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2021 ASCO | 陳明遠教授:鼻咽癌治療研究進展總結

編者按

2021年6月4日-6⽉8⽇,2021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正式線上召開。眾多重要研究發現和臨床試驗成果將在會議上公佈,這代表了當前腫瘤治療的最高水準,並引領著前沿發展方向。

本次ASCO大會中,鼻咽癌領域共有5位學者進行口頭彙報,均來自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他們將代表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發出聲音。

鼻咽癌是一種原發於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徵,在中國南方(如廣東、廣西)和東南亞地區最為高發。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有超過13。3萬新發病例,中國的新發病例約佔一半,中國的死亡病例數也位居全球第一。對於這個地域高發腫瘤,歐美國家對其的新藥研發長期處於空白狀態。尋找適合該類瘤種的治療方案,成為我國醫藥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次ASCO會議,中國專家帶著眾多研究與國際同行分享,使“中國方案”逐步改寫全球鼻咽癌的治療標準。

現在此總結2021屆ASCO中鼻咽癌相關的口頭報告,供大家學習參考。

本文作者

2021 ASCO | 陳明遠教授:鼻咽癌治療研究進展總結

陳明遠  教授

中山大學附屬南昌醫院副院長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鼻咽科副主任、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入選者

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

廣東省“傑出青年醫學人才”

正文如下

1

徐瑞華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本次大會中,徐瑞華教授應邀在全體大會中作報告,主題是《JUPITER-02:一項比較特瑞普利單抗或安慰劑聯合吉西他濱和順鉑一線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的隨機、雙盲、Ⅲ期臨床研究》。這是官方記錄中首箇中國學者的全體大會主題發言,實現了零的突破。

雖然我國初治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已達80%以上,但仍有約10%的鼻咽癌患者會出現復發,此外4%-10%初診和15%-30%根治性治療後患者存在遠處轉移病灶。對於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目前的治療手段有限,一線標準治療方案是以鉑類為基礎的兩藥聯合化療,但治療後中位無進展生存時間僅有7個月左右,5年總體生存率小於20%。為了進一步提高復發/遠處轉移患者的生存預後,徐瑞華教授牽頭主持了這項研究。

本隨機對照雙盲III期研究以GP(吉西他濱+順鉑)化療聯合特瑞普利單抗為試驗組,GP聯合安慰劑方案作為對照組,最終納入289例患者。結果顯示試驗組的無進展生存期顯著改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為11。7個月,高出對照組3。7個月,且將近一半患者超過一年還沒有發生疾病進展,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大幅延長;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10。0個月,比安慰劑組延長近1倍;目前已觀察到特瑞普利單抗組總生存的獲益趨勢,死亡風險降低了40%,且安全性良好。

“與其他一些癌種相比,晚期鼻咽癌的治療已經處於落後地位,但JUPITER-02研究結果為患者帶來了新的改善療效的希望,也將改變我們對於鼻咽癌的治療方式。”ASCO首席醫學官Julie R。 Gralow博士表示。

2

麥海強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麥海強教授團隊將於“病毒性癌症:流行病學和生物標誌物指導的護理”專場線上口頭報告題為《血漿EBV DNA指導的區域性區域晚期鼻咽癌的降劑量放化療:一項II期的隨機非劣效臨床試驗》研究。

由於鼻咽癌發病部位隱蔽,70%以上患者在就診時已經是區域性區域晚期。區域性晚期鼻咽癌治療方法相對單一,一般以放療聯合聯合順鉑(100 mg / m2,3週期)化療為主。然而區域性晚期鼻咽癌治療過程中化療週期與劑量的選擇對於患者治療期間生存質量與預後影響很大。為了進一步最佳化當前的化療模式,麥海強教授團隊試圖對比放療聯合順鉑治療III–IVB期NPC(EBV-DNA

該非劣效2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以接受兩週期順鉑化療為試驗組,三週期為對照組,共314名患者依照方案完成了計劃化療。在中位隨訪33。6個月後,試驗組的3年PFS率為88。0%,對照組為90。4%,百分比相差為2。4%(95%CI 4。3-9。1,P非劣

研究認為,IMRT放療聯合2個週期(100 mg / m2)順鉑化療可能是低風險區域性區域晚期NPC患者更好的選擇。但需要進一步的III期研究來驗證。

3

張力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張力教授本次在頭頸腫瘤專場口頭報告了《卡瑞麗珠單抗聯合吉西他濱/順鉑對比安慰劑聯合吉西他濱/順鉑一線治療轉移或複發性鼻咽癌的隨機,雙盲Ⅲ期研究》。

該研究最終納入263例患者1:1分配至試驗組(卡瑞麗珠組)和對照組(安慰劑組)。    在中位隨訪15。6個月後,試驗組和對照組的中位PFS分別為10。8 月和6。9月,ORR分別為88。1%和80。6%,DOR分別為9。9月和5。7月,OS分別為未達到和22。6月。安全性方面,兩組3 級以上不良反應發生率接近(93%vs。9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指出,卡瑞利珠單抗聯合GP化療治療初治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顯著延長了PFS,且安全性可控,未來有望成為鼻咽癌治療的標準方案。

