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豆瓣8.5的《愛宕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

近期,由Netflix出品的《愛,死亡和機器人》第三季上線並一次性放出全集,不出意外地引發了眾多硬核科幻迷和動漫迷的關注與討論。

由於愛宕機系列一直是由不同製作組、不同美術風格打造的獨立動畫短片所組成,因此的話題再次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其中第二集《差勁旅行》、第三集《機器的脈動》、第六集《蟲群》和第九集《吉巴羅》熱度最高。

#哪一集可以稱為“神作”#

作為一部成人向科幻動畫短片集,相較於第二季的口碑滑鐵盧有所回升。有網友表示:“有時候真的會感慨,動畫已經可以做到這種程度了”,“強烈要求續訂到人類文明結束的那一天”……

愛宕機第三季在豆瓣已有21萬人參與評分,打分為8.5,

那麼愛宕機到底是如何俘獲眾多成年人的心的呢?除了讓人大呼過癮的視覺效果與劇情,我們如何從元宇宙角度解讀愛宕機?

3D技術打造出的炸裂美學

豆瓣8.5的《愛宕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

《吉巴羅》無疑是愛宕機第三季中在社交平臺上出鏡率最高的一集,吉巴羅,意為,其原型是拉美原住民的代表——波多黎各的泰諾人。這是一個關於神秘原始部落裡,湖中女巫與聾人騎士之間的愛恨糾纏、掠奪與復仇的故事。

“波多黎各森林山地中的人”

短篇沒有任何對話,但逼真的場景設計與激烈的劇情衝突仍然帶給觀眾“大片”的既視感。其中身披黃金珠寶、跳著神秘舞蹈的女妖成為不少網友模仿的物件,甚至有網友斥巨資還原了女妖的服飾與妝容,挑戰。

“全網最像真人版吉巴羅女妖”

毫無疑問,即使拋開劇情,《吉巴羅》的美學風格也是愛宕機中的獨一份。看過第一季的觀眾可能會發現,這一集的導演阿爾貝託·米爾戈同時也是第一季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證人》一集的導演。

這位個人特點突出的導演在採訪中採訪中表示《吉巴羅》本質上是一部 3D 動畫,團隊用技術打造出了一個完整的森林,並像通常在 3D 環境中做的那樣對其進行照明,所以整個環境會顯得非常真實。

而看起來非常逼真的人物實際上也的確有著真人原型,《吉巴羅》中的所有舞蹈動作都是由專業的舞蹈團隊經過排練所設計的。而米爾戈的團隊透過多角度參考舞蹈演員的動作,採用的方式將動作“移植”到湖中女巫的身上。

手繪關鍵幀動畫

豆瓣8.5的《愛宕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

“模擬水和飛濺物與盔甲、珠寶的接觸,同時他們都在水中移動並碰撞,這極其困難和具有挑戰性。但我想推動技術和這些視覺效果的實現,將這一藝術品推向極致”。導演米爾戈表示,而最終的《吉巴羅》也的確呈現出了不輸給真人大片的炸裂美感。

虛擬與現實的裂縫之外

人類何去何從

如果虛擬世界比現實更美好,你會選擇就此沉浸於虛擬世界嗎?

豆瓣8.5的《愛宕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

愛宕機第一季中的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男主湯姆與兩名同伴在太空中工作時,由於程式錯誤,所乘的飛船飛到了十五萬光年以外的地方。兩名同伴在休眠倉裡陷入昏睡,而湯姆在這裡遇到了曾經的情人葛莉塔。在與情人再續前緣之後,過著似乎異常輕鬆愉快生活的男主發現自己眼前的世界並不真實,而眼前的舊情人也並不是本人。

《天鷹座裂縫之外》

在男主的懷疑之下,情人無奈對男主坦白了真相,原來真實世界的男主沉睡在離地球十五萬光年以外的破舊的平衡倉中,周圍滿是破敗蕭索的廢墟。同伴早已離世,自己也已經是個垂暮老人,而眼前美豔的情人實際上是外表猙獰恐怖的外星蟲族,出於善意才為男主製造了幻境。

豆瓣8.5的《愛宕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

在故事的最後,男主再次回到最初的幻境:飛船在宇宙中迷失,而情人從一片迷霧中向他走來……在一個遙遠陌生的世界,起碼身邊還有個老熟人,真是再好不過了。無法接受現實的男主,選擇就此沉淪於美好的幻境之中。

這樣的情節讓觀眾不禁聯想到《駭客帝國》與《楚門的世界》等經典之作。如果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虛擬世界能與真實世界一樣真實,甚至會帶給人類現實中所沒有的多元選擇,

是否有人會做出永遠留在虛擬世界的決定呢?

