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汽車/ 正文

老人空巢 誰來背鍋?

9月23日,一條熱搜引起了人們的熱議:在安徽宿州。武女士得知父親生病後,從上海趕回家照顧了父親一個月,並且在臨走前包了187個餃子。武女士稱,父親78歲了,小時候媽媽去世,和父親相依為命。父親牙口不好,最喜歡吃水餃,也是她的一片孝心。

事件登上熱搜之後,褒貶不一,有人認為武女士讓78歲的老父親獨居,生病了去照顧一個月,是假孝順。但是,一邊是生存,一邊是盡孝,當代年輕人為了謀生外出者不計其數,是盡孝還是謀生,很多時候這是個兩難的抉擇;就像是一個現代版本的“忠孝兩難全”。

就現在來看,父母們似乎早已經衣食不缺,但是有關“孝”卻依舊頗受爭議。子女們到底應該怎麼做才是對父母真正的孝呢?

老人空巢 誰來背鍋?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賈玲曾經在一次接受採訪中分享道,她在讀大學時,得知母親意外去世。母親的突然離世,讓她深受打擊,很多年一都直走不出失去至親的陰霾。賈玲表示,

如果自己還在吃苦,那就還好,因為母親不會跟著自己一起吃苦,但是現在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了,就會有特別大的遺憾。

她很多次都在想,假如媽媽還健在,我要給她買大房子,買帶暖氣的那種大房子,要讓他住到流鼻血。這成了賈玲一生都無法實現的願望。魯迅先生曾經說過:

父母在,我們尚有來處,父母去,我們只剩歸途。

老人空巢 誰來背鍋?

我們和父母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我曾經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一男子從小就是單親家庭,父親早早的去世了,只留下母子兩個人相依為命。母親為了該男子,終身沒有再嫁,母子兩人省吃儉用。母親為了養活兒子每天打零工賺錢,而該男子也很爭氣,順利從某名牌大學畢業後自主創業開了一家公司。有天晚上,他在接待完客戶之後,喝的酩酊大醉,在走近一顆大樹旁邊的時候,他抱著這顆大樹嚎啕大哭。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絲毫不注重自己的形象,鼻涕眼淚直流,就像一個無助的小孩一樣。站在旁邊的友人很疑惑的問他怎麼了。這個男子喊道:“我想我娘了。”原來,這位母親在兒子上大學期間,一個人在外打好幾份工,只為了兒子在大學裡能夠不被人歧視,看不起。兒子長期在外,根本不知長期的超負荷工作,母親早已積勞成疾,在他的公司步入正軌的時刻,母親再也倒地不起。兒子在最後一刻也沒來得及去見母親最後一面。

空巢老人的困難絕不僅僅指的是物質上的拮据,更是來自於心靈上無可交心的孤獨與空虛。子女們長期工作在外,往往忽視了對父母們心靈上的關注,導致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那麼子女到底該怎麼做才能讓父母們真正感到幸福呢?我想應該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1。能夠讓父母老有所樂。

現代很多人都認為能夠做到“老有所養”就是盡孝了。但在孔子看來,這個觀點是錯誤的。《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話。子游問孔子,什麼是孝順?孔子回答,現在的人,以為養活父母就夠了。其實,我們能夠養狗養牛,如果僅僅是供養,那麼父母和狗、馬又有什麼區別呢?(子游問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禮記》有言: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真正的孝順,從來不是讓父母后半生無所事事,寄居空巢,孤獨終老;而是能夠讓父母真正的從心裡感到愉悅、歡欣。

2。滿足父母的心理需求

在哈佛大學排名第一的最受歡迎的幸福公開課曾說:“

心理上的幸福感才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終極目標。

”而認可和肯定,正是人們獲得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之一。在誇讚的背後,代表著被在乎,被看見。給父母足夠的肯定;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滿足他們的安全感,是我們能給父母最好的孝意。也許我們的父母並不是那麼完美,但是他們卻是這世上最不計回報的、對我們最好的人。想想我們自己,從小從父母那兒得到的又何止是衣食無憂那麼簡單。

3。包容父母,是最好的孝順。

《世說新語》中說:“生老病死,時至則行。”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記性越來越差,行動也越來越慢,也許你千叮嚀萬囑咐的事情,他轉眼就會忘記。也許出去忘記回家的路……請一定不要嫌棄他們。常言說:“越老越小。”人越老,越渴望被兒女們關注,人越老,越需要心理上的陪伴與撫慰。不要因為一個小小的過失,就對父母疾言厲色。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值此國慶與重陽重逢之際,也應該給予我們一場與父母們的久別重逢。

歲月流淌不及久伴,時光未老父母鬢白

。尊老本就是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在新時代下,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不能完全擯棄我國固有的美德,也許生存不易,但是,忙中偷閒的時刻不忘給父母一聲親切的問候,節假日期間,除了可以外出以外,我們還可以回到父母的身邊,給予他們及時的溫暖與陪伴。就像在歌裡唱的一樣:“常回家看看。”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