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智慧+智慧+智享”模式 促口岸通關高效暢通

本文轉自:內蒙古日報

□本報記者  阿妮爾

今年11月份,呼和浩特海關關區進口、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為19。38小時和0。09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86。96%和96。07%,位居全國主要陸路口岸前列。

通關效率一再提速,其背後有著怎樣的硬核支撐?呼和浩特海關傾力打造“智慧海關、智慧邊境、智享聯通”的“三智”模式,促進監管服務提質增速,進出口企業減負增效,口岸通關效率最佳化提升。

近日,內蒙古興永盛能源有限公司一票進口自蒙古國的貨物從接受機器掃描到完成影象稽核,再到海關查驗放行,全程僅用5分鐘。

記者瞭解到,目前呼和浩特海關應用集中審像智慧審圖的監管方式已成為“智慧海關”建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呼和浩特海關大力推動智慧審圖系統在查驗工作中的深度應用,依託人工智慧技術和大資料、雲平臺,不斷迭代最佳化演算法,持續提升智慧審圖快速精準識別能力。”呼和浩特海關所屬賽罕海關集中審像科工作人員王鈞強說,“這種非侵入式查驗方式,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費用。目前,單票貨物的機檢影象各環節稽核總時長由過去的平均10分鐘壓縮至目前的5分鐘。”

12月的北方,天氣異常寒冷,在巴彥淖爾市甘其毛都口岸的貨運通道,一輛輛運煤車往來穿梭,忙碌又熱鬧。

“過去,貨車需要透過人工卡口入境後再進入監管場所報關、檢驗檢疫,一等就是一週以上。”中鋁內蒙古國貿有限公司業務員王恩宇稱,“現在海關將報關手續前置,我們在網上提前完成報關,不用等、不排隊。當運煤車抵達無人值守的智慧卡口,系統掃描RFID電子車牌,核碰資料後自動給我們的車輛放行,大大節省了通關時間。”

內蒙古毗鄰蒙古國、俄羅斯,20個對外開放口岸猶如向北開放的“主動脈”。圍繞暢通口岸物流通道,呼和浩特海關近年來加快推進口岸進出口通關智慧化建設,構建起涵蓋進出境車輛、人員、貨物於一體的公路口岸智慧驗放體系,目前關區6個公路口岸貨運現場實現智慧卡口應用“全覆蓋”。推動以科技解放人力,用機器替代人工,公路口岸通關進入“讀秒”時代。

12月19日9時,二連浩特市昊罡果蔬糧油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向蒙古國出口一批果蔬。當承載貨物的車輛緩緩駛離公路口岸貨運通道出境智慧卡口時,海關載貨清單資料電子傳輸系統自動從艙單系統、運輸工具系統、H2010系統中提取資料,並實時傳送給了蒙古國海關。

中蒙聯合監管是中蒙海關推進國際合作的一個重要專案。自2019年4月,載貨清單電子資料傳輸專案在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公路口岸正式上線以來,共交換載貨清單電子資料120餘萬票。雙方合作實現“智享聯通”,改變了以往紙質載貨清單人工傳遞的方式,極大地便利了兩國進出口企業和運輸工具承運人。同時,實現了中蒙海關間對運輸工具監管單證的統一和監管資訊的互換,對防範化解風險、提升進出口貨物通關效率發揮了積極作用。

釋出於:北京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