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360多個穴位,知道它們來源嗎,跟隨小編一起學習,記得收藏哦!!!

微信版本又更新,看著自己付出非常多辛苦的勞動成果被淹沒在雜亂的訊息列表中,小編們表示好心碎。在這裡真誠的邀請讀友們給天醫堂加上星標或置頂,具體操作很簡單,只要三步:點選本文左上角“天醫堂”——右上角“

. . .

”——選擇置頂(安卓)或星標(蘋果)。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信任和支援。

1

穴位名字主要分為三大類

周楣聲先生認為穴位名字主要分為取象比擬、審形推理、其他零星命名法三類。

(一)取象比擬

1、與天文星象和氣候比擬命名:

天象和氣候自然是古人取穴命名的內容之一。如日月、上星、天宗、四滿。古人以風為百病之長,因而直接或間接以風命名的諸風穴更多。

2、與地理地形比擬命名:

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與孔穴所在的體表相比擬,這更為多見。

山窪無水之處為谷,如合谷、陽穀;

山窪流水之處為溪,如陽溪;

水所止處為池,如曲池;

百川皆歸之處為海,如血海;

淺窪水草之地為澤,如少澤;

山窪流水之處為谿,如天谿、陽谿;

水之細流處為溝,如支溝;

水從地出為泉,如湧泉;

深潭為淵,如太淵;大川為瀆,有中瀆;

深凹有水之處為井,如天井;

又有土之高者為丘,如商丘、外丘;大丘為墟,如靈墟;

可通行之處為道,如水道、神道、靈道;

地理上的門戶為關,如內關、外關、上關、下關;

又有直接用山川的名字命名,如崑崙、太乙。

3、與居處和社會形態比擬命名:

王者所居謂之宮,如紫宮、勞宮;

國君所在或人民聚居之處為都,如大都、陰都;

財富與人口集中之處為府,如風府、中府;

高大門觀謂之闕,如巨闕、神闕;

寬敞明亮的居室謂之堂,如玉堂、神堂;

堂前門內謂之庭,有神庭、內庭、中庭;

廳堂以外的走道謂之廊,如步廊;

通風采光之處謂之窗或牖,如天窗、目窗;

人可出入、聲可通達之處謂之門,如雲門、關門、幽門;

門之半者謂之戶,如氣戶、腦戶;

煙囪謂之突,有天突,水突,扶突;

凡此等均為孔穴命名所假借。

4、以人體髒象與官制比擬命名:

心為君主之官,藏神,主血脈,而紫宮、神庭、玉堂、神堂,即指為心君所居之宮室,與君主佈政之處。

如膀胱為水液藏聚的州都之官,得氣化而能出,氣海,水泉,水道等穴,皆可與之相應。

5、與衣著服飾比擬命名:如絡卻、頭維。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二)審形推理

以所在與鄰近部位推理命名,以各種俞穴為多,如膀胱俞。

以人體區域性形象推理命名,根據名稱就可以聯想到大體位置,如頭面部的百會、上星;四肢的腕骨、偏歷。

以孔穴的功能推理命名,根據孔穴的功能及作用,給予相應的名稱,如承光、承泣、承漿、迎香、地機等。

以經穴的彼此關係命名(詳例見下文)

以取穴時的特定體位推理命名,如支正,支溝。

(三)其他零星命名法

因重視而推崇命名,如孔最。

周老認為,瞭解穴位的含義有如下幾個作用:由表知裡:臟腑深藏,經穴四布,經依髒分,穴與髒應。顧名知用:穴名與所主病症有關,是古人孔穴命名的另一基本思想。見名求位:透過對穴名的瞭解,對於指示穴位所在,也將有助於記憶。提高學養。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穴位的前世今生!

2

手太陰肺經

1。 中府:中,指中氣,即天地之氣;又指中焦、胸中與中間。府,指府庫。中府,意為天地之氣在胸中儲積之處。對人身上中下三部之氣血,俱有調攝之功。

2。 雲門:雲,指天地合氣,又象徵肺中的脈絡。門,出入通達之處。雲門,指此處為天地之氣升降之門戶,而肺脈之蔓延羅絡,又有云氣之象也。

3。 天府:天,指天氣與人體的上部。天府,地理名,星座名,兩乳名。又為高深之意。喻為有收藏天氣的職責和為高深富庶之處,且與其取穴法有關,穴與男子乳頭高下相當。

4。 俠白:俠,通挾,通夾。白,指肺及白色。謂其挾於肺之兩側上臂之白肉際也。

5。 尺澤:尺,指長度。澤,沼澤,又宮名。言其居於尺部形如沼澤之處也。

6。 孔最:孔,指孔穴,孔竅。最,為最要,最甚。意為此乃本經中最重要之穴,乃本經中經氣最旺之處。

7。 列缺:列,指陳列,裂開。缺,指缺口,空隙。古稱閃電為列缺。穴在腕上之裂隙與衣袖之邊緣處,針下之氣常如閃電也。天氣之列缺,可與足陽明經地氣之豐隆相呼應。

8。 經渠:經,指經脈、經氣與經過。渠,是水溝和水所流通之處。指穴為經脈與經氣交會流通之渠道。

9。 太淵:太,高大與尊貴之意。淵,深水,深潭。又鼓聲名淵,弓之彎曲處亦名淵。太淵,口中津液名。言經氣深如潭水;澤潤周身,效同桴鼓,而居於彎曲如弓之處也,為諸脈之會。經氣猶如潭水之深不可測也。

10。 魚際:魚,指拇掌肌肉的形狀。際,邊際。謂穴在魚形肌肉之邊際也。以鄰近而得名。

11。 少商:少,幼小,微小之意。商,五音,屬金,屬肺。少商,是商的高音。言為金氣所止或為金氣初生之處也。

3

手陽明大腸經

1。 商陽:商同上,陽,指陽金。意為此乃陽金脈氣所生之處。肺為陰金,大腸為陽金,肺經由列缺分出一支走向食指端,陰金至此已轉化為陽金矣。

2。 二間、三間:二、三,為指骨之第二、三兩節。間,間隙,孔竅。二間、三間,為次指第二、三指骨後方之間隙。

3。 合谷:合,開合、結合與合攏之意。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合谷,山名。穴在太陰與陽明結合處。開則如谷,合則如山也。更兼手太陰,由列缺別走陽明,在此自應結合依傍。

4。 陽溪:陽,指陽經與手背部。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線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泛指陽經陽部之凹陷處也。

5。 偏歷:偏,指側旁與傾斜。歷,指行走與經過。言經穴皆位於前臂之偏旁,並從此分出旁支、斜絡於太陰也。楊上善曰:“手陽明經上偏出此絡,經歷手臂,別走太陰,故曰偏歷也。

6。 溫溜:溫,溫暖。溜,通流,通留。功能溫經發汗,又為袖手取暖留止之處。此穴具有溫經發汗、疏風散寒之功。袖手取暖在此亦常留而不去也。

7。 下廉、上廉:上、下,指高低,前後。廉,指邊緣,稜隅,偪仄。穴在前臂邊緣有稜隅之偪仄處也。廉者,前臂上段偪仄,隆起之象也。

8。 手三里:手,指上肢。三里,指長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裡,以其與肘部距離長度及通乎三焦之裡而言。穴約在肘下三寸,與足陽明之三里上下相應,對三焦在裡諸病無所不包。其上方有手五里。

9。 曲池:曲,彎曲。池,水之停聚處。曲池,地名。穴在肘臂屈曲時肘橫紋端凹陷如池之處也。必須屈肘取穴,凹陷方顯。經氣至此,有如水之入池。

10。 肘髎:肘,肱與前臂之間的關節部分。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泛指穴為肘部之深孔。

11。 手五里:手,指上肢。五里,指長度及人身五臟之裡。以其與肘部的距離長度較遠,及通乎五臟之裡而言。與手三里同義。五里與五臟有關。

12。 臂臑:臂,上肢之統稱。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穴當三角肌隆起處之端,故直接以臂臑名之。

13。 肩顒:肩,項下的部位。髃,同隅,角也。指穴當肩頭三隅角也。

14。 巨骨:巨,大也。巨骨,即大骨之意。巨骨,古解剖名,穴在肩部之大骨相鄰。穴在鎖骨與肩胛之間。既屬骨穴同名,亦為泛指肩部之大骨而言。

15。 天鼎:天,見天府條。鼎,三足兩耳。象人之頭頸,並喻為吸入天氣的貴重門戶。穴當側頸,自為吸入天氣之重要門戶。

16。 扶突:扶,輔佐,扶持。突,凸出,突起。指穴處為人體頭這一最大突出之扶持。頭為人體之最大突出者,穴下之胸鎖乳突肌也突出明顯,更為扶持頭部所必須,故名。

17。 禾(ji)髎:禾,曲頭木。髎,近骨的孔隙。指穴在形如曲頭木的鼻唇溝之下方而言。

18。 迎香:迎,迎接。香,芳香。謂其功能通鼻塞,知香臭。

4

足陽明胃經

1。 承泣:承,承受。泣,淚水,常為淚水之承受處。穴當眼眶下緣正中,與承漿同義。

2。 四白:四,四方,四野之意。白,光明,潔白。謂目病取此則四顧皆光明潔白也。

3。 巨髎:巨,大也。髎:近骨的孔隙。穴在上顎骨與顴骨交接之巨大空隙中,泛指為面部髎孔之巨大者。

4。 地倉:地,指土地所產之穀物。倉,倉稟,倉庫。意為口腔猶如穀物倉庫的組成部分。地倉者,合五穀之味與臟腑之官而言也。

5。 大迎:大,指大氣,大有。迎,迎接。大迎,古骨名。指其可以迎受先後天之氣與居於大迎骨之處也。穴居頭面為足陽明之脈,可以迎受先後天盛大豐有之氣以養人也。下頷骨古稱大迎骨,穴處之動脈也稱為大迎脈。面此處之穴也稱為大迎穴。

6。 頰車:頰,面頰,此處指上頷骨。車,車輪,指下頷骨。頰車,即下頷關節可以轉動之處。

7。 下關:下,上之對。關,機關,關節。穴在下頷關節顴弓下方,與上關互相對峙。

8。 頭維:頭,頭部。維(四角為維),隅(方也,角也)角,維繫,維護。謂穴居頭之隅角,是維繫頭冠之處,並可維護頭部及四肢之陽氣也。頭維為頭角,是維繫頭冠之處。頭維可以維護諸陽。頭維為足陽明脈氣之所發,又為足陽明、少陽、陽維之會。四肢陽氣不足諸病,取之自有維護之效矣。

9。 人迎:人,指人體與生命。迎,迎接。又為接受之意。謂喉結兩旁之動脈,可以迎受天地五臟之氣以養人也。人迎、寸口、趺陽三大動脈,在中醫脈診居於重要地位。人迎者,胃脈也。

10。 水突:水,指水谷之氣。突,指穿鑿成的洞穴。意為穴乃陽明水谷之氣穿突而出之處也。穴為通達地氣的水突,與吞吐天氣的天突可以互觀。

11。 氣舍:氣,指呼吸之氣。舍,可以居住安息之處。意為呼吸出入之氣在此可以停留也。穴在喉嚨之旁,猶如氣之舍室也。

12。 缺盆:缺,空缺。盆,闊口盛器。缺盆,古解剖名。指其位於缺盆處也。缺乃空缺與空虛之處,與列缺之意有別。缺盆可理解為有如無蓋之盆。鎖骨上窩正如盆之無蓋,空虛如缺。

13。 氣戶:氣,指呼吸之氣。戶,出入居住與謹護閉塞之處。呼吸之氣經此可以出入停留,居住藏護也。穴名與穴用,均與氣舍相同。

14。 庫房:庫,倉庫。房,房室。指穴在胸旁,有如肺氣之倉庫。穴在玉堂、紫宮之外旁,正當肺氣儲積之處也。

15。 屋翳:屋,覆蓋。翳,掩蔽。指穴當覆蔽胸部之處也。穴當防胸之要地,故名。

16。 膺窗:膺,前胸。當胸之衣稱為膺服,又是壅塞之意。窗,屋上通風采光的洞口。謂穴能開通胸膺的壅塞與位於膺服之邊緣也。鎖下乳上曰膺。胸膺壅窒不舒諸病,取之則氣可通暢也。

17。 乳中:乳,指乳頭。中,指中央。穴當乳頭之正中,故名。

18。 乳根:乳,指乳房。根,指根底。穴當乳房之根底部,故名。

19。 不容:不,不能,不可。容,容納,包容。謂其可治胃不能容諸病也。用於嘔吐反胃、腹滿痃癖諸病,則不容者又將能容矣。

20。 承滿:承,承擔,承受。滿,飽滿,充滿。承滿者,上腹可以承受飽滿之處,且可用以消除脹滿也。上腹本可承受飽滿,但過滿又將不能承擔,且有承擔消除脹滿之責也。與不容上下連屬,可以互參。

21。 梁門:梁,通梁。門,出入通達之處。梁門,戰國古地名。借喻為五穀入胃所由之路,且可治伏梁病也。穴在承滿之下方,正為糧谷下行之門戶。又,伏梁,病名。深藏為伏,梁為梁木(屋樑)。謂心下臍上藏有形如梁木之硬塊。此為治心下痞滿積聚之伏梁病的常用穴,既為五穀入胃之通路,且可消脹化食也。

