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90後”多有負債,超前消費怎麼看?

文丨《瞭望》新聞週刊記者賈雯靜

近日,中銀消費金融聯合時代資料推出《當代青年消費報告》,數說新時代下年輕人的消費觀。

《報告》稱“90後”在消費貸中的佔比高達49.3%,值得關注。

相較一些西方國家,中國人一向注重量入為出,儲蓄率高曾是中國持續多年的經濟特色。而上述49。3%的消費貸佔比,則提醒我們當下青年人的消費觀已有新變化,更傾向於超前消費。

抽樣調查資料顯示,有86。6%的年輕人接觸過信貸產品,其中42。1%的人群可以當月還清,相較於信用卡,有60。9%的人更偏好網際網路分期消費。可見,當下年輕人的消費觀更加開放,消費工具不斷創新,信貸體系愈加豐富。

需要注意的是,

除當月還清人群外,也有44.5%的年輕人有實質性負債。

在2020年全球奢侈品市場萎縮的情況下,中國境內奢侈品消費卻逆勢上揚,2020年1~10月,

“95後”在奢侈品聯名款、限量款的消費金額激增了300%~400%。

作為在中國經濟開放與快速增長的環境中長大的一代人,消費觀念與老一輩不同很正常。

但超過自己能力的過度消費,甚至熱衷於炫耀攀比,掉入消費漩渦則值得警醒。

2021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顯示,年輕人每月儲蓄金額平均1624元,消費與收入難言匹配。

信用消費是消費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信貸作為短期資金週轉不僅能夠救急,也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刺激內需,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

但問題的關鍵是,年輕人多數還處於花父母錢的求學階段,有的即使已踏入職場,也時間不久、經濟基礎尚不牢固,一旦養成超前消費的習慣,就容易演變為過度消費,給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帶來隱患。

對個人而言,輕則入不敷出,無法應對額外支出需求。北京日報針對消費貸影響的投票結果顯示,有40%的年輕人認為超前消費加重了生活負擔。一旦出現逾期,會引發個人徵信問題,成為日後貸款應急時的麻煩;重則為一些非法貸款平臺提供可乘之機。此前屢次被曝光的“校園貸”“裸貸”“美麗貸”等多是利用年輕人的攀比、從眾心理而衍生出來的欺騙性貸款,誘導年輕人非理性超前消費。

對社會而言,助長形成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浪費奢侈的不良社會風氣;還會為金融市場埋伏下隱患,引發經濟糾紛。

改變現狀不僅需要年輕人提高主動性,更需要全社會積極作為,形成合力效應。

年輕人要對自己負責,築牢自我保護防線。

年輕一代享受著時代賦予的紅利,也必然會承擔相應的壓力。隨著年齡的增長,房貸壓力、育兒壓力、贍養壓力將增加,要趁年輕多為未來打算,為一雙炒至萬元的品牌球鞋而落入消費陷阱,本質上是責任心不足。

父母要對年輕人負責,築牢家庭保護防線。

家長作為第一任老師,家庭作為第一個課堂,是孩子成長教育接力賽的第一棒。在超前消費問題上,父母要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消費觀,要以身作則鼓勵節儉,及時糾正年輕人過度消費的苗頭。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出臺,將於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中的權利義務法律邊界將愈發明確清晰。

學校要對年輕人負責,築牢校園保護防線。

年輕人步入校園,生活費由自己支配,在家長無法及時監督的情況下,學校應接過接力棒,不僅注重事後處理,更注重事前預防。當下校園教育對價值觀、消費觀的引導較少,近年來有所加強,但尚未形成體系,教育模式待改進,教育力度待增強。

制度要對年輕人負責,築牢社會保護防線。

年輕人見證了網際網路的興起,網際網路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年輕人的消費習慣。帶貨直播、種草筆記、購物節等營銷模式創新不斷;促銷手段和誘導性話術層出不窮;網路貸款平臺更是“方便快捷”,其在釋放年輕人消費慾的同時,行業自律乃至政府監管仍須跟上。提高行業自律,完善體制機制,需要各方努力以及技術手段予以支撐。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