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朱棣登基為皇帝,為何不更改國號,是不敢還是沒必要!

大家好,我是江小渠!

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周,定都洛陽。

公元1402年,朱棣透過靖難之役攻破南京登基為帝,國號仍為明,先都南京,後遷到北京。

那麼朱棣登基為皇帝后,為何不學武則天更改國號,是不敢還是沒必要呢?

朱棣登基為皇帝,為何不更改國號,是不敢還是沒必要!

我們學習過歷史的不難看出,武則天上位後不僅僅是遷都洛陽,更重要的一點是更改了國號,由李唐改為武周,從政治上算是宣告李唐的“滅亡”。而朱棣登基後,不僅沒有更改國號,反而是首先去祭奠朱元璋,法理上算是從朱元璋處順位繼承。

但我們都知道,朱棣做皇帝前是被朱元璋封為燕王並已經就藩北京的,是失去了皇位的繼承資格的。那麼為什麼朱棣登基後不學習武則天將國號改為“燕”或者其他,而是去祭奠朱元璋,硬是從他那裡繼承過來呢?

一、政治基礎不同。

1)武則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治當皇帝后身體一直病重,武則天不僅協助李治治理朝政,更是取得了“硃批”的權利,並於公元647年被尊為“天后”,與李治“天皇”並立,史稱“二聖臨朝”。

朱棣登基為皇帝,為何不更改國號,是不敢還是沒必要!

2)洪武三年,年僅十歲的朱棣被朱元璋封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北京,從此遠離南京政治中心。此時的太子為朱標,朱標史稱最有權威的太子,包括朱元璋在內都算是“太子黨”,可以說朱棣在南京沒有從政經驗,更沒有政治基礎。

二、理想抱負不同。

朱棣登基為皇帝,為何不更改國號,是不敢還是沒必要!

1)武則

天的父親武士彠追隨唐高祖李淵起兵,後被封為應國公,母親出身關隴望族。良好的出身,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從小的耳濡目染,使得武則天並不打算像尋常女子那樣相夫教子,平淡的過生活。入宮後,憑藉年輕狠勁,先是博得太宗欣賞,後又把高宗迷得神魂顛倒,登上皇后之位。等到協助高宗處理朝政,掌握軍政大權之後,更是突破極限,登基為帝。

可以看出,武則天上位完全是出於個人私慾,喜歡掌握權力的快感。

2)朱棣是看著並積極參與了大明王朝的建立和建設的,做燕王時多次率領將士征討四方,大明軍事方面的成就有著朱棣不少的心血,他對大明是很有感情的,只想把大明建設的更加強大,朱棣走的一直是公心之路。

三、國內環境不同。

朱棣登基為皇帝,為何不更改國號,是不敢還是沒必要!

1)由於唐高祖長年累月的病重,李唐的權力不斷地轉移至武則天身上,朝內大臣和士族門閥,以及天下百姓已經“習慣”了武則天的存在。況且武則天在位期間還透過科舉改革,啟用新晉士族,增設武舉等方式,不斷壓縮李唐皇族、相權、舊門閥的政治生存空間。

武則天的改朝換代,權力鬥爭僅限於京城,並沒有波及到地方,更沒有大規模軍事衝突。武則天登基後完全沿用了李唐各項政策和制度,使得地方官吏和百姓生活不僅沒有受到影響,更是“勸農桑,薄賦役”,也算是“仁君”一位,故而地方官吏和百姓都心安理得順理成章地接納了。

2)大明王朝在朱元璋之後,皇帝的權力棒順利的由朱允炆接替。朱允炆出於政治考慮,開始了厲行削藩,朱棣在幾位藩王被削之後在北京起兵靖難。在那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年代,不論你朱棣找什麼藉口,只要起兵那就是造反,都是要被天下唾罵的。何況朱棣當時控制的還只是南京周邊,並未完全控制全國和得到地方士族百姓以及軍隊的認可,全國的藩王也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選擇性支援朱棣。

綜上所述,大臣們以及天下百姓之所以接受武則天的統治,是因為她不僅是高宗的皇后,更是太子的母親,天下仍然是李唐的,大家也願意陪著玩玩過家家,讓你過過皇帝癮,甚至更改國號。但如果你要是把皇位傳給武家人,那對不起,我們就不能陪你玩了,包括武則天的近侍內臣都跳出來反對,天下能做女皇帝的僅此一家,別無分號,改姓更不可能。

朱棣登基為皇帝,為何不更改國號,是不敢還是沒必要!

然朱棣也是如此,戰爭已經到了如此地步,皇帝也失蹤了,你上位就上吧,反正都是朱家人,皇位總得有人坐,大明王朝還得繼續走下去不是。你要是把國號改個“燕”或者其他什麼的,那我們這些朱家子孫算什麼?豈不是斷了線的風箏,將來不就是孤魂野鬼啦。加上朱棣自己也是有很大抱負的,希望大明王朝能夠永久強盛下去,何況他也不想擔個“造反”的罪名,下去無法見列祖列宗的。

因此,朱棣不能也不願更不屑更改國號。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