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李貴星老師:關於檢驗質控的11個問題

不能外出的國慶,聊一聊一個古老的話題——檢驗質量

從事檢驗工作的人們,不能再熟悉這個話題了,幾十年的大會小會,常常掛在嘴邊的內容,無數次進修老師問起,無數檢驗專家侃侃而談的內容,多次受邀而拒絕去講的題目,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話題,檢驗質量、質量指標、室內質控、室間質評、多規則質量控制、準確度、精密度、效能評價、不準確度、不精密度、過程質量控制、實驗室認可、6sigma 、VP認證、風險質量管理、風險質量控制、功效函式圖、總允許誤差、分析變異、生物學變異、交叉汙染、攜帶汙染、患者資料質量控制、最低檢測限、功能靈敏度……。,無數個關於檢驗質量的詞語,不把人繞昏不休,從中誕生了很多專家,如認可專家、質控專家、評審專家……自己也花了二十多年去試圖明白這些花哨的詞彙,回頭一看,其實沒什麼可講的,這些不都是日常嗎?過於複雜的詞彙,要麼無用,要麼是故意簡單事情複雜化,讓你不懂而覺得深奧。

質量重要嗎?非常重要,質量是檢驗的生命,CV重要嗎?很重要,因為檢驗的數字變化關乎患者的生命。由於檢驗質量這個話題太多太繞,想用最簡單的方式和大家談談最基本的話題。

檢驗質量最重要的二個內容:準確度和精密度,所有的詞彙都主要圍繞這二個內容。

關於準確度,如果無法進行方法比對,參加室間質評(PT)就可以評價了。

關於精密度,就是CV, 通俗而言就是室內質控,每一次進修老師都會問起,今天就主要聊這個,去年全國質量管理大會,平生講過一次質控的內容,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觀點,不對之處,請指正。

1。什麼是質控 ?

就是把質控品當樣本,放到分析儀去檢測,得出的結果標到質控圖的過程。

2。為什麼要做質控?

因為質控是衡量分析系統日間變異大小的方法,所有開展的專案都必須要做質控。因為檢驗的價值主要是評價療效,臨床關心資料變化與疾病變化的關係,因此,CV要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

3。CV越小越好嗎?

不是,因為臨床判斷病情變化時,根據檢驗數字變化超過一定的範圍(多數是20%)才認為病情變化了,追求過小的CV是沒有意義的。一般情況下,實驗室CV達到Tea/3或者Tea/4就能滿足臨床的需求,什麼做到Tea/6或者更高,只表明不懂臨床,是一種傻瓜行為。還需要了解不同專案其CV不同,如NA和K,感覺K更重要,要求更小的CV,其實錯了,NA的CV更小,因為NA的生理變異小於K。

4。為什麼會失控?

就是分析的質控品的結果變化了,這個結果是由分析系統分析質控品得出的結果,失控了表明質控品變化了或者分析系統發生了變化。

5。什麼是分析系統?

就是分析儀器、試劑、校準品、水、電源等組成的一個系統。這些都會影響室內質控。

6。關於質控品如何保證質量?

質控品建議使用液體的,減少復溶帶入的人為誤差或水質問題引入的誤差。質控品一定要分裝,並按要求冷凍儲存, 每次取出一支復溶分析,復溶時嚴格固定時間並混 勻,還要及時上機分析,不能放置過久,所有老師統一操作過程。這一點非常贊同大慶人民醫院王立秋教授的做法。

7。分析儀器如何影響室內質控?

這個可重要了,選擇合格的儀器非常重要,“合格”二字自己去理解。當新進的分析儀器,一定要做好其效能評價,尤其是精密度評價,對自己使用的儀器的效能做到心中有數。取樣針的精度、清洗方式、攪拌方式、分光方式、測光方式、分析方法、比色杯等等直接影響室內質控和患者分析結果。在日後使用過程中保養很重要,嚴格按要求完成日維護、周維護、半月維護、月維護、季維護、半年和年維護,不只是簡單每天在記錄本寫上記錄就了事。到期如燈泡、管路、取樣針等該換的要換,每半年還要做線性和攜帶汙染率等內容的評價。如同汽車一樣,定期要做保養,這一點大家都做得很好,因為關乎自己的生命,分析儀器也一樣需要定期保養,關乎患者的生命,要隨時讓儀器保持最佳狀態,到一定年限如同汽車一樣,該換新的還得換。

8。分析試劑如何影響室內質控?

