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化學閹割引入中國法律還有多遠?

國內採取的是更直接、嚴厲的懲治手段

7月11日,泰國上議院以145名參議員批准、兩票棄權及兩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防止性犯罪和暴力犯罪法》法案,允許性犯罪者可以自願選擇化學閹割以換取減刑,今年3月份,該議案已在下議院透過。目前這項法案仍需下議院的再次表決以及王室批准,才能正式成為法律。

泰國並非首個要將化學閹割納入立法的亞洲國家,此前韓國、印度尼西亞均已先後將化學閹割納入本國法律。在歐美等多個國家,化學閹割已有數十年曆史,抑或作為強制判決,抑或作為罪犯減少刑期的一種方式。在國內,每當發生性侵或強姦案件時,引入化學閹割總能引發熱議,但靴子未落地。國內引入化學閹割到底難在哪?

充滿爭議的化學閹割

據泰國懲教署資料,2013年至2020年間,泰國超過16000名性犯罪者被釋放,其中超過4800人再次犯罪,再犯率接近30%。泰國希望此次的立法草案能快速透過,減少再次犯罪的人數。根據立法草案,化學閹割中的藥物注射申請須經兩名專業醫生批准,罪犯平均每3個月注射一次,出獄後仍須佩戴電子鐐銬,接受長達十年的監控,以跟進其是否有潛在作案可能。

所謂化學閹割,簡單來說,透過使用某種化學物質降低男性的睪丸激素,進而降低男性的性慾或效能力。不同於物理閹割的“徹底”,化學閹割不會致絕育,停藥一段時間藥效會消失,也因此需要長期服藥來維持效果。“從全球範圍來看,至少有20餘個國家以不同形式在立法中規定且在刑事司法中執行化學閹割。”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所長姚建龍今年5月撰文指出。

196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曼尼在美國首次嘗試使用“化學閹割”治療性犯罪者。他透過向戀童癖的性犯罪者注射女性避孕藥“醋酸甲羥孕酮”,發現可以藉此控制罪犯體內的睪丸激素水平,降低戀童癖罪犯的犯罪慾望。從1996年起至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佛羅里達州、佐治亞州等先後將化學閹割納入立法,主要適用於那些被定罪、考慮假釋或緩刑的性犯罪者。

不過,在受害人的年齡限制、閹割手段、是否強制等方面,各個州的法律規定不同。比如,有的州只將化學閹割用於針對兒童的性犯罪者中,佛羅里達州和俄勒岡州則適用於所有性犯罪者。21世紀以來,以色列、波蘭、英國、法國、韓國等國紛紛在法律中引入化學閹割。

中國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會顧問、北京工業大學法律系教授張荊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從其他國家的實施情況看,化學閹割主要適用人群是針對性侵未成年人的犯罪者,尤其是戀童癖罪犯。“如今和十多年前相比,比較明顯的改變是,化學閹割的實施條件變得更嚴格,比如性犯罪者往往被限定在慣犯、多次性侵女童的範圍內。”他說。

2011年7月,韓國將化學閹割納入法律,成為亞洲首個引入化學閹割的國家。2012年,多次對兒童實施性暴力的罪犯樸某成為韓國化學閹割合法化後,首例化學閹割物件,閹割時間持續3年。樸某每隔3個月接受一次藥物治療,醫療小組每隔6個月對其進行藥物檢查,如果發現未用藥或者假裝用藥,就要再判最高7年的監禁或最高7000萬韓元,約36。4萬元人民幣的罰金。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刑法學研究所教授阮齊林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有戀童癖的性犯罪者可能存在生理上的病症,直到被抓前,犯罪者都會持續作案以滿足自己的癮性。這種罪犯出獄後的再犯率很高,對他們而言,實施化學閹割的必要性就很強。

“從全球範圍看,化學閹割的確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使用化學閹割後的犯罪者的再犯率很低。”張荊說。

2013年,一項發表在《法醫與法律醫學雜誌》的論文調查了韓國38位被判化學閹割的罪犯,其中29人表示產生性衝動的頻率降低,27人表示性衝動會變得平緩,28人表示自慰的頻率也在降低。“在停止化學閹割的前兩個月,隨著強烈的性衝動和幻想,性犯罪者的睪丸激素水平意外上升,在此期間需要進行臨時的抗雄激素治療或密切監測。當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時,化學閹割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策略。”研究者寫道。

但與此同時,一直以來圍繞化學閹割的討論和爭議就沒中斷。有人將其比作“創可貼方案”,稱並沒有杜絕性暴力的產生,同時,化學閹割還因其並不明確的藥物副作用和可能存在的被濫用的風險,備受質疑。

