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糖尿病檢驗9大專案最全解讀,值得收藏!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有了這個,你自己也能看懂糖尿病檢驗單啦!

一、血液葡萄糖測定

1.參考區間

成人空腹血漿(清)葡萄糖:3。9~6。1mmol/L(70~110mg/dI)。

2.臨床意義

血糖升高主要見於:

生理性血糖升高:

飯後1~2小時,攝入高糖食物,情緒激動或劇烈運動會導致生理性血糖升高;

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糖耐量試驗中2小時血糖≥11。1mmol/L,或隨機血糖≥11。1mmol/L同時有糖尿病症狀(其中任何一項有異常均應於另一日重複測定),

三項中有一項超過即可診斷為糖尿病,血糖是糖尿病診斷的重要指標;

內分泌疾病:

嗜鉻細胞瘤、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皮質醇增多症、生長激素釋放增多等空腹血糖水平亦升高;

胰腺病變:

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胰腺腫瘤、胰腺大部分切除術後等;

嚴重的肝臟病變:

肝功能障礙使葡萄糖向肝糖原轉化能力下降,餐後血糖升高;

應激性高血糖

顱腦損傷、腦卒中、心肌梗死等;

藥物影響:

激素、噻嗪類利尿藥、口服避孕藥等;

其他病理性血糖升高:

妊娠嘔吐、脫水、缺氧、窒息、麻醉等。

血糖降低主要見於:

生理性低血糖:

飢餓及劇烈運動後;

胰島素分泌過多:

如胰島β細胞增生或腫瘤、胰島素瘤、口服降糖藥等;

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不足:

如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1.參考區間

成人(酶法):空腹血糖(FPG)

2.臨床意義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

(OGTT)

是診斷糖尿病的指標之一,其中FPG和2h PG是診斷的主要依據。

糖尿病患者FPG往往超過正常,服糖後血糖更高,恢復至空腹血糖水平的時間延長。

有無法解釋的腎病、神經病變或視網膜病變,其隨機血糖

其他內分泌疾病如垂體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均可導致糖耐量異常,且各有不同的特徵性OGTT試驗曲線。

急性肝炎患者服用葡萄糖後在0。5~1。5小時之間血糖會急劇增高,可超過正常。

三、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1.參考區間

免疫比濁法糖化血紅蛋白(HbA1c):

IFCC計算方案:2。8%~3。8%;

DCCT/NGSP計算方案:4。8%~6。0%;

酶法:成人HbA1c:3。6%~6。0%(此參考區間引自《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

2.臨床意義

HbA1c與紅細胞壽命和平均血糖水平相關,是評價糖尿病患者長期血糖控制較理想的指標,可反映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每天血糖波動的影響。

與微血管和大血管併發症的發生關係密切。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腎臟病變、神經病變、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均相應增加。

HbA1c對於糖尿病發生有較好的預測能力。

2010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DA)釋出的糖尿病診治指南中正式採納以HbA1c≥6。5%作為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之一;2020年中國2型糖尿病指南也把HbA1c≥6。5%作為糖尿病的診斷切點。HbA1c水平在5。7%~6。4%為糖尿病高危人群,預示進展至糖尿病前期階段,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風險均升高。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WHO)也推薦HbA1c≥6。5%作為糖尿病診斷切點。

四、糖化血清蛋白測定

1.參考區間

成人糖化白蛋白:10。8%~17。1%(此參考區間引自《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

2.臨床意義

測定糖化血清蛋白

水平可以反映患者2~3周前的血糖控制情況,白蛋白的半衰期為20天左右,不受臨時血糖濃度波動的影響,是判斷糖尿病患者在一定時間內血糖控制水平的一個較好指標。

同一患者前後連續檢測結果的比較更有臨床價值。

一些特殊情況下,如透析性貧血、肝病、糖尿病合併妊娠、降糖藥物調整期等,結合糖化白蛋白能更準確地反映短期內的平均血糖變化,特別是當患者體內有血紅蛋白變異(如HbS或HbC)存在時,會使紅細胞壽命縮短,此時糖化白蛋白檢測則更有價值。

