人習氣。”

這時候的蘇軾的人生尚且未境遇重大挫折,更多的是,仕途上的得意和青春相伴隨的積極進取,在日後朝廷做官,正是他的“滿肚子不合時宜”,讓他的仕途不斷遭遇挫折,從而遭受到了極大的挫折和苦難,但是憑藉著這種早年的理想與堅忍,蘇東坡最終成功突圍,在坐牢與折磨後,依舊能豁達看待人生,寫下千古名作《念奴嬌》完全可以說, 他將張良的這種精神放大到自己的人生裡並得到昇華。

蘇軾靠這篇《留侯論》成就科舉之路,最佳科考範文,到底好在哪裡

大江東去浪淘盡

無論是在貶謫的路上,還是滿頭白髮,經歷多次人生的大起大落,蘇東坡都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正面引導,從而他的作品生命力也愈加強勁,這些對後人都產生了深刻而積極的影響,這或許就是我們學習蘇東坡的最大意義所在。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