化學閹割最早開展時間可追溯至1944年。2003年發表於《美國精神病學與法律學會會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1944年使用的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雌激素藥物——己烯雌酚,後因該藥物有嚴重副作用,被停止使用。英國著名數學家艾倫·圖靈是己烯雌酚受害者之一。1952年,圖靈因同性戀被判嚴重猥褻罪,為避免坐牢,圖靈選擇化學閹割。在服藥期間,胸部發育、聲音變細等一些女性特徵開始在他身上凸顯出來,因不堪忍受,兩年後圖靈選擇自殺。

就目前而言,化學閹割過程中常用的藥物包括人工合成孕激素——醋酸環丙孕酮和醋酸甲羥孕酮,以及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這些藥物在使用中會降低性罪犯體內的睪酮和雌二醇。醋酸環丙孕酮主要在歐洲、中東、加拿大等地使用,醋酸甲羥孕酮則是美國的首選藥。

來自韓國延世大學2014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化學閹割的效果因藥物使用時間長短而不同,維持至少6個月的藥物使用,可以控制治療結束後產生的過度性衝動。不同藥物的注射頻率不一樣,一般醋酸環丙孕酮、醋酸甲羥孕酮每3 個月注射一次;對於括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促黃體激素釋放激素類似物而言,則需每個月注射一次。持續地使用藥物,意味著犯罪者可能面臨未知的副作用。

韓國首爾延世大學醫學院的兩名醫生於2013年在《韓國醫學科學雜誌》上寫道:“正如我們在治療前列腺癌方面所經歷的那樣,化學閹割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醋酸甲羥孕酮、醋酸環丙孕酮等藥物不僅會導致睪酮顯著下降,也會使雌二醇下降,後者在男性的骨骼生長、發育成熟、大腦功能、心血管等方面均存在有益影響。”在他們看來,這些原因也導致了化學閹割難以避免的副作用,包括骨質疏鬆症、心血管疾病、糖脂代謝受損、抑鬱、潮熱、不育症和貧血等。

姚建龍指出,從醫學角度看,實施化學閹割的技術性要求並不高,相關治療藥物也已較為成熟,從近百年的實踐看來,這些副作用是可控和可接受的。上世紀90年代的一項小樣本的研究顯示,醋酸甲羥孕酮治療一旦停止,受藥者勃起和射精在7至10天內可恢復過來。張荊指出,更多國家還是將化學閹割作為一種替代刑罰的手段,在具體應用中應非常慎重,因為化學閹割需要多個部門深度介入,不能毫無根據地決定對某個人實行化學閹割。

國內引入難在哪?

“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高發是一個全球難題,國內也不例外。”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青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藝軍向《中國新聞週刊》表示。2022年5月,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廳廳長那豔芳介紹,去年全國檢察機關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提起公訴超過60500人,同比上升5。69%,其中對性侵犯罪提起公訴27800餘人。面對高發的性侵未成年人事件,國內為何不引入化學閹割?

“目前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在法理層面的最大爭議在於,化學閹割是否構成對性犯罪者人權的不正當侵犯。”張荊說,歐洲議會反酷刑委員會曾極力反對化學閹割,其認為化學閹割與閹割手術效果類似,具有侵害性和不可挽回性,對人體危害很大。而越來越多歐洲國家支援化學閹割,原因在於性犯罪者的社會危害更大,應該優先考慮受害者的權益。但性犯罪者的權益也未被完全忽視,比如歐洲多數化學閹割立法的國家都採取了自願的模式,性犯罪者仍擁有一定自主選擇權。

皮藝軍指出,從刑罰角度看,相較化學閹割,國內採取的是更直接、嚴厲的懲治手段。例如犯罪嚴重者會被判以重刑或死刑,透過這種方式對之後的性犯罪者產生威懾作用。

盈科刑民行交叉法律事務部主任韓英偉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化學閹割主要針對的是性犯罪,但我國刑法對此並沒有專門的章節規定。在他看來,如果納入立法,核心問題在於要明確,化學閹割的適用人群及針對的性犯罪型別。

張荊分析說,國外化學閹割能夠入法,是因為其允許對犯罪者本人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國內缺乏性犯罪、尤其是性犯罪慣犯的總體現狀調查,性犯罪病理學、生物學原因的實證研究資料都欠缺”。這些是制定化學閹割相關法律時重要的參考依據。而且,國外犯罪學和心理學領域的話語權相較刑法學更高,這也意味著化學閹割更易納入立法。

在多名專家看來,即便化學閹割在國內透過立法,到落地層面,也面臨諸多困難。其中較為突出的是化學閹割的成本與監禁成本的平衡問題。

從國外已經公佈的一些成本資料來看,實施化學閹割的成本並不低。韓國司法部此前公佈的資料顯示,在韓國,每年每人維持用藥和藥物監控的成本約為500萬韓元,約合2。6萬人民幣。泰國最新法案規定,化學閹割的藥物單次注射費用約為10萬泰銖,約合1。85萬元人民幣,一年下來需要7。4萬元。這筆費用需要犯罪者自己承擔。