22。 關門:關,指關藏,關閉。門,出入通達之處。指其為納谷與收藏水谷之門戶。穴居胃底,為胃之關。又可治完谷不化、大腸滑洩諸病。關門之名具雙重意義。

23。 太乙:太乙,象天地混沌之氣;又神名,星名,地名。此處以穴位之所在,及其功能與大腸之形象而言。穴居天樞之上方,天地之氣至此尚未分明,胃腸之清濁在此亦未分清,有太乙之象也。自有安神定驚、主癲疾狂走諸疾矣。象大腸之盤曲。太,大也。乙,盤曲之象也。與其能治大腸諸病有關。

24。 滑肉門:滑,光滑,滑利,滑動。肉,肌肉。門,通往與指向之意。意為此乃通向腹腔滑肉之處。腸居腹內,最為光滑,滑利和易於滑動,故可以滑肉目之,且穴對腸病為有效也。又可治舌病,舌亦滑肉之類也。

25。 天樞:天,天地,此指人之上下半身而言。樞,樞機,樞紐。喻穴居人身上下樞要之處也。天樞,本為北斗第一星,此借喻為天地之樞機。與其外側之大橫,可以互觀。

26。 外陵:外,指身體的表面。陵,隆起的丘陵。外陵,為腹壁內虛外實的象。外陵者,腹壁豐滿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對於腹中之空匱而言也。

27。 大巨:大,飽滿充實之意。巨,同鉅,富也。大巨者,象腹壁之豐滿光澤,而內容又復鉅富也。穴在腹壁最高最大充實而有光輝之處,其所包裹者至為豐富珍貴,有如巨大之倉庫。下腹實為巨大之糧倉,大巨之名也可與此有關。

28。 水道:水,水液,水津。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水德乃長養萬物之大道,與穴效能行水利尿而言。水道既為水之大道與道理,亦為水之道路和通路,下焦為水道之所出,穴下為輸尿管之所過,功能治三焦熱結、小便不利。水道之名,義更淺顯。

29。 歸來:歸來,是返回的意思。對卵縮和陰下脫諸病,有促使恢復的作用。穴主少腹奔豚,卵上入腹引莖中痛、七疝、陰挺諸病。歸來者,能使不歸之氣,移位之丸,返回本位之意也。

30。 氣衝:氣,指下腹阻脹之氣。衝,指衝動,上衝,能主腹有逆氣上衝及妊娠子氣上攻諸病。

31。 髀關:髀,指股部及下肢。關,機關。指穴處乃下肢運動之機關也。穴對下肢拘攣疼痛諸病均可有效。

32。 伏兔:伏,俯伏。兔,獸名。指穴處狀如俯伏之兔。股前方肌肉豐厚,形如兔伏。

33。 陰巿(fu):陰,指人體的前陰部。巿,遮蔽陰部的短裳。穴約當巿的下緣。上古遮蔽陰部的短裳謂之巿。今皆以陰巿為“陰市(shi)”,傳抄訛誤,由來已久矣。

34。 梁丘:梁,指梁(糧)食,參梁門條。丘,丘陵。梁丘,春秋古地名。胃為倉癝之官,此為胃之郄穴,譬如梁谷積聚之丘陵也。

35。 犢鼻:犢,小牛。鼻,口鼻。膝蓋形如牛鼻,穴在膝眼中。

36。 足三里:足,指下肢,相對於手而言。三里,指長度及人身上中下三部之裡。以其與外膝眼的距離及通乎三焦之裡而言。三里,主要是指三寸。又與手陽明之三里上下相應,對三焦在裡諸病無所不包,可以互觀。

37。 上、下巨虛(上、下廉):上,相對於下而言。巨,巨大。虛,空虛。巨虛,馬名,指穴在脛骨外緣之巨大空軟處,並象腿之善走。取之巨虛者舉足。以在胻骨外側,故名為廉。與手之上下廉可以互參。

38。 條口:條,指條風,即東北風。口,同孔,空也,條口,乃治療下肢風病之孔穴也。條口者,乃治風之孔穴也。謂小腿前緣狹長如條,形如刀口。穴在其處,因而得名。

39。 豐隆:豐隆,豐盛之意,又雷神名,又云師名。象地氣升發,萬物豐隆及小腿前方之肌肉高大豐滿也。豐隆是雷和雲的意思。此為足太陰、陽明之絡穴,正有地氣豐隆、雲雷所生之義。豐隆是肌肉豐滿的意思。穴在小腿前方肌肉豐滿高大處,正豐隆之象也。

40。 解溪:解,指分解,緩解。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線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泛指陽經陽部之凹陷處也。穴在骨解之中,能治足踝骨節緩解諸病。關節間隙在《內經》中常稱為“骨解”或“節解”。穴當踝關節大節解之中,因其所在及功用而得名。

41。 衝陽:衝,衝要,衝動。陽,指足背,在上。穴當定背最高處,且位於太沖之上方。太沖莫誤作衝陽,動脈還居後上方。

42。 陷谷:陷,陷阱,自高而下亦謂之陷。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指經氣自高而下如入於谷,及能治水病也。經氣自高處之衝陽而走向第二、三蹠趾關節如阱如谷之處,陷谷之名至為恰當。穴對水病有效,亦可參證。

43。 內庭:內,內裡,內方;又同枘,同納。枘是卯眼,鑿是榫頭,卯眼與榫頭的關係稱為鑿枘。庭,庭堂,亦處所之意。指穴在蹠趾關節形如鑿枘之隱蔽處。蹠趾關節凹陷如枘,趾骨如鑿,穴在形如鑿枘於枘之處也。

44。 厲兌:厲,疾速狀;古稱衣帶之下垂者亦名厲;又風名;又為安息之意。兌,即孔穴。指穴當奔走跳躍不可缺少之處,且與衣帶垂著處相當,有治風及安神之功。

厲為踴起與疾飛之意。足部若缺少次趾,則疾走馳騁均將有礙矣。厲為衣帶垂著之處。古之衣帶垂及足尖,穴當其處,故亦為解。厲為神志安寧之意。厲兌為安神治魘之名穴,亦能治中惡屍厥,於義亦通。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5

足太陰脾經

1。 隱白:隱,指隱藏與微小。白,指金氣的顏色。為土能生金,金氣隱伏之意。隱,藏也。白為金色,為土所生。此為足太陰脾土之井穴,言土氣在此已經發生,而金氣亦已開始隱伏。與太白、商丘、地機等穴可以參照聯絡。

2。 大都:大,盛大,豐富。都,都會,儲積,又是池的意思。指穴為土氣豐富與儲積之處,如水之入於池也。大都也為大池之意,謂經氣在此停聚也。

3。 太白:太,同大,廣大、高大之意。白,指金氣的顏色。太白,為天象及地理名。指土能生金,金氣至此已經明顯及穴位之形象而言。太白,金星名,又神名。此為脾經之腧穴,屬土。

土生金,用示金氣至此已明顯如星矣。可與隱白互參。太白,山名,即終南山。穴在高大突起的第一蹠骨小頭之後緣,且此處皮色亦較白,骨高肉白,故象形比擬而以太白山名之。

4。 公孫:公,是年老的尊稱和正直的意思。孫,是幼小的卑稱和支派的意思。公孫即祖孫。又,公孫為複姓。指其為足太陰與陽明之絡穴而言。祖與父皆可稱公,公亦正直之意;旁系皆可稱孫,孫亦曲細之意(為孫絡、孫脈)。足太陰之正經如公,別走陽明之別絡如孫,正經與絡脈在此分行,正為公孫之義也。

5。 商丘:商,商,五音,屬金,屬肺。丘,丘陵。商丘,地名,又為複姓。為土能生金、金氣已聚之意。商於五行屬金。商丘的五腧屬性亦屬金。言經氣至此已積聚如丘陵也。可與隱白、太白等穴互參。

6。 三陰交:三陰,指足之三陰經而言。交,指交會與交接。為足太陰、少陰、厥陰三條陰經之交會處。

7。 漏谷:漏,是滲洩和穴洞的意思。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水溼與水谷漏出不止諸病,用之為有效也。小便淋瀝不止,可取之漏谷;大便滑洩不禁,又象如漏谷。功能滲溼止淋、固腸止利,因其功用而得名。

8。 地機:地,指脾土、下部與下肢。機,指機關,機要,又疾病亦喻為機。穴為地氣之樞機,又為治療腹部與下肢病樞要之處。地機,別名脾舍,自為脾土之樞機。對腹部與下肢病可以取用。

9。 陰陵泉:陰陵,是人體內側高起之處。泉,水從窟穴而出。穴在膝部內側高大隆起處之下方,經氣如泉水之外流。與陽陵泉互相對待。

10。 血海:血,指氣血。海,百川皆歸之處。血海者,方其可以統血攝血也。太陰為多血少氣之髒,又與多氣多血之陽明為表裡,故可以治血癥見長。

11。 箕門:箕,簸箕,又星座名,風名。門,出入通達之處。以其必須箕踞取穴,及可治下肢之風病也。簸箕是掃除的用具,其形前大後小。張腿而坐稱為箕踞,是不端之狀。穴在股內側上方,必須張腿取穴,是因取穴的體位而得名。穴能治療下肢的風病。

12。 衝門:衝,指衝動,上衝,能主腹有逆氣上衝及妊娠子氣上攻諸病。門,出入通達之處。下腹逆氣上衝諸病常從此起,可與氣衝互觀。

13。 府舍:府,指臟腑。舍,可以居住安息之處。意為穴下乃臟腑所居之處,亦屬泛指腹腔而言。

14。 腹結:腹,指腹腔。結,指結聚,結束,收斂,彎曲。以其可治腹中痛結及滑洩諸病。結,曲也。亦象腸之盤曲。故腸之痛結者可舒,而滑洩者亦可斂也。且位於約當腹部結束衣帶之處,亦可作為腹結之一說。

15。 大橫:大,長大,又指人。橫,縱橫,又指臍。言其橫居長大人身之中,臍旁之大橫紋中也。

16。 腹哀:腹,腹腔,也是重複和富有之意。哀,哀痛,也是愛護之意。指腹裹腸胃,為土氣之所在,須加愛護以免腹中哀痛,而腹中哀痛用之亦有效也。

17。 食竇(飼瀆或飲yin瀆):食,指食物與飼養。竇,指洞穴與水道。意為穴乃嬰兒食物之所出與乳汁之水道也。

18。 天溪:天,指天氣與人身之上部。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線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天氣通於肺,泛指為肺氣流通之處。

19。 胸鄉:胸,指胸部。鄉,指兩肋之間或廣大的胸廓。以穴居肋間與胸廓而言。兩階之間謂之鄉。鄉又是指面積廣闊的地區。穴居兩肋之間,正有兩階之象。亦可泛指廣闊的胸廓為胸鄉。

20。 周榮:周,周身,周遍。榮,榮茂,榮養。周榮者,言先後天之氣可以榮敷周身也。無處不至謂之周,旺盛華茂謂之榮。密雨之雲謂之周雲。水谷之氣謂之榮氣。經穴屬脾,穴下為肺,先後天之氣交會於此。可與其上方之雲門、下方之大包互觀。

21。 大包:大,廣大。包,包容,包羅。指廣大之人體,為先後天之氣所包羅。

—6—

手少陰心經

1。 極泉:極,至高之意。泉,水從窟穴而出,又水源也。象經氣有如泉水自高而下也。手少陰之經氣自此從高下流,正有極泉之象。

2。 青靈:青,指神仙,又通清。靈,指神靈,心靈,性靈。青靈者,象心神之清淨神妙也。心藏神為陽,又主血為陰。青靈者,陽神陰靈清淨神妙之氣所聚合也。

3。 少海:少,指手少陰心經。海,百川皆歸之處。少海,古地名。喻為手少陰心經所入為合之海也。

4。 靈道:靈,指神靈,心靈,性靈。道,大道,道理,道路,通道。指手少陰之心靈,乃人身陰陽交會之大道。道為萬物之所由,靈為一身之主宰,神靈有道,則形有所稟,氣有所歸矣。可與青靈互參。

5。 通裡:通,通達,通暢。裡,鄰里。以其能通達手少陰太陽之裡也。穴能通達少陰之裡,又與太陽相鄰接,而為少陰太陽之絡穴,能深入腹裡而下達小腸也。

6。 陰郄:陰,指手少陰經。郄,孔穴的通稱,又指郄穴。為手少陰郄之簡稱。陰郄為手少陰之郄穴,故別名手少陰郄。

7。 神門: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陽氣。門,出入通達之處。道家稱目為神門,意為穴乃心神出入通達之處。心為陽中之太陽,心陽為人生的本原。穴為手少陰心經之腧原,自可為心陽出入通達之處。

8。 少府:少,指手少陰心經。府,指府庫。少府,古代主收藏的官職名。言穴用可以收攝心神也。

9。 少衝:少,既指手少陰心經,又指經氣幼小及小指而言。衝,要衝。為手少陰經經氣初出之井穴,又居小指末節之衝要處也。

少,小也,幼也。衝,通達也。穴居小指尖端衝要之地,又為少陰之經氣初生而未盛之處,少衝之名義可知矣。

7

手太陽小腸經

1。 少澤:少,指小指及幼小。澤,指光澤,滑潤。澤門,古代城門名。少澤,為小指末節經氣門戶之光澤處。廣闊低窪有水之處曰澤,凡物之有光潤者亦曰澤。甲根多光潤潤澤,穴在小指甲角之光澤處也。少澤者,亦指小指末節經氣門戶之意也。

