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有網友總結出“一家四口”眼中的《夢華錄》:

爸爸眼中的《夢華錄》:顧千帆、陳廉版的“開封有個包青天”[捂臉];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媽媽眼中的《夢華錄》:三個為夫拋棄的苦情女之前半生;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姐姐眼中的《夢華錄》:男主與女主的甜寵、三個女主的霸道女總裁……

弟弟眼中的《夢華錄》:最強大腦、天仙姐姐團馭夫記;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可是美人眼中的《夢華錄》,與這一家四口都不同。

我猜,《夢華錄》裡的“東京三美”絕不只是三個失戀闖東京的小娘子。

就如《紅樓夢》中讖語、暗喻詩滿紙,趙盼兒、孫三娘、宋引章三位截然不同的女性,加起來,可能象徵了一個女人完整的一生。

她們每個人,都代表了女性成長的一個階段:愛有初心、心智成熟、告別母職。

諸位看官莫走,喝一杯茶,慢慢讀來,看美人說得對不對。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趙盼兒:心智初熟、人格獨立的青年階段

趙盼兒又美又清醒又沒有金手指,這是典型的心智初熟、人格獨立的青年階段。

二十五六歲到三十出頭的女性,喜歡有力量的美,勝過不食人間煙火的仙。

開局第一幕,就是趙盼兒以舞奉茶,顧千帆跟屬下嘲諷,“這就是你說的絕色”?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接著,就是判斷姐妹宋引章要跟的男人並非良善。

三言兩語點出“他無非是個出入歡場的酒色之徒罷了。”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這兩個鏡頭,讓趙盼兒的“現實感”立住了:兩分義薄雲天、三分不矯情、五分智商線上。

她清醒。

很清楚自己喜歡上了顧千帆,但也馬上給自己劃了一條線:絕不因為顧千帆的好和地位,降低自己的要求。

她堅決拒絕了顧千帆(類似沈如琢對宋引章的“我要保護你”)的曖昧,這才等來了顧千帆的全部家產上交,和一句“我要娶你當正頭娘子”的正經話。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宋引章到蕭相府上彈琴,意外收到柯相題字“風骨”,宋引章又“迷“了,拒絕給“酸腐文人”彈琴:

“可是我和以前不一樣了,若是為了那幾百文臭茶錢,給那些酸秀才說加演就加演,還對得起風骨二字嘛。”

趙盼兒卻說:“可是沒有這些臭茶錢、酸秀才,我們在東京根本活不下去。”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此時二人的境地是相像的,都得到了男人的許諾。

但二人對局勢的判斷完全不同:趙盼兒想得是繼續壯大自己,把茶樓壯大成酒樓,把生存問題排在議事日程的第一位。

而宋引章,再一次把前途,押在了內心並不愛的沈如琢身上。

趙盼兒的“青年力”,還在於她不依賴金手指,有“抗打”又奮發的意志。

一個自小就被沒入樂籍的官家小姐,脫籍經商,被出軌被拋棄,依舊活得美美的。她把自尊自強自卑,深深隱藏於打死也不拋掉的“立足之本”裡。

戀愛不是初戀、創業不是初創、人生苦果更不是初嘗,這般洞若觀火、心智成熟的狀態,就像一個女性在而立到不惑之間的青年階段。

“不後悔,買定離手,落子無悔,我在哪兒,我的背後就是退路。”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趙盼兒的人格已經建立,信仰不會動搖,但她還是有所畏懼。

她曾在公堂上險些被打,也差點被歐陽旭逐出京都,她會失算、也會“麻爪”。

她的境界能修煉到什麼地步,是否能真的生生不息,還要看中年的承擔。

宋引章:愛有初心的無知少女階段

有人罵宋引章不值得同情,但我卻要說人物塑造得真實,林允演得好。

我們可以自問自己:是戀愛的第幾回,才做到“心智獨立,不依賴愛情的”?

林允和趙盼兒、孫三娘都不一樣。她既沒有趙盼兒童年的家學淵源,也沒有孫三孃的為母則剛,她就是一朵沒見過世面、單純柔弱的“江南小野花”。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樂坊就是她全部的職場和人生經歷,錢塘是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

一個這樣背景的17歲少女,你怎能指望她不犯錯?沒有過虛榮心?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17歲的小女孩子大概的心願就是這麼幾個:學習成績好、父母疼愛、邂逅一個夢中的男孩子,甜甜談戀愛。

