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一首好詞不僅構思縝密,而且意境高深。在藝術表現手法上,也是含蓄委婉,有時虛實相生、委曲盡情,有時情景交融、更以情勝。作者可以在一篇詞作中兼用敘述、議論、抒情和描寫等多種手法,還可以採用比興、誇張、擬人等修辭技巧,使得全文聲情並茂,令人賞心悅目。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就創作了一首名篇,讀來餘味無窮。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踏莎行宋代:歐陽修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徵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這首詞描寫了南方早春行旅的離愁,上片寫行人在旅途上的離愁,作者巧妙地採用以樂寫愁,託物興懷的手法。一位孤獨的行人騎著馬兒,離開了候館(旅舍)。他望著已經凋落的梅花,走過溪上的小橋,拂掠那岸邊的柳絲,迎著東風,踏向那散發著芳香的草地。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畫面中殘梅、細柳和薰草,這些春天裡的典型景物,點綴著候館、溪橋和征途,表現了南方初春融和的氣氛。春景美妙、春風和煦,吸無數人踏青遊春。可這良辰美景,對遊子來說卻如同虛設,因為遠遊他鄉,不能偕同家室飽覽春光,甚至還引起惆悵的離情別緒。實中寓虛,富於聯想,成為這首詞的一個藝術特點。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作者將實景虛用,虛實結合,不僅表現了美好的春景,而且寄寓了離情別緒。候館的殘梅,容易使人聯想到贈別。既是殘梅,卻連折梅寄遠也不能如願,悽楚之情更是可以默會。行人看到溪橋細柳,又會回想起臨別折柳,而春草也同樣表達了這種愁情。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作者筆下的殘梅、細柳、薰草,雖然沒有直接指明三者與離愁的關係,卻暗用了故實,寄寓了離愁。這三種景物又使人聯想到佳人的形象,草綠的羅裙、柳細的眉黛、花好的容貌。作者描出梅、柳、草,實中寓虛,從各個角度表現離愁,耐人尋味,韻致無窮。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這離愁不斷,恰似溪橋下流向遠方的春水。這兩句化虛為實,巧於設喻。愁是無形無影的感情,杜牧也說,“聚散竟無形,迴腸自結成。”愁無形色可描繪,無影跡可追尋,是一種虛的東西。詩人化虛為實,常將它物化,使其產生形體感和質量感,因而增加了詩的感染力。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下片更加感人,詞人登樓遠望,柔腸寸斷,妝淚盈盈,這已是進了一層。詞人又反過來體諒家人,因為高樓憑欄會更添離愁,所以勸她“莫近危欄倚”,這又進了一層。詞人設身處地去構想,極盡委婉之致,也寫出了心思之曲。末兩句想象家室登樓望到的景象,“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春山已在視線的終極,而行人卻還在春山以外。這是另一種“更進一層”的寫法,即所謂以轉折為曲。

歐陽修流傳千古的一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這首詞望盡春山、不見行人的畫面,是行人想象中家人必見的情景,寫的是家人的失望,卻又進一步說明行人離愁的無窮。這首詞只有58個字,巧妙地運用了以樂寫愁、實中寓虛、化虛為實、更進一層等藝術手法,便把離愁表現得淋滿盡數,產生了巨大的藝術魅力。歐陽修流傳千古的這首名篇,表現手法多樣,感人至深,沁人心脾。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