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

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經文。因為文中“陰氣自半,起居衰”的說法,和我們大多數人既有的、對陰陽的認知是相反的。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我們很多人對陰陽的認識,因為陽氣的特點就是明亮的、溫暖的、功能向上的緣故,所以認為“陽”才是陰陽中起主導作用的。而內經在這裡說到的“起居衰矣”,其實就是功能減弱的一個描述。所以,便有人懷疑文中的“陰”字是不是謄寫錯了?

其實,關於中醫養生理論中的陰陽,我們對於內經的經文不能墨守成規。而應該儘量遵循“以經釋經”的原則,才能更好地理解內經原文的含義。

比如“年四十,而陰氣自半,起居衰矣”這句話,如果能結合“陽在外、陰之使,陰在內,陽之守”來理解,就能有恍然大悟的感覺。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在十幾、二十幾歲的青年時代,我們總會覺得自己的精力無比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力。而隨著年齡漸漸增長,逐漸開始變得不那麼“想動”了。比如曾經喜歡的籃球、長跑等體育運動,也已經有點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感。

這時候,真的就是“陽氣”不足所致嗎?

當然,不能絕對否定的是,有一部分人,確實因為生活飲食等方面的影響,而導致體內陽氣虛衰,從而出現這些“體能不足”的表現。這種調理,確實應該從溫陽益氣入手,所謂補其不足者是也。

而因為年齡增加而正常出現的動作衰減,在我看來,大部分其實並沒有什麼陽氣虛衰的前提。相反,這些人常有陰虛生熱之象。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比如女性朋友的更年期,雖然以身體機能下降為總的趨勢,但陰虛生熱的表現就更為明顯一些。這時候,如何調理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都有答案了。單純的溫陽益氣,很少能解決這方面的問題,而滋陰養血、或者滋陰養陽的方法,才能獲得更好的養生效果。這大概就是“人四十而陰氣自半”的最形象體現。

“陰陽氣血”四者,是身體的根本,每個人都有自己這四個方面的強盛或虛衰。所以個體的不同,每個人都可能有自己最需要呵護的物件:陰陽、氣血,很多情況下都是二選一的、但又不是絕對的,有時候是多選題。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在中醫養生裡,陰陽都是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歷代中醫典籍裡提到最多的也就是“陰平陽秘、陰陽平衡”。認為,陰陽只有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才是真正的健康。

而陰陽裡,“陽”是功能性的和溫暖活躍的,更容易被我們所感知。相對而言,功能靜止的“陰”就容易被忽視了。

比如有時候覺得自己有點疲乏了,首先想到的就是陽氣是否不足了?或者有點不想運動、力不從心了,首先想到的也是陽氣的虛衰。

為何內經會說、40歲之後起居衰的原因乃是“陰氣自半”?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這句話,說得通俗點,也就是指40歲的人動作起居開始退步,是因為體內陰氣衰減了一半的緣故。

陽氣確實是功能易感知的,它“主宰”著機體所有的生命活動。雖然是無形的,卻讓我們總有種清晰存在的感覺。

陰陽雖然都是抽象的,可為什麼陽氣能讓我們感知到它的活躍、卻又不至於消散呢?

這就是關鍵所在,也就是“陰”存在才有的結果。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如果把陰陽比喻成一個“磁場”,體內的“陰”深藏而不出。體表的“陽”推動身體的生命活動。但無論如何發散,卻總“逃不出”陰氣的吸引。就像一個風箏,“陰”就是風箏尾巴上的那根長長的線。

根據磁場的相吸原則,陰陽雙方基本就是一個“等同”的狀態:在內的陰有多少,就能“吸”住多少在外的陽氣。

而40歲之後,因為體內陰氣的衰減,於是,它所能“吸引”住的、在外的陽氣同時也會減少。減少的陽氣去哪裡了?也就是自行發散無蹤了。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因此,表面看上去,40歲之後的起居衰(動作遲緩)是身體陽氣的不足所致。但其根本原因,還是體內陰氣衰微,無法“維固”好陽氣所造成的。

雖然看上去似乎都是陽氣的不足,但調理的方法就有明顯的差異了。

如果是陽氣自身的不足,當然需要溫陽益氣,比如桂附之屬;而陰氣不足、陽失維固的調理,則需要滋陰益氣,透過補充虛衰的陰津,才能“吸引住”更多的陽氣。這是“殊途”,但如果沒有這種差異,也就無法做到“同歸”了。

《黃帝內經》:40歲之後,如何調理,才能達到陰陽平衡?

因此,只有理解了“年四十而陰氣自半”這句經文,才能真正做好中年的養生:單純溫陽益氣可能是不夠的。在滋陰的基礎上維固好陽氣,我認為,才是更合適的達到陰陽平衡的養生方式。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