宋引章一直努力學習,成績不錯,小小年紀江南琵琶第一;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宋引章很在意趙盼兒是不是愛她,以至於她來到京都就結合自己的所長,立下志願,要成為像張好好那樣能進宮面聖的人,要保護趙盼兒。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她那麼愛顧千帆,在發現趙盼兒和顧千帆擁抱時,卻一點沒有置疑地接受了這個事實——她是有這個認知的,既然是趙盼兒喜歡的,她便不能要。

這個少女渴望邂逅一場“純愛”,於是她認識異性的第15天便帶回家見家長。

後來,她被周舍虐待,經歷了和離,卻依然像個不經世事的孩子,一邊更正自己判斷、克服自己的恐懼,一邊選擇再次相信愛情。

17歲女孩失戀後的內心和解的過程,很可能是人生中最徹底的一次成長。

“你貴為江南琵琶第一,才貌雙全,即便是因宵小而聲名狼藉,可有道是物肖主、曲如人,你的琵琶曲則是一派光風霽月,又何必在意靈臺之上的些許塵泥。”

當沈如琢說了這話,宋引章不一定真掉進了溫柔的陷阱,而是她準備在痛苦中,踩著刀尖前行,再追求一次愛情。

趙盼兒看引章總像看過去的自己,宋引章更像趙盼兒的少女階段——她是她的初心、也是曾無、執著的過去。

孫三娘:告別母職、無所畏懼的中年階段

如果說宋引章是趙盼兒的初心,那孫三娘就象徵趙盼兒未來的某個狀態。

女人不可能一直被英雄救美,一直意氣風發。人到中年,未必不會經歷千金重負。

情意有可能會被背叛,事業有可能一籌莫展,甚至十月懷胎的孩子也不那麼盡心盡意。

人到中年,夢想破碎了,你還有沒有膽量重新開始?擁有了少年深刻透徹的成長、青年的人生輝煌後,你會不會對歲月沉澱下一份沉重又寬容和平和?

孫三娘就可以。

她比趙盼兒、宋引章都包容、更懂珍惜、更平和。

最開始,她總是想給生活立一個目標,想靠臥薪嚐膽和自我犧牲,成就自己最愛的人。所以在丈夫眼裡,她荒唐——一個殺豬匠的女兒,想做進士的娘。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接著,最愛的人背叛了她,險些喪命的她出走東京,她被迫從母親的幻夢中醒來。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能不醒嗎?這時候遇到的痛和少年、青年完全不同,是被無常所傷。像一把匕首割開肉,沒有任何所謂和解的可能性。

除了重生,沒有其它的可能性。但恰恰是這樣的孫三娘,才無所畏懼。

她大鬧杜長風書院時,敢揪著這些官宦子弟的耳朵,教訓他們:

“你們呢,守著今科的進士,給你們當夫子,都不知道好好珍惜。我還真是瞧不起你們,什麼爹當官兒爺當官兒,又不是你自己當官,憑什麼覺得自己高人一等?”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不只是仗義而已,還因為她懂得人間正道是滄桑。

“你們啊,跟我那個孽障兒子一模一樣,真心對你們好的,你們不知道珍惜,你們好自為之吧。”

她對學子的話裡,有慈愛,也有母親的心,這是連趙盼兒都不曾有的,一箇中年女性的魅力和光輝。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她能做到忘我,時時刻刻為盼兒著想。

顧千帆重傷,趙盼兒心亂說重了話,宋引章不懂事與姐姐鬧彆扭,被三娘罵:

“你關心過她一句沒……她姓趙你姓宋,她天生不欠你什麼,她也不是你娘!”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即使趙盼兒待她們有如家人,孫三娘卻不願意平白無故消受了這份愛,即使平時不表露,她也知道感恩。

感恩不再是裝樣子,而是一種人生態度。感恩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生活。

孫三娘,不是誰的老婆,誰的母親,一樣活好了自己。她的無畏與力量讓人相信,假設沒有趙盼兒和杜長風,孫三娘也能讓自己堅強地活下來……也許,這就是人到中年、學會不依賴任何外境的我們。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看《夢華錄》,總覺著自己不只是觀眾和看客而已,隔著螢幕、隔著名著、隔著歷史和現實,總覺著對這個三位女子的故事有“傾蓋如故”之感。

趙盼兒、阿婆三娘、宋引章三個截然不同的女性,既代表了女性的多元化生存之道,也映射了一個女性完整的成長史。

宋引章是純純初心、無知懵懂的少年;趙盼兒是自強自立、心智成熟的青年;孫三娘是告別“母職”、迴歸自由的中年。

女人在落難時,要發揮出少年的初心、青年的人格、中年的承載,才可能走出人生的泥潭,這未嘗不是另一種“girls help girls”。

《夢華錄》裡“三姐妹”,隱喻了女性成長的三個階段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