2。 前谷、後溪:前與後,是互相對待之意。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線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小指本節前方第二節之後方凹陷處為前谷;本節後方第五掌骨之前方為後溪。

3。 腕骨:古解剖名,手外側腕前起骨名腕骨,骨穴同名。古之腕骨,即今之豌豆骨,穴在其前方陷中。

4。 陽穀:陽,指手太陽經,手腕之陽與陽氣。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以其屬於陽經陽穴,且有興陽之效也。穴為手太陽經之原穴,居於尺骨小頭高起處之凹陷中,對陽萎病有效。

5。 養老:養,奉養。老,年老,老邁。以其功能明目舒筋,治老年陽氣不足諸病也。

6。 支正:支,分支,支援。正,正直,正行。指其為手太陽正經之分支,走向少陰之絡穴,且取穴時必須支肘正臂也。

7。 小海:小,指手太陽小腸經。海,百川皆歸之處。為手太陽經所入為合之海也,與少海可以互參。

8。 肩貞:肩,肩部。貞,指正氣,精氣。穴為肩部正氣所居之處,不容外邪干犯也。

9。 臑俞:臑,肩下方之肌肉。指穴在臂之臑部而言。俞,同腧,同輸,又通樞。指其為臂部臑肉之樞紐與臂臑經氣之所注輸也。

10。 天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宗,宗仰之意。天宗,星名;又統指天象、天神,或如帝王之宗室,乃眾所瞻仰之處也。穴當肩胛骨中部,與曲垣、秉風諸穴彼此相望,有天宗之象。

11。 秉風:秉,同柄,即權柄。風,風邪。指穴為治療背風邪之權柄所在。權柄在握,隨我操持,則風病無憂矣。

12。 曲垣:曲,彎曲。垣,短牆,又是天體劃分的範圍。指穴在肩胛骨彎曲高起處之內方也。穴在肩胛岡上窩內側端,如被短牆所圍繞。古人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也與天宗相呼應。

13。 肩外俞、肩中俞:肩,指肩背。中與外,是互相比較之意。俞,俞穴。穴居肩背、距脊柱稍遠者稱為肩外俞;距脊柱較近者稱為肩中俞。以其與脊柱的距離遠近而比較命名。

14。 天窗: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窗,屋上通風采光的洞口。指其功能開通頭面孔竅諸病,猶如人身上部之窗戶也。喉舌為聲音之門戶,呼吸之孔道。穴當其間,且能治耳目諸病。穴在側頸部。

15。 天容:天,天空,此指人身之上部。容,容貌,容體,防身之具亦名容。穴當扶持頭容正直與防護頭頸之處也。穴當側頸,正為頭容之扶持,與扶突可以互觀。

16。 顴髎:顴,顴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指其為顴部之深孔也。

17。 聽宮:聽,指耳的功能。宮,王者之所居。穴在耳前,意為此乃管理聽力的高貴之處。

8

足太陽膀胱經

1。 睛明:睛,目睛。明,光明。為治目病之要穴,能使目睛光亮明白也。

2。 攢竹:攢,攢聚。竹,竹葉。眉形有如竹葉,穴眉毛與眉頭攢聚處也。

3。 眉衝:眉,眉頭。衝,衝要與向上之意。穴眉頭直上,正當前額衝要之處。

4。 曲差:曲,彎曲。差(cha),差錯,不齊。指穴當經脈曲折不齊之處。足太陽經自睛明直行向上,行至眉衝處即橫行向外,曲而不齊也。

5。 五處:五,數名,意為第五;五星。處,居處,所在。穴居前額,猶如諸星所居之處也。前頭部在道經中稱為天庭(兩眉之間也稱天庭),穴居其間,正有天上諸星(五星)羅列之象,且在本經序次亦為第五,或系因此而得名。

6。 承光:承,承受,奉承,承擔。光,光明,光亮。承光,臺名。目病昏暗者,能使之承受與承奉光明也。承光,漢代臺名。借喻為明目去障,此穴可以擔承也。

7。 通天:通,通達,通暢。天,指天氣。通天,冠名。又指為腦部元神之所在及能開通肺氣也。穴約當古代冠所繫戴處,可與下條絡卻互觀。與腦神之所在有關。功能開通肺竅,通乎天氣,用治鼻病有效。

8。 絡卻:絡,聯絡,纏繞。卻,退卻,脫落。穴當古人系冠之處,聯絡纏繞不使所戴之冠退卻脫落也。

9。 玉枕:玉,貴重之意。枕,指枕骨。穴與枕骨為鄰。腦後隆起骨,古今皆稱枕骨,古亦稱為橫骨。相士則稱為玉枕骨。

10。 天柱:天,指頭部。柱,支柱,樑柱。天柱,山名,又星名。意為穴處乃頭部之支柱。

11。 大杼:大,長大。杼,織布之機杼,又水槽亦名杼。以穴在杼形肌肉之起端而言。脊旁肌肉長大,經氣自此下行,具有機杼與水槽之狀。

12。 風門:風,指氣,又指風邪。門,出入通達之處。風門者,既為肺氣出入與風邪犯人之門戶,也為治風治氣之所宜取。穴在肺俞之上方,為肺氣出入之所必由。用治風邪外感、上氣咳逆諸病,將有雙重意義。

13。 肺俞:肺,指肺本髒,又為火氣勃鬱之意。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肺臟,可治病火病氣諸病。凡肺氣勃鬱、火氣太過、咳喘、骨蒸諸病,自可取用。

14。 厥陰俞:厥陰,指心包絡,又為陰氣至極與厥逆之意。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心包絡,並可降逆回陽。厥,逆也,冷也,又極與盡也。厥陰,陰之盡也,手厥陰出自胸中,足厥陰下起大敦上至巔頂。陰極陽生,如心陽不振、四肢厥逆及逆氣上衝者,皆可選用。

15。 心俞:心,指心本髒,又是“任”與“容”的意思。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心臟,可以益氣行血,安神定驚。心不任物,則神不出,氣無君,血無帥,形無主,智無舍,而氣血失調、驚狂錯亂諸症作矣。責之心俞自有助益。

16。 督俞:督,督正,督率,居中;指督脈及脊柱。居人身之中,通乎脊柱,可以總督諸陽,為背部諸俞之統帥。督脈貫脊而行,為臟腑諸俞之所依附,故能督正諸俞,貫通腰脊。既為督脈之俞,又為諸陽之督也。

17。 膈俞:膈,指胸膈,關格。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胸膈,可以開通關格。膈俞者,可以開通胸膈之關格及格拒否塞諸病之處也。

18。 肝俞:肝,指肝本髒,又木也,幹也。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肝臟,可達木氣之鬱滯。木喜暢順,此可順其氣而達之也。

19。 膽俞:膽,指膽本腑,為連肝之府。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膽腑,利膽疏風。故膽與肝連,同司風本。膽汁鬱則身黃,洩則口苦;膽氣旺則火升,逆則脅滿。取之於此,每可收效。

20。 脾俞:脾,指脾本髒;又裨也,並也。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脾臟,可以積精稟氣、助胃化食也。用於水谷不化、精氣失榮,是其本職。

21。 胃俞:胃,指胃本腑;又圍也,委也。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胃腑,調胃化氣。胃俞者,為平人常氣之所注輸,胃府之外候也。

22。 三焦俞:三焦,指胸腹腔上中下三停之空松處。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應全身,昇陽決瀆。三焦俞乃昇陽益氣、決瀆行水、內應全身之俞也。

23。 腎俞:腎,指腎本髒,又藏也,瀉也。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腎臟,引水藏精。腎俞者,藏精之關,引水之宅也。

24。 氣海俞:氣,指下焦之原氣。海,是富饒藏聚之意。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應臍下之肓原,吞吐下焦之原氣。因上焦主吞,下焦主吐,故臍下肓原(參肓俞條)之脖胦,為人身生氣之海。氣海俞,即臍下肓原之俞也。

25。 大腸俞:大腸,指大腸本腑,又暢也。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大腸,暢胃去滓。大腸司傳導,主變化,體之俞,腑之應也。

26。 關元俞,參氣海俞及關元條。

27。 小腸俞:小腸,指小腸本腑。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小腸,功在化物。小腸司受盛,主化物。受盛失職,化物無能,自可於此處求之。

28。 膀胱俞:膀胱,指膀胱本腑。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通膀胱,藏津決水。膀胱津之府,水之門,外俞內府,彼此互通。

29。 中膂俞:中,指人身的中部。膂,背脊。俞,同腧,同輸,又通樞。穴在骶部,約居人身之中,為腰膂之氣所注輸。膂,本作呂。中膂,人身中部之脊骨也。

30。 白環俞:白,白色,金氣。環,圓環。俞,同腧,同輸,又通樞。白環,可能是指肛門或臀部。故白環俞者可以意為肛門或臀部之俞也。

31。 上、次、中、下髎:以穴位之排列序言。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穴在骶孔中,居上者為上髎,居次者為次髎,居中者為中髎,最下者為下髎。左右共有八穴,合稱八髎。

32。 會陽:會,會合,交會。陽,指陽經,陽氣。為下焦陰陽之氣交會之處。下焦既為陰氣之所聚,亦為陽氣之所生。穴與會陰相鄰,自有交通結合與互相對待之義。

33。 承扶:承,承受,奉承,承擔。扶,扶持,扶助,又風名。謂其對扶持人體與治療下肢風病,俱可承擔也。對人身坐立具有扶持之功。承,佐助擔當也。扶,木名。扶木,扶桑也。對肢體風病具有攔截之效。在下肢風病及風病之自下而上者,皆可取之。

34。 殷門:殷,是富足與中間之意。門,出入通達之處。指穴在大腿肌肉豐滿處之正中也。穴處肌肉豐富,且居大腿之中,以其所在之位置而命名。

35。 浮郄:浮,指浮竹。郄,孔隙。謂穴位所在有浮竹之象。穴在膝關節內方外側,下肢骨自膝關節又生一輔助骨曰腓,故取浮竹之象比譬之,穴即以浮名。

36。 委陽:委,委曲順從貌,亦臥倒之意。陽,指外側。穴在膕窩正中委中穴之外方。

37。 委中:委,委曲順從貌,亦臥倒之意。中,指中間。即俯身臥倒屈曲膝關節而在膕窩之正中取之。此穴必須俯伏舒身放鬆肢節,方可在委曲膝關節之膕窩正中取之。

38。 附分:附,依附,附屬。分,分別,分行。指足太陽互相依附之內外兩行,在此分行而下也。足太陽在背部左右側之內外兩行,既屬互相依屬;而第二行各穴又實為第一行之附屬,故第二行之第一穴即名附分。

39。 魄戶:魄,是隨伴精氣往來的陰神。戶,出入居住與謹護閉塞之處。指其為護衛肺中精微之氣的門戶。穴在肺俞之外方,既為肺俞之附屬,亦為肺精之衛護。

40。 膏肓俞:膏肓,指心下膈上之脂膜。俞,同腧,同輸,又通樞。內與心膈間脂膜相應,邪正之氣可由此出入轉輸。此穴無所不主,又指為助長正氣之門。與肓俞、胞肓、肓門,以及膈俞、膈關諸穴,可以互參。

41。 神堂:神,是象徵君主的陽氣。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指其猶如心君用事的明堂。神堂內平心俞,自應如天子佈政之堂矣。

42。 譩譆:譩譆,哀痛聲。按壓取穴時,病人常有畏痛之譩譆聲,因而得名。

43。 膈關:膈,指胸膈,關格。關,關口,關格。指穴如胸膈之關口,且可開通關格也。橫居膈俞之外,實為膈俞之附屬,而與膈俞之功用亦密切有關矣。

44。 魂門:魂,為人身陽氣之精。門,出入通達之處,又為守護之意。魂門者,肝陽出入之門與護衛肝陽之處也。肝之體陰而用陽,為將軍之官。魂門平齊肝俞,自應為肝陽出入與護衛肝陽之門戶。

45。 陽綱:陽,指少陽剛直之性。綱,伸張之意。意為膽氣宣明,則陽氣自然伸張也。膽為將軍,膽主決斷。肝膽依輔,陽綱之氣得以伸張矣。

46。 意舍:意,意念,意志。舍,可以居住安息之處。脾氣安寧,則心意自然聰慧也。脾藏意。意舍為脾俞之附屬,猶如脾氣休息留止之處也。

47。 胃倉:胃,指胃本腑;又圍也,委也。倉,倉稟,倉庫。指其猶如胃府之倉庫。橫居胃俞之外,為胃俞之附屬,可與太倉(中胱)互觀。

48。 肓門:肓,此處指腹部之肓膜。門,出入通達之處,又為守護之意。指其有如諸肓門戶之意。本穴上有膏肓,下有胞肓,前肓俞,此則為諸肓之門也。

49。 志室:志,志向,意志;此指腎之精氣。室,人物所居之處,亦充實之意。志室者,必須腎氣充實,意志方能發揮。志室平齊心俞,腎氣有歸,則神志不亂矣。

50。 胞肓:胞,指胞宮及膀胱。肓,此處指腹部之肓膜。指穴與下腹胞肓之氣能互相感通也。穴與氣海前後相望,同以肓氣為原,可與諸肓穴及氣海互參。

51。 秩邊:秩,秩序,整齊。邊,邊際,邊陲。指其位於背部秩序井然諸穴之邊際也。

52。 合陽:合,會合。陽,指足太陽經。謂足太陽左右側分行之兩行,至此又行會合也。足太陽在背部左右側,自附分穴分為內外兩行,下行相遇於委中後,至此又複合為一支而下貫腨內也。

