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遊戲值為零的媽媽,怎樣愉快加入孩子的遊戲?

不焦慮父母俱樂部圓桌答疑:由心理諮詢師雨林林老師定期答疑俱樂部家長育兒問題。

案例1:我是一個遊戲力值可能為零的媽媽,請問怎麼樣才能調節自己枯燥單調的模式,讓自己放鬆下來融入孩子簡單幼稚但是她很樂在其中的遊戲呢?

案例2:雙職工家庭,請問陪伴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怎麼協調放鬆的方式(我理解是孩子為主全然接納式陪伴孩子)和比較有父母意識的方式(我理解為以父母意志為主,有意引導拓寬認知,如各種學科和科普啟蒙),這兩種之間的關係?應以哪種為主呢?

雨林林:

首先,想邀請大家思考一下:

你為什麼要陪孩子玩?

陪伴的過程中,是否包含著一些有意識或者無意識的目標呢?

不同家長互動回答:

“目的是加強親子聯結”

“因為孩子需要陪伴,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 ”

“我覺得陪孩子玩主要是為了讓孩子與父母建立起親密關係”

“促進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陪伴”

“孩子比較小的時候,陪玩沒有目的性,隨著孩子越來越大,目的性越來越強,現在陪玩都以學習到某種知識為主了,已經不會遊戲了。”

雨林林:

謝謝幾位父母的回答,我看到了你們對關係的重視。

那我想再瞭解一下:大家在陪玩的過程中,你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麼呢?

不同家長互動回答:

“不能全身心的沉浸到遊戲中”

“有時很難放下成人的身份,覺得這些遊戲很無聊”

“主要困難是時間不夠,如果每天有足夠的時間跟孩子在一起,我還是很願意陪玩的 。”

“ 孩子玩起來沒完沒了,如果不限定時間,她就能一直玩,那我腦子裡想讓她做的事就沒時間做,就有一種被她操控時間的感覺。”

“不能全身心放鬆像孩子一樣沉浸進去,會被孩子發現不專心 。”

遊戲值為零的媽媽,怎樣愉快加入孩子的遊戲?

雨林林:

OK,看來“時間不夠”和“不能全身心投入”是兩個主要問題。

再追問一個:是什麼阻礙了你全身心投入陪玩呢?你有嘗試過什麼辦法,讓自己更投入一點嗎?

不同家長互動回答:

“我玩的時候會忍不住看手機,孩子依然很認真的在跟我叨叨叨,很多時候,我都是在應付,底層原因還是我覺得無聊沒用。”

“放下手機,不跟其他家人聊天,只跟孩子玩,但是很快會發現孩子的遊戲太無聊了,然後思緒就飛走了。”

“總想引導他學點啥,盤算著怎麼說服他。”

雨林林:

陪玩的主要困惑:時間不夠、不能全身心投入(內心想法:感覺孩子的遊戲無聊,覺得學不到東西,被其他事情打擾)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有暴露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哦:看起來陪玩不僅是為了增進關係,其實我們也希望有認知教育的功能。

首先是去覺察一下陪伴的目的。

如果我們把陪玩的目標概括一下,大概可以分為“關係功能”和“教育功能”,就我日常跟孩子做心理諮詢的經驗來看,所有孩子都喜歡不帶“指標”的陪伴,這也涉及到

父母最重要的一個職責——構建足夠好的親子關係。

但是,教育功能又是必不可少的

,陪伴時間有限,所以就涉及到如何分配時間份額的問題。

我畫了一個簡單的小圖:

遊戲值為零的媽媽,怎樣愉快加入孩子的遊戲?

無論陪伴是否帶有提高孩子認知能力、教育孩子的目的,其實都要

以關係作為基礎

。如果你日常陪伴的時間真的非常非常有限,我會建議就把這有限的時間拿來自由遊戲,而不是輔導功課。或者說,

如果本身親子關係就不太穩固的家庭,那也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自由玩耍裡,降低教育和認知的目標。

覺得孩子的遊戲無聊、不能全身心投入,這是很正常的感覺,其實我也只有在諮詢室裡,能真正全身心投入陪伴別人的孩子,回到家,也常常走神式陪伴自己的娃。

不用要求自己每一次陪伴都這麼高質量,可以每週設定一個固定的時間,

比如每週 40 分鐘,這 40 分鐘,要求自己放下手機和工作,運用“以孩子為中心” 的辦法,提供高質量親子陪伴。

雨林林:

怎麼才能以孩子為中心呢?自己創造力有限,想不出好玩的遊戲怎麼辦?

