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交行人臉識別系統被攻破!“刷臉”時代何以“護臉”?

近日,“銀行人臉識別系統被攻破”一事,頻頻衝上熱搜。據說,6次人臉識別比對,均顯示“活檢成功”,近43萬被盜走……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臉識別技術為人們帶去便利的同時,人臉識別軟體和破解的活化軟體也在發展,要謹防“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每個人有一張“

獨一無二

”的臉,因其不容易被仿冒,人臉識別被認為具有較高安全性,近年來被普遍適用於銀行驗證中,用來保障資金安全。人臉識別,主要是基於人的臉部特徵資訊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除了銀行驗證,其也在門禁系統、攝像監視系統以及刷臉支付、刷臉取件、刷臉考勤等領域得到進一步應用。

然而超出大多數人認知的是,具有

唯一

性的生物識別資訊和敏感個人資訊的人臉,現已經裸露在無處不在的攝像頭下,非常容易獲得。在如今人臉識別系統還並不成熟的情況下,用合成活動人臉軟體騙過稽核系統的案例屢見不鮮。據說,有一種人臉活化軟體,能夠分析照片或影片中的人臉資訊,並生成一張可供人操控的“假人臉”,來騙過人臉識別軟體。

顯然,人臉識別系統是一項在持續發展的技術,也需要正視其“不成熟”的一面,個人資訊洩露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那麼,該如何防範“人臉識別”風險呢?

從銀行等人臉資訊的收集、管理者層面來看,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和升級人臉識別技術,如將二維識別人臉技術系統升級三維人臉識別技術。二維識別人臉技術系統由於基於平面圖像獲取人臉特徵,且對光線、表情、角度等要求不高的特性,使其更容易被攻破。而三維人臉識別技術具有比二維人臉影象更豐富的資訊,更能很好地保護好每個人“臉”的資訊。

從法律、監管層面來看,一方面應從法律層面規範人臉資訊的收集和處理,原則上應當禁止不正當的臉部識別考勤打卡、刷臉支付以及娛樂性的面部資訊收集等。另一方面應設立人臉資訊監管的專門機構,對此類資訊收集、使用、儲存、刪除的全過程進行監管,防止“人臉”資訊濫用。

當然,每個人更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臉”。大家都要增強個人隱私保護意識,不要僅停留在保護

身份證

號碼、銀行卡號等傳統領域,對面部資訊的採集也要高度重視。另外,不要隨便點選或進入、下載未知的連結、平臺、軟體等,切勿在未知平臺進行“張嘴”“眨眼”“搖頭”等動作,避免個人“臉”部資訊被收集,用於其他人非法使用。

隨著《資料安全法》、《個人資訊保護法》的頒佈與實施,當下正是規範和整頓人臉識別技術的好時機。以此次銀行人臉識別系統被攻破為突破口,法律、監管以及銀行等涉及收集使用人臉等個人資訊的企業事業單位,多管齊下為公民“人臉”資訊保護築起一道“防火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