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變(2)-晉國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強國富民

晉國變革的主旋律

範武子之法——晉國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景公即位之初,國內形勢一片混亂,卿族勢力依然強大,公室權力不斷削弱;國外形勢也很嚴峻,東有赤狄盤踞,西有秦國騷擾,南有楚國北侵威脅,北有白狄侵邊之憂,可謂四面邊患,岌岌可危。

景公為一代賢明君主,他能認真汲取自己在晉楚“邲之戰”中的慘敗教訓,大膽進行改革,力推霸業復興。景公變革的亮點是廢除“趙宣子之法”,制定併力推“範武子之法”,其核心理念是“崇公室,抑強家”,同時加強社會秩序整頓和軍事改革,在三軍的基礎上增加新三軍而成六軍,實施滅狄、聯齊、結吳、牽秦的戰略思路,達到了既緩和卿族內部矛盾,又增強對外抵禦能力的目的。晉景公晚年改革更有大手筆,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侯馬),並依照“範武子之法”成功地發動了著名的“下宮之役”,消滅了專橫跋扈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

晉厲公執政時期,對內,他以“範武子之法”為據,效仿其父景公發起“車轅之役”,一舉剷除了郤氏三卿五大夫勢力,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卿族對公室的威脅。對外,為了與秦、楚等強國爭霸,他側重於軍事改革,將六軍縮編為四軍,精兵強將,輔以公族,使晉國一連取得對秦“麻隧大戰”和對楚“鄢陵大戰”等戰事的勝利。

“範武子之法”是晉國的第四部法典,其核心是增強公室地位,抑制卿大夫權力。但是,這部法典的實施,卻也激化了公室與卿大夫之間的矛盾。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變(2)-晉國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匏壺(太原金勝村趙卿墓出土)

晉景公的復興之路

前599年,晉景公繼位。他是“趙氏孤兒”故事中的晉國君主,在《左傳》與《史記》的記載中,事情經過略有不同。

邲之戰,又稱“兩棠之役”,當時兩個最強大的諸侯國——晉、楚爭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較量,是春秋中期的一次著名會戰。楚莊王也由於此役的勝利而一舉奠定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範武子(約前660~583)是士蒍的孫子,祁姓,士氏,名會,字季,因封於隨,稱隨會;封於範,又稱範會,是範氏始祖;以大宗本家氏號,又為士會。

會將緝盜科條盡行刪削,專以教民勸化為務。於是晉國之盜多逃於秦國。是年冬,晉景公又使士會平定周王室之亂。定王享以諸侯之禮,以示優寵。士會歸而益求典禮之制,以修晉國之法。

邲之戰後,晉國“闢楚,畏其眾也”。

前588年(晉景公十二年),晉國將上、中、下三軍擴大為六軍,除原來三軍的六卿外,又增加了新三軍的六卿。

車轅之役,又稱三郤之難、三郤之亂,指前574年郤氏家族被滅一事。郤芮、郤缺、郤克三代都曾擔任國家重臣,郤克之後,郤錡、郤犨、郤至佔據了晉國八卿中的三席,真正達到了“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軍”的程度。但由於“三郤”的貪婪和驕橫,郤氏在錯綜複雜的晉國家族鬥爭中幾乎成為公敵,最終導致了家族的毀滅。

公元前578年(周簡王八年)晉秦爭霸戰爭中,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在秦地麻隧(今陝西省涇陽縣北)擊敗秦國,使秦國數世不振,不再對晉國西部構成威脅。晉國完成了“秦、狄、齊”三強服晉的霸業,中原諸國實為晉之屬國。

公元前575年(晉厲公六年)六月,晉軍與楚軍在鄢陵(今河南鄢陵)交戰,晉軍打敗楚軍,並射傷楚共王的眼睛,史稱“鄢陵之戰”。晉國從此威震諸侯,實現了晉景公重建霸業的願望。

《晉國六百年研究專刊》:晉國之變(2)-晉國走出低谷的助推器

晉景公,姬姓,名獳,一名據,是中國春秋時代諸侯國晉國的一位君主。為晉文公之孫、晉成公之子,於前599年繼其父晉成公登位。晉景公曾被楚國打敗,該戰役導致楚莊王成為霸主,不過晉景公亦曾攻敗齊國。晉景公在晚年將國都由絳遷往新田(今山西侯馬),並改稱新絳。之後又發兵消滅專政的趙氏家族,取得了公室對卿族的第一次勝利。前581年去世,在位共計19年,之後由其子晉厲公繼位。

原作者:映像雜誌

原連結:https://blog。sina。com。cn/s/blog_790d4b250102woff。html

宣告:本文內容來自部落格作者,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絡新浪客服。本賬號將予以刪除。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