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釣友疑問:魚從未見過蚯蚓,卻瘋狂搶食,不害怕嗎?一窺究竟!

魚從未見過蚯蚓,卻喜愛的不得了,瘋狂吞食,為何?筆者曾回到過類似問題,但意猶未盡,感覺不夠深刻、全面,本文以此為起點,探討這個問題,同時對餌料的搭配也許有特殊的借鑑意義。

釣友疑問:魚從未見過蚯蚓,卻瘋狂搶食,不害怕嗎?一窺究竟!

魚未曾見過蚯蚓,依然瘋狂吞食的原因

看似說魚,但這點與人並實質區別。人遇到陌生、從未品嚐過的食物,第一動作是什麼?出於安全考慮,先用鼻子輕微氣味,如果氣味能夠接受,才會再試著嘗試味道,對魚而言,同樣如此。不同之處,魚更依靠嗅覺。魚的頭部有通常有一對和兩對鼻孔,裡面有鼻囊,由大量褶皺的上皮組織形成,而感知氣味分子的嗅覺細胞便附著在上面,並有部分細胞中含有豐富的神經末梢,直通魚的小丘腦。魚在遊動時,水流從一個鼻孔流入,在另一個鼻孔流出,整個過程中,分散在水體裡的氣味分子不斷刺激嗅覺細胞,同時反饋給魚的神經中樞,以此判斷對不同氣味的興趣程度。如果對某種氣味極有好感,根據水體的氣味濃度,魚很容易發食物的位置。正是基於此,魚的嗅覺使用過程中,不斷演進、強化,以至於它的嗅覺遠超人類,大約是人的500倍。

釣友疑問:魚從未見過蚯蚓,卻瘋狂搶食,不害怕嗎?一窺究竟!

介紹魚的嗅覺這麼多,無非是證明嗅覺在魚的攝食過程中扮演最關鍵角色,視覺的捕食作用有,但不突出,沒有視覺的輔助,依然能夠攝食。比如鯰魚長期棲息在陰暗的環境,晝伏夜出,視覺幾乎退化,但並不妨礙它的攝食。再比如夜間水裡漆黑一片,而大魚偏偏喜歡夜間覓食。所以當魚初次遇見蚯蚓時,主要是透過嗅覺確定它的氣味,對它的外表並不在意,只要氣味不反衝,能夠接受,魚多會遊弋過去觸碰、品嚐,進一步判斷它的可食性。

釣友疑問:魚從未見過蚯蚓,卻瘋狂搶食,不害怕嗎?一窺究竟!

除去魚的原因,蚯蚓能有“萬能餌”的稱呼,而不是其他小蟲,自然有它的獨特之處。蚯蚓有黑蚯蚓、紅蚯蚓的區別,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散發著一股土腥味,身體表面塗有一層黏液,滑潤適中,有適口性極佳。蚯蚓一年四季都能獲得魚的吃口,包括其他餌料不太適用的冬季,關鍵在它的腥味。腥味這種味型,不同於香、甜、酸、臭等味型,它能強烈刺激魚的攝食神經,提高它們的覓食慾望,使魚在低溫環境下,依然能夠攝食,所以在在其他季節,腥味經常容易招惹小魚,包括蚯蚓,其實更能證明蚯蚓擁有較好的可食性。

綜上所述,魚雖然未曾見過蚯蚓,卻能照常吞食不誤,並沒有其他釣友描述的那麼神秘,它是有一定科學解釋在裡面的。

釣友疑問:魚從未見過蚯蚓,卻瘋狂搶食,不害怕嗎?一窺究竟!

寫在後面:餌料搭配的借鑑意義

蚯蚓的例子說明,餌料搭配味型、適口性等應給予足夠重視。現在使用的商品餌,絕大部分香氣濃郁便基於此。先利用氣味吸引魚的注意,再滿足一定適口性方面魚的捕食。不過,最近流行的仿生蚯蚓,許多釣友反饋效果並不理想,探究本質依然是魚嗅覺與仿生蚯蚓的氣味不搭所致。仿生蚯蚓絕大多數用矽膠加工生產,本來矽膠屬於無色無味,但劣質的矽膠,加之加工工藝不完善,導致仿生蚯蚓總有一股淡淡的皮革味,即便在腥味試劑中浸泡過,還是遮擋不住皮革味,魚嗅到隨即離開。筆者多次使用,次次無魚口,不難看出,味型對於蚯蚓、餌料的影響之大。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