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冷酷無情且無可救藥,影視劇對精神變態者的描繪錯在哪裡?

冷酷無情且無可救藥,影視劇對精神變態者的描繪錯在哪裡?

誰是真正的精神變態者?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每一天,都有數百萬的美國人蜷在沙發上看他們最喜歡的罪案電視劇。無論是CBS的《聯邦調查局》、Showtime的《嗜血法醫》、Netflix的《心靈獵人》、BBC的《殺死伊芙》,還是《法律與秩序》的重播,或者其他無數類似的電視劇,它們都憑藉對反派殘忍行為的生動描述吸引了大量觀眾。我得承認:我(指本文作者

Arielle Baskin-Sommers

)也是這些觀眾中的一員。我的學生甚至嘲笑我這個研究犯罪行為的學者,看了太多的罪案電視劇。

我把一些看電視的時間當作工作,為我教授的本科課程和關於犯罪心理本質的研討會提供材料。但我也被這些電視劇中的角色迷住了,儘管——或因為——其中許多角色是多麼不切實際。

罪案電視劇中最常見的角色型別之一是精神變態者:他們犯下殘忍的謀殺,行為魯莽,冷酷無情地坐在執法人員面前。雖然這些電視劇明顯是虛構的,但它們的情節已經成為人們熟悉的文化試金石。人們看到《犯罪心理》的霍奇納探員把任何令人不安的暴力角色都稱為“精神變態者”。他們聽到黃博士在《法律與秩序:特殊受害者》中提到一個傷害了一個小女孩的年輕罪犯,認為他是一個“精神變態的青少年”,並認為這個人無法對治療做出積極反應。

這樣的描述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精神變態者無法控制自己的邪惡想法,無法感受情感,無可救藥。但廣泛的研究包括我自己實驗室的多年工作都表明,用來驅動這些敘事的聳人聽聞的精神變態概念不僅適得其反,而且是完全是錯誤的。

什麼是真正的精神變態

精神變態被心理學家歸類為一種人格障礙,其特徵是有魅力、情感淺薄、沒有後悔或懊悔的情緒、易於衝動和犯罪。大約1%的普通人群符合精神變態的診斷標準,其患病率大約是精神分裂症的兩倍。精神變態的確切原因還沒有確定,但大多數學者得出結論,遺傳和環境都是促成因素。

精神變態給個人和社會帶來了高昂的代價。與其他反社會行為者相比,精神變態患者的犯罪總量是他們的兩到三倍,大約佔入獄人口的25%。從監禁或監管中釋放後,他們也比其他型別的罪犯有更高的再犯罪率。我和同事發現,精神變態的人傾向於在更早的時候開始使用違法藥物,而且比其他人嘗試的種類更多。也有一些證據表明,精神變態者往往對傳統的治療策略反應不佳。

冷酷無情且無可救藥,影視劇對精神變態者的描繪錯在哪裡?

精神變態被心理學家歸類為一種人格障礙,其特徵是有魅力、情感淺薄、沒有後悔或懊悔的情緒、易於衝動和犯罪。圖為《權力的遊戲》中的喬佛裡·拜拉席恩。圖片來源:豆瓣

現實遠比媒體的冷酷敘述更微妙也更令人鼓舞。與大多數描述相反,精神變態並不等同於暴力。確實,精神變態者比沒有這種精神疾病的人更有可能犯下暴力犯罪,但暴力行為不是精神變態診斷的必要條件。一些研究人員認為,精神變態的關鍵特徵存在於那些沒有表現出暴力行為、但傾向於衝動和冒險的人身上,他們利用他人,很少關心自己行為的後果。這些特徵在政客、執行長和金融家身上都可以觀察到。

科學對精神病態的評價

許多犯罪電視劇和主流新聞報道都將精神變態與缺乏情感——尤其是缺乏恐懼或悔恨感——聯絡在一起。無論是角色冷靜地站在一具沒有生命的屍體旁,還是以經典的“精神變態的眼神”凝視,觀眾都習慣了把精神變態者幾乎看作是機器人。認為精神變態者沒有感情的觀念,不僅存在於外行人中,在心理學家中也很普遍。不過其中也有真實之處:大量研究發現,精神變態者處理情緒和識別他人情緒的能力不足。但我和我的同事正在尋找證據,證明精神變態者實際上可以在適當的環境下識別和體驗情緒。

