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億翰智庫黃新雲:“運營、資源、體系”後產業地產關鍵詞

烈火見真金Fire Is The Test Of Gold。

12月8日,鳳凰網、鳳凰網房產、風財訊聯合多方機構,啟動#第三屆鳳凰網風財訊超級財經周#。

11場雲端對話,35位頂層智慧圍繞不動產新格局、產業、商業、物業、代建、ESG企業責任、元宇宙、Z世代等話題與全球經濟學家、政商學界領袖雲端對話,凝聚多方共識解析經濟機遇及行業未來。

億翰智庫黃新雲:“運營、資源、體系”後產業地產關鍵詞

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國家強調建設製造強國,產業園區建設運營將迎來發展機遇。

鳳凰網風財訊超級財經周專設《賽道,產業新藍海》論壇,由億翰智庫聯合協辦,論壇上億翰智庫產城研究院院長黃新雲表示,中國的產業地產已經進入了“後產業地產時代”,這一時間或將會持續5-10年。而在後產業地產時代,企業需要融合空間與內容,在運營、資源整合、新興產業體系等方面提升核心競爭力,打造差異化產業園區,實現園區與城市建設的深度融合發展。

億翰智庫黃新雲:“運營、資源、體系”後產業地產關鍵詞

>>2022鳳凰網超級財經周直播入口

以下為黃新雲部分發言實錄:

產業園區的核心競爭力是運營

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但最終都歸結為兩個字:運營。現在,很多企業對於運營的理解其實是有偏差的,運營團隊也往往會變成物業服務團隊或者是“講故事”的團隊。而真正的運營分為幾層:

第一層是最基礎的運營。運營要能夠指導全園區全週期的開發,包括後端的產出、投資、產品等,包括現金流運轉。這種情況下,產業園區的整體管理成本、後續的投融管退打法,在邏輯上才是最優的。

第二層是建立在企業投入和產業相匹配基礎上的深度服務的運營。而投入產出的匹配則要取決於企業的戰略發展思路。有些企業的發展思路是深度運營產業園區,短期只要求現金流持平,不圖開發的錢,盈利更多是依賴於長期對產業全供應鏈的深度服務;有些企業的發展思路是用資管的方式來做精細化運營,核心是產業園區租金的持續提升,從而使得企業持有資產的估值提升,而運營成本則是與估值提升相對應,這也是一個非常通暢的邏輯。產業園企業在運營思路上的不同,衍生出了不同的打法,也由此形成了企業在特定領域內的核心競爭力。

第三層是運營與周邊環境的融合。產業園區和城市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這也是當下所倡導的“千城千面”,是城市未來發展的必然規律,這就意味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產業對應著不同的運營需求。故而,企業在打造差異化的產業園區時,除了以運營為核心衍生出的不同的核心競爭力,還要匹配上區域的特點,進而打造適配於區域的運營體系,構建區域獨特的盈利模式,這是未來園區運營發展的重要方向。

資源整合才是後產業地產時代真正的未來

目前,產業地產行業出現了一批規模化發展的企業,他們的發展本質上更多是順應城鎮化的發展趨勢,捕捉城市發展帶來的企業遷移機會。但是2018年以後,中國的產業地產進入了追逐工業土地價值窪地的“後產業地產時代”,時間將會持續5-10年。

後產業地產時代,行業的入局門檻變高了,企業想要生存下去,需要具備資本、稅收、產業資源等一系列的資源優勢。在科創時代的大背景下,未來中國的產業地產將向供應鏈金融與產業共生的方向發展,而產業園區要做的是資源整合。目前很多產業園區在向這個趨勢發展,比如,浙江省內的園區已經開始將一些省內的中小型企業聚集在一起,形成產業鏈叢集,幫助上下游企業在前中後端進行賦能,從而提升整條產業鏈的競爭力。

在這個過程中,產業園區真正賺的不是不動產開發的錢,而是從產業賦能、產業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多方面獲取收益。這可能是中國產業地產真正的未來。

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未來產業園區發展的核心邏輯

二十大中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而現代化產業體系必然需要“現代化園區體系”作為支撐,這是產業園區未來發展的核心邏輯。

比如,上海原來的產業園區體系構成就是以張江、臨港等國家級園區為核心,上海市屬的特色產業園區為中堅力量,其他園區零星分佈。但是,現在隨著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園區體系也發生了變化。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上海的區域特色是“四醫聯動”,想要真正將生物醫藥產業鏈的上下游全部打通,讓上海市民可以享受到上海市內生物醫藥最新研發成果。而這種將產業上中下游全部打通的新型產業體系,需要的也是新型的園區體系。

目前,規劃領域專家也提出類似思路,真正的新型園區體系不應該是以簡單的國家級園區、特色園區和點狀園區分佈,而是應該全部進行打通產業鏈的上中下游,把正向和反向的反饋融合在一起,實現驅動源和凝結核的培育,促成產業生態的形成,進而實現產業的發展。

如此一來,園區不再只是簡單的產業載體,而是產業在整個城市輻射中的一個重要節點。產業園區也不再侷限於地理上的範圍,而是將產業資源輻射到周邊的企業和居民,做到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這樣才能實現新型園區體系與城市規劃建設的深度融合,才能為城市發展帶來全新的機制和活力。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