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自冷戰結束後,無人機在戰場上的應用越發普遍,已經成為現代戰爭的標配,不僅中美等大國對軍用無人機極為重視,連土耳其等中小國家也積極跟風。

在近年來的歷次區域性戰爭和武裝衝突中,無人機可謂大放異彩,特別是2020年的阿亞戰爭中,亞塞拜然憑藉無人機的優勢狂虐亞美尼亞,更讓土耳其的TB-2無人機一炮走紅。

除了執行偵察監視任務外,現代無人機還可以掛載各式精確制導彈藥直接對目標實施精準打擊,已經被視為斬首行動、定點清除的最佳選擇。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2020年阿亞戰爭中,亞塞拜然無人機攻擊亞美尼亞軍隊陣地的影片截圖。

在此次俄烏衝突中,軍力常年穩居世界第二的俄羅斯卻暴露出無人機裝備及運用上的巨大短板,在開戰初期俄軍無人機近乎缺席,反被烏軍各型無人機吊打,TB-2、“彈簧刀”各種霸屏,連打帶拍,愣是把戰場變成了直播間。

總體而言,烏軍無人機無論外援裝備,還是自研型號,技術水平都不算高,理論上難以對具備完善防空體系的俄軍構成威脅,然而戰場實況卻是俄軍在作戰初期對烏軍無人機鮮有應對舉措。

戰事進入第二階段,畫風為之一變,俄軍也開始大量使用無人機進行偵察監控和目標指引,頗見成效,反無人機作戰也很有起色,俄軍最新戰報顯示已擊落1260架無人機!那麼俄軍運用和反制無人機的水平究竟如何呢?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第一階段攻守失措

在俄烏衝突第一階段,俄軍多路出擊,狂飆突進,可很快就止步堅城,後續乏力,更被烏軍的滲透襲擾搞得日夜不寧。

烏軍的一大戰術優勢就是頻繁使用無人機進行戰場偵察,掌握俄軍動向,甚至直接進行打擊,由烏軍無人機拍攝的俄軍丟盔棄甲、狼狽應戰的實戰影片在網路媒體上大量曝光,令俄軍在輿論戰上更加不利。

針對烏軍的小分隊滲透戰術最有效的反制手段就是出動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對前線及後方區域進行實時監控,隨時發現烏軍反坦克分隊、巡飛彈分隊的活動並給予即時打擊。

然而,在作戰初期,俄軍幾乎沒有投入無人機作戰,更沒有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的蹤影,導致俄軍對烏軍滲透行動的監視碎片化,不能有效遏制烏軍的襲擾。直到第一階段後期,俄軍無人機才姍姍來遲,未能發揮明顯作用。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烏軍所裝備的TB-2察打一體無人機,在此次俄烏戰爭初期同樣大放異彩。

對於俄軍無人機在衝突初期的缺席,筆者以為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是輕敵,這也是俄軍初戰失利的根源,在預計戰事迅速結束的情況下,未必會優先考慮使用無人機;其次,俄軍現役無人機型號少,數量不足且效能也較為一般;再次,俄軍缺乏與無人機匹配的精確制導彈藥,限制了無人機的打擊能力。

沒有數量充裕的無人機和足量的配套彈藥,俄軍很難實現對敵方行動偵察、監視和打擊的無縫銜接,就無法挫敗烏軍的滲透襲擊,也難以為地面叢集的推進提供助力,反而需要抽調兵力進行人力清剿,加劇了前線兵力的匱乏狀況。因此,俄軍在第一階段的無人機運用頗受詬病和質疑。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烏軍巡飛彈分隊正在發射一具美製“彈簧刀”300巡飛彈系統。

在反無人機方面,俄軍同樣乏善可陳,很多實戰影片顯示,俄軍對於在頭頂晃悠的無人機熟視無睹,很少採取反擊行動,那麼俄軍真的對無人機束手無策嗎?

非也,俄軍透過對利比亞內戰、敘利亞內戰以及納卡衝突的觀察和實戰經驗,已經意識到無人機的嚴重威脅,近年來在強化反無人機能力方面也頗為用心,一方面研發各型新式裝備,一方面對現役防空系統進行改進升級,提高對“低、小、慢”目標的捕獲和打擊能力,可是在第一階段作戰中俄軍面對烏軍無人機的應對乏力又如何解釋呢?筆者以為問題出在俄軍的戰術選擇和協同配合上。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上述畫面由烏軍TB-2無人機所拍攝,顯示了一輛俄軍“山毛櫸”系列中程防空系統遭到毀滅性打擊。

