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網上有一個提問:娛樂圈中,有哪些演員的演技被高估了?

其中的一個高贊回答,竟然是——胡歌。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2015年,電視劇《琅琊榜》播出,胡歌在劇中飾演了溫潤如玉的梅長蘇。

憑藉這部劇,胡歌又一次翻紅。

2年後,胡歌主演了電視劇《獵場》,在這部劇中,胡歌的表現並不如何“搶眼”。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於是坊間就開始傳出“胡歌演技被高估”的聲音。

有人說,胡歌在《琅琊榜》中的驚豔,更多的是來自於角色的加持和導演孔笙的指導。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孔笙是誰?

同樣是在2015年,國劇盛典的頒獎典禮。

王凱拿到“演技躍升演員”的獎盃。

他上臺領獎。

頒獎嘉賓是導演孔笙。

王凱跪著接下獎盃。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在他心裡,對孔笙導演有著訴說不盡的感激。

其實在更早些時候,導演孔笙,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國產劇之光”。

“只要在導演欄看到他的名字,那就放心吧,這部劇必火”。

他曾在6年裡拍出了7部爆款劇,有16部劇評分在8分以上,而且一路捧紅了演員靳東和王凱。

就是這樣一個鬍子拉碴的糙漢子,在他身上,究竟有什麼故事?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孔笙:“爆款國產劇背後的男人”

1960年,孔笙出生於濟南,是典型的山東大漢。

年輕時的孔笙,曾下車間當過工人,在夜大攻讀了中文專業。

畢業之後,孔笙在雜誌社當起了編輯。

但是,不甘於就此埋沒於故紙堆之間的孔笙,還是選擇了辭職。

他開始學習攝影,並以攝影助理的身份進入了山影。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在擔任攝影工作時,孔笙遇到了自己的濟南老鄉張建棟。

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張建棟比孔笙還要小2歲,他特別欣賞孔笙身上的那種沉穩。

於是,兩人一起合作,拍攝了張建棟的第一部電視劇《正午陽光》。

彼時的山影在業界地位如日中天,出演這部劇的濮存晰、丁嘉麗、王志文、葛優等人,都是當時的“頂流”。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就在30多年後,這部劇的名字變成了一家影視公司——

正午陽光。

“正午出品,必屬精品”。

正午陽光也成了網友口中的“國產劇之光”。

在當年,雖然是半路出家,但做攝影的孔笙還是進步很快。

當年山影出品的早期武俠劇經典《白眉大俠》、《甘十九妹》等,在裡面都能找到孔笙的名字。

就在《甘十九妹》熱播的1996年,孔笙第一次擔任導演,拍攝了電視劇《民警程廣全》。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部劇,獲得了當年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孔笙也拿到山東省優秀導演獎。

從此,作為攝影的孔笙開始轉型成為導演。

在此期間,他開始學習剪輯、導演等各項技能。

2004年,孔笙導演的《前門樓子九丈九》播出,作為山東人的孔笙竟然將北京的風俗民情拍得“京味”十足,這讓他在業內引起了極大關注。

就在2年後,孔笙和張新建聯合導演了電視劇《闖關東》。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部劇,成了孔笙早年的“爆款”,但他的努力還是沒有停下腳步。

厚積薄發。

2011年,“正午陽光”影視公司成立,從此就開啟了孔笙“爆款劇”的井噴期:

就在第二年,孔笙執導的電視劇《父母愛情》在北京開拍。

這部劇,曾被央視點評表演,讓我們看到“父母的愛情”。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同年11月,孔笙與張開宙聯合執導由霍建華、楊紫主演的電視劇《戰長沙》。

這是演員楊紫嘗試轉型的作品。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同一年,孔笙與李雪聯合執導的創業劇《溫州一家人》在央視播出。

接下來,孔笙還有更多爆款劇推出:

他和李雪聯合執導歷史劇《北平無戰事》。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部劇,後來成了諜戰劇的經典,至今仍被人津津樂道。

2014年,孔笙和李雪聯合執導古裝劇《琅琊榜》。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部劇,至今仍是古裝權謀劇的巔峰之作,後來的續集由黃曉明主演,劇情依舊精彩。

後來,孔笙與簡川訸聯合執導都市劇《歡樂頌》;與周遊、孫墨龍一起導演了《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由靳東和陳喬恩一起出演。

這部劇還被評為“最貼近原著的《鬼吹燈》”。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2019年,孔笙導演電視劇《大江大河》。

透過這接連幾部劇,演員王凱走紅。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第二年,孔笙又籌拍了電視劇《山海情》。

這部劇,成了當時的年度熱劇。

熱依紮在劇中那一個含淚的笑讓人心顫。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些劇,如今依舊經常在電視臺迴圈播放,這也成了觀眾們心中的經典之作。