在元宇宙日益發達的今天,無論是虛擬人還是虛擬世界都變得越來越貼近現實,真實與虛擬的邊界正在逐漸融合。虛擬世界正被賦予更多的意義,而科幻作品裡提出的構想,也將不再是天方夜譚,變成一道擺在現代人面前的現實問題。

不過好在,虛擬技術會成為現實的延伸,我們會在虛擬世界發現更多可能,而現實世界則是虛擬世界存在的意義。

未來的元宇宙一定會是一個虛實共生的世界

是人還是機器人?

元宇宙中的哲學思辨

作為愛宕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機器人在動畫中有著各種各樣的解讀與表現。

其中有純粹的機器人,比如故事背景設置於人類滅亡的《三個機器人》,它們在人類的遺骸旁說笑聊天,對人類的末日生存策略進行了一番嘲諷。也有,即人機合成體,而他們身上也表現出更多人性與哲學的思考。如第一季《狩獵愉快》中被改造的機械九尾狐,就講述了一個科技時代的另類“聊齋故事”。

半人半機器的“賽博格”

豆瓣8.5的《愛宕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

而愛宕機中最富有哲學內涵的《齊馬藍》,則將這種思考推上了頂峰。齊馬是一個藝術家,數百年來,他不斷改造身體,這讓他能夠擁有足夠的壽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

而他會在自己的每一幅畫作的正中間畫上一個幾何圖形的淺藍色塊。並被命名為齊馬藍。但當人們探究齊馬藍之謎時,卻最終發現齊馬並不是“人”,他最初只是一個科學家所創造的用於打掃泳池的小機器人,而“齊馬藍”也就是泳池瓷磚的那方藍色。

這個色塊的存在成為了無數愛好者所好奇的謎題,

豆瓣8.5的《愛宕機》是如何描述元宇宙的?

這是一個探討人類最初自我的故事,但在此之外,如果我們把第三季中的《機器的脈動》與之相聯絡,就會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

在這個故事中,主角在與生存作鬥爭中陷入幻覺,與智慧機械“木衛一”進行對話,並最終選擇與木衛一合為一體,成為永恆的“機器人”。這些人與機器的結合讓我們不禁思考

人類的定義究竟是什麼?

近期,谷歌的一名程式設計師宣稱AI已具有自我意識,並公開了他們的聊天記錄。

如果機器人擁有人格,我們是否應該承認他們的人類身份呢?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發展,半機械半人類的人,或者仿生人,又或者是人類意識儲存於機器的意識體人——這些該如何定義呢?

上個月,全世界第一個半機械人彼得·斯科特-摩根博士宣告去世。他曾經表示過:“這就是我試圖讓讀者意識到的,今天或者的大多數人將迎來一個新的人類時代。”

當一個人的意識與周圍的技術如此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也許生物性死亡,就不再意味著最終死亡。

當一個人的肉體死亡,而精神以程式的方式繼續生存,又是否能給元宇宙時代帶來更多可能?

這個問題並不是科幻小說或電影才關心的問題,而是哲學領域、人工智慧領域、認知領域都廣泛關注的。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科技無時無刻不在迅猛地發展著,所以我們需要梳理清楚我們如何對待新的物種。

共同話題

如果我們創造出了符合我們對於“人類”標準設定的存在(機器、克隆、模擬等),它們應當用哪種存在的標準去定義?

“我是誰?我來自哪裡?我到哪裡去?”也許在未來的元宇宙時代,技術與人性會成為一個永恆的話題。

作者:吳櫻茹 排版:駱偉玲

圖片源於Q仔網際網路衝浪所得,若有侵權,後臺聯絡,Q仔滑跪刪除~

開啟App看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