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慢性乙型肝炎基層診療指南(2020年)》釋出!|指南共識

近年來,我國在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基層醫生也逐漸參與到慢性乙型肝炎的預防、診斷及治療中,中華醫學會組織肝病、感染專家和全科專家共同制訂了《慢性乙型肝炎基層診療指南(2020年)》,一起來看一下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和治療目標吧!

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

根據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學、病毒學、生物化學試驗及其他臨床和輔助檢查結果,臨床上可將慢性HBV感染分為以下幾種。

(1)慢性HBV攜帶狀態

:又稱HBeAg陽性慢性HBV感染。多為年齡較輕的處於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陽性者,1年內連續隨訪3次,每次至少間隔3個月,均顯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範圍,HBV DNA處於高水平(通常>2×107IU/ml),血清HBsAg較高(通常>1×104IU/ml),肝組織學檢查無明顯炎症壞死或纖維化。

(2)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CHB)

:患者處於免疫清除期。血清HBsAg陽性,HBeAg陽性,HBV DNA陽性(通常>2×104IU/ml),ALT 持續或反覆異常,或肝組織學檢查有明顯炎症壞死和/或纖維化。

(3)非活動性HBsAg攜帶狀態

:又稱HBeAg陰性慢性HBV感染。為免疫控制期,血清HBsAg陽性、HBeAg陰性、抗-HBe陽性或陰性,HBV DNA3IU/ml,HBsAg3IU/ml,1 年內連續隨訪3次以上,每次至少間隔3個月,ALT和AST均在正常範圍。影像檢查無肝硬化徵象,肝組織學檢查顯示組織學活動指數(HAI)評分

(4)HBeAg 陰性CHB

:為再活動期。血清HBsAg陽性,HBeAg持續陰性,HBV DNA 陽性(通常≥2×103IU/ml),ALT持續或反覆異常,或肝組織學有肝炎病變。

(5)隱匿性HBV感染(OBI)

:其定義為血清HBsAg陰性,但血清和/或肝組織中HBV DNA陽性。除HBV DNA陽性外,80%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陽性,稱為血清學陽性OBI;1%~20%的OBI患者的血清學標誌物均為陰性,稱為血清學陰性OBI。診斷主要透過HBV DNA檢測,尤其是抗-HBc持續陽性者。其發生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6)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診斷符合下列和者為病理學診斷,符合和者為臨床診斷。

病史及血液檢查有HBV現症感染(HBsAg陽性),或有明確的慢性HBV感染史(既往HBsAg陽性>6個月,目前HBsAg陰性、抗 HBc陽性)且除外其他病因者。

肝臟活組織檢查病理學符合肝硬化表現。

符合以下5項中的2項及以上者,並排除非肝硬化性門靜脈高壓者:

影像學檢查顯示肝硬化和/或門脈高壓徵象。

內鏡檢查顯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

肝臟TE測定顯示肝臟硬度符合肝硬化。

血生物化學檢查顯示白蛋白水平降低(3 s)。

外周血常規檢查顯示血小板計數9/L。

臨床上常根據是否曾出現腹水、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和肝性腦病等嚴重併發症,將肝硬化分為代償期及失代償期。代償期肝硬化是指影像學、生物化學或血液學檢查有肝細胞合成功能障礙或門靜脈高壓症證據,或組織學符合肝硬化診斷,但無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腦病等症狀或嚴重併發症者;失代償期肝硬化是指患者可以出現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腹水等嚴重併發症之一者。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目標

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複製,減輕肝細胞炎症壞死及肝纖維化,延緩和減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償、肝細胞癌(HCC)及其他併發症的發生,從而改善生命質量和延長生存時間。在治療的過程中,對於部分適合的患者儘可能追求CHB的臨床治癒(或功能性治癒)。

臨床治癒(或功能性治癒)即停止治療後仍保持HBsAg陰性(伴或不伴抗-HBs出現)、HBV DNA檢測不到、肝臟生物化學指標正常、肝臟組織學病變改善。但因肝細胞核內共價閉合環狀DNA 未被清除,因此在強力免疫抑制等特殊條件下,仍存在HBV再啟用和發生HCC的風險。

以上內容摘自:中華醫學會, 中華醫學會雜誌社, 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 等。 慢性乙型肝炎基層診療指南(2020年) [J] 。 中華全科醫師雜誌,2021,20 (02): 137-149。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