試劑的質量和合理使用直接影響室內質控和患者的結果。儘量選用分析儀器配套的試劑,分析試劑間的交叉汙染是引起結果變化的主要原因,大家都 明白在設定專案通道時非常有講究,不是隨便設的,這些試劑間的交叉汙染,廠家心裡有數,如果實在避不開,會用酸液或鹼液增加比色杯的清洗。不建議將其它廠家的試劑隨便上機去做,如果要做,理論上要做2n (n=分析儀器上的專案數)交叉汙染的試驗,幾乎所有的實驗室都有開放通道,但真正去做過交叉汙染試驗的實驗室不多,開啟有些實驗室的試劑冰箱,裡面如同萬國牌的試劑,這麼多廠家的試劑混在一個分析儀器上,也從未做過交叉汙染試驗,這種實驗室能做好室內質控?根本就和質量二字無關。即使使用配套的試劑,也要用相應的校準品,該做定標就要定標(切不可輸入引數了事),該每天做空白監測試劑也要做(光度法),試劑開瓶了是有效期的,過了該扔還得扔。記得二十多年前在香港參加全球的IFCC會議,關於質控諮詢過澳大利亞的生化專家,問失控了怎麼處理?他回答:把試劑換了重做。又問:為何這樣做?他回答:儀器、質控品、水電都是好的,肯定是試劑壞了。當時不理解,多年以後,明白了,他是對的。

關於試劑還需說明一點,如果分析中途試劑不足需要加入新試劑,加入的新試劑是需要做質控的。如果試劑倉裡有多瓶相同試劑,除了當前盒做質控,會使用到的備用盒也需要做質控。這一點我們生化室的周君老師就做得特別好。

9。水質如何影響室內質控?

水質對於光度法分析的專案影響很多,取樣針清洗、比色杯清洗、孵育盤用水、有些濃縮試劑的稀釋都會用到水,水質直接影響分析結果,水很重要,一定要每天關注水的質量。

10。電對室內質控有影響嗎?

當然,不是隻要有電就行。重要是一定要用穩壓電源的電,因為多數分析是測定光源透過比色杯後,透過的光打到光電倍增管轉換為電訊號的大小來計算物質濃度,電不穩,隨機誤差就產生了,最可怕是測定患者樣本時產生的隨機誤差就麻煩了,這要求在報告稽核時要千萬小心。

11。操作者對室內質控有影響嗎?

肯定,操作者的行為一定要規範,要做好培訓,嚴格按SOP檔案進行。隨意的操作只會產生隨意的結果。

還有其它會影響到結果的行為都要規範,就是把所有的過程都做到極致,做好會影響到結果分析的各個環節,你會發現,失控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總結而言:就是把影響到結果的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中做好。

關於質控規則就不講了,這些到處都有。失控的處理就從上面的過程去找原因,書上說的處理過程是無用的。

當這些都做好了,實驗室的質量就固定了,PT和CV也就定了,在已有的條件下,實驗室的人員無法提高PT結果和縮小CV,如果要提高質量,只有去更換分析系統了或者用更高階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系統,實驗室的人員是無法透過雙手去改變的。簡單而言,當實驗室人員把該做的都做好了,分析質量取決於實驗室的硬體條件,更直白點,質量是人為因素控制的(曾說過:做不好質量其實是某些人的責任,如萬國牌試劑混用能做好質控?)。這些大家去理解,去想想,最後發現如果去除人為因素,做好室內質控是很簡單的事,因此,室內質控真的沒什麼好講的,就是把日常工作做好就行,很簡單的事情,沒有那麼複雜那麼玄。

講一個例子吧,化學發光法無法開放,是不是很少發生失控,如果發生了,什麼都是好的,透過定標就可糾正,而且你也改變不了PT和CV,你有辦法把CV從5%縮到2%?不可能。大多數的時候,我們在開放的光度法儀器中加入的所謂新專案新試劑,其實是沒多大意義的,如果真有意義,那些大公司不去開發,那麼複雜的儀器都生產了,新開發一個試劑難嗎?