4

馬駿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馬駿教授本次在頭頸腫瘤專場給我們帶來了《節拍卡培他濱輔助化療在區域性區域晚期鼻咽癌中的應用:一項Ⅲ期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的口頭報告。

對於區域性晚期鼻咽癌,儘管95%的患者在放化療結束後可達到完全臨床緩解,但由於潛伏的全身微小病灶,高達30%的患者在治療結束後3年內即出現疾病進展,且患者在放化療後身體耐受性較差,難以繼續耐受高強度的傳統化療。這成為了制約鼻咽癌療效進一步提高的瓶頸,也是目前臨床上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卡培他濱與傳統化療使用最大耐受劑量治療腫瘤不同,透過低劑量、長時間口服的“節拍式”給藥卡培他濱可使其長時間維持在相對較低的血藥濃度,從而可在持續抗腫瘤的同時降低毒副作用,尤為適合放化療結束後患者的維持治療。為此,馬駿教授團隊擬研究卡培他濱維持治療是否能夠給區域性晚期鼻咽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

該研究共招募了406名患者,並隨機1:1分配到卡培他濱節拍維持治療組和標準治療組。結果顯示,在根治性放化療後使用卡培他濱節拍維持治療一年的模式將3年無瘤生存率從75。7%提高到85。3%。同時,該模式安全性良好,與既往傳統化療約40%至80%的嚴重毒副作用發生率相比,該模式嚴重毒副作用的發生率僅為17%。此外,卡培他濱費用較低,並且為口服治療,患者接受程度較高,普及性好。

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Robert Kerbel教授高度評價該研究,認為該維持治療新模式可改變臨床實踐,在為高強度放化療後的患者帶來生存獲益的同時,也建立了方便可及的、可惠及基層的抗癌模式。

5

趙充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趙充教授團隊本次彙報了《區域性晚期高危型初治鼻咽癌順鉑同步放化療加或不加卡培他濱輔助化療: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III期臨床試驗》的結果。

與馬駿教授團隊類似,該研究聚焦於區域性晚期鼻咽癌患者,並探究在同步放化療後加用卡培他濱輔助治療能否進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該研究中納入了III-IVb期EBV-DNA> 20,000 copy/ml、GTVnx>30 cm3、經18FDG PET-CT檢測,原發腫瘤SUVmax>10、多發性頸部淋巴結轉移且任意淋巴結>4cm的高危鼻咽癌患者180位,1:1隨機分配至卡培他濱維持治療組和單純CCRT組。經中位隨訪44。8個月,卡培他濱組3年FFS顯著優於單純CCRT組(87。7% vs 73。3%,P=0。037),並且兩組的3年OS、DMFS和LRFS分別為92。6% vs 88。9%,88。8% vs。 81。1%,和91。5% vs 80。0%。3~4級急性不良事件在卡培他濱組為57。8%,在單純CCRT組為51。1%。

因此,作者認為對於高危區域性晚期鼻咽癌,同步放化療後予以卡培他濱輔助化療比單獨同步放化療有更好的疾病控制率。

除此以上口頭報告之外,還有許多鼻咽癌相關研究做了壁報展示:來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陳明遠教授展示了《特瑞普利單抗加調強放療治療復發鼻咽癌的單臂II期試驗》,考慮到放療聯合免疫治療可能存在協同效應,這項研究是國際上首次報道的放療聯合免疫治療鼻咽癌的臨床試驗,結果顯示IMRT聯合免疫治療對於復發患者耐受性良好,並顯示出良好的抗腫瘤活性。同樣來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向燕群教授展示了《誘導化療後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初診遠處轉移鼻咽癌的開放性、隨機對照III期臨床試驗》,和目前的最佳支援護理相比,卡培他濱維持治療對於已接受過4-6程標準化療方案並得到控制的患者來說,能進一步增加生存獲益。來自湖南省腫瘤醫院的王暉教授開展了《DWI序列引導下放化療對比標準同步放化療治療區域性晚期鼻咽癌的隨機II期試驗》,研究認為,DWI引導的更高劑量放療聯合化療比常規CT引導下放療更能提高生存獲益。來自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王仁生教授開展的《恩度聯合IMRT治療低危區域性晚期鼻咽癌的II期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與同期放化療相比,恩度聯合IMRT能夠改善生存、減少不良事件。來自香港大學和福建省腫瘤醫院的Victor Ho-Fun Lee和潘建基教授帶來了《在初診遠轉鼻咽癌中細化第八版TNM分期中M1分類》,研究顯示同時肝、骨轉移是OS的唯一預後因素,為今後TNM分期中細化M1分類提供了有力證據……

以上彙報內容涵蓋了放療、化療、免疫治療、靶向治療、影像等各個方面。我國學者再一次在國際舞臺上展現了絕對實力,我們相信這些臨床研究結果將會進一步推動鼻咽癌治療領域的進展,為全球患者帶來福音。

版權宣告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