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階層固化,什麼玩意——你不懂別胡說八道了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

——北宋·《神童詩》

中國社科院一份名為《當代中國社會流動》研究報告表明,父輩具有社會資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於成為幹部。在父親受教育程度這個自變數固定的情況下,幹部子女成為幹部的機會,是非幹部子女的2倍多。專家認為,當家庭背景成為就業過程中一道不斷升高的“隱形門檻”,普通人家的子弟,因為其父母沒有金錢和權力,難以進入社會上升通道,而有著強大社會資源的富有家庭的孩子,則可以輕鬆獲得體面的工作、較高的收入以及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階層固化,什麼玩意——你不懂別胡說八道了

正是因為這種打著官方旗號的調研報告,才讓所謂“階層固化”的言論甚囂塵上!真的是階層固化了?放屁!

罵街要有依據:依據I——農民進城: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本身就是衝破僵化體制下階層固化、推動社會階層向上流動的偉大實踐。這具體表現在多個方面:在鄉城結構方面,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使得我國的城市化率大幅上升,極大改變了數以億計的農民社會經濟地位。改革開放之初,只有不到20%的居民居住在城鎮。如今,城鎮常住居民已佔全部人口的60%以上。大量農民工的“市民化”,不僅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也改變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依據II——職業結構:職業結構方面,從單一、固定的職業結構開始向更加多元、靈活的方向轉變。過去“鐵飯碗”“從一而終”的就業模式,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網際網路經濟的發展而發生鉅變。職業結構的多元化和靈活化,給廣大勞動者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職業選擇,也增加了獲得收入的渠道。在社會生活中,許多人不再是一個面孔一個身份,而是扮演多種角色。“斜槓青年”、靈活就業的從業者數量猛增,為人們社會階層流動暢通了道路。過去那種“子承父業”“父貧子窮”的現象大為減少。

依據III——最重要的是階層流動性:中國的社會階層流動並不像一些人印象中的“固化”了,而是社會流動活躍,階層上升的趨勢明顯。研究者們發現,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代際流動率在國際上也屬於比較高的水平。上世紀90年代時,中國的代際流動率與美國近似,都是0。4多一些,而21世紀中國總體代際流動率超過0。55,高於美國,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所以階層固化是一個偽命題!

2020年,2所高校在全國的錄取總人數:清華約3500人,北大4326人,合計7800餘人,其中在北京錄取約737人,僅比約9。4%。放大了看,2018年共有975萬考生參加高考,能夠有13。2萬的學生可以考入985院校,能夠有39。2萬考生可以考入211院校。合計共50餘萬人透過高考改變家族命運。

但,有一個命題並非偽命題,就是如果一個人沒有持續的學習力,終究要被社會和你原有的階層淘汰!

比如今天在北京的醫療機構,進入三甲醫院的臨床醫師必需是名校的博士以上學位;20年前,普通學校的本科生就可以。今天晉升三甲醫院的主任醫師(正教授職稱),必需發表SCI影響力在1。5以上的文章若干篇;20年前,核心期刊的綜述就OK的。未來,所有的相關評價都會在網際網路基礎設施中完成,沒有這個基本技能,想晉升為高等級人才,難上加難!

階層固化,什麼玩意——你不懂別胡說八道了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