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打倒“黑豹”的結腸癌,廣東人高發!

漫威電影中的“黑豹”擁有超敏銳的感官,能聽到普通人聽不到的聲音,分辨出幾萬種氣味並準確追蹤目標。但在現實中,“黑豹”的扮演者卻被一種悄無聲息的癌症打敗了。美國當地時間8月28日,《黑豹》扮演者查德維克·博斯曼因晚期結腸癌去世,年僅43歲。

打倒“黑豹”的結腸癌,廣東人高發!

查德維克·博斯曼社交平臺上最後一條訊息轉發量破紀錄。

結直腸癌高發跟飲食有關

如此年輕力壯,為何會被癌症盯上?為何沒能及早發現症狀進行治療?“黑豹”的去世給世人留下很多疑問。

事實上,結直腸癌這一惡性腫瘤的發病率正逐年上升,目前已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的第三位。尤其是在廣東地區,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已經接近西方發達國家水平,成為廣東男性發病率排名第二的惡性腫瘤,超過了胃癌,僅次於肺癌。

癌症專家指出,腸癌本質上是一種“富貴病”,與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經濟水平越高的地方,腸癌的發病率就越高。資料顯示,美國每6個人中就有1人一生中會得1次腸癌。而這一趨勢在中國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地區越來越明顯。

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鄒鴻志教授指出,飲食結構的“西化”,過多攝入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的食物,導致腸道蠕動減慢,反覆刺激腸道黏膜,久而久之,會導致癌變的發生。而老廣雖然素有“飲食清淡”的說法,但飲食過於精細,餐桌上白切雞、燒鵝、燒鴨等膽固醇多的菜式相當常見,加上素有吃宵夜的習慣等,日常飲食中高脂肪高蛋白並不少。

打倒“黑豹”的結腸癌,廣東人高發!

廣東省胃腸病學研究所專家、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鄒鴻志教授

早發現早治療非常關鍵

幸運的是,從出現異常增生,到發生癌變,結直腸癌的發生過程長達10-15年,給人類留了足夠的時間去及早發現和進行干預。

有資料顯示,早期腸癌術後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5%。但現實情況是,早期腸癌並沒有任何症狀,一旦出現消瘦、食慾下降、體重減輕等症狀一定是晚期,而我國腸癌患者90%以上發現時已經是晚期。

打倒“黑豹”的結腸癌,廣東人高發!

腸癌的發生過程非常漫長。

鄒鴻志教授指出,早期癌症篩查對於腸癌來說意義重大。美國結直腸癌五年生存率可以達到70%,跟早期發現癌症密切相關。而目前中國結直腸癌患者平均五年生存率只有30%-40%,跟發現時太晚有很大關係。

從2015年開始,廣州針對60歲以上人群啟動大腸癌免費初篩活動。這一項活動主要提供免費上門問卷調查以及大便潛血普查,一旦發現兩項均為高危陽性,則建議市民進一步做腸鏡檢查。可是有資料顯示,上述初篩即便被列入高危,願意去做腸鏡檢查的人也只有23%。這一方面跟大眾害怕腸鏡檢查不適感有關,另一方面,大便潛血的假陽性高也令很多人心存僥倖。

粵產“黑科技”瞄準腸癌早篩痛點

“醫生叮囑要定期做腸鏡檢查,可是我遲遲下不了決心。”年過六旬的李媛(化名)最近看到熱搜新聞就很忐忑,她去年剛做過一次腸鏡檢查,當時檢查出息肉,醫生做了清除。“做一次腸鏡檢查,簡直要了我半條命。”李媛說,檢查前兩天內就要控制進食,然後服用瀉藥,喝大量的水,不斷拉肚子來排清腸道。腸鏡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也讓她心有餘悸。

腸鏡檢查及鏡下病理活檢是腸癌診斷的“金標準”。但有沒有辦法更簡單方便發現癌症的徵兆呢?記者獲悉,鄒鴻志教授聯合汪建平教授、蘭平教授兩位消化道疾病權威,研發了一款從糞便DNA檢測腸癌的產品,已經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並上市。鄒鴻志教授介紹,這一產品的原理是從糞便中檢測腸癌標誌物,資料顯示,腸癌標誌物SDC2甲基化,跟腸鏡檢查的吻合度高達93。6%。“目前這一產品已經進入200多家三甲醫院以及第三方體檢機構和電商平臺,使用者甚至可以自行在家取樣,將樣本郵寄到公司,4個工作日內即可獲取相關結果。”

【記者】嚴慧芳

【作者】 嚴慧芳

健康生活圈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