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文娛圈“考古熱”挖出的是寶藏還是嘆息

有個資料,B站去年熱度排行第三的電視劇居然是《三國演義》,播放量1。5億,彈幕416萬條,不僅如此,在B站的電視劇排行榜上,從殿堂級電視劇《三國演義》《紅樓夢》,到劇好不火的《外來媳婦本地郎》,排名前二十的電視劇中,有九部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劇。這些年,“00後們”迷上了在文娛圈裡“考古”,他們把《三國演義》《亮劍》《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這些經典盤出了包漿,為老劇單獨開發試題,像是《紅樓夢》設有分集考題、聽力考題、基礎考卷等,甚至會年年更新題庫。這股“考古熱”從老劇一直蔓延到老歌、老綜藝、老藝人,有人開心地深挖寶藏,也有人在為本該吃“青春飯”的文娛圈創作乏力感到嘆息。

不得不說,“考古”的確是件有趣的事情。《紅樓夢》中的人物、詩詞歷來就是高考語文的知識點,所以“考古學者”針對87版《紅樓夢》的考題也非常多樣,常識題、劇情題、詩歌題、金句題等構成海量的考試題庫。還有像《甄嬛傳》這樣的古裝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詩詞,“頹恩誠已矣,覆水難重薦”“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等詩句就也能被出成填空題。還有些劇適合出“數學題”,比如《情深深雨濛濛》,劇迷提出來的“杜飛一共送給瞭如萍幾隻鴨子?”“陸振華一個月給依萍母女多少生活費?”“杜飛可以忍多久才洗一次衣服?”“如萍20塊的手鐲有幾個銀環?”等問題。還有一些常識題,“《亮劍》中,李雲龍攻打平安縣城時,誰拉來了義大利炮”“《三國演義》中,丞相在五丈原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不刷幾遍劇,都回答不上來,自然也激發了觀眾們“考古”熱情。

據統計,曾經像這樣的一場關於《老友記》的“考試”,網上竟有3。4萬人答題……數萬人“趕考”,像《紅樓夢》《武林外傳》這樣細節縝密、臺詞精湛、人物眾多的劇,考試難度還在逐漸增大,往往每部劇的“考試結果”,滿分得主寥寥,更顯得“考古”追劇的技術含量。

從播出平臺的角度,他們也看到了經典作品的生命力,優酷就在5年內修復了5000多部經典文藝作品,透過特定的技術對老片進行去噪、去隔行、去色偏、去模糊、去劃痕、去閃爍、去抖動、高幀率等最佳化調整,大大提高了使用者的視覺體驗。讓常年霸屏的《西遊記》《還珠格格》《士兵突擊》等大批影視精品從舊變新,不僅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也給了年輕觀眾“考古”的空間。

年輕人如此熱衷於在老劇中“考古”,這難免讓現在有些影視創作者感覺尷尬。現在很多古裝劇越來越注重細節,尤其是對於歷史的考證,不可謂不用心,但是除了養眼的服化道之外,試問真正留在觀眾心裡,值得觀眾不開倍速,二刷三刷,甚至十年之後來“考古”的,又有幾部作品?就拿今年熱播的《夢華錄》來說,不僅海報上字寫錯,其結區域性分被很多網友批為“不合邏輯的爛尾。”而這竟已是近年來的誠意佳作了。難怪觀眾們,舍今求古。

年輕的“考古學家”不僅對劇感興趣,對“老人”也喜歡,“回頭追星”是“考古”的另一項工作。就比如今年王心凌用兩分鐘的唱跳讓觀眾一夜重回華語音樂輝煌時代;周杰倫幾年前的兩場演唱會在線上復映,觀看人數累計近億人次;5月,因為羅大佑和孫燕姿分別在兩個不同平臺直播開唱,歌迷犯上“選擇困難症”搖滾老炮兒崔健,首次線上演唱會就引發全民刷屏,創造了近5000萬的觀看量……

遙想當年,在張惠妹、孫燕姿、蔡依林等“大、小天后”正當紅的年代,王心凌絕對算不上“頂流”,主流的音樂獎項也沒拿過幾個,可是年近四十的王心凌業務能力依然吊打比她小十幾歲的“後浪”,甚至被譽為“實力姐姐”“浪姐天花板”,網友們才意識到:過去才是真正的造星時代,是真正的流金歲月。

無論是影視作品、原創音樂,還是藝人的業務,節目質量,能經得起“考古”推敲的,再次翻紅的,都是實力派。因此,當年輕人需要靠不斷“考古”才能滿足自己時,也是從另一個方面表現自己對當下文娛圈作品的不滿。“考古”只能是權宜之計,畢竟這個本該活力四射靠青春吃飯的文娛圈,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拿出點作品,也好留給將來的年輕觀眾“考古”一番,無窮回味。(記者 吳翔)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