53。 承筋:承,承受,奉承,承擔。筋,經筋,筋肉。指其位於足太陰經筋所結之處,且全身軀體筋肉之重,此處可以承擔也。

54。 承山:承,承受,奉承,承擔。山,指軀體之高重。人身高大沉重如山,腨腸之分肉足可承受也。穴在腨腸分肉之間,當挺身直立時,則分肉更為明顯。與承筋、承扶其義相近。

55。 飛揚:是飛舉揚起,斜行別出,脫離正軌之意。為步行不穩、經脈別出及魂夢顛倒之象。指行走不穩。腰腿痠軟無力,行步搖晃不定,正有飛揚之象。穴能溝通司人身蹻捷的陰蹻與陽蹻,功可祛風健腰膝助行走,則飛揚之狀可除矣。穴能寧神安魂夢、治頭目眩暈,則飛揚可止矣。

56。 跗陽:跗,足背。陽,指上方,外方。穴在小腿下端外側、足背之上方,有如足跗之陽也。

57。 崑崙:指高山或高丘。穴在高大外踝之後方。

58。 僕參:僕,指御者,僕從。參,同三,又同驂;或作參拜解。言穴位如車之左右驂,且在狀如參拜時方可便於取穴。穴在左右足跟外側,如駕御人身上三部之左右驂也。

59。 申脈:申,同伸,同呻;又十二時之一。脈,經脈。指其可治經脈之屈伸不能及氣鬱而呻諸病,且可內應膀胱之本府也。申脈為陽蹻脈所生,太陽主一身之表,故能治屈伸不能、筋脈拘攣諸病。腎與膀胱為表裡,在氣鬱不伸及氣鬱而呻者,申脈與復溜同取,每可收效。申,申時,正是膀胱之時。申脈穴可以認為是膀胱本府之穴。

60。 金門:金,為肺金之氣。門,出入通達之處,又為守護之意。金門者,意為熄風利水之門戶也。對風木病有效。金可克木,所主多筋抽搐風木之病。

61。 京骨:古解剖名,穴當其處。小趾本節後大骨名京骨,即令之第五蹠骨,穴在第五蹠骨粗隆下,赤白肉際。

62。 束骨:束縛,收束。骨,指趾骨。穴位如趾骨之束,又能收束骨節緩縱諸病也。小趾第五本節有“束”之象,故穴名束骨,且能治肢節疼痛緩縱諸病。

63。 通谷:通,通暢,疏通。谷與榖通。功能除結積留飲、胸滿食不化,為足部通脹消谷之穴,可與腹通谷互參。

64。 至陰:至,至極,到達之意。陰,指腎與足少陰經及土氣而言。至陰,謂經脈至此已入於足少陰之經脈和通於土氣也。足太陽之脈從頭走足,至此已陽盡陰生,交入足少陰之經脈矣,故即以至陰名之。

9

足少陰腎經

1。 湧泉: 湧,湧出,上湧。泉,水從窟穴而出。言經氣如泉水之上湧,功能通調水道也。穴居足底,經氣自下而上,正湧泉之象也。

2。 然谷: 然,指然骨。然骨,古解剖名。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穴在然骨下方有如山谷之凹陷處。

3。 太溪:太,高大與尊貴之意。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線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穴在內踝與跟腱間形如溪谷之處,乃人身孔穴中之尊貴者也。

4。 大鐘:大,小之對,又同太。鍾,同踵。指穴為經氣在踵部藏聚之處,而踵部足之大骨,又如酒鍾和箍鈴也。穴當踝關節下方之足跟部,下大上小,且搖擺善動,亦鍾鈴之象也。又為足少陰之大絡,乃腎氣之所鍾也。

5。 水泉:水,指水液,小便。泉,水從窟穴而出,又錢也。水泉,病名。能治小便淋瀝之水泉病,亦象經氣在此如泉水之外流。

6。 照海:照,指光明照射。海,指廣大深遠。言腎之真陽淵深如海,能光照周身也。穴在內踝下方之凹陷中,亦可比擬為海。

7。 復溜:復,通伏。溜,通流,通留。指其功能通調水道,維護與恢復水液之正常流行。

8。 交信:交,交通,交接。信,音信;又通伸,通申。穴在內踝上方,謂其可與申脈及三陰交音信相通,也與屈伸足部之踝關節與有交通聯絡。

9。 築賓:築,築功。賓,同擯,除也。言其能擯除腎間之築築動氣也。

10。 陰谷:陰,指內側。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又風名。穴當膝關節內側形如山谷之凹陷處,為治療下肢風病所當取。在膝股陰側之冷風溼痺,此處正可取用也。

11。 橫骨:古解剖名。穴當橫骨之邊際,骨穴同名。即今之恥骨。

12。 大赫:大,盛大。赫,顯赫。意為穴當下焦元氣邊顯赫盛大之處。

13。 氣穴:氣,指下焦之原氣。穴,腧穴,亦窟藏之意。腎主納氣,穴下即為元氣收藏之處。氣穴本為孔穴的通稱,此因關元為下焦元氣關藏之處,穴在其旁,故名。

14。 四滿:四,通駟,指駟星。滿,盈滿,脹滿,又指小滿節。言地氣充盈上與駟星相應,且能治腹部四面膨脹滿腫諸病也。

15。 中注:中,指中衣(即內衣),五中。注,灌注,又附著之意。指穴在中衣所附著之處,與水谷之氣由此分注於五髒也。著內衣與系中帶,使之附著而不脫落,均正當穴處,故名。

16。 肓俞:肓,此處指腹部之肓膜。俞,同腧,同輸,又通樞。指穴為腸外脂膜之氣所注輸處。可與胞肓、肓門、氣海及氣海俞等穴互參。

17。 商曲:商,商,五音,屬金,屬肺;又是從外知內、下降與度量的意思。曲,深隱盤屈之象。指肺商之氣下絡大腸還循胃口,與食物由此下降進入腸曲,以及胃腸盤曲之象,均可由此度量而得知也。

18。 石關:石,通食,又堅硬之意。關,關隘,要地。指穴處為飲食在胃之關隘,亦為治療石水病之要地也。穴遷胃而經屬腎,調之於此,則關門利而石水可消矣。

19。 陰都:陰,指水谷之氣與陰經。都,都會,儲積,又是池的意思。指穴處為地氣之所聚亦為陰經之所會也。

20。 腹通谷:通谷,參足通谷條。指其既為水谷之所通,又能消脹化食也。

21。 幽門:幽,幽深,隱蔽;又指地氣。門,出入通達之處。指穴處猶如胃氣之門戶及足少陰經氣深藏與出入之處也。

22。 步廊:步,行步,循行與度量之意。廊,堂外的通道。謂胸中行兩旁各穴可由此循序度量而得。穴當中庭外方,其上方各穴皆以均等距離順次排列,猶如堂外之廊也。

23。 神封:神,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陽氣。封,是疆界與富有之意。指穴下為心神之所居與心陽藏之處。心為主神的君主之官,胸中為心陽之居室。穴與心鄰,自應為心神之封地和為心陽最為豐富與藏聚之處矣。

24。 靈墟:靈,指神靈,心靈,性靈。墟,丘墟。靈,星名。靈墟,地名。指其為心靈所居之處。穴當胸部肌肉高起處之孔隙中,則“虛”與“墟”之義兼備之矣。與青靈可以互參,亦與神封、神藏義近。

25。 神藏:神,心神。藏,藏聚。指其為心神藏聚之處。與神封、靈墟可以互參。

26。 彧中:彧,同鬱,暢順貌。中,指胸中,又指情志,參中渚條。謂其功能寬胸理氣,使胸懷舒暢也。

26。 俞府:俞,俞穴,轉輸。府,首府,府第。指其為諸俞之首府與經氣由此入喉也。肺朝百脈,穴居肺之上方。全身以俞命名的各穴皆在其下,猶如諸俞之首府。髒氣各有俞,而諸俞亦有首府也。又喉為重樓之府。足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腎氣由此輸入重樓之府矣。

10

手厥陰心包絡經

1。 天池:天,指人之上半身。池,水之停聚處。天池,大海名,山名,星名。此為乳房儲積乳汁之象。

2。 天泉:天,指人之上半身。泉,水泉。天泉,星名;又古地名。指經氣自上而下,如泉水之來自天上也。

3。 曲澤:曲,彎曲。澤,沼澤,又宮名。指穴在肘部淺凹之處也,可與尺澤互參。

4。 郄門:郄,孔穴的通稱,又指郄穴。門,出入通達之處。為手厥陰經之郄穴,又如本經各穴之門戶。可與陰郄互參。

5。 間使:間,間隙,孔竅。又相間即相伴之意。使,臣使,使役。穴在兩筋之間,為臣使用命及君臣相間行事之處。心包為臣使之官。間使為心包五腧中之經穴,正臣使用命在前臂兩筋間之間隙。

6。 內關:內,指胸膈之內及前臂之內側。關,關格,關要。內關,病名。穴居前臂內側之衝要,可以通胸膈關塞諸病也。與外關相對。居於太、少二陰之內,且為聯絡手厥陰與少陽關要之處也。

7。 大陵:大,高大。陵,丘陵。穴在掌後高骨形如丘陵之下方也。

8。 勞宮:勞,指勞苦,勞作。宮,王者之所居。能治妨礙手部勞作諸病,且穴在手掌中央為手部貴重之處。手司勞作,穴在掌心,因其所在與功用而得名。

9。 中衝:中,中指。衝,要衝。言穴居中指尖端衝要之地,可與少衝、關衝互參。

11

手少陽三焦經

1。 關衝:關,通彎。衝,要衝。言穴居彎曲指端衝要之地也。手之第四指稱無名指,不能單獨伸直,故一名環指。與中衝、少衝其義相同。

2。 液門:液,指水液,腋部。門,出入通達之處。謂穴能主液所生病與腋部諸病也。三焦為決瀆之官。此為手少陽經之滎穴,功能除煩熱,存津液,通調水道,故為治療液所生病之門戶。少陽之脈循臑上肩。穴對臂臑病有效,而腋部病症亦與有關。

3。 中渚:中,指人身元氣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渚,水中之小洲。言心神情志之氣在此結集如洲渚也。既為元氣之所聚,亦為治與情志有關的病症所當取。後世針灸歌賦均多“脊間心後針中渚”之說,而情志病正與心神有關也。

4。 陽池:陽,指手背及手少陽。池,水之停聚處。為手少陽脈氣所過之原穴,猶如水之停積於池也。

5。 外關:外,指前臂外側。關,關隘,關要。指穴居前臂外側之要衝,又與內關相對,為手少陽厥陰互相聯絡關要之處。

6。 支溝:支,支援;又同肢,指上肢。溝,狹長之低窪處。穴在上肢尺橈兩骨間之溝中,又須支臂取之。支肘屈臂,手掌向內,則尺橈兩骨之溝自見,穴在溝端,故名。

7。 會宗:會,聚會,會合。宗,宗主,宗派。指穴為前臂各派陽脈會合之宗主。穴位斜出本經之外,聯絡三陽,綰羅諸脈,會宗之名其義可通。

8。 三陽絡:三陽,指手太陽、陽明、少陽三經。絡,聯絡,維繫。與手三陽經皆有聯絡之意。穴位依傍會宗,在陽明、太陽之間,故一名大交脈,與三陰交可以互觀。

9。 四瀆:四,數名。瀆,水之大川。四瀆,星座名。古稱江淮河濟為四瀆。指穴如四肢經氣執行之川瀆也。三焦乃決瀆之官,為水道之所出,手足少陽上下同氣,故上肢有四瀆,下肢有中瀆。

10。 天井:天,指上肢。井,深凹有水之處。天井,水名,星名,又地形名。言經氣如井水之清淨,而穴位亦有井之形象也。清陽實四肢、三焦主一身之陽,而上肢之經氣亦如井水之清淨也。手經各合穴只有此穴在肘關節之上際,邊高中凹,有天井之象。

11。 清冷淵:清冷,清澈涼爽之意。淵,深水,深潭。清冷,又為水名。言穴能清熱瀉火,有如入清冷之深淵也。人之風骨清秀亦名清冷。

12。 消濼:消,消除,消渴。濼,水名。言穴用如清涼之水,能清熱解渴也。陽熱熾盛,取之消濼,則將如入清涼之水而消渴得以消除矣。與清冷淵可以互觀。

13。 臑會:臑,肩下方之肌肉。會,聚會,會合。穴與臂臑及臑俞相近,又為手少陽、陽維交會之處。

14。 肩髎:肩部。髎,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泛指為肩部之凹陷處。

15。 天髎:天,指人體的上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穴當肩背之間,以其位置較高而言。

16。 天牖:天,指人體的上部。牖,牆上通風采光的洞口。言穴能開通耳目壅塞之氣,如人身上部之窗牖也,與天窗同義。

17。 翳風:翳,掩蔽。風,風邪。穴當衣領上緣,正為遮蔽風邪之處。

18。 瘈脈:瘛,瘛瘲。脈,指筋脈及耳後的青脈。是治療筋脈瘛瘲的耳後青脈。穴在耳後青筋處,對小兒筋脈瘛瘲病有顯效,因其用而得名。

19。 顱息:顱,顱腦,頭顱。息,安息,休息,又是塞滿之意。謂穴能醒腦安神,治頭目昏沉如塞諸病也。能治驚恐失神、驚癇瘛瘲諸病,謂顱腦可以得而安息;而頭目昏沉如塞者,亦可用以消除也。