我們正在進行的實驗揭示了精神變態和情緒之間的複雜關係。在一項研究中,我們使用一個簡單的實驗室測試來檢驗精神變態患者是否真的缺乏恐懼的能力。我們向一組參與者在螢幕上展示字母“n”和彩色的方框。看到紅方框意味參與者可能會被電擊,綠方框意味著他們不會,也就是說方框的顏色代表著威脅。電擊沒有傷害,只是有點不舒服,這項研究得到了人體受試者保護審查委員會的批准。在一部分實驗中,我們要求參與者告訴我們方框的顏色(迫使他們關注威脅)。在另一部分試驗中,我們要求參與者告訴我們字母的大小寫(迫使他們關注非威脅),但是方框仍然被展示。

我們發現,當精神變態者不得不關注電擊的威脅時,基於生理和大腦反應,他們能夠表現出恐懼反應。然而,當他們必須告訴我們字母的大小寫,而方框只是次要任務時,他們表現出了恐懼反應的缺失。顯而易見,有精神病態的人是能夠體驗到情感的,只不過當他們的注意力被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時,他們的情感反應會變得遲鈍。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有的一種處理方式的極端表現。在日常決策中,我們很少明確地關注情感。相反,我們將情感資訊作為背景細節,為我們的決策提供參考。這意味著,精神變態者有一種精神上的短視:情感是存在的,但如果它們可能妨礙實現目標,就會被忽略。

我的實驗室和其他實驗室的研究發現了更多的證據,表明精神變態者在觀察情緒場景或面孔、他人的痛苦和遺憾經歷的時候,可以體驗和標記情感的出現。同樣,精神變態者在關注情感的同時也能夠處理情感,但當情感難以察覺,或對他們的目標來說是次要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情感的缺失。

冷酷無情且無可救藥,影視劇對精神變態者的描繪錯在哪裡?

漢尼拔·萊克特,他是精神變態者嗎?圖片來源:Wikipedia va MGM Pictures

許多研究表明,如果某個資訊與精神變態者的目標直接相關,那麼他們會很善於利用這些資訊,並藉此調節他們的行為。例如,他們為了欺騙別人可以表現得很迷人,完全忽略情感因素。但是,如果這些資訊不是他們的直接關注焦點,他們經常表現出衝動的行為(比如沒有找好新工作就辭職)和惡劣的決策(比如在被警方通緝時,尋求關注度)。他們難以處理情感,但與電視上常見的角色不同,他們並非天生冷血。這種無所畏懼的殺手形象借鑑了過時的精神變態科學概念。相反,精神變態的人似乎可以擁有情感,只不過情感資訊被對其他目標的關注扼殺了。

每個人都可以改變

在小說、新聞和一些古老的科學文獻中,關於精神變態最具破壞性的謬論之一是,這是一種永久不變的狀態。這一觀點強化了電視劇中令人信服的善惡對比的橋段,但最新的研究告訴了我們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對許多年輕人來說,從青春期後期開始,精神變態的特徵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自然減少,一直到成年。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心理學家塞繆爾·霍斯和他的合作者追蹤了1000多位參與者,包括小孩和成人,反覆測量他們的精神變態特徵。儘管一小部分人表現出了持續的高水平精神變態特徵,但在最初表現出高水平精神變態特徵的男孩中,隨著時間的推移,超過一半男孩的這種特徵出現了減少趨勢,並且在青春期後期不再表現出來。

透過適當的干預,改善的前景會更好。我們發現,具有精神變態特徵的年輕人和精神變態成年人都可以得到改善,並對適合他們需要的治療作出積極反應。一些研究已經證明,旨在幫助青少年學習識別和應對情感的特定治療具有有效性。專注於幫助監護人提供更多情感溫暖,以及協助父母幫助青少年識別情感的干預,似乎都可以減少症狀和問題行為。

在一系列的實驗中,我們一直在研究旨在幫助精神變態者改善整合資訊的方式來訓練他們大腦的遊戲。例如,我們向一組參與者展示一張臉,並指導他們根據所看到的情感和眼睛所看的方向作出反應,輔導他們去整合人們面部的所有特徵。或者我們會玩一個遊戲,向參與者展示一些紙牌,我們會在中途改變贏牌和輸牌的規則,看他們是否能跟上規則的變化。參與者沒有被告知這種規則改變會在何時會發生,所以他們必須學會隨時注意微妙的語境變化。我們的初步資料顯示,這些基於實驗室的任務,可以改變精神變態患者的大腦,以及他們在現實世界的行為。

類似的研究為減少精神變態者造成的社會和個人傷害提供了可能性。我認為,社會應該摒棄那些認為精神變態者本質上是暴力的、沒有感情的、無法改變的迷思。

精神變態者的行為非常有意思,以至於不需要為了戲劇性的情節而進行修飾。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地幫助精神變態者,讓他們能夠注意到周圍環境中的更多資訊,更多地利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流行文化可以幫助而不是阻礙這些目標。

本文作者

Arielle Baskin-Sommers是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翻譯:李思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