華西曾和梅奧舉辦過幾次論壇,來了那麼多的檢驗專家,沒有一個人講過一次質量指標、一次質量控制、一次認可、一次實驗室管理、一次風險管理等,全部的內容均圍繞臨床疾病,和臨床交流如何去做合理的專案,如何去分析結果,如何提供更進一步檢查的建議,這特別值得我們的大專家學習,能力強體現在臨床水平中,也許這就是一個梅奧診所能做到全球第一的原因吧,當你聽見他們說當臨床申請的專案超過患者的實際需要,他們會去除這些不合理的申請專案,這會不會讓你非常吃驚?居然還有這種事!也許梅奧有點遠,那就學習北京協和吧,他們以患者為中心去做檢驗,積極尋找結果與臨床不符的原因值得我們學習。協和能做到全國第一,是有原因的。

再聊一點關於其它的,有關國家臨檢中心制定的質量指標吧,有些指標確實應該精減,聽說最近還出了個採血姿勢不合格率,不知道如何去統計以及意義何在?關於TAT,請檢驗老師去急診看看,病人如何一次次去反覆查詢結果,疼痛難忍的患者如何焦急等待結果去找醫生看,換位思考,TAT就縮短了。當知道危急值關乎患者生命,就一定要馬上去和臨床溝通並做好記錄,沒有處理歸為醫療事故,也就沒有必要月末去花大力氣去統計通知率了。還有人去解讀質量指標,不知道臨檢中心是不是用古希臘文寫的,檢驗人看不懂?如果是中文,為什麼還看不懂?是寫的人有問題寫太深奧了還是看的人有問題?奇怪的事情總是多。

經常有很多主任給我說起被各種檢查或認可評審時,去年那個專家說要這樣,今年這個專家說要這樣,不知道該怎樣?還有專家說早上做一次質控,開始做患者樣本,等做完了再做一次質控,二次是好的才可以出報告了,也不知道如何去實現?可行嗎?如果這樣做估計檢驗科被投訴億萬次了。還有專家說,第二天早上質控失控了,要回追昨天20%的報告回來重做,呵呵,可以嗎?去追一份報告試試吧。早上開機了加了新試劑,有失控就處理吧。我給他們的辦法:用高薪請該專家來上一週班,示範一下如何做。還有很熱的過程質量控制,根據統計分析,要求做多少樣本就加一次質控,因為擔心中間出了問題。我的建議是最好做一個標本就做一次質控最好,這樣質量絕對有保證,可以嗎?如同開汽車,早上開了中午就該去4S店檢查一下,萬一中間出問題了呢?如果一個分析系統,一天都穩定不了,那換了吧。如果24小時開機的儀器,該8小時做一次質控就做吧。還有專家檢查後,寫下的意見是質量體系不完善,就一句話要求整改,哪兒不完善?如何整改?讓受檢查無所適從。有些基層醫院,空間小,只有那麼一間,要求分出清潔區、半汙染區和汙染區,標出樣本走向,就這條件了,還教條似的要求整改。天天在辦公室的專家們,去檢查去要求這些要求那些,最好還是平時去上一下臨床吧,做過嗎?瞭解一下實際情況吧,紙上談兵誰不會?華西CAP認可十多年,當別人來檢查,會告訴我們他(她)們日常工作是如何做的,還會說根據你們實驗室具體情況去參考。

還是多把精力用在臨床吧,那些過多無用的要求是沒什麼意義的。什麼試管錯誤率、血少不合格率等這和檢驗有什麼關係?不合格退回要求重抽,多退幾次臨床就不會抽錯抽少了。

河北胸科醫院的鄭教授就說得好:那些過了什麼認可、什麼重點專科、天天把質量掛在嘴邊的人,解決臨床疑難雜症的能力提高了嗎?確實,當某三甲醫院、檢驗重點專科、15189認可透過、天天強調質量的檢驗科諮詢一個常識性臨床問題時,心中難免感到莫名的悲哀,這些對於檢驗尤如“皇帝的新衣”,看似很強大,如果只有這些東西而臨床能力不行,其實是虛的,因為這只是工作的日常,代表是外在的東西,對於提高檢驗的真正水平和內在價值沒有意義。像鄭教授那樣,下班了會被臨床請回去參加疑難病會診,北京協和的王老師被臨床如此懷念,華西的知老師(大家的愛稱)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湘雅二院的楊佳錦老師從一個小細節中去發現事實的真相,北京協和的程歆琦教授透過一個投訴去尋找結果和臨床不符的原因,徐州醫大的李洪春教授透過異常結果積極和臨床溝通查詢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檢驗的老師,雖然職稱不高,也沒有太多可以驕傲的科研成果、也沒多高的地位,卻一心去為臨床為患者解決實際的問題,這些人代表檢驗的方向和未來。別再關起門自說自話、自娛自樂,走進臨床走近患者,去解決實際問題,檢驗才有價值,檢驗人才有職業的自豪感!

李貴星老師:關於檢驗質控的11個問題

編輯:笪文武 審校:陳雪禮

點【在看】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