我其實也是經過了專業的訓練,才學會了

以兒童為中心的遊戲方式。簡單說:用眼睛和心去“看見”孩子

,我們坐在旁邊,不一定要主動創造什麼遊戲,就看孩子在玩什麼,然後用語言反饋出他的動作、情感、想法,讓孩子知道你在陪著他、看著他。如果他邀請你加入遊戲,那就加入;如果沒有邀請,這麼陪著就足夠了。

這期間具體玩什麼、怎麼玩,全由孩子自己決定,我們要確信此刻的職責是陪伴,是給孩子提供一種“有人陪著我,有人關心我”的感覺。

再進一步可以做的是,

儘量鼓勵由孩子自己確定規則、自主決定

,其實是透過這種賦能的方式增強孩子的力量。

遊戲值為零的媽媽,怎樣愉快加入孩子的遊戲?

家長:

我覺得娃的遊戲無聊的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是重複的情節,毫無新意, 我跟孩子說沒意思的時候,孩子也說媽媽那你想個遊戲,可是我也想不出來,她也想不出來,我家老大玩的遊戲是需要我跟她互動的那種。

雨林林:

覺得孩子的遊戲無聊,的確很常見。這個時候需要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孩子透過重複的遊戲,想表達什麼呢?想實現什麼功能呢?他是被卡住了,還是真的就是需要重複這麼多次?

重複是孩子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提供其他選擇,但是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其實重複是非常有心理意義的。在心理治療工作中,我們會特別關注孩子的重複行為,這對他而言可能是某些大事件。

家長:

我現在也只是知道這可能是她的需要,我不能再粗暴的拒絕,可對她的心理需求,還是不清楚。我要怎麼挖掘她的真實需求呢?

遊戲值為零的媽媽,怎樣愉快加入孩子的遊戲?

雨林林:

有幾個可能性:1、是健康的、必經的學習方式,孩子需要經過千百次的重複感覺自己熟練掌握了,才會邁入新領域;2、可能對於嘗試新東西有障礙;3、重複的遊戲內容、主題,也許有一些意義,尤其是創傷性事件。

重複也讓孩子有一種掌控感,因為這是他熟悉的能夠掌控的東西。

每個孩子可能都不一樣,具體的含義要看孩子的遊戲內容了。

其實孩子的生活很多都不由自己掌控,他們需要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到一些很確定的東西。

可以關注下過家家裡的人物、關係、情節,試著走進這個故事裡,比如說變成其中一個人物去和孩子對話。

家長:

如何在生活細微處觀察出孩子的興趣,然後呵護並點燃她的興趣小火苗呢?

雨林林:

其實孩子的興趣不會隱藏得那麼深,如果是他感興趣的東西,一定會重複出現的。

帶著好奇去和孩子進行日常溝通,就足以發現孩子的興趣了,發現了以後,多提供相關的資源就好。

要注意的是,可能孩子的興趣會很善變,所以要做的準備是接受孩子的改變。

帶娃不易,希望我們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

「不焦慮父母俱樂部」

用科學的分析,理性的判斷,讓父母和孩子產生更好的情感聯結,給各自找到更好的通往對方的橋樑。歡迎加入我們~

“不焦慮父母俱樂部”是什麼?

不焦慮父母俱樂部,是童行書院建立的父母共學社群。希望在喧囂世界裡營造一個安靜的角落。在這裡有共同學習的心理學內容,有溫暖共建的思考氛圍,也有日常育兒的有益溝通。希望讓父母獲得更多有關成長的知識,獲得自我剖析的方法,也希望孩子獲得更多理解和支援,獲得更長遠的學習方法。

“不焦慮父母俱樂部”如何學習?

不焦慮父母俱樂部採取“領讀書籍+共學討論”的方式,每兩週圍繞一本心理學、教育學書籍展開共學。課程內容包含書籍領讀音訊、原文精選閱讀音訊、討論總結音訊,理解問題、學以致用、學而思辨內容討論,思考作業。更重要的學習來源於俱樂部隊友之間的討論和思考。這是一個充滿愛的包容環境,可以讓平時得不到疏解的困惑得到聆聽、理解、肯定和解決方法。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