在作戰初期,俄軍主要採用快速穿插,縱深推進的戰術,力圖透過迅捷猛烈的突擊從多個方向割裂、瓦解烏軍的防禦,因此俄軍擔負突擊任務的主力部隊一路狂奔,大膽深入,勢頭不可謂不猛,卻協同組織失調,包括大量防空單位和後勤補給分隊的後續部隊與主力行動脫節,難以及時跟進,被甩在後方,不僅未能為己方部隊提供防空掩護,自身反而成為烏軍反擊的目標,或被烏軍小分隊摧毀,或者淪為烏軍無人機的獵物,如“鎧甲”、“通古斯卡”等防空系統就曝出被俄軍遺棄後遭烏軍俘獲、破壞的情況。

反無人機少不了各種電子對抗手段,而俄軍電子戰部隊的表現同樣糟糕,甚至新銳的“克拉哈蘇-4”電子戰系統被烏軍繳獲,著實令俄軍顏面掃地。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遺落於野外,被烏軍所繳獲的俄軍克拉哈蘇-4電子戰系統。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第二階段亡羊補牢

俄烏衝突第二階段開始後,俄軍從北線基輔方向全線退兵,在南線轉入防守,集中兵力於烏東方向,重點進攻頓巴斯。

在第二階段作戰中,俄軍大力加強了無人機的運用,除了出動數量有限的“獵戶座”、“前哨-R”等中型察打一體化無人機外,還大量投入“海鷹-10”小型多用途無人機、“立方體”巡飛彈系統等無人裝備,逐漸扭轉了在無人機對抗領域的劣勢,取得了顯著成效。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俄軍“獵戶座”無人機於2021年12月在克里米亞某機場接受測試,機翼下處於發射狀態的系9M113“科爾內特-D”反坦克導彈。

儘管“獵戶座”和“前哨-R”的數量不多,但在悉數投入使用後仍然使俄軍在戰場感知能力和監控力度上較前期作戰提升了一個量級,使俄軍能夠掌握烏軍裝甲車輛、火炮陣地、後勤縱隊乃至襲擊分隊的活動跡象,並採取反制措施。

鑑於在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數量不足,俄軍以“海鷹-10”小型無人機和“立方體”巡飛彈作為補充。“海鷹-10”雖然體型較小,滯空時間短,缺乏打擊能力,但得益於成本低廉、數量充足、任務屬性靈活多樣的優勢,完全能夠勝任俄軍的耳目角色,尤其在指引炮兵火力方面作用甚大,使得俄軍炮兵的反應速度、射擊精度和火力持續性都大為提高,有效支援了地面推進,極大限制了烏軍部隊的行動。

“立方體”巡飛彈可以使俄軍對隱匿的烏軍分隊實施拔點打擊,從而遏制了烏軍的滲透襲擾。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在烏克蘭戰場上被大量使用的俄軍“海鷹-10”小型多用途無人機。

進入第二階段作戰後,俄軍也改變戰術打法,放棄快速突進,改為步步為營、穩紮穩打,不再追求基於機動優勢帶來的速勝,更加強調透過各軍兵種的密切配合,憑藉火力優勢對烏軍發起漸進性打擊,逐步消耗其有生力量,減少己方損失。

在這種作戰模式下,俄軍推進節奏放緩,戰線變動幅度較小,從而為俄軍防空系統的妥善部署創造了條件,反無人機作戰逐漸步入正軌。

“道爾”、“鎧甲”系列防空系統悉數配置到位,為向前突進的俄軍地面叢集清除了不少來自空中的威脅和干擾,特別是“道爾”防空系統的總體表現可謂十分出色,令外界刮目相看。

此外,俄軍還出動了“尋釁者”車載軍用鐳射武器系統,俄方宣稱該系統可對各型無人機實施精準打擊,甚至能對烏軍士兵造成致命一擊。

總之,在第二階段作戰中,俄軍一改前期作戰中在反無人機方面的頹勢,為烏軍無人機展開天羅地網,取得斐然戰績,烏軍無人機的活躍程度和實際戰果都明顯下降。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第二階段作戰中俄軍“道爾”M2防空系統攔截TB-2無人機發射導彈的畫面。

俄軍在烏克蘭曝出巨大短板

結語

儘管眼下俄軍在烏克蘭戰場的無人機運用頗有改觀,在反無人機作戰上也佔據上風,但俄軍無人機技術已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是不爭的事實,技術基礎薄弱,發展態勢乏力,不僅型號數量少,技術性能也不出彩,與西方先進無人機差距明顯。

這種局面歸因於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軍事技術發展陷入停滯,錯過了無人機發展的黃金時段,直到2009年國防部長謝爾久科夫推進軍改時,俄軍才重新拾起無人機這種作戰利器,至今也不過13年而已,與一流強國的差距遠未縮小,實戰中暴露出各種問題漏洞在所難免。

相信經歷了俄烏戰場的切膚之痛,無人機及反無人機系統將成為俄軍今後的重點發展方向,而且是迫在眉睫的需求,因為在烏克蘭背後,俄羅斯將要面對北約陣營更為激進的抵近戰略。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