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結直腸癌很可怕,基因檢測來幫忙

結直腸癌已經成為我國居民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排名第4,一些大城市已經排名第2;

發病率正以每年增加4。2%的速度逐年上升,發病年齡也在逐年下降;

每5分鐘即有1個人死亡,有可能在5-10年超越肺癌成為新“癌王”。

所以,大腸癌的篩查和預防必須得到重視。

與美國的差距就在於早期篩查

01

基因篩查

自1991年以來,美國癌症死亡人數減少22%,過去20年癌症死亡率不斷下降,至少150萬人躲過死神召喚。

每年有接近八百萬人

透過基因檢測這項服務來預防疾病。近20年大腸癌發病率下降90%,乳腺癌發病率下降70%。

美國癌症協會將癌症死亡率下降歸因於癌症基因篩查技術的出現。

02

腸鏡篩查

2018年1月,美國發布了最新的結直腸癌流行病學結果,在2000年到2014年期間,美國人口中50歲及以上結直腸癌患者死亡率下降34%,而50歲以下的患者卻以13%的速率增長,

其原因主要在於50歲及以上人群中結腸鏡的普及,為此,2018年1月,美國指南將腸鏡篩查的初始年齡改為45歲。

從2000年到2015年,美國50歲及以上人群的結腸鏡篩查覆蓋了從21%升高到60%,而相比較之下,50歲以下的人群卻沒有普及趨勢。

而根據最新中國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資料,中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卻在不斷升高。

原因主要在於國人對於結直腸癌缺乏足夠的認識,以及對腸鏡檢查的漠視。

所以,對適齡人群進行大範圍篩查和醫學科普,非常重要。

以下是2018年國家癌症中心公佈的相關資料:

發病率及死亡率:

總體增高

結直腸癌在10年間的發病率表現為明顯升高趨勢,而在死亡率方面,男性患者同樣表現為逐年上升趨勢,而女性患者則相對趨於平穩。

結直腸癌很可怕,基因檢測來幫忙

發病率:

男性第五,女性第四

男性患者中發病率排名前五的依次是肺癌和支氣管癌、胃癌、食管癌、肝癌和結直腸癌;而女性則分別是乳腺癌、肺癌和支氣管癌、胃癌、結直腸癌及食管癌。

死亡率:

男女均為第五

2015年我國約有281。4萬人死於癌症,在男性和女性中死亡率前五位的均為肺癌及支氣管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

發病率及死亡率:

男多女少

2015年結直腸癌的新發病例數為37。63萬人,其中男性患者21。57萬人,女性患者16。06萬人;因結直腸癌死亡患者19。10萬人,其中包括男性11。11萬人,女性8。00萬人。

東部最高,西北部最低

在地域分佈上,我國結直腸癌東部地區發病率最高、此外依次是中部、南部、西南、東北、北部,而西北地區發病率最低。而在死亡率上仍然是東部地區最高,然後依次為西南、南部、北部、東北及西北。

發病率及死亡率:

城市>農村

在城鄉分佈上無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城市均遠高於農村,分別為69。93%比30。07%和66。25%比33。75%。

“45歲以上”人群為高發人群

在年齡上,發病率主要集中在60~74歲的年齡範圍,佔總體發病人數的41。23%,

而45歲以上發病的患者佔所有結直腸癌新發病例的93.28%

在死亡率方面,

45歲以上結直腸癌患者的死亡率為95.18%

,整體表現為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提高的趨勢,其中60~74歲和75歲以上年齡段的死亡率分別為36。13%和40。10%。

大腸的結構與息肉的定義

結直腸癌很可怕,基因檢測來幫忙

大腸主要位於人體的中下腹部,成年人大腸全長約 1。5米,起始部為盲腸,最細處為乙狀結腸,主要功能為吸收大便中的水分。可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 5部分。

大腸在空腸、迴腸的周圍形成一個方框,圍繞在空腸、 迴腸的周圍。

大腸在外形上與小腸有明顯的不同,一般大腸口徑 較粗,腸壁較薄,盲腸和結腸還具有3種特徵性結構:

①在腸表 面,沿著腸的縱軸有結腸帶,由腸壁縱行肌增厚形成;

②由腸壁 上的橫溝隔成囊狀的結腸袋;

③在結腸帶附近由於漿膜下脂肪聚 集,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脂肪突起稱腸脂垂。

凡從結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結腸息肉。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

結直腸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好發於左半結腸和直腸,約佔70%,主要分為炎症性和腺瘤性兩種。

結直腸癌很可怕,基因檢測來幫忙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癒後可自行消失;

而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

約有90%的大腸癌是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的。

檢出息肉和確定其病變性質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進行全結腸鏡(包括病理)檢查並在腸鏡下進行干預治療。

息肉的病理分類與惡性程度

1)增生性息肉:

最常見的一種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遠側大腸為多,較小,直徑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較寬,單發或多發。組織學上此種息肉是由增大而規則的腺體形成,腺體上皮細胞增多造成皮皺縮呈鋸齒形,細胞核排列規則,其大小及染色質含量變化很小,核分裂相少見。其重要特點是腸腺隱窩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細胞出現。增生性息肉不發生惡變。

2)炎症性息肉:

又名假息肉,是腸黏膜長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樣肉芽腫,多見於潰瘍性結腸炎,阿米巴痢疾及腸結核等病的病變腸道。常為多發性,多數較小,直徑常<1cm,病程較長者,體積可增大。外形多較窄、長、蒂闊而遠端不規則;有時呈橋狀,兩端附著與粘膜,中段遊離。組織學表現為纖維性肉芽組織。

3)管狀腺瘤:

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或有分葉,大小不一,直徑多<1cm,80%有蒂。組織學表現為多數管狀腺腺體,癌變率約1%~5%。

4)絨毛狀腺瘤:

較管狀腺瘤少見,多為單發。一般體積較大,直徑多>1cm,大部分為廣基,約10~20%有蒂。表面呈暗紅色,粗糙或呈絨毛狀突起或小結節狀。以直腸最常見,其次為乙狀結腸。組織學表現為上皮呈乳頭樣生長,中心為血管結締組織間質,亦伴隨上皮一起增生,分枝成乳頭樣生長,上皮細胞多間變明顯。其癌變率較高,較管狀腺瘤高10倍以上。

5)混合狀腺瘤:

既具有管狀腺瘤成分,又含有絨毛狀腺瘤成分的腺瘤;其癌變率介於管狀腺瘤與絨毛狀腺瘤之間。

90%的大腸癌都是由息肉演變而來

結直腸癌很可怕,基因檢測來幫忙

大量研究表明,約有80-90%的腸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變而來。

如圖所示,結腸息肉30年左右演變為癌前病變,5-10年演變為癌症,後浸潤、轉移。及時發現並切除,是最為有效的手段。

結直腸癌很可怕,基因檢測來幫忙

結腸癌的癌前病變

是指已證實與結直腸癌的發生密切相關的病理變化,包括:鋸齒狀腺瘤、腺瘤病(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炎症性腸病相關的異型增生。

這些疾病的不規範治療是導致大腸癌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腸鏡是最有效的篩查手段

在我國,改革開放前,結直腸癌的發生率較低,隨著經濟條件的不斷改善,人們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的也發生了巨大改變,由於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等因素,其發病率明顯上升。

結直腸癌很可怕,基因檢測來幫忙

我國大腸癌發病率正以每年增加4。2%的方式逐年上升,已位列惡性腫瘤第四位,高於美國,每五分鐘即有一個人死亡。近40年間,美國大腸癌發病率以每年減少3。4%的速度逐年下降,死亡率每年也下降3。0%,主要原因就在於腸鏡篩查的普及。

在北廣深滬等大城市,甚至有超越肺癌成為新癌王的趨勢;年輕化也日益嚴重:根據最新資料,美國平均發病年齡59歲,我國為48歲;30歲以下的年輕病人也屢見不鮮。

結直腸癌從息肉到惡變極其緩慢,是為數不多的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癒的癌症之一,所以對其的篩查就顯得十分重要。

從息肉到結直腸癌這一鏈條該如何阻斷呢?

從息肉到結直腸癌這一鏈條該如何阻斷呢?

眾多學者根據我國國情,制定了《2015中國早期結直腸癌及癌前病變篩查與診治共識》,下面我們簡要介紹下其重點內容。

應該對出現什麼症狀的患者或什麼年齡段的人進行結腸鏡篩查呢?

1、起始年齡:50歲

儘管我國指南建議起始年齡為50歲,

但很多專家認為45歲更合適

,高危人群還要提前;越早的篩查受益越大。

2、目標人群:

1)所有有便血、黑便、貧血和體重減輕等結直腸報警症狀的人群;

2)50-74的無結直腸癌報警症狀的人群。

而目標人群又可分為高風險人群和一般風險人群。

3、高風險人群(有以下任意1條者即是):

1)大便潛血陽性;

2)有家族史,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病史;

3)以往有腸道腺瘤史;

4)本人有癌症史;

5)有大便習慣的改變;

6)符合以下任意2條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炎切除史、慢性膽囊炎或膽囊炎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有報警訊號(低熱、消瘦、貧血等)。

4、一般風險人群:

無上述任意1條者。

針對不同的患者,篩查起始時間及間隔時間也是不同的。

除腸鏡篩查之外,基因檢測被認為是真正意義上的癌症預測技術,是評估個體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從而預測疾病患病風險,檢測準確率達到99.99%。透過基因檢測可知道是否攜帶結直腸癌易感基因,判斷結直腸癌發病的風險型別,再進行科學的干預,來降低患結直腸癌的可能性。

END -

瞭解更多基因檢測知識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