20。 角孫:角,指頭角,角星,又指東方陽春升發之氣。孫,幼小、微弱之意。謂穴當頭角未成之處,且有角星之象,又如春氣在頭、初生而未盛也。頭骨外出者為角。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角孫者少陽生髮之氣初生而未盛之象也。且與其能治筋脈抽搐、少陽風火上幹諸病有關。

21。 耳門:耳,耳部。門,出入通達之處。穴居外耳道口,功能聰耳助聽,有如聲音入耳之門戶。

22。 和髎:和,是聲音調和之意;小笙也叫和,古之軍門也叫和。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指其能調治耳病增強聽力,且穴居鬢角,有如軍門之左右和也。穴與耳鄰,可用以治耳病而助聽,故名。

23。 絲竹空:絲竹,細小之竹。空,空竅,孔穴。謂眉形有如細小之竹葉,穴當眉梢之空隙中,故名。又“絲竹”為樂器之統稱,與此有別。

12

足少陽膽經

1。 瞳子髎:瞳子,指瞳孔。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穴近眼球,橫直瞳孔,有明目之功,有如瞳子之孔竅也。

2。 聽會:聽,指聽覺,聽力。會,都會,聚會。穴在耳前,主治耳病,為耳部脈氣之聚會,亦如管理聽覺之都會處也。

3。 上關:上,下之對。關,機關,關節。穴在耳前下頜關節之顴弓之上方,與下關相對。

4。 頷厭:頷,腮頷。厭,是極與止的意思,又與饜通。指穴在頷部的邊緣與咽食牽動所止之處。人在吞嚥食物時,穴正當筋脈收引牽動所止之處,亦與頷厭之義有關。

5。 懸顱:懸,懸掛。顱,頭顱。指其可治頭目眩暈如懸諸病也。

6。 懸釐:懸,懸掛。釐與氂通,是長毛與強屈之毛。象穴在強屈之鬢髮長毛處。

7。 曲鬢:曲,彎曲。鬢,鬢角。指穴當 角之彎曲處。

8。 率谷:率,率領,表帥之意。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全身以“谷”命名的各穴均在肢體,僅有率谷高居頭上,有如諸谷穴之表帥。

9。 天衝:天,指頭部。衝,衝要。天衝,星座名。借喻為高居頭部衝要之地。

10。 浮白:浮,浮游,漂浮,浮越。白,指金氣,收斂之意。謂穴能收斂少陽浮越之神氣也。

11。 頭竅陰:頭,相對於足而言。竅,孔竅。陰,指五臟之陰。以穴能治五臟陰竅之病也。對頭部耳目口舌鼻諸竅之病,本穴均有調攝之功。

12。 完骨:完骨,古代解剖名。即今之顳骨乳突。穴當其處,骨穴同名。

13。 本神:本,根本,本原。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陽氣。意為穴處為人身元神之根本。

14。 陽白:陽,指陽光與頭的陽部。白,白色,明白。謂穴能使病目見陽光而明白,及治肺風之眉上生白也。與四白穴上下相直,功用彷彿,可以互觀。用治風寒外感、頭痛淚出有效。陽白之名,亦可由此而來。

15。 頭臨泣:頭,相對於足而言。臨,是監督與治理之意。淚出不止為泣。為頭部明目止淚之穴。能主目眩、目翳、目淚、目痛、反視諸病,因其功用而得名。

16。 目窗:目,眼目。窗,屋上通風采光的洞口。穴居眼之直上,有明目之功,有如通向眼目之窗戶。

17。 正營:正,正當、正如之意。營,同榮,指春氣。又東西為營。正營,為驚恐狀。穴在頭頂正中橫線上,象少陽升發榮茂之氣,功能安神定驚也。

18。 承靈:承,承受,奉承,承擔。靈,神靈。腦為神靈之室,頭頂骨古稱天靈蓋。穴在其下旁,乃承受腦神之處也。

19。 腦空:腦,顱腦。空,空虛,孔竅。指穴在後腦枕骨下方之空虛也。

20。 風池:風,指氣,又指風邪。池,水之停聚處。為風邪易於流連和為治風之所當取處。

21。 肩井:肩,項下的部位。井,深凹有水之處。穴在肩部正中凹陷如井之處,故名。

22。 淵腋:淵,深水,深潭。腋,臂脅之間。指穴在腋下之隱伏深藏處,為腋部之淵藪。

23。 輒筋:輒,車之兩。筋,筋肉。指穴在肋間狀如兩之筋肉處。

24。 日月:日月本為太陽與月亮。此指雙目及膽之髒象而言。又,山名,旗名。象雙目之光明及膽氣之威儀也。雙目為肝膽之所主,而膽募乃名日月也。

25。 京門:京,與丘同義,高大之土阜;又憂也。門,出入通達之處。穴位所在猶如胸廓大丘之門,可用以止恐定驚。

26。 帶脈:帶,指衣帶,帶下病。脈,經脈。帶脈,脈名。穴當帶脈之所過,與衣帶所繫之處,又可治帶下病,故名。

27。 五樞:五為中數,指人身之中。樞,樞機,樞紐。穴位所在猶如人身中部之樞紐。

28。 維道:維,維繫。道,道路。意指穴處為維繫與連線下肢之通道。

29。 居髎:居,是居住、佔據與坐的意思。髎,指髖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言穴居髖骨處,又為坐時之大空隙也。穴附於髖,言髖骨為穴位之所居據;且人在坐位時此處之空隙也更為明顯。

30。 環跳:環,彎曲。跳,躍起,必須彎身環腿方可便於跳躍。指取穴時之體位及其能治環而難跳之腿病而言。環腿難伸,不能跳躍,為腿病的必然之象。此為治腿病之要穴。且在取此穴時必須側臥、屈上腿、伸下腿,穴處即出現凹陷,也與環跳之象相符。

31。 風市:風,參諸風穴條。市,集市,貨物集散之處。指穴處易為風邪所集聚,亦為驅散風邪之地也。此處為風邪所常入,亦為治風之常穴。

32。 中瀆:中,指中間。瀆,水之大川。指穴在股外側足太陽、陽明兩經之中,形如大川的大溝中。手足少陽上下同氣,下肢之中瀆與上肢之四瀆也有互相應稱之意。

33。 膝陽關:陽,指人體的外側。關,機關,關節。言穴當膝關節外側的關要之處。稱“膝”者,是區別於腰陽關而言。

34。 陽陵泉:陽陵,指人體外側區域性之隆起處。泉,水從窟穴而出。穴在膝關節外側隆起處腓骨小頭之下方,與陰陵泉對應。

35。 陽交:陽,指陽經與陽氣。交,指交會與交接。為諸陽脈之交會,又與少陽升發之氣相應也。陽交為陽維之郄,又與足太陽、陽明相鄰。《甲乙經》謂其“斜屬三陽分肉間”,為四條陽經之依傍交會。

36。 外丘:外,指外側,又為遺棄之意。丘,丘陵。以穴居本經陽交穴之外側肌肉豐滿如丘處而言。穴在本經直行路徑之外、陽交的外方,如被遺棄,故名。

37。 光明:光,光照。明,明亮。光明、光亮明白與天氣清淨之意。穴用能使頭腦清徹,目見光明也。故光明亦即指雙目而言。功能調少陽之氣,清利頭目,對目病尤有效。故光明即指雙目。雙目為肝膽所主,而光明乃足少陽厥陰之絡穴也。

38。 陽輔:陽,指小腿的外側。輔,輔助,輔骨。言穴居小腿輔骨之前外方也。小腿骨古稱輔骨,內側稱內輔,外側稱外輔。外輔骨又單指今之腓骨。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前方,故名。

39。 懸鐘:懸,懸掛,懸系;又鍾錘與箍架均名懸。鍾是樂器,又為鍾鈴。穴效如懸掛之鐘,又當繫帶腳鈴之處也。懸,通縣,縣者系也。鍾錘名縣,鍾架亦名縣。人老則耳不聰,目不明,故稱“鐘漏俱歇”。即耳不能聽鐘聲,目不能視漏刻。足少陽之脈入耳中,出耳前,穴對耳鳴有顯效。鍾必有縣和懸而能鳴,又象小腿如鍾之懸系和多動少靜也。亦與兒童懸掛腳鈴之處相當,故名。

40。 丘墟:丘,丘陵。墟,同虛,丘墟;山下之基亦名虛。指穴在高大如丘外踝基底方之空軟處。

41。 足臨泣:臨,是監督與治理之意。淚出不止為泣。為足部明目止淚之穴。與頭臨泣的功用有其相近之處,故上下同名。

42。 地五會:地,指地氣,足部。五,同伍,指五趾與地面風寒暑溼相互為伍之諸氣。會,聚會與會合。意為地氣會於足,而五趾亦易為地之諸氣所中也。

43。 俠溪:俠,通挾,通夾。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線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言穴在小四趾夾縫中也。

44。 足竅陰:竅,孔竅。陰,指五臟之陰。為足部對陰竅諸病有關之穴。本穴對咳、喉痺、舌強、口乾、耳聾等病有效,與頭竅陰的功用有其相近之處。足之竅陰與頭之竅陰,更可上下相應矣。對前後陰之陰竅病,當也與有作用。

13

足厥陰肝經

1。 大敦:大,豐富之意。敦,敦厚,土丘。指穴在形如豐厚的土丘處,能平土氣之敦阜。

2。 行間:行,行走。間,間隙,孔竅。人之步趨謂之行,穴當蹠趾關節之間隙中。

3。 太沖:太,至也,極也,高大與尊貴之意。衝,衝要,又通沖,沖和與沖虛之意。太沖,脈名。地居衝要,脈氣盛大,且有寧靜聰明之象。象陰血之充盈盛大。象穴居足部之衝要。穴在足背,與衝陽緊鄰。衝陽因太沖而得名,太沖亦較衝陽為尊貴。

4。 中封:中,指精神,指人身元氣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封,指藏聚,是疆界與富有之意。意其為精神之藏聚,與情志活動有關。中封者乃肝經之氣所聚之處,神與魂之封地也。

5。 蠡溝:蠡,瓢也,又貝殼名。溝,狹長之低窪處。謂穴在形如瓢緣處之溝中也。小腿後方肌肉豐滿,其形如瓢,穴在其下際溝中,固形似而得名。

6。 中都:中,指精神,指人身元氣之根本,又指心神情志,又指中間。都,都會,儲積,又是池的意思,又為統帥之意。中都,古官府名,地名。意為穴當小腿之中,為肝經脈氣之都會與統帥肝經脈氣之郄穴。

7。 膝關:膝,膝部。關,機關,關節。泛指為膝部之機關。

8。 曲泉:曲,彎曲。泉,水從窟穴而出。穴居膝關節屈曲之凹陷處,言經氣深邃如泉也。

9。 陰包:陰,指足三陰經及下腹部。包,包羅,聯絡;又通胞。與足三陰經及下腹諸部俱有包羅聯絡之意。對前陰、下腹以及婦女胞官諸病,均有包羅在內的治療作用。

10。 足五里:足,指下肢。五里,指五臟之裡。意為此乃下肢與五臟在裡諸病有關的孔穴。與手五里及手足三里互相應對。

11。 陰廉:陰,指前陰部。廉,以在胻骨外側,故名為廉。穴當前陰部恥骨下方的邊緣有稜處。

12。 急脈:急,指拘急,急促。脈,指筋脈,動脈。穴在腹股溝動脈搏動應手處,能舒前陰及下腹筋脈拘急諸病。

13。 章門:章,文采貌;山丘上平者亦曰章;又是障的意思。門,為守護與禁要之處。指季肋形如平頂之丘,穴在其下方,為章身之衣與屏障內臟的門戶。

14。 期門:期,指期待,週期。門,出入通達之處。期門,漢代負責守衛的武官名。用以作為肝為將軍之官的比譬,也指為氣血運動週期的出入門戶。經氣的執行古說是三百六十五穴,至此已滿一週矣。

14

督脈

2。 腰俞:腰,指腰部;又同要。俞,見諸俞條。穴居腰部衝要之地,為腰部經氣注輸之處也。

3。 腰陽關:腰,指腰部;又同要。陽,指下焦之陽氣。關,機關,關藏。穴當腰部之要衝,為下焦關藏元氣之窟宅與腰部運動之機關。

4。 命門:命,指生命,重要之意。門,出入通達之處。指其為生氣出入通達與維繫生命之處。穴在兩側腎俞之中,以內外相應而得名。

5。 懸樞:懸,通旋,旋轉,懸起。樞,樞紐,樞要。以穴當人身旋轉樞要之處而得名。

6。 脊中:脊,脊柱,指全部椎體。中,中間,中部。古人以脊柱為二十一節,此正當其中。

7。 中樞:中,中間,中部。樞,樞紐,樞要。指穴當脊椎中部樞要之處。

8。 筋縮:筋,筋脈。縮,攣縮。能治筋脈攣縮與筋脈馳緩諸病,為肝俞之輔助穴。肝主筋。筋縮兩旁為肝俞。用治脊強、目上戴等筋脈抽搐諸病,自為其分內事,而對筋脈馳緩不收者,亦有縮筋之效也。

