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魯迅能否獲得“魯迅文學獎”

魯迅能否獲得“魯迅文學獎”

作者丨林 蕭

魯迅能否獲得“魯迅文學獎”

近日,我剛發表一篇題為《“魯迅文學獎”最大的看點在哪裡》的文章,今天就收到網友留言:文章戳中了魯獎的“痛處”。還有文友給我轉來幾篇網文的連結,匆匆一瞥,竟然是對第八屆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的“批評”之作,稱本屆獲獎作品中,《飛發》和《回鄉記》存在錯別字、標點符號不規範、用詞不當等問題。網友不僅將上述兩篇獲獎作品進行了詳細分析,還對其中的“錯漏”之處逐字逐句列舉並予以“修正”。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魯迅文學獎”竟“發展”到如此尷尬境地。此刻,腦海裡不由蹦出一個問題:倘若一代文豪魯迅先生尚且在世,他能否獲得“魯迅文學獎”?

在一些人看來,這個想法似乎是一個悖論,魯迅先生怎麼可能獲得“魯迅文學獎”?畢竟,魯迅去世多年,“魯迅文學獎”創立於1986年,與老舍文學獎、茅盾文學獎、曹禺戲劇文學獎並稱中國四大文學獎。但我說的是“倘若”,不過就當前的情形來看,即便魯迅先生在世,恐怕也未必能獲得“魯迅文學獎”。因為魯迅的文章言辭太過犀利,“像投槍,像匕首,直刺向黑暗勢力”,其筆風潑辣犀利,冷譏熱諷,入木三分,字字刺中敵人要害,對社會現象有諷刺的攻擊性。放在當前,恐怕既不符合輿論環境的需要,也有影射、讓人對號入座之嫌。現實中的魯迅,就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跟多名文人展開筆戰。如果放到現在,針對文壇的各種奇葩現象,以魯迅的性格,他不僅不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必然以筆為戈,奮力討伐,自然不被待見,各種文學獎項又怎會青睞於他?

不妨來看看此次被曝出的“魯迅文學獎”獲獎作品存在的問題。據網友分析,《飛發》中的句子:但是感慨,師兄原來以這種方式,紀錄下我們共同的母校時光。——此處的“紀錄”疑為錯字,應為“記錄”。《回鄉記》中的句子:伯父這樣優秀的年輕人,正是國家基層需要的人才……他因此得到了一件新的行頭。那是一套電力工具袋,裝著老虎鉗、起子、扳手、電筆。——此處的“國家”顯得多餘,可省略,“行頭”後面句意未完,句號應為逗號。諸如此類,網友稱上述獲獎作品均有不少類似問題,囿於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

儘管網友的要求嚴厲,有的地方近乎苛刻,分析也未必百分百正確,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公眾對“魯迅文學獎”的關注與期待。作為國內頂級文學獎項,難道不應該以更嚴苛的標準去評選嗎?對於參評作品中存在的錯別字、標點符號不規範、用詞不當等問題,普通網友都能夠看出,莫非大名鼎鼎的評委們看不出來?這樣的作品不僅堂而皇之地刊登在各大著名文學期刊上,還能透過評委們的“層層稽核”進而榮獲“魯迅文學獎”,倘若魯迅先生在世,會不會本人提出抗議,強烈要求取消這一爭議不斷的“重要獎項”呢?

“魯迅文學獎”作為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之一,旨在透過評選、獎勵優秀作品,推動全國文學事業的繁榮發展。該獎項創立的初衷,無疑是好的。但時至今日,幾乎每屆評選,都能引起各界的爭議,說明評選出來的優秀作品為數不多。如何讓“魯迅文學獎”真正發揮作用,如何讓“魯迅文學獎”走得更好更遠,從評選機制、評委組成、作品評選、公示等各個環節都需要不斷革新與完善。否則,後續評選難免會重蹈覆轍,迎來公眾的“用腳投票”。

作者簡介:

林蕭,青年作家、詩人、媒體人,作品散見《人民日報》《詩刊》《文藝報》《中國青年作家報》《星星詩刊》《詩歌月刊》《詩潮》《青年作家》《散文詩》等多家報刊,入圍第四屆、第五屆中國青年詩人獎。著有詩集《紅塵之外》《朋友別哭》、長篇小說《苦夏》、評論集《評心而論》等,榮獲2020年冰心兒童文學獎、第二屆雁翼詩歌獎等獎項。

釋出於:廣東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