在美國的愛荷華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化學閹割同樣需要犯罪者自費。皮藝軍分析說,考慮到性犯罪者的經濟條件,類似的模式,在中國國內推行有著一定難度。泰國尼采國際律師事務所總經理章紅媛告訴《中國新聞週刊》,泰國很多性犯罪者屬於社會低收入階層,無力承擔昂貴“化學閹割”費用。此外,化學閹割入刑還涉及多項對應的配套細則,比如醫生的醫學評估怎麼開展、性犯罪者本人同意的機率多高、化學閹割的期限確定等。“即便後續被納入法律,最終可能觸及的也是極少數性犯罪者”。

據福克斯電視臺今年7月12日報道,蒙大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監獄官員2018年透露,過去十年中,每個州只開展了一例化學閹割。加州懲教與康復部發言人艾克·多德森表示,加利福尼亞州很少使用化學閹割。喬治亞州和俄勒岡州甚至廢除了化學閹割法或試點計劃。而且,在有的國家,由於醫生擔心對性犯罪者化學閹割後被報復,參與意願並不高。2016年,印度尼西亞將化學閹割納入法律,當地的醫生協會表示,實施化學閹割將違反其職業道德,並表示其成員不應參加。

2014年,丹麥研究人員麗絲·阿加德在“丹麥性犯罪者的化學閹割”一文中指出,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丹麥嚴重的性犯罪者在法院審判基礎上接受化學閹割。丹麥的化學閹割包括兩部分人群,其中一部分針對有性治療條件、被判處緩刑的犯罪者,第二部分包括因強姦、亂倫、戀童癖等性犯罪被判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性侵犯者。前者,性犯罪者自願接受化學閹割後,監獄和緩刑服務處根據犯罪者的精神狀態和體檢結果最終決定其是否適合。假定化學閹割至少持續兩年,那麼犯罪者需要在限制自由活動的機構中待3~6個月,隨後在專門的精神病院科門診治療至少1年,還要接受為期6個月的監督。後者有助於性犯罪者再社會化,通常由監獄和緩刑服務機構管理,實施化學閹割之前,要透過丹麥倫理委員會的批准。

在阮齊林看來,雖然國內每年性侵未成年的案例並不少,但這一數量平均到全國680多所監獄裡,每所監獄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者有限。要在每座監獄都搭建這樣一個支援化學閹割的配套體系,並不現實。皮藝軍表示,化學閹割在實際操作中所涉及的人力、物力都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撐。“如果按照這樣的方式去做,由於操作技術水平要求高、司法成本昂貴,有些監獄很可能選擇直接繼續監禁犯罪者以杜絕再次犯罪,或者使用廉價藥物對其進行化學閹割,犯罪者本身也將面臨更大的副作用風險”。

化學閹割本身有著侷限性。“只從生理上矯正不一定能完全阻止性犯罪,很多累犯往往還涉及複雜的心理、家庭、社會等因素。”深圳大學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強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化學閹割治療一旦中斷,犯罪者的性慾很可能會出現強烈反彈。張荊指出,化學閹割最好輔助以長期的心理治療。否則在化學閹割階段過去之後,心理驅使的性犯罪事件還會再次發生。

國內刑法界、犯罪學界的多名專家及多名律師均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目前化學閹割距離在中國立法還很遠。與此同時,國內針對未成年的性教育仍缺失嚴重,保護措施也比較有限。

皮藝軍指出,在國內立法、司法等領域頗具權威性的《中國法律年鑑》未對性侵未成年人的案件進行精確分類。相較而言,美國對所有罪犯的記錄既包括由聯邦調查局統計的年度犯罪報告,還有司法統計局每年都進行的全國犯罪受害調查。後者收集了更精確的犯罪資料,包括犯罪者年齡、就業、家庭等個人資訊及犯罪型別、涉及人數、嚴重程度等,這其中也囊括了對於性侵案件的調查,但12歲以下的兒童不在調查範圍內。“透過這些資料,使研究人員得以對性犯罪者繼續跟蹤,進一步研究性犯罪的生物學原因。”皮藝軍說。

除了事後懲治和預防再犯罪的化學閹割,在美國還有著性侵犯者登記和公示制度,所有50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的性侵犯者資訊都透過網站向公眾公佈,使得公眾瞭解犯罪者在社群中的分佈。皮藝軍認為,這方面國內比較欠缺,而這對預防犯罪也起著重要作用。

記者:牛荷(niuhe@chinanews。com。cn)

排版:王琳

化學閹割引入中國法律還有多遠?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