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美食/ 正文

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圖)《東坡畫傳》,胡冕(繪)

明朝浮白齋主人所著《雅謔》中有一則笑話:陸宅之善諧謔,每每對人說:“吾甚愛東坡。”一次,一個人聽了就問他:“東坡有文,有賦,有詩,有字,有東坡巾,你到底愛哪一樣呢?”陸宅之回答說:“吾甚愛一味東坡肉。”

東坡肉,是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一道菜餚,在中國幾乎可以說是無人不知。也許你根本分不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但你一定是知道東坡肉這個名字的,並且覺得東坡肉應該比紅燒肉高上一籌。一道菜,何以會有如此大的知名度?恐怕是沾了“東坡”二字的光了。以“東坡”命名,這道菜就超越了菜的範疇,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的內涵,成了一種文化符號,大家由於喜歡東坡,愛屋及烏就把東坡肉的大名流傳開來了。

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從菜系上分,東坡肉具體屬於什麼菜系,是分不大清楚的,在浙菜、川菜、鄂菜等菜系中都有,而且各地的做法也不盡相同,有先煮後燒,先煮後蒸,直接燜煮收汁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大家好像也覺得做法什麼的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東坡肉這個名字,這道菜就好像現在流行的小說中說的,修成了第二元神。這就是文化內涵的作用了。

“東坡肉”起先是蘇東坡在黃州製作的,有蘇東坡寫的《食豬肉》詩為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但此菜當時並無名稱,以其名字命名為“東坡肉”,是在他到杭州做太守的時候。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得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當時西湖已被葑草湮沒了大半,蘇軾組織民工剷除葑草,疏通湖巷,築堤建橋,使西湖重新恢復了容貌,成為杭州勝景。杭州城裡的老百姓都很感激他,聽說他平時最喜歡吃紅燒肉,於是不少人不約而同地上門送豬肉。他收到許多豬肉後,便讓家人將肉切成方塊,加調味和酒,用他的烹調方法煨製成紅燒肉,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後,稱讚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膩,於是人們便以他的名字將此燒肉命名為“東坡肉”。後來此菜流傳開來,併成為中外聞名的傳統佳餚,一直盛名不衰。

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其實,北宋時期的貴族肉是羊肉,民間也把羊肉作為珍貴食品,而且以羊肉為原料的菜餚也是豐富多彩。南宋人吳自牧所著《夢梁錄》中記載,北宋京都飯店酒肆的羊肉菜餚有旋煎羊白腸、批切羊頭、乳飲羊肫、鬧廳羊、羊角、羊頭籤等,南宋臨安飲食店則有蒸軟羊、鼎煮羊、羊四軟、繡吹羊、羊蹄筍等。據統計,宋代以羊肉為主要原料製成的菜餚就有四十多種。再比如,我們熟知的《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一般都是說,“店家切二斤熟牛肉來。”而沒有說:“店家,切二斤豬頭肉來。”

陸游在《老學庵筆記》中記載了當時的一則歌謠:“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意思是,你如果把蘇東坡的文章弄通了,就可以當官吃羊肉;否則,就只能乖乖的喝菜湯了。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的作者怎麼偏偏吃豬肉呢?是蘇軾當時還沒有步入上流社會嗎?當然不是。

嘉祐二年,蘇軾進京應試,得到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的大力推薦名動京師。嘉祐六年蘇軾應制策考試“入三等”。在宋朝,制策考試十年一次,錄取名額只有五名,由皇帝親自主持,一、二等只是虛設,三等就是最高等。蘇轍入四等。宋仁宗看了蘇軾兄弟的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可見蘇軾在當時是被朝廷作為宰相接班人培養的。

政治上前途光明,文學上的影響更是可以媲美現在的天皇巨星,可為什麼蘇軾不去研製東坡羊,而是研究當時下里巴人才吃的豬肉?是蘇軾不喜歡吃羊肉,只喜歡吃豬肉嗎?當然不是,蘇軾吃豬肉其實是無奈之舉。

要說為什麼,研究豬肉還要從王安石變法說起。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書談論新法的弊病。受到新黨排斥,被放外任。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臺羅織罪名,誣陷他以詩訕謗朝廷,對皇帝不忠,被捕入獄,數次面臨殺頭的危機。這就是北宋歷史上著名的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歷經四個多月,有的人想乘機將蘇軾置之死地,這其中包括蘇軾早年的幾個好友,正直的人們則是多方營救,比如此時已經退休在金陵的王安石——當初的政敵,也為蘇軾上書求情,加上宋太祖當初不殺大臣的誓約。蘇軾終於免於一死,聖諭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籤書公文。相當於監視居住,本人未經批准不得離開黃州。離開京都,蘇軾寫下一首詩: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聲名不厭低。塞上縱馳他日馬,城東不鬥少年雞。險遭殺身,那個治國平天下的蘇軾已經永遠的留在了京都的大牢裡,走出來的是一個嶄新的蘇東坡,一個通脫曠達的文學巨星。

黃州團練副使的生活異常的困苦,團練副使只是一個虛銜,沒有工資,不得籤書公文,也就不可能有灰色收入,那時也沒有稿費一說,帶著一大家子人,困窘可想而知。幸得友人相助,從官府申請了一處廢棄的軍營。《東坡八首》序言中,蘇東坡這樣描述:“餘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為於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地既久荒,為茨棘瓦礫之場,而歲又大旱,墾闢之勞,筋力殆盡。”政治的險惡,生活的困苦,並沒有打敗蘇東坡,因為他已經是一個全新的蘇東坡了。蘇東坡效仿白居易忠州東坡之名,命名為東坡,並以此自號。在此親自耕種,幫補生計。

東坡肉為何有如此大的知名度?你能分清東坡肉和紅燒肉的區別嗎?

東坡肉的誕生大約就在此時了,困窘中的蘇東坡發現黃州的豬肉很是便宜,團練副使大人的欣喜是可想而知的了。

命運把苦難加到蘇東坡的生命中,蘇東坡就把它做成了詩,下里巴人的豬肉,在蘇東坡的手裡成了流傳千載的一道名菜。東坡肉早已超出了菜餚的範疇,成了一個符號,一個載體,折射出蘇東坡的曠達通脫,不屈與超然。

作者:

沙戟

版權宣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