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善”和“惡”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古往今來,善惡都是相對的,有善就有惡,有惡就有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善”和“惡”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一陰一陽雖然是有正有反,但是調和正反的,不是矛盾的統一而是均衡。一陰一陽達到調和、均衡,便得了道,不均衡便不得道。所以“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這就是孔子特殊的地方。

為什麼說“人之初,性本善”?善有什麼好處呢?為什麼一切的宗教都提倡去惡為善?因為善的作用是完成均衡一陰一陽的。

一陰一陽就是一善一惡;有善必有惡,有惡必有善;有是必有非,有非必有是。天地間的善惡是非,哪一個對?都不是絕對的,道德也不是絕對的。

“善”和“惡”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比如像我們這個社會,現在的女性夏天穿露肩膀的衣服,如果在幾十年前,穿這樣的衣服出門,那麼別人一定對你說三道四,認為你是妖精,但現在如果你還抱持著這樣的思想,那麼別人就會說你out了。

而這也同善惡一樣,可見,善惡是沒有絕對標準的。所以,形而上的道,是沒有善惡是非的,形而下的用,就有善惡了,所謂有陰就有陽,理解了這個道理之後,就知道善惡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善”和“惡”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大家都知道汙衊他人,從道德品質方面去看,實在是小人所為。可是,在生死攸關的敵對行為之中,這種小人之舉往往不失為一種十分有效的計謀,從這一點上來看,善與惡的關係就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

有人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多重性的民族;也有人說,中國文化是種具有多樣性的文化。

“善”和“惡”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誠然如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確存在這樣一種奇異的矛盾現象道德昌盛,禮儀之邦,人們要去做一件事情,首先要判定是正義還是邪惡,是好的還是壞的,習慣以道德的準則為一切準則之首來評論一個人但獨有謀略例外。

似乎謀略從一開始出現就是反道德的,在這方面,例子不勝列舉。那麼,能不能有一種價值評判引入到謀略之中,使其有正有邪,有君子之謀、小人之謀呢?有兩種觀點:

一種觀點,劉向在他的《說苑·權謀》裡提倡君子權謀,道德優先。另一種觀點,認為謀略和道德是一對生死冤家,計謀與仁義道德是死對頭…把謀略等同於陰謀詭計的人,也同樣認為謀略是反道德。

“善”和“惡”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然而,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謀略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謀略與道德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因為身在不同的環境中,一種謀略的善與惡的評判必須用當時的客觀環境來進行評判,如果僅僅是以道德來評定,那麼就有失公允了,所以說,善與惡並沒有明顯的界限。

但是在人類社會中,善惡卻又是絕對的,所以,必須要用陽的一面,至少,不管你用陰或者用陽,都要能“繼之者善也”,本著最善的出發點,那麼,無論善於用陰還是善於用陽都能成功。

“善”和“惡”是相對的,在不同的環境中,它們會發生不同的轉化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