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三伏天,降溫同時還要警惕這種疾病

最近天氣極其炎熱,網上連續看到幾條這樣的新聞。

鄭州,一名7歲小女孩,洗完頭後沒有吹乾,就騎著玩具腳踏車出去玩。第二天發現一半臉不一樣對稱,造成了面癱。

武漢,27歲的白女士從網上購買了一款網紅的掛脖風扇。可是,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在吹了一天之後,第二天起床白女士感覺面部不適,笑的時候表情僵硬,口角有些向左歪斜,喝水的時候還會從嘴角漏出,典型的面癱症狀。

廣西南寧,一7歲男孩同樣因戴著掛脖風扇睡著了,醒來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臉被吹歪面癱了。最後,媽媽帶著他去針灸治療了半個多月才有所好轉。

三伏天,降溫同時還要警惕這種疾病

什麼是面癱?

通俗的講就是面神經受損導致面肌癱瘓,專業術語應該是面神經麻痺。根據發病原因不同可分為引起中樞性面癱及周圍性面癱兩類。由於一側大腦的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質延髓束神經受損引起的面癱稱為中樞性面癱。而由於大腦腦幹的面神經核,或核以下的周圍神經受損引起的面癱稱為周圍性面癱。

其實這個比較好理解,由於大腦中樞的疾病引起的就是中樞性的,比如中風(腦梗死或腦出血)、腦部腫瘤、顱內感染(細菌、病毒、真菌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基本都歸入周圍性面癱,比如特發性面神經炎、中耳炎、腮腺炎、格林巴利綜合徵、糖尿病神經病變。

中樞性面癱和周圍性面癱的鑑別是我們以前上學時考試經常考的考點。中樞性面癱表現為病灶對側下部面肌癱瘓,有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講話漏風等表現,但額紋存在,皺眉、閉眼等動作沒有異常。而周圍性面癱則不一樣,是病灶同側上部及下部面肌癱瘓。不僅鼻唇溝變淺、口角歪斜、講話漏風、流涎,而且眼裂變大,不能順利完成皺眉、閉眼、吹口哨等動作,幾乎喪失同側面部表情。

三伏天,降溫同時還要警惕這種疾病

在所有面神經麻痺患者中,有70%左右是由特發性面神經麻痺所致。特發性面神經麻痺的誘發因素主要就是寒冷刺激,寒冷冬季發生率比較高。在炎熱的夏季,頻頻出現這種周圍性面癱,其原因就是過於貪涼。長時間吹風,區域性血管劇烈地收縮,長時間收縮之後,導致面神經區域性的腫脹受壓,引起面神經麻痺。

治療上,周圍性面癱主要依靠中醫的針灸理療,症狀嚴重者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減少面神經的腫脹程度,同時口服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比如甲鈷胺。

三伏天,降溫同時還要警惕這種疾病

特發性面神經麻痺患者,大部分可在發病後2~4週會好轉,3~4個月可完全康復。治療延遲的話,少數患者可遺留有面肌痙攣、面肌無力等後遺症。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注意避免面部長期接受冷風刺激,出現面部口角歪斜等症狀時也不必太過於恐慌、焦慮,及時去醫院神經科就診。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