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30年隨訪資料公佈:1986年至2015年韓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長期預後

30年隨訪資料公佈:1986年至2015年韓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長期預後

長達30年隨訪資料公佈:1986年至2015年韓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長期預後

文獻來源:Gut。 2020 Aug;69(8):1432-1440

既往的觀點與實踐:

炎症性腸病(IBD)是一種胃腸道的慢性複發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UC)是IBD的一種亞型。

儘管UC的病因尚未完全闡明,但遺傳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均被認為是其發病機制的關鍵部分。

傳統觀念中,UC是一種伴隨工業化發展的西方世界疾病。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亞洲和美洲新興工業化國家的UC發病率一直在迅速增加,UC成為了一種全球性疾病。

之前韓國首爾基於人群的佇列研究顯示,從1986年到2015年UC的發病率迅速上升。

在過去的30年中,韓國UC的年發病率已從1986-1990年的0。29/10萬居民,增加到2011-2015年的5。82 / 10萬居民。

此外,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生物製劑的應用,IBD的治療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抗-TNF藥物在改善IBD結局(如手術率)方面的總體有效性仍存在爭議。

考慮到UC的性質和疾病負擔,從長遠來看,尤其是在新興工業化國家/地區,瞭解疾病的自然病程至關重要。

但是,目前還缺乏有關亞洲UC患者人群長期預後的資料。

最近一些自亞洲國家UC患者人群的研究隨訪時間,評估預後的時間相對較短(1年或5年)。

因此,有必要使用成熟的流行病學研究方法,來評估亞洲國家(如韓國)UC患者在30年內的長期預後

存在的問題:

對於亞洲UC患者人群,目前還沒有資料評估長達30年時間的自然病程。

目前還不清楚,與西方國家人群相比,亞洲UC患者的進行進展和不良結局風險是否存在不同。

這項研究有什麼新發現:

這是一項以韓國首爾市松坡-江東區人群為基礎的IBD佇列研究,納入了1986-2015年期間所有新診斷為UC的患者,共計1013名。評估了這些患者的疾病結局和預測因素。

所有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105個月,期間全身性激素、巰嘌呤和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藥物的總使用率,分別為40。8%,13。9%和6。5%。

隨著時間的流逝,糖皮質激素的使用風險逐漸降低,而巰嘌呤和抗-TNF藥物的使用風險增加。

共有778例UC患者在診斷時屬於直腸炎或左側結腸炎,在隨訪期間其中有28。7%病變範圍向近端擴充套件,表現出廣泛性結腸炎。

所有患者中,整個隨訪期間結腸切除術率為2。8%(共28例患者)。

分析結果表明,在UC患者確診後的1、5、10、20和30年,結腸切除術的累積風險分別為1。0%、1。9%、2。2%、5。1%和6。4%。

30年隨訪資料公佈:1986年至2015年韓國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長期預後

多因素Cox迴歸分析顯示,UC患者結腸切除的獨立影響因素,包括:

診斷時出現廣泛性結腸炎(HR=8。249,95% CI: 2。394-28。430)

曾使用糖皮質激素(HR=6。437,95% CI: 1。440-28。773)

診斷時間在抗-TNF藥物上市前(HR=0。224,95% CI: 0。057-0。886)

在整個隨訪時間內,UC患者的標準死亡率為0。725(95% CI為0。508-1。004)

總之,這項研究提示韓國UC患者的臨床病程可能比西方國家的患者好,主要體現在結腸切除率較低。

在過去的30中,韓國UC患者的總體結腸切除率一直在下降。

啟示和影響:

這項研究中透過明確的UC人群佇列(SK-IBD),評估了韓國UC患者的長期疾病程序。這也是第一個評估亞洲UC人群30年長期預後的研究。

這項研究的最重要發現是,韓國UC患者結腸切除的累積風險遠低於西方UC患者。

根據最近一項基於西方人群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UC患者診斷後1、5和10年的結腸切除術累積風險分別為4。9%,11。6%和15。6%。

儘管近年來手術的累積風險已顯著降低,但即使在2000年後被診斷的患者中,手術的累積風險在1年時仍為2。7%,在5年時為7。6%。

相反,這項研究發現,韓國UC患者診斷後5年和10年結腸切除術的累積風險為分別僅為1%,1。9%和2。2%。

當分析2000年或更晚診斷的UC患者,結腸切除術的累積風險甚至更低。

因此,這項研究首次證明亞洲患者的UC疾病程序可能比西方患者要好,不僅是短期,而且也看到了長期更好的疾病結局。

關於診斷後結腸切除率的風險,之前的西方國家的研究表明在診斷後的前1年或2年內UC結腸切除的風險最高,然後風險隨時間降低。

這項研究也發現,韓國UC患者在結腸切除術上的結果也呈現了這種趨勢,在診斷後5至10年之間特別低,在診斷10年後略有增加。可能是由於診斷10年後異型增生/癌變的風險。

總體而言,韓國UC患者的病程可能比西方患者輕。與西方患者相比,韓國患者臨床病情好轉的原因尚不確定,遺傳和環境因素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但需要強調的是,這不一定表明在UC和CD的預後方面,環境因素比遺傳因素更為重要。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研究顯示韓國UC患者近端疾病的擴充套件速度(反映疾病進展)似乎與之前西方的報道相近或略高。

總而言之,這項基於人群的佇列研究表明,韓國的UC患者可能比西方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臨床病程,即使長期來看結腸切除率也較低。

此外,也反映了在過去30年中,巰嘌呤和抗-TNF藥物在UC治療的使用率越來越高,並且使用得更早。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