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在挪威

斯瓦爾巴群島

有一處洞穴,在這個洞穴裡,儲存著大約1億粒農作物的種子。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圖片說明:末日種子庫)

這些種子被儲存在-18攝氏度的環境下,其中小麥、大麥等作物的種子可以儲存1000年以上,而像高粱這樣的種子更是可以貯存長達1。95萬年。人類對這裡進行了嚴防死守,它甚至可以抵禦地震和核武器,安全性堪比美國國家黃金儲藏庫。這個山洞,就是著名的末日種子庫。

末日種子庫在2008年竣工,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防止人類的至暗時刻。隨著全球氣候不斷惡化、危機此起彼伏,我們雖然不願意相信和麵對末日,並且世界末日真正到來的機率看起來還非常低,但是我們必須要懂得未雨綢繆。

因此,在世界各國建立種子銀行的同時,人們又在這個距離北極圈僅有1000公里的地方建造了末日種子庫。一旦人類最不願意面臨的一天真的到來了,最後的倖存者可以來到這裡,取出這些種子,恢復地球的生機。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圖片說明:北極世界檔案館)

不僅如此,人們甚至考慮到了更長遠的發展。我們不僅僅希望可能出現的末日中那些倖存者單純靠著這些種子從農耕時代開始,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將人類千百年來的智慧薪火相傳,甚至能夠緊緊地與現在的時代接壤,讓他們從資訊時代重啟,而不必從工業時代之前再緩慢地發展。

為此,在距離末日種子庫不遠處的同一座偏遠的山上,一處被廢棄的煤礦成為了人類的另一個保險箱——

北極世界檔案館

(Arctic World Archive)。和末日種子庫一樣,這裡也儲存著人類為了一個可能出現的黑暗時期準備的一條後路,不過它儲存的不是種子,而是大量的資料。

2017年3月27日,北極世界檔案館正式開放,巴西、墨西哥以及挪威成為了世界上最早將資料封存在這裡的幾個國家。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就在最近,北極世界檔案館又迎來了一批新的程式碼,總計佔據21TB空間的程式碼,從此被冰封在北極圈內,等待著可能來尋找它們的人。這些程式碼,來自於著名的程式碼託管平臺 GitHub。GitHub被稱作是世界上最大的開原始碼主機,擁有著海量的開原始碼。

從去年開始,GitHub就宣佈要將這些程式碼儲存在檔案館中。在年底的時候,他們就將首批程式碼送到了斯瓦爾巴群島,其中包括6000個平臺最重要的開原始碼。今年2月份,GitHub將所有活躍的公共程式碼倉庫運送到了北極世界檔案館,為人類的程式碼留下了一個備份。

GitHub的戰略專案總監Julia Metcalf表示:“我們的使命是建立起一個能夠屹立一千年、將你的程式碼儲存在一個檔案庫中,使得這些開原始碼能夠留存給未來的人類。”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這21個TB的資料,全部都留存在186卷由Piql公司開發的一種光學膠片中。不論是PDF檔案,還是JPG、TIFF等格式的檔案,最終都被轉成二維碼的格式進行儲存。它們看起來像是普通的二維碼,但是其中每一幀都包含了大約880萬個畫素,而且每一卷都可以執行1公里左右,資訊量極大。

同時,這些膠片也都不是普通的物質,而是塗有銀的鹵化物的聚酯纖維。這種材料的最大特點就是性質穩定,壽命長。在最初設計的時候,技術人員預期它的壽命是500年,而模擬顯示它可以將這些程式碼儲存大約1000年。這些聚酯纖維被儲存在北極世界檔案館的一個鋼製外壁的容器中,深埋於地下250米的位置。

piql公司指出:“(這種聚酯纖維)可以在暴露在極端的電磁輻射下保持穩定,並且通過了大量的永續性和可訪問性測試。”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圖片說明:儲存程式碼用的聚酯纖維)

而且,北極世界檔案館本身的防護措施也相當完善,其位置本就讓它處於一個天然屏障之中,同時還有一系列的工程工程防護設施。因此可以說,這些程式碼目前正處於我們難以想象的安全保護之中。即使真的出現了世界末日,它們仍然可以被很好地儲存下來,留給倖存者重新建立人類文明。

不僅如此,北極世界檔案館中還考慮到了未來人的智商,為他們準備了技術樹。所謂的技術樹,其實就是一份指南,它是一個獨立的卷軸,裡面詳細講解了這個資料庫中所儲存的內容和技術背景及發展史。只要閱讀這份科技樹,未來可能需要它的人就能明白這些程式碼到底是什麼、它有什麼用處、該幹什麼用、如何使用。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Metcalf指出:“它的內容還包括瞭解釋許多基本層面的技術,比如微處理器、網路、電子、半導體,甚至是工業時代之前的技術。這會讓那些獲得了這份技術的人更好地理解現在這個時代和它的科技,甚至可以幫助他們重新發明出計算機來執行這些軟體。”

我們很難知道萬一未來的人真的來取這些程式碼,到底是已經處在了多麼艱難的情況下。他們可能都已經不知道程式碼、網際網路是什麼了,因此這份講解非常必要。這就像郭德綱老師說于謙老師看書,不僅要有書,還要有字典,還有一本工具書叫《怎樣查字典》。

為末日做好準備,人類建造程式碼版諾亞方舟,幫助未來人類快速重啟

不過,考慮到我已經儘量用最簡單的語言來進行科普,還是有很多人認為我說得不明白。我們只能寄希望於這份科技樹真的把問題說得足夠透徹,否則1000年後的人類開啟的時候,恐怕也會像看天書一樣困難。

當然,除了擔心這些事之外,我們最需要做的,應該是想辦法不要讓這些事發生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