9。 至陽:至,是最與極的意思。陽,指心陽與背為陽。為陽氣至盛與全身仰賴之處。穴當心後與背脊之中。

10。 靈臺:靈,指神靈,心靈,性靈。臺,高臺與號令之處。靈臺,臺名,星名。此處指心。喻為心神居住與行使職能之處。

11。 神道: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陽氣。道,指大道。意其為胸中之神氣;又指道路。象其地位高顯,如日如心也。神道者,胸中之神氣乃日與心之義也。至謂其平齊心俞,下接靈臺,為心神出入之道路,則其次焉。

12。 身柱:身,指全身。柱,樑柱。穴處為全身支柱之意。穴位上接巔頂,下通背腰,平齊兩肩,居衝要之地,而又樑柱之用也。

13。 陶道:陶,陶丘,陶然。道,道路。指椎體依次高起狀如陶丘,且有舒暢情志的陶然之用。椎體高出於肉,有“陶”之象,依次而下,即為陶之道路矣。

14。 大椎:大,巨大。椎,脊椎。第七頸椎為椎體中之最大者,穴在其下,故名。

15。 啞門:啞,喑啞。門,意為要地。穴當治啞之處,亦為致啞之門。

16。 風府:風,指氣,又指風邪。府,指府庫。指其為風邪最易儲積與治風所宜取之處。後腦與頸項最容易受風邪之侵犯,而其間之諸風穴(風府、風池、風門、翳風、秉風等)也為治療風邪所必須。

17。 腦戶:腦,顱腦。戶,可以透過之處。督脈上行至風府,入屬於腦,此處猶如入腦之門戶。

18。 強間:強,強硬不和也。間,間隙,孔竅,又指中間。穴當頂骨與枕骨結合之中間,能治頭痛項強諸病。

19。 後頂:後,前之對。頂,頭頂。即頭頂最高處之稍後方。

20。 百會:百,百脈,百骸。會,朝會。居一身之最高,百脈百骸皆仰望朝會,如天之北辰北極也。

21。 前頂:前,後之對。頂,頭頂。即頭頂最高處之稍前方。

22。 囟會:囟,囟門。會,聚會。指為經氣在囟部聚會之處。額骨上方與頂骨連合處,古稱為囟或囟門。

23。 上星:上,指頭部。星,指精氣。穴在前頭部正中,正為陽精所聚之處。穴居頭上,精英四照,故又名神堂、明堂。

24。 神庭:神,指腦之元神。庭,宮庭,庭堂。意為此乃腦神所居之高貴處也。

25。 素髎:素,白色與高潔之意。髎,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指鼻尖地位尊貴,且在養生靜坐時此處能出現白影之謂。穴居準頭,地小而位高,有素王之義。

26。 水溝:水,指水液,涕水。溝,狹長之低窪處。穴在鼻柱下,人中溝中央,近鼻孔處,為鼻水所流注,且能治水病,故名。

27。 兌端:兌,同銳;又洞穴也,卦也。端,頂端。穴在上唇頂端,口腔這一大洞口之上方,故名。

28。 齗交:齗,亦作齦,齒根之肉。交,交合,交接。穴在齒齦與上唇內方之接合處,且為任督二脈之交會,故名。

15

任脈

1。 會陰:會,聚會,會合。陰,指陰氣,陰部,下部。穴當下腹最低處前後陰之間,為陰氣之所聚會,又為任督衝三脈之會合,故名。

2。 曲骨:曲骨,古解剖名。穴在曲骨上緣,骨穴同名。恥骨上緣其形彎曲,故古稱為曲骨或屈骨。穴正當曲骨上緣之中央,即名為曲骨,一名為屈骨。

3。 中極:中,指人身上下之中,根本與內部。極,指方位;又最也,與急通,也與其能治下腹內急不通諸病有關。言穴居人身之中,為元氣之根本與最為重要之處,且能治內急不通諸病。

4。 關元:關,指關藏,關閉,機關。元,指元氣。意為下焦元陰元陽關藏出入之所。

5。 石門:石,指堅硬與不能生長谷物之處。門,出入通達之處。石門,地名,山名。謂其能絕生育與可治腹部堅硬如石之病。此正為治療石瘕之門戶也。

6。 氣海:氣,指人身的元氣與各種氣病。海,是廣大深遠之意。穴處為人身生氣之海,且能主一身之氣疾。因此人身之生氣是出於臍下,充塞周身。上下相應,氣有泉源,自然川流不息矣。

7。 陰交:陰,指陰陽與陰經。交,指交會與交接。為人身上下之氣交接之處,又為足少陰與任、衝三脈之交會。人身上下平臍分之,穴居臍下一寸,至此陰陽之氣已相交接矣。足少陰與任衝之脈也在此互相交會。陰交可能是從“交陰”轉變而來。

8。 神闕:神,指人之元神與臍神。闕,宮闕,門觀;又同缺。意為元神出入之處與所居之宮闕。臍神亦指人身之元神。臍為腹之缺,故神闕有如元神出入之缺口。

9。 水分:水,指水液,水氣。分,指分別,分利。功能分清濁,通水道,而主液所生病,故名。穴下為小腸之所處。清濁不分,溏瀉洩利者,收效甚捷。

10。 下脘:下,相對於上、中而言。脘,胃也。穴當胃之下方也。

11。 建裡:建,建立,建樹,強健。又順流而下亦謂之建。言其可以建立中焦之裡氣,水谷亦由此入腹裡也。穴當水谷流入於胃裡所由之處,而中焦之裡氣亦得以建立,臟腑因之而強健,有如建中湯矣。

12。 中脘:指穴當胃體的中部,相對於上脘及下脘而言。

13。 上脘:指穴當胃體的上部。相對於下脘及中脘而言。

14。 巨闕:巨,巨大。闕,宮闕,門觀;又同缺。巨闕,劍名。胸骨其形似劍,穴當其端;又為上腹之巨大凹陷處。

15。鳩尾:指穴當形如鳩鳥尾部之處,且如鳩鳥之能治噎膈反胃也。胸骨柄如鳥頭,體如鳥身,兩側肋骨如鳥翼。穴當胸骨劍突(蔽骨)形如鳥尾之處,內通胃脘,且因鳩能治噎取名鳩尾,象形而又志用。

16。 中庭:中,中間。庭,宮庭,庭堂。言穴居玉堂之下,胸腹之間,猶如堂中之庭也。天子佈政之宮為明堂,明堂之中為中庭。

17。 膻中:羶,同袒。中,指胸中。膻中,心包絡名。袒胸露乳,此處又正當其中。穴為心包之募,內外相應也。位於兩乳之中,必須袒胸而取,此膻中之又一義也。

18。 玉堂:玉,金玉、貴重之意。堂,是高大明敞的居室。玉堂為宮殿之美稱,又泛指富貴之家,借喻其地位之高貴。玉堂,漢代殿名。未央宮、建章宮內皆有玉堂。指宮殿之華麗。其上方為紫宮,下通中庭,乃宮殿中之庭堂也。

19。 紫宮:紫,尊貴的顏色。宮,王者之所居。紫宮,帝王的居室。指穴下為心君常居之處。與靈臺前後相對,更見其地位之高貴。為心主之宮城。

20。 華蓋:華,同花,華麗。蓋,覆蓋,傘蓋。華蓋,星名,又是帝王出入的寶傘。肺亦名華蓋,象其覆於心上也。以形象和位置而得名

21。 璇璣:璇,同旋。璣,同機。璇璣,星名,又是古代觀察天文的儀器。指其為旋轉為樞機,象喉骨之轉動。璇璣乃北斗星中天璇天機之合稱,適當喉骨轉動之下方也。

22。 天突:天,指天氣及人身之上部。突,指灶突(即煙囪)。天氣通於肺,穴處猶如肺氣出入之灶突也。喉頭既為清氣所入,更為濁氣之所出。天突之名至為允當。

23。 廉泉:廉,見上下廉條。泉,見各泉穴條。廉泉,水名。穴當喉結上緣有稜之處,有如吐液之泉源。為唾液所聚之處。

24。 承漿:承,承受,奉承,承擔。漿,口中之漿水。指其可以承受口中之漿水而言。穴之內方常為唾液之所聚,故本穴又名天池、懸漿。

14經絡動態圖

一、手太陰肺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

。中府:在胸外側部,雲門下1寸,平第一肋間隙處,距前正中線6寸。《針灸甲乙經》: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陷者中,動脈應手,仰而取之

2。雲門:在胸外側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鎖骨下窩凹陷處,距前正中線6寸。《針灸甲乙經》:在巨骨下,氣戶兩傍各二寸陷者中,動脈應手。

3。天府: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針灸甲乙經》: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中。

4。俠白: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針灸甲乙經》:在天府下,去肘五寸。

5。尺澤:在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肘中橫紋上動脈。

6。孔最:在前臂掌面橈側,當尺澤與太淵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針灸甲乙經》:去腕七寸。

7。列缺:在前臂橈側緣,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當肱橈肌與拇長展肌腱之間。簡便取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針灸甲乙經》:去腕上一寸五分。

8。經渠:在前臂掌面橈側,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凹陷處,腕橫紋上1寸。《針灸甲乙經》:寸口陷者中。

9。太淵:在腕掌側橫紋橈側,橈動脈搏動處。《針灸甲乙經》:掌後陷者中。

10。魚際:在手拇指本節(第1掌指關節)後凹陷處,約當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手大指本節後內側散脈中。

11。少商:在手拇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手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二、手陽明大腸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商陽:在手食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手大指次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2。二間:微握拳,當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前橈側凹陷中。《針灸甲乙經》:手大指次指本節前內側陷者中。

3。三間:微握拳,在手食指本節(第2掌指關節)後,橈側凹陷處。《針灸甲乙經》:手大指次指本節後內側陷者中。

4。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簡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是穴。《針灸甲乙經》:手大指次指歧骨間。

5。陽溪:在腕背橫紋橈側,手拇指向上翹時,當拇短伸肌腱與拇長伸肌腱之間的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腕中上側兩筋間陷者中。

6。偏歷: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處。《針灸甲乙經》:腕後三寸。

7。溫溜:屈肘,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處。《針灸甲乙經》:腕後,少士五寸,大士六寸。

8。下廉: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4寸處。《針灸甲乙經》:輔骨下去上廉一寸。

9。上廉: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3寸處。《針灸甲乙經》:在三里下一寸。

10。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處。《針灸甲乙經》:曲池下二寸。

11。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針灸甲乙經》:在肘外輔骨肘骨之中……以手按胸取之。

12。肘髎:在臂外側,屈肘,曲池上方1寸,當肱骨邊緣處。《針灸甲乙經》:肘大骨外廉陷者中。

13。手五里:在臂外側,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3寸處。《針灸甲乙經》:在肘上三寸,行向裡大脈中央。

14。臂臑: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七寸處。《針灸甲乙經》:在肘上七寸,肉端。

15。肩髃:在臂外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肩端兩骨間。

16。巨骨:在肩上部,當鎖骨肩峰端與肩胛岡之間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肩端上行兩叉骨間陷者中。

17。天鼎: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後緣,當結喉旁,扶突與缺盆連線中點。《針灸甲乙經》:在缺盆上,直扶突,氣舍後一寸五分。

18。扶突:在頸外側部,結喉旁,當胸鎖乳突肌前、後緣之間。《針灸甲乙經》:在人迎後一寸五分。

19。口禾髎:在上唇部,鼻孔外緣直下,平水溝穴。《針灸甲乙經》:在直鼻孔下,俠水溝傍五分。

20。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針灸甲乙經》:在禾髎上,鼻孔旁。

三、足陽明胃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承泣: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眼球與眶下緣之間。《針灸甲乙經》: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

2。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當眶下孔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目下一寸。

3。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緣處,當鼻唇溝外側。《針灸甲乙經》:俠鼻孔傍八分,直瞳子。

4。地倉:在面部,口角外側,上直對瞳孔。《針灸甲乙經》:俠口傍四分。

5。大迎:在下頜角前方,咬肌附著部前緣,當面動脈搏動處。《針灸甲乙經》:曲頰前一寸三分,骨陷者中動脈。

6。頰車:在面頰部,下頜角前上方約1橫指,當咀嚼時咬肌隆起,按之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耳下曲頰端陷者中,開口有孔。

7。下關:在面部耳前方,當顴弓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空下廉,合口有孔,張口即閉。

8。頭維:在頭側部,當額角髮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4。5寸。《針灸甲乙經》:在額角髮際俠本神兩旁,各一寸五分。

9。人迎:在頸部,喉結旁1。5寸處,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針灸甲乙經》:在頸大脈動應手,俠結喉。

10。水突:在頸部,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當人迎與氣舍連線的中點。《針灸甲乙經》: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

11。氣舍:在頸部,當鎖骨內側端的上緣,胸鎖乳突肌的胸骨頭與鎖骨頭之間。《針灸甲乙經》:在頸,直人迎下,俠天突陷者中。

12。缺盆:在鎖骨上窩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肩上橫骨陷者中。

13。氣戶:在胸部,當鎖骨中點下緣,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巨骨下輸府兩傍各二寸陷者中。

14。庫房: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5。屋翳: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庫房下一寸六分。

16。膺窗: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屋翳下一寸六分。

17。乳中: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中央,距前正中線4寸。

18。乳根:在胸部,當乳頭直下,乳房根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乳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9。不容: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幽門傍各一寸五分。

20。承滿: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不容下一寸。

21。梁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承滿下一寸。

22。關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梁門下,太乙上。

23。太乙: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關門下一寸。

24。滑肉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1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太乙下一寸。

25。天樞:在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針灸甲乙經》:去肓俞一寸五分,俠臍兩旁各二寸陷者中。