它們在網上的評分幾乎都在8分之上。

這樣的作品,一般的導演,能有一部就足夠笑傲影視圈。

因此,孔笙也就成了眾人眼中“導演界的天花板”。

孔笙:“導演界的天花板”

如果仔細觀察孔笙導演的作品,大家會發現一個好玩的現象:

很多劇在第一部時都是孔笙和某位導演聯合執導的。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但在後面的續集中,就變成了這位導演單獨執導。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就像《歡樂頌》、《大江大河》都是這樣。

在很多觀眾眼中,這似乎就成了:

孔笙先給你們打個樣,把風格、框架、怎麼拍攝打造好,剩下的第二部、第三部就交給其他導演去自由發揮。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有人說,和孔笙有關的導演,佔據了國產劇的“半壁江山”。

其實遠不止。

早在做攝影時,孔笙就培養了兩個徒弟:侯鴻亮和李雪。

他們三人,後來成了“正午陽光”有名的“鐵三角”。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當年,在拍攝《白眉大俠》時,孔笙就遇見了侯鴻亮和孫墨龍。

侯鴻亮是副攝影,孫墨龍是副導演。

後來的孫墨龍,和孔笙一起拍攝了《父母愛情》、《鬼吹燈》、《山海情》等作品。

他自己獨自執導了電視劇《我是餘歡水》、《開端》等,從幕後走向臺前,更加讓觀眾熟知。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在拍攝《闖關東》時,孔笙的“二弟子”李雪擔任攝影師,簡川訸是副導演。

後來,李雪和孔笙聯合執導了《琅琊榜》。

在之後,他還獨立執導了《偽裝者》。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簡川訸和孔笙一起執導了《歡樂頌》,後來,他自己導演了電視劇《都挺好》。

和孔笙合作過的張開宙,後來導演了古裝劇《知否》。

和孔笙一起拍攝過《鬼吹燈》的周遊,在後來自己導演了諜戰劇《叛逆者》。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簡直是“國產劇導演宇宙”。

有人問,一個人的力量能有多大?

其實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微不足道的。

但因為他努力綻放了自己的光彩,因此也照亮了周圍。

當大家一起綻放,影視圈裡就有了“國劇之光”。

孔笙:“好戲都在細節裡”

孔笙之所以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跟他之前在山影打下的堅實基礎有關。

無論是當年的山影,還是後來的“正午陽光”,他們一直在堅持著“內容至上”。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才是正午陽光能夠不斷取得成績的原因。

導演和演員們都願意花大力氣去“摳細節”,去完善人物。

這才是真正的演員。

因為這樣的用心,才讓作品熠熠生輝。

曾經,《琅琊榜》熱播,孔笙導演接受採訪,不怎麼愛說話的他卻說出了一句:

觀眾的審美已經被爛片毀了,我們要告訴他們什麼是好的。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或許,這就是一種承擔。

在孔笙導演的眼裡,好戲都在細節裡。

看正午陽光的劇跟別的劇有什麼區別?

或許,就是細節。

在《琅琊榜》中,人物的服飾、妝容,以及動作都非常精細。

作為攝影出身的孔笙,在這部劇裡,為我們展示了什麼叫做“構圖”。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在劇情上,《琅琊榜》特別注重細節。

其中有一個情節:譽王作亂,靖王帶人下山去找援軍。

三個人,騎了三匹馬,身後還跟了三匹馬。

當時很多人疑惑:為啥後面還有三匹空馬?是不是導演忘了安排演員上去?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後來仔細一想,才知道,當時要遠途奔襲,帶著另外的三匹馬,使用了換著騎的。

精細至如此,如何不讓人讚歎!

在《山海情》中,大家一定都對“小得福”印象深刻。

為什麼?

因為那個小演員,和黃軒長得太像了。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在這部劇中,“小得福”或許出場時間並不久,在其他劇組,或許隨便找一個小演員就打發了。

但孔笙沒有,他對演員的挑剔,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

除了演員,孔笙導演對場景要求也很嚴格。

《山海情》中,那茫茫大漠的感覺,就是黃沙遍佈天地間。

演員的扮相,絕對讓人相信,他們就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那裡的農民。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這樣的細緻追求,其實恰恰是目前很多影視劇需要追求的。

現在,很多劇,從服裝扮相上,就讓人“齣戲”。

但這樣一對比,也就讓我們發現了:或許正是因為這樣對細節的追求,才讓孔笙導演的劇,充滿了魅力。

“看到他的名字,就知道這劇要火”,正午陽光和孔笙,為啥這麼牛

希望國產劇中,多一些孔笙這樣的導演。

如此,才是觀眾之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