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頭痛分類及取穴,針灸有妙法

頭痛是患者自覺頭部疼痛的一類病證, 又稱“頭風”,是臨床上常見的病證。多種急慢性疾病均可出現頭痛。頭痛讓人苦不堪言,我國約3億人正在遭受頭痛困擾。遇到難治性頭痛該怎麼辦?可以試試針灸。

頭痛分類及取穴,針灸有妙法

頭痛的發生常與外感風邪,以及情志、飲食、體虛久病等因素有關。本病病位在頭,頭為“髓海”,又為諸陽之會、清陽之府,且足厥陰肝經、督脈均行頭部,故手足三陽經、肝經、督脈與頭痛密切相關。基本病機是氣血失和,經絡不通或腦絡失養。無論外感還是內傷等因素, 凡導致頭部經絡功能失常、氣血失調、 脈絡不通或腦竅失養等,均可導致頭痛。

西醫學中,頭痛多見於高血壓、偏頭痛、叢集性頭痛、緊張性頭痛等,也可為腦炎、腦膜炎、感染性發熱、急性腦血管疾病、腦外傷。腦腫瘤以及部分五官科疾病等的兼症。本節主要討論外感和內傷雜病以頭痛為主症者,若為某一疾病發生過程中的兼症, 也可參照治療。

病因:多因風邪起

頭位於人體最高處,中醫講“高巔之上,唯風可到”,意思是頭痛多因風邪引起。如果一個人情緒波動大、愛生氣,則易引動人體的“內風”,也叫“肝風內動”,這是頭痛的重要原因。因為五臟六腑與自然界的五行有配屬關係,肝膽對木,而木對應的是風。

頭痛分類及取穴,針灸有妙法

辨證:循陽經取穴

“經絡辨證、循經取穴”是中醫針灸治病的核心,治頭痛也不例外。

頭部是人體最重要的陽氣聚集地,按照經絡循行,只有陽經能上達頭部,即分佈在人體正面的陽明經、人體後面的太陽經以及身體側面的少陽經這三條經絡,故治療頭痛時應在相應的陽經上選取穴位。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則——“痛在頭者,取之足”。因此,除了頭部外,治頭痛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踝關節和腕關節以下。

頭痛分類及取穴

按照頭痛部位的不同,頭痛可分為以下3類:

1

陽明頭痛

主要表現是前額痛,多因鼻炎、鼻竇炎、胃腸不適等引起。

頭痛分類及取穴,針灸有妙法

針灸時,最常刺激的是頭部的頭維穴(額角髮際點向上一指寬,咀嚼時肌肉受到牽動之處),手陽明大腸經的合谷穴,足陽明胃經的衝陽穴、陷谷穴。其中,合谷穴、衝陽穴的作用最大。

2

太陽頭痛

表現為後腦勺痛,並向頭頂放射,多因頸椎病、頭部受風寒等引起。

頭痛分類及取穴,針灸有妙法

最常刺激頭部的天柱穴,手太陽小腸經的養老穴、後溪穴,足太陽膀胱經的京骨穴、至陰穴等。

3

少陽頭痛

表現為頭兩側痛、頭角痛,如常見的偏頭痛。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常出現在月經來潮前一兩天和月經期的前3天。

頭痛分類及取穴,針灸有妙法

常刺激的穴位主要有:頭部的率谷穴、風池穴、絲竹空穴,手少陽三焦經的中渚穴、外關穴,足少陽膽經的丘墟穴、足臨泣穴。

預防:常按這6穴位

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生活中,揉按以下6個穴位,可預防或緩解頭痛。第一二個穴位對陽明頭痛更管用;第三四個可緩解太陽頭痛;最後兩個則適合少陽頭痛者。

合谷穴

用一隻手的大拇指指關節對著另一隻手的虎口邊緣中點,拇指尖對應的位置就是合谷穴。

衝陽穴

在足背的最高處,可觸及足背動脈搏動處。

養老穴

常按該穴對老年人肩臂疼痛、活動受限、視物不清等都有用,因其所治之症,皆為老人治病,故得此名。掌心向下,用一手指按在腕部小指側最突出的骨頭(尺骨)高點處,然後將手腕向下旋轉90度,骨頭最高點變成了一個凹坑,手指滑入骨縫中便是養老穴。

至陰穴

位於足小趾指甲角外上緣旁開小米粒大的位置。

中渚穴

位於手背第4、5掌骨之間凹陷處。

足臨泣穴

位於足背外側,第4、5蹠骨結合部的前方凹陷中。

中醫,中華民族最為耀眼的瑰寶,它貫穿了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並涉及到各種文化領域,作為一門古老的醫學,至今仍然散發著它不朽的光芒!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