26。外陵: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天樞下,大巨上。

27。大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距前正中線2寸。

28。水道: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距前正中線2寸。

29。歸來: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距前正中線2寸。

30。氣衝:在腹股溝稍上方,當臍中下5寸,距前正中線2寸。《針灸甲乙經》: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動脈應手。

31。髀關: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平臀橫紋。《針灸甲乙經》:在膝上伏兔後,交分中。

32。伏兔: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6寸。《針灸甲乙經》:在膝上六寸,起肉間。

33。陰市: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3寸。《針灸甲乙經》: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

34。梁丘:屈膝,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髕底上2寸。《針灸甲乙經》:在膝上二寸兩筋間。

35。犢鼻: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膝髕下胻上,俠解大筋中。

36。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針灸甲乙經》:在膝下三寸,胻外廉。

37。上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6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針灸甲乙經》:在三里下三寸。

38。條口: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8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針灸甲乙經》:在下廉上一寸。

39。下巨虛: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9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針灸甲乙經》:在上廉下三寸。

40。豐隆:在小腿前外側,當外踝尖上8寸,條口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針灸甲乙經》:在外踝上八寸,下廉胻外廉陷者中。

41。解溪: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處,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針灸甲乙經》:在衝陽後一寸五分,腕上陷者中。

42。衝陽:在足背最高處,當拇長伸肌腱和趾長伸肌腱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針灸甲乙經》:在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上,去陷谷三寸。

43。陷谷:在足背,當第2、3蹠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次指外間,本節後陷者中,去內庭二寸。

44。內庭:在足背當第2、3趾縫間的紋頭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

45。厲兌:在足第2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四、足太陰脾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隱白: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端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2。大都: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本節後陷者中。

3。太白: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蹠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內側核骨下陷者中。

4。公孫: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蹠骨基底部的前下方。《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本節後一寸。

5。商丘: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下微前陷者中。

6。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針灸甲乙經》: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

7。漏谷: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針灸甲乙經》: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

8。地機: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針灸甲乙經》:在膝下五寸。

9。陰陵泉: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膝下內側輔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

10。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簡便取穴法: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仿此。《針灸甲乙經》:在膝臏上內廉白肉際二寸中。

11。箕門: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衝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針灸甲乙經》:在魚腹上越兩筋間,動脈應手。

12。衝門: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針灸甲乙經》:上去大橫五寸,在府舍下橫骨兩端,約文中動脈。

13。府舍: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衝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腹結下三寸。

14。腹結:大橫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大橫下一寸三分。

15。大橫:在腹中部,與臍平,距臍中4寸。《針灸甲乙經》:在腹哀下三寸,直臍旁。

16。腹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針灸甲乙經》:在日月下一寸五分。

17。食竇:在胸外側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針灸甲乙經》:在天溪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8。天溪:在胸外側部,當第4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針灸甲乙經》:在胸鄉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9。胸鄉:在胸外側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針灸甲乙經》:在周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0。周榮:在胸外側部,當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針灸甲乙經》:在中府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1。大包: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針灸甲乙經》:在淵腋下三寸。

五、手少陰心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極泉: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針灸甲乙經》:在腋下筋間動脈入胸中。

2。青靈:在臂內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側溝中。《針灸甲乙經》:在肘上三寸,伸肘舉臂取之。

3。少海:屈肘,當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肘內廉節後陷者中,動脈應手。

4。靈道: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針灸甲乙經》:在掌後一寸五分。

5。通裡: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針灸甲乙經》:在腕後一寸。

6。陰郄: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針灸甲乙經》:在掌後脈中,去腕五分。

7。神門:在腕部,腕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掌後兌骨之端陷者中。

8。少府: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針灸甲乙經》:在小指本節後陷者中,直勞宮。

9。少衝:在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手小指內廉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六、手太陽小腸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少澤:在小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者中。

2。前谷: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前的掌指橫紋頭赤白肉際。《針灸甲乙經》: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

3。後溪:在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針灸甲乙經》:在手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

4。腕骨:在手掌尺側,當第5掌骨基底與鉤骨之間的凹陷處,赤白肉際。《針灸甲乙經》:在手外側腕前,起骨下陷者中。

5。陽穀:在手腕尺側,當尺骨莖突與三角骨之間的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手外側腕中,兌骨下陷者中。

6。養老:在前臂背面尺側,當尺骨小頭近端橈側凹緣中。《針灸甲乙經》:在手踝骨上一空,腕後一寸陷者中。

7。支正:在前臂背面尺側,當陽谷與小海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5寸。《針灸甲乙經》:在腕後五寸。

8。小海:在肘內側,當尺骨鷹嘴與肱骨內上髁之間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肘內大骨外,去肘端五分陷者中,屈肘乃得之。

9。肩貞:在肩關節後下方,臂內收時,腋後紋頭上1寸。《針灸甲乙經》:在肩曲胛下,兩骨解間,肩髃後陷者中。

10。臑俞: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肩臑後大骨下胛上廉陷者中。

11。天宗:在肩胛部,當崗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針灸甲乙經》:在秉風后大骨下陷者中。

12。秉風:在肩胛部,崗上窩中央,天宗直上,舉臂有凹陷處。《針灸甲乙經》:俠天髎,在外肩上小髃骨後,舉臂有空。

13。曲垣:在肩胛部,崗上窩內側端,當臑俞與第2胸椎棘突連線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肩中央曲胛陷者中,按之動脈應手。

14。肩外俞: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

15。肩中俞:在背部,當第7頸椎棘突下,旁開2寸。《針灸甲乙經》:在肩胛內廉,去脊二寸陷者中。

16。天窗:在頸外側部,胸鎖乳突肌的後緣,扶突後,與喉結相平。《針灸甲乙經》:在曲頰下,扶突後,動脈應手陷者中。

17。天容:在頸外側部,當下頜角的後方,胸鎖乳突肌的前緣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耳下曲頰後。

18。顴髎:在面部,當目外眥直下,顴骨下緣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面鳩骨下廉,陷者中。

19。聽宮:在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方,張口時呈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耳中如珠子大,明如赤小豆。

七、足太陽膀胱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睛明:在面部,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目內眥外。

2。攢竹:在面部,當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針灸甲乙經》:在眉頭陷者中。

3。眉衝:在頭部,當攢竹直上入髮際0。5寸,神庭與曲差連線之間。

4。曲差: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旁開1。5寸,即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1/3與中1/3交點。《針灸甲乙經》:俠神庭兩旁各一寸五分,在髮際。

5。五處: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督脈旁,去上星一寸五分。

6。承光: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5寸。

7。通天: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4寸,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承光後一寸五分。

8。絡卻: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5寸,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通天后一寸五分。

9。玉枕:在後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旁開1。3寸平枕外隆凸上緣的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絡卻後七分,俠腦戶傍一寸三分,起肉枕骨入髮際三寸。

10。天柱:在項部大筋(斜方肌)外緣之後髮際凹陷中,約當後髮際正中旁開1。3寸。《針灸甲乙經》:在俠項後髮際,大筋外廉陷者中。

11。大杼:在背部,當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項第一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陷者中。

12。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3。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4。厥陰俞: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15。心俞: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6。督俞: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17。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18。肝俞: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19。膽俞: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20。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1。胃俞: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五分。

22。三焦俞: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三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3。腎俞: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四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4。氣海俞:在腰部,當第3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25。大腸俞: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六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6。關元俞:在腰部,當第5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27。小腸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1骶後孔。《針灸甲乙經》:在第十八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8。膀胱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2骶後孔。《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九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29。中膂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3骶後孔。《針灸甲乙經》:在第二十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30。白環俞:在骶部,當骶正中嵴旁1。5寸,平第4骶後孔。《針灸甲乙經》:在第二十一椎下,兩傍各一寸五分。

31。上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與中線之間,適對第1骶後孔處。《針灸甲乙經》:在第一空,腰髁下一寸,俠脊陷者中。

32。次髎:在骶部,當髂後上棘內下方,適對第2骶後孔處。《針灸甲乙經》:在第二空,俠脊陷者中。

33。中髎:在骶部,當次髎下內方,適對第3骶後孔處。《針灸甲乙經》:在第三空,俠脊陷者中。

34。下髎:在骶部,當中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處。《針灸甲乙經》:在第四空,俠脊陷者中。

35。會陽:在骶部,尾骨端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陰尾骨兩旁。

36。承扶:在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37。殷門:在大腿後面,當承扶與委中的連線上,承扶下6寸。《針灸甲乙經》:在肉郄(承扶的別名)下六寸。

38。浮郄:在膕橫紋外側端,委陽上1寸,股二頭肌腱的內側。《針灸甲乙經》:在委陽上一寸,屈膝得之。

39。委陽:在膕橫紋外側端,當股二頭肌腱的內側。《針灸甲乙經》:出於膕中外廉兩筋間。

40。委中: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針灸甲乙經》:在膕中央約文中動脈。

41。附分: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二椎下,附項內廉,兩旁各三寸。

42。魄戶: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

43。膏肓:在背部,當第4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44。神堂:在背部,當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45。譩譆:在背部,當第6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肩膊內廉,俠第六椎下,兩傍各三寸,以手痛按之,病者言,是穴。

46。膈關: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七椎下,兩傍各三寸陷者中。

47。魂門: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48。陽綱:在背部,當第10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49。意舍: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0。胃倉: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1。肓門:在腰部,當第1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三椎下,兩旁各三寸。

52。志室:在腰部,當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3。胞肓:在臀部,平第2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4。秩邊:在臀部,平第4骶後孔,骶正中嵴旁開3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二十一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

55。合陽:在小腿後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委中下2寸。《針灸甲乙經》:在膝約文中央下二寸。

56。承筋:在小腿後面,當委中與承山的連線上,腓腸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針灸甲乙經》:在腨腸中央陷者中。

57。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崑崙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兌腨腸下分肉間陷者中。

58。飛揚:在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直上七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七寸。

59。跗陽:在小腿後面,外踝後,崑崙穴直上3寸。《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太陽前,少陽後,筋骨間。

60。崑崙:在足部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後,跟骨上陷中,細脈動應手。

61。僕參:在足外側部,外踝後下方,崑崙直下,跟骨外側,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

62。申脈: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下陷者中,容爪甲許。

63。金門:在足外側部,當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下。

64。京骨:在足外側部,第5蹠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外側大骨下,赤白肉際陷者中,按而得之。

65。束骨: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蹠趾關節)的後方,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後陷者中。

66。足通谷:在足外側,足小趾本節(第5蹠趾關節)的前方,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外側,本節前陷者中。

67。至陰:在足小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

八、足少陰腎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湧泉: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針灸甲乙經》:在足心陷者中,屈足卷指宛宛中。

2。然谷: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者中。

3。太溪: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後跟骨上,動脈陷者中。

4。大鐘:在足內側,內踝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跟後衝中。

5。水泉: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太溪直下1寸,跟骨結節的內側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去太溪下一寸,在足內踝下。

6。照海: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下一寸。

7。復溜:在小腿內側,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二寸陷者中。

8。交信:在小腿內側,當太溪直上2寸,復溜前0。5寸,脛骨內側緣的後方。《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二寸,少陰前,太陰後,筋骨間。

9。築賓:在小腿內側,當太溪與陰谷的連線上,太溪上5寸,腓腸肌肌腹的內下方。《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腨分中。

10。陰谷:在膕窩內側,屈膝時,當半腱肌肌腱與半膜肌肌腱之間。《針灸甲乙經》:在膝下內輔骨後,大筋之下,小筋之上,按之應手,屈膝得之。

11。橫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大赫下一寸。

12。大赫: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氣穴下一寸。

13。氣穴:在下腹部,當臍中下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四滿下一寸。

14。四滿:在下腹部,當臍中下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中注下一寸。

15。中注:在下腹部,當臍中下1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肓俞下五分。

16。肓俞:在腹中部,當臍中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商曲下一寸,直臍傍五分。

17。商曲: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石關下一寸。

18。石關: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陰都下一寸。

19。陰都: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通谷下一寸。

20。腹通谷:在上腹部,當臍中上5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幽門下一寸陷者中。

21。幽門: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針灸甲乙經》:在巨闕兩傍各五分陷者中。

22。步廊:在胸部,當第5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針灸甲乙經》:在神封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3。神封: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針灸甲乙經》: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4。靈墟:在胸部,當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針灸甲乙經》:在神藏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5。神藏:在胸部,當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針灸甲乙經》:在彧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6。彧中:在胸部,當第1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針灸甲乙經》:在俞府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7。俞府:在胸部,當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針灸甲乙經》:在巨骨下,去璇璣傍各二寸陷者中。

九、手厥陰心包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天池:在胸部,當第4肋間隙,乳頭外1寸,前正中線旁開5寸。《針灸甲乙經》:在乳後一寸,腋下三寸。

2。天泉:在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2寸,肱二頭肌的長、短頭之間。《針灸甲乙經》:在曲腋下,去臂二寸,舉臂取之。

3。曲澤:在肘橫紋中,當肱二頭肌腱的尺側緣。《針灸甲乙經》:在肘內廉下陷者中,屈肘得之。

4。郄門: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5寸。《針灸甲乙經》:去腕五寸。

5。間使: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3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針灸甲乙經》:在掌後三寸,兩筋間陷者中。

6。內關:在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針灸甲乙經》:在掌後去腕二寸。

7。大陵: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針灸甲乙經》:在掌後兩筋間陷者中。

8。勞宮:在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於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處。《針灸甲乙經》:在掌中央動脈中。