五、腦脊液葡萄糖測定

1.參考區間

成人腦脊液葡萄糖:2。5~4。5mmol/L(45~80mg/dl)。

兒童腦脊液葡萄糖:2。8~4。5mmol/L(50~80mg/dl)。

2.臨床意義

腦脊液中葡萄糖的測定常用於細菌腦膜炎與病毒性腦膜炎的鑑別診斷

。化膿性或結核性腦膜炎時,葡萄糖被感染的細菌所分解而濃度降低。病毒性腦膜炎時,腦脊液葡萄糖含量正常。中樞神經系統真菌感染或腦膜癌時也可出現腦脊液葡萄糖降低。糖尿病及某些腦炎患者腦脊液葡萄糖可見增高。

六、尿液葡萄糖測定

1.參考區間

成人尿糖定性試驗:陰性。

2.臨床意義

尿液葡萄糖檢測目前已作為尿液常規檢查的一項指標。尿糖陽性主要見於糖尿病患者,某些腎臟疾病、老年人或妊娠等腎糖閾降低時也可出現尿糖陽性。

七、血漿乳酸測定

1.參考區間

安靜狀態下,成年人空腹靜脈血乳酸濃度:0。6~2。2mmol/L,動脈血中乳酸水平為靜脈血中乳酸水平的1/2~2/3,餐後乳酸水平比基礎空腹值高20%~50%,新生兒毛細血管血中的乳酸水平比成年人平均高50%。

2.臨床意義

血漿乳酸升高可見於:

生理性升高劇烈運動或脫水;

病理性升高。

1。休克、心力衰竭、血液病和肺功能不全時出現組織嚴重缺氧,導致丙酮酸還原成乳酸的酵解作用增加,促使乳酸水平升高。某些肝臟疾病時由於肝臟對乳酸的清除率減低,可出現血乳酸升高。

2。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機體不能有效利用血糖,丙酮酸大量還原成乳酸,導致體內乳酸堆積,出現乳酸酸中毒。

3。服用某些藥物或毒物(如乙醇、甲醇、水楊酸等)亦可引起血乳酸增高。

八、血漿丙酮酸測定

1.參考區間

成人空腹靜脈血和動脈血丙酮酸濃度均小於0。1mmol/L。安靜狀態下,空腹靜脈血漿丙酮酸含量為0。03~0。10mmol/L(0。3~0。9mg/dl),動脈全血丙酮酸濃度為0。02~0。08mmol/L(0。2~0。7mg/dl)(以上參考區間引自《臨床生物化學檢驗》第5版)。

2.臨床意義

進食或運動後可使丙酮酸出現生理性升高。病理性升高可見於維生素B1缺乏症的患者,

缺乏維生素B1時,丙酮酸氧化障礙,導致血丙酮酸含量增加;

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腹瀉等消化性障礙、嚴重感染和肝病時也可出現丙酮酸增高,並伴有高乳酸血癥。

此外,血漿丙酮酸濃度檢測也可用於評價有先天代謝素亂而使血乳酸濃度增加的患者。與乳酸/丙酮酸比例增加有關的先天代謝系亂包括丙酮酸羧化酶缺陷和氧化磷酸化酶缺陷。

九、血清β—羥丁酸測定

1.參考區間

成年人血清β-羥丁酸濃度:0。03~0。30mmol/L。

2。臨床意義

血清β-羥丁酸升高見於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各種原因所致的長期飢餓、飲食中缺少糖類或營養不良等。

其水平測定對酮症酸中毒的鑑別診斷和監護很有幫助。在嚴重酸中毒患者,β-羥丁酸與乙醯乙酸的比值可從正常人的2:1升高到16:1,在酮症酸中毒的早期階段,比值可達最高點,而繼續治療,該比值將隨著β-羥丁酸被氧化成乙醯乙酸而降低。因此,透過跟蹤監測β-羥丁酸可以更真實地反映酮症酸中毒的狀況。

本文來源:檢驗醫學網

版權申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