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遊戲/ 正文

兒時不解,讀懂已是中年人

武俠故事的劇情總是曲折離奇的,不過武俠故事的結局卻多半是雷同的,人們常說“到底怎樣的結局,才能配得上這一路的顛沛流離”,而武俠故事給出的答案便是無論主角經歷多少苦難,到故事結尾之時,他總能成為大俠,受世人敬仰,當然,還少不了最重要一點,那就是與心愛之人攜手共度餘生。

似乎只要是這樣的結局,就能讓人滿意,然而凡事都有例外,那《神鵰俠侶》的結局就不外如此,可主角楊過與小龍女的經歷卻難以讓人滿意,即便他們最終走到一起,當年小龍女遭尹志平欺辱那事始終令人如鯁在喉。

兒時不解,讀懂已是中年人

(小龍女劇照)

而更讓讀者不解的是楊過對小龍女的態度,小龍女得知真相之後萬念俱灰,可楊過為何卻顯得雲淡風輕?兒時讀不懂很正常,如今重讀這段劇情,就會理解金庸的安排。

一、萬念俱灰的小龍女

當初讀《射鵰英雄傳》的時候,倒沒有覺得“西毒”歐陽鋒有多可惡,只覺得他與大部分武俠故事中的反派一樣,故事中就理所應當有這麼一個角色,可當他再次在《神鵰俠侶》中出現時,這角色著實讓人厭惡至極,若非他因小人之心而點了小龍女的穴,小龍女也不至於被那甄志丙(舊版稱“尹志平”,後因與全真教名人撞名,新修版中金庸將其更名為“甄志丙”)欺辱,當然,這事的罪魁禍首還是甄志丙。

兒時不解,讀懂已是中年人

(甄志丙劇照)

當那道人將毒手伸向小龍女時,無論是劇版的觀眾還是原著的讀者,都難免頭皮發熱,心中卻有個聲音默唸“淡定,這是女主角,會有高人出手助她渡過難關的”,然而金老卻沒走尋常路,讓悲劇實實在在地發生了。

小龍女因此誤會楊過,二人就此分離,繼而發生了後來的各種悲劇,若無此劫難,他們二人怕是會在古墓之中長相廝守。

而當小龍女偷聽到甄志丙與趙志敬的對話時,她的反應卻是不知所措,書中是這麼說的:“小龍女目發異光,心中悽苦到了極處,悲憤到了極處,只覺便是殺一千個、殺一萬個人,自己也已不是清白的姑娘,永不能再像從前那樣深愛楊過,見長劍遞來,卻不伸手去接,只茫然向甄趙二人望了一眼,實不知如何是好。”

兒時不解,讀懂已是中年人

(小龍女哭泣劇照)

可以說此時的小龍女是萬念俱灰。

二、心無波瀾的楊過

“甄志丙事件”對於小龍女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她的反應合情合理,但這事對於楊過而言,又何嘗不是當頭一棒?可楊過初聞此事時卻顯得內心毫無波瀾。

重陽宮裡,小龍女在與金輪法王及全真教群道交手之後,楊過終於姍姍來遲,與愛人重逢,她繃緊的心頓時放鬆下來,而她此時再也無法憋住心中的苦悶,只將自己的遭遇都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

兒時不解,讀懂已是中年人

(楊過劇照)

對於其他女子而言,這事自然是羞於啟齒的,可小龍女不同,書中這句旁白道出了她的心境:“

她心中光風霽月,但覺事無不可對人言,雖在數百人之前,仍將自己的悲苦照實說了出來。

儘管此時的楊過還未與小龍女成婚,但他心中早已將小龍女視為他的妻子,任何一個正常的男人,聽聞此事都難免暴怒,憑楊過此時的本領,哪怕是在重陽宮裡大開殺戒也不足為奇,但他此時的表現卻出奇的淡定。

他只對小龍女說了一句:“

姑姑,咱們去罷!

初讀此段時,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會納悶,甚至因楊過的憤怒,電視劇中好歹會透過角色的表情來傳達他的內心戲,但原著中,金庸甚至沒對楊過的表情給予任何的修飾,彷彿這事與他無關一般,這是為何?

其實很簡單,是我們膚淺了。

三、金庸筆下的深意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後記中提到:“

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兒時不解,讀懂已是中年人

(張三丰、張無忌劇照)

那是因為他沒經歷過這事,後來經歷了喪子之痛時,他才懂當年的這段劇情設定略顯膚淺。

而對於“愛情”,金庸卻是深有體會,作為一個過來人,他自然能準確地拿捏書中角色的情感表達。

為何我們會覺得楊過應該憤怒?

當年讀武俠故事時,我們大多是處於青春期的少年或青年,那時候的我們懂什麼是“愛”嗎?問當年你,你自然會回答“懂”,可現在回過頭來看,小屁孩哪裡懂?

學生時代的我們或許經歷過青澀的愛情,可那時候的“愛情”多半隻是佔有慾罷了,見到心儀之人與人交談甚歡或許就足以讓我們心生不悅。

而在當年的我們看來,文學作品中男女主角的愛也必須是純潔無瑕的,容不得半點雜質,否則它就不純粹了。

可現實並非如此,長大後的我們在經歷了人生的諸多階段之時,才發現當年的自己有多膚淺,真正的愛,是不會被那些庸俗的情節所影響的。

從創作者的角度來說,金庸創作《神鵰俠侶》時已是三十有五,他自然已經看過了形形色色的人,對愛情有了極深的感悟,因此他才會如此設定楊過的反應。

當然,你可能要問了,當年的楊過還只是個愣頭青,他又如何會有如此高的覺悟呢?他不就應該和當年的我們一樣情緒化嗎?

兒時不解,讀懂已是中年人

(楊過、小龍女劇照)

這一點,書中也可以找到合理的解釋,楊過與小龍女得知自己命不久矣時,他們就顯得極為淡定,那“南僧”一燈就說過:“

這對少年夫婦人間龍鳳,男的武功如此了得,女的參悟生死,更加不易,即是苦修了數十年的老僧老道,也未必有此造詣……達觀知命、漠視生死,比之卻有所不如,我那些蠢弟子無一能及。

至於他們為何能做到如此淡定,不過是因為他們常年身居古墓,如今從師徒變為愛侶,感情更勝當年,對於他們二人,只要能與彼此為伴就足矣。

在這部以“情”為主題的《神鵰俠侶》中,楊過與小龍女便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情為何物”,小龍女因當年之事感到痛苦是正常的,她只想把最好的自己給愛人,楊過的雲淡風輕也是正常的,比起那庸俗的情節,他在乎的只有眼前人,而當年的我們是膚淺的,人到中年再讀此段,才懂金庸的良苦用心。

釋出於:河南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