9。中衝:在手中指末節尖端中央。《針灸甲乙經》: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陷者中。

十、手少陽三焦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關衝:在手環指末節尺側,距指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手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2。液門:在手背部,當第4、5指間,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在小指次指間陷者中。

3。中渚:在手背部,當環指本節(掌指關節)的後方,第4、5掌骨間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

4。陽池:在腕背橫紋中,當指總伸肌腱的尺側緣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手錶腕上陷者中。

5。外關: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2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針灸甲乙經》:在腕後二寸陷者中。

6。支溝: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腕背橫紋上3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針灸甲乙經》:在腕後三寸兩骨之間陷者中。

7。會宗:在前臂背側,當腕背橫紋上3寸,支溝尺側,尺骨的橈側緣。《針灸甲乙經》:在腕後三寸空中。

8。三陽絡: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上4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針灸甲乙經》:在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

9。四瀆: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針灸甲乙經》: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

10。天井: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1寸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肘外大骨之後,兩筋間陷者中,屈肘得之。

11。清冷淵:在臂外側,屈肘時,當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針灸甲乙經》:在肘上一寸,伸肘舉臂取之。

12。消濼:在臂外側,當清冷淵與臑會連線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肩下臂外,開腋斜肘分下胻。

13。臑會: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的連線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針灸甲乙經》:在臂前廉,去肩頭三寸。

14。肩髎:在肩部,肩髃後方,當臂外展時,於肩峰後下方呈現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肩端臑上,斜舉臂取之。

15。天髎:在肩胛部,肩井與曲垣的中間,當肩胛骨上角處。《針灸甲乙經》:在肩缺盆中上,毖骨之間陷者中。

16。天牖:在頸側部,當乳突的後下方,平下頜角,胸鎖乳突肌的後緣。《針灸甲乙經》:在頸筋間,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

17。翳風:在耳垂後方,當乳突與下頜角之間的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後陷者中,按之引耳中。

18。瘛脈:在頭部,耳後乳突中央,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中、下1/3的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耳本後雞足青絡脈。

19。顱息:在頭部,當角孫與翳風之間,沿耳輪連線的上、中1/3的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後間青絡脈。

20。角孫:在頭部,折耳廓向前,當耳尖直上入髮際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廓中間上,開口有孔。

21。耳門:在面部,當耳屏上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後緣,張口有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

22。耳和髎:在頭側部,當鬢髮後緣,平耳廓根之前方,顳淺動脈的後緣。《針灸甲乙經》:在耳前兌發下橫動脈。

23。絲竹空:在面部,當眉梢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眉後陷者中。

十一、足少陽膽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瞳子髎:在面部,目外眥旁,當眶外側緣處。《針灸甲乙經》:在目外去眥五分。

2。聽會: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突的後緣,張口有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前陷者中,張口得之,動脈應手。

3。上關:在耳前,下關直下,當顴弓的上緣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前上廉起骨端,開口有孔。

4。頷厭: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曲周顳顬上廉。

5。懸顱: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曲周顳顬中。

6。懸釐:在頭部鬢髮上,當頭維與曲鬢弧形連線的上3/4與下1/4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曲周顳顬下廉。

7。曲鬢:在頭部,當耳前鬢角髮際後緣的垂線與耳尖水平線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耳上入髮際,曲隅陷者中,鼓頷有空。

8。率谷:在頭部,當耳尖直上入髮際1。5寸,角孫直上方。《針灸甲乙經》:在耳上入髮際一寸五分。

9。天衝:在頭部,當耳根後緣直上入髮際2寸,率谷後0。5寸。《針灸甲乙經》:在耳上如前三分。

10。浮白: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衝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1/3與上1/3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後入髮際一寸。

11。頭竅陰: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上方,天衝與完骨的弧形連線的中1/3與下1/3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完骨上,枕骨下,搖動應手。

12。完骨:在頭部,當耳後乳突的後下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耳後,入髮際四分。

13。本神:在頭部,當前髮際上0。5寸,神庭旁開3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內2/3與外1/3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曲差兩傍各一寸五分,在髮際。

14。陽白: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針灸甲乙經》:在眉上一寸直瞳子。

15。頭臨泣:在頭部,當瞳孔直上入前髮際0。5寸,神庭與頭維連線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當目上眥直入髮際五分陷者中。

16。目窗:在頭部,當前髮際上1。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針灸甲乙經》:在臨泣後一寸。

17。正營:在頭部,當前髮際上2。5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針灸甲乙經》:在目窗後一寸。

18。承靈:在頭部,當前髮際上4寸,頭正中線旁開2。25寸。《針灸甲乙經》:在正營後一寸五分。

19。腦空:在頭部,當枕外隆凸的上緣外側,頭正中線旁開2。25寸,平腦戶。《針灸甲乙經》:在承靈後一寸五分,俠玉枕骨下陷者中。

20。風池: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顳顬後髮際陷者中。

21。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針灸甲乙經》:在肩上陷者中,缺盆上,大骨前。

22。淵腋:在側胸部,舉臂,當腋中線上,腋下3寸,第4肋間隙中。《針灸甲乙經》:在腋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取之。

23。輒筋:在側胸部,淵腋前1寸,平乳頭,第4肋間隙中。《針灸甲乙經》:在腋下三寸,復前行一寸,著脅。

24。日月: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針灸甲乙經》:在期門下一寸五分。

25。京門:在側腰部,章門後1。8寸,當12肋骨遊離端的下方。《針灸甲乙經》:在監骨下腰中挾脊,季脅下一寸八分。

26。帶脈:在側腹部,章門下1。8寸,當第11肋骨遊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針灸甲乙經》:在季脅下一寸八分。

27。五樞: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方,橫平臍下3寸處。《針灸甲乙經》:在帶脈下三寸。

28。維道:在側腹部,當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樞前下0。5寸。《針灸甲乙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

29。居髎:在髖部,當,髂前上棘與股骨大轉子最凸點連線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章門下八寸三分,監骨上陷者中。

30。環跳:在股外側部,側臥屈股,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三分之一與中三分之一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髀樞中,側臥伸下足,屈上足取之。

31。風市: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膕橫紋上7寸。或直立垂手時,中指尖處。

32。中瀆:在大腿外側,當風市下2寸,或膕橫紋上5寸,股外肌與股二頭肌之間。《針灸甲乙經》:在髀骨外,膝上五寸,分肉間陷者中。

33。膝陽關:在膝外側,當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陽陵泉上三寸,犢鼻外陷者中。

34。陽陵泉:在小腿外側,當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膝下一寸,胻外廉陷者中。

35。陽交: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後緣。《針灸甲乙經》:在外踝上七寸,斜屬三陽分肉間。

36。外丘: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針灸甲乙經》:在外踝上七寸。

37。光明: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五寸。

38。陽輔: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稍前方。《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絕骨端,如前三分,去丘墟七寸。

39。懸鐘: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上三寸,動者脈中。

40。丘墟:在外踝的前下方,當趾長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外踝下如前陷者中,去臨泣三寸。

41。足臨泣: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蹠趾關節)的後方,小趾伸肌腱的外側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去俠溪一寸五分。

42。地五會: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蹠趾關節)的後方,第4、5趾骨之間,小趾伸肌腱的內側緣。《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後間陷者中。

43。俠溪:在足背外側,當第4、5趾間,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者中。

44。足竅陰:在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

十二、足厥陰肝經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大敦:在足大指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端,去爪甲如韭葉及三毛中。

2。行間:在足背側,當第1、2趾間,趾蹼緣的後方赤白肉際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間動脈應手陷者中。

3。太沖:在足背側,當第1、2蹠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大指本節後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

4。中封: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前一寸,仰足取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

5。蠡溝: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5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針灸甲乙經》:在足內踝上五寸。

6。中都: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7寸,脛骨內側面的中央。《針灸甲乙經》:在內踝上七寸胻中,與少陰相直。

7。膝關: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髁的後下方,陰陵泉後1寸,腓腸肌內側頭的上部。《針灸甲乙經》:在犢鼻下二寸陷者中。

8。曲泉: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緣凹陷處。《針灸甲乙經》:膝內輔骨下,大筋上、小筋下陷者中,屈膝得之。

9。陰包:在大腿內側,當股骨上髁上4寸,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針灸甲乙經》:在膝上四寸,股內廉兩筋間。

10。足五里: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3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針灸甲乙經》:在陰廉下,去氣衝三寸,陰股中動脈。

11。陰廉:在大腿內側,當氣衝直下2寸,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針灸甲乙經》:在羊矢下,去氣衝二寸動脈中。

12。急脈:在恥骨結節的外側,當氣衝外下腹股溝股動脈搏動處,前正中線旁開2。5寸。《素問》王冰注:在陰上兩旁,相去二寸半。

13。章門:在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針灸甲乙經》:在大橫外,直臍季脅端。

14。期門:在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針灸甲乙經》:在第二肋端,不容傍各一寸五分,上直兩乳。

十三、任脈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會陰:在會陰部,男性當陰囊根部與肛門連線的中點,女性當大陰唇後聯合與肛門連線的中點。《針灸甲乙經》:在大便前小便後兩陰之間。

2。曲骨:在下腹部,當前正中線上,恥骨聯合上緣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橫骨上,中極下一寸,毛際陷者中,動脈應手。

3。中極: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針灸甲乙經》:在臍下四寸。

4。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3寸。《針灸甲乙經》:在臍下三寸。

5。石門: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2寸。《針灸甲乙經》:在臍下二寸。

6。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5寸。《針灸甲乙經》:在臍下一寸五分。

7。陰交: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1寸。《針灸甲乙經》:在臍下一寸。

8。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針灸甲乙經》:臍中。

9。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1寸。《針灸甲乙經》:在下脘下一寸,臍上一寸。

10。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2寸。《針灸甲乙經》:在建裡下一寸。

11。建裡: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針灸甲乙經》:在中脘下一寸。

12。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針灸甲乙經》:在上脘下一寸,居心蔽骨與臍之中。

13。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5寸。《針灸甲乙經》:在巨闕下一寸,去蔽骨三寸。

14。巨闕: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針灸甲乙經》:在鳩尾下一寸。

15。鳩尾: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胸劍結合部下1寸。《針灸甲乙經》:在臆前敝骨下五分。

16。中庭: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5肋間,即胸劍結合部。《針灸甲乙經》:在膻中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7。膻中: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針灸甲乙經》:在玉堂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8。玉堂: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3肋間。《針灸甲乙經》:在紫宮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19。紫宮: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2肋間。《針灸甲乙經》:在華蓋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20。華蓋: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1肋間。《針灸甲乙經》:在璇璣下一寸陷者中。

21。璇璣:在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天突下1寸。《針灸甲乙經》:在天突下一寸中央陷者中。

22。天突: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胸骨上窩中央。《針灸甲乙經》:在頸結喉下二寸,中央宛宛中。

23。廉泉:在頸部,當前正中線上,結喉上方,舌骨下緣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頷下,結喉上,舌本下。

24。承漿: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頤前下唇之下。

十四、督脈穴位定位

360多個穴位速記+14經絡動態圖,乾貨快收藏!

1。長強:在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脊骶端。

2。腰俞:在骶部,當後正中線上,適對骶管裂孔。《針灸甲乙經》:在第二十一椎節下間。

3。腰陽關: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素問》王冰注:在第十六椎節下間。

4。命門: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十四椎節下間。

5。懸樞: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三椎節下間。

6。脊中: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第十一椎節下間。

7。中樞: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素問》王冰注:在第十椎節下間。

8。筋縮: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第九椎節下間。

9。至陽: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第七椎節下間。

10。靈臺: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素問》王冰注:在第六椎節下間。

11。神道: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第五椎節下間。

12。身柱: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第三椎節下間。

13。陶道:在背部,當後正中線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大椎節下間。

14。大椎:在後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針灸甲乙經》:在第一椎上陷者中。

15。啞門: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0。5寸。《針灸甲乙經》:在項後髮際宛宛中。

16。風府:在項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項上入髮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其肉立下。

17。腦戶:在頭部,後髮際正中直上2。5寸,風府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緣凹陷處。《針灸甲乙經》:在枕骨上,強間後一寸五分。

18。強間:在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4寸(腦戶上1。5寸)。《針灸甲乙經》:在後頂後一寸五分。

19。後頂:在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5。5寸(腦戶上3寸)。《針灸甲乙經》:在百會後一寸五分,枕骨上。

20。百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針灸甲乙經》:在前頂後一寸五分,頂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

21。前頂: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3。6寸(百會前1。5寸)。《針灸甲乙經》:在囟會後一寸五分,骨間陷者中。

22。囟會: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2寸(百會前3寸)。《針灸甲乙經》:在上星後一寸,骨間陷者中。

23。上星: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1寸。《針灸甲乙經》:在顱上,直鼻中央,入髮際一寸陷者中,可容豆。

24。神庭: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0。5寸。《針灸甲乙經》:在髮際,直鼻。

25。素髎:在面部,當鼻尖的正中央。《針灸甲乙經》:在鼻柱上端。

26。水溝:在面部,當人中溝的上1/3與中1/3交點處。《針灸甲乙經》:在鼻柱下人中。

27。兌端:在面部,當上唇的尖端,人中溝下端的面板與唇的移行部。《針灸甲乙經》:在唇上端。

28。齦交:在上唇內,唇繫帶與上齒齦的相接處。《針灸甲乙經》:在唇內齒上齦縫中。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