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明年小麥要高產,不可錯過這一篇!怎麼播種施肥?品種如何選?超級全面!

隨著秋收的陸續展開,小麥備播也提上日程。小麥品種怎麼選?播種時間怎麼定?肥料怎麼施?這些都事關小麥產量,接下來,咱們就分別來了解一下。

明年小麥要高產,不可錯過這一篇!怎麼播種施肥?品種如何選?超級全面!

(一)小麥品種怎麼選?

應根據本地區的氣候、土壤、地力、種植制度、產量水平和病蟲害情況等,選用最適宜的優質品種,同時加強種子篩選和處理,提高種子質量。

一是根據生態條件選種。

根據本地區的生態條件,特別是氣溫條件選用冬性、半冬性或春性品種。近幾年黃淮冬麥區部分割槽域半冬性品種種植區域偏北,黃淮南部和江淮地區選用了春性較強的品種,出現冬前和春季發育過快、冬季或早春遭受凍害的現象,要根據實際生態和氣候條件適當調整種植品種型別。

二是根據生產水平選種。

在旱薄地應選用抗旱耐瘠品種,土層較厚、肥力較高的旱肥地種植抗旱耐肥的品種,在肥水條件良好的旱茬和稻茬高產田選用豐產潛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種。

三是根據災害特點選種。

乾熱風重的地區應選用適當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種,以躲避或減輕乾熱風的危害。南方多雨,漬澇嚴重的地區宜選用耐溼、抗穗發芽的品種。並可選擇植株較矮、株型緊湊、邊行優勢強等特點的品種,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根據病蟲害型別選種。

鏽病感染較重的地區應選用抗(耐)鏽病的品種。各地都要注意抗赤黴病小麥品種的選擇與應用。

五是根據品質型別選種。

要考慮市場需求與產業化需要,合理種植優質強筋、中筋、弱筋專用品種,以達到籽粒飽滿、營養品質好、加工品質高的要求。

六是根據區域引種示範結果選種。

要根據生產條件變化和產量潛力挖掘,更換新品種。也要防止不經過試驗就大量引種調種及頻繁更換良種。在種植當地主要推廣良種的同時,積極引進新品種進行試驗示範,並做好種子繁殖工作,以便確定“接班”品種,保持生產用種的高質量。

明年小麥要高產,不可錯過這一篇!怎麼播種施肥?品種如何選?超級全面!

(二)藥劑拌種。

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可以有效延遲和減輕小麥條鏽病、紋枯病、莖基腐、黑穗病等病害的發生,同時控制苗期地下害蟲為害。各地要根據小麥品種抗病性、發病狀況以及氣候條件、栽培方式,合理選擇藥劑,做好種子包衣或藥劑拌種。嚴格拌種用藥量,禁止超量用藥;拌種後立即播種,現拌現用,當日播完;藥劑拌種後出苗率會略有下降,要適當增加拌種後用種量。

藥劑拌種處理:選用50%辛硫磷拌種,按100 斤種子用藥100克,兌水2-3公斤,拌後堆悶 4-6 小時便可播種,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蟲。

土壤處理:地下害蟲嚴重發生區要採用土壤處理和種子拌種相結合進行防治,土壤處理可以畝用3%的辛硫磷顆粒劑2-2。5 公斤均勻撒施於地面,隨後將其翻入土中。也可畝用 50%的辛硫磷乳油250 毫升,兌水1-2 公斤,拌細土20—25公斤製成毒土,均勻撒於地面,隨後翻入土中。

(三)適墒播種。

小麥播種時耕層適宜墒情為土壤相對含水量70%—75%,在適宜墒情條件下播種,能保證一播全苗,種子根和次生根及時長出,並下扎到深層土壤中,提高抗旱能力。各地一定要注意創造條件爭取適墒播種,播種前墒情不足時要提前造墒,水分偏多時注意排水降漬。

(四)適期播種。

實踐證明,冬小麥播種適期與氣溫關係密切,

一般冬性品種播種適期為日平均氣溫16—18℃,半冬性品種為15—16℃,春性品種為13—15℃。培育冬前壯苗,冬性和半冬性品種一般要保證冬前有效積溫達550—650℃,春性品種500—550℃。一般主產區的播種時間,北部冬麥區9月底至10月上旬,黃淮冬麥區10月上中旬,長江中下游冬麥區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西南冬麥區10月下旬至11月初。

在具體確定冬小麥播種適期時,還要考慮麥田的肥力水平、病蟲害和安全越冬情況等。

(五)適量播種。

確定合理的播量可以獲得適宜的基本苗數,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處理好群體與個體的矛盾,是協調小麥生長髮育與環境條件關係的重要環節。播量調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是

品種特性,主要指分櫱力、分櫱成穗率和適宜畝穗數;

二是

播種早晚,播期早,播量適當減少,播期晚,播量適當增加;

三是

地力水平,土壤肥力較高的條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種量宜少些。適時播種的麥田畝基本苗數量,北部冬麥區控制在20萬—25萬,黃淮冬麥區北部15萬—20萬,黃淮南部和長江中下游地區13萬—18萬,西南麥區16萬—20萬,西北麥區因地因品種調整。播期晚於本地區適宜播期之後,小麥單株分櫱會減少,要適當增加播種量,一般每推遲一天播種,基本苗增加0。5萬—1萬。

(六)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以麥田測試和肥料田間試驗為基礎,對不同土壤肥力水平的麥田,在合理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確定肥料(主要是氮、磷、鉀肥)的施用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根據生產經驗,不同地力水平的適宜施肥量參考值為:產量水平每畝200—300公斤的低產田,畝施用純氮6—10公斤,五氧化二磷3—5公斤,氧化鉀2—4公斤;產量水平每畝300—400公斤的中產田,畝施用純氮10—12公斤,五氧化二磷4—6公斤,氧化鉀4—6公斤;產量水平每畝400—500公斤的高產田,畝施用純氮10—14公斤,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鉀5—6公斤;產量水平每畝500—600公斤的超高產田,畝施用純氮14—16公斤,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鉀6—8公斤。該技術適用於全國各麥區。

(七)

緩釋肥減施增效技術。

針對麥田秸稈量大、施肥不合理、施肥成本高等問題,推廣應用緩控釋肥料與速效肥料相結合。

一是

根據各地種植的品種型別、產量水平、氣候條件選擇合適的肥料種類,推介使用緩釋期120天左右的緩混肥料。還可採用緩釋肥料與速效肥料(尿素或複合肥)配合,以降低肥料成本。此外,因地制宜選用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葉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等高效新型肥料。

二是

根據土壤地力水平、產量水平、氣候條件等合理降低肥料用量。研究認為,減量10%—15%能實現穩產增效。

三是

根據當地生產條件、春季降雨或灌溉條件等確定合理的施肥方式,可採用一次性基施或基施(50%—60%)與春季(返青前後)追施(40%—50%)二次施用的方式,以二次施用方式增產增效的效果最佳。該技術適用於全國各麥區。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