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老聽說生長激素,這個東西它安全嗎?

*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規範用藥,定期複查。

“生長激素是個新藥嗎?長期用藥安全嗎?”

但凡涉及到激素的藥,家長都會比較緊張,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生長激素的前世今生。

生長激素的發展史

1956年波士頓內分泌專家Raben 從人垂體中分離和提純生長激素(hGH),並隨之應用於治療生長激素缺乏症(GHD)。1985年體外成功合成重組人生長激素(rhGH)並可以無限量生產,從而使 hGH的大量臨床應用成為可能。

hGH應用於臨床迄今已有約五十年的歷史,已有逾二十萬患者接受治療。1998年我國國產第一支生長激素粉劑上市,2005年國產第一支水劑上市。

美國 FDA 繼1985年批准hGH用於兒童GHD之後,先後批准其應用於慢性腎功能不全腎移植前(1993 年)、HIV感染相關性衰竭綜合徵(1996年)、Turner綜合徵(1996年)、成人GHD(1997年)、Prader-Willi綜合徵(2000年)、小於胎齡兒(2001年)和特發性矮身材(2003年)等。

生長激素在兒科臨床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有關其應用指徵、劑量、療效及安全性的研究也在逐漸深入。

因為需要長期用藥,所以藥物的安全性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

生長激素的不良反應

1、甲狀腺功能減低:

在開始注射2-3個月後發生,可按需給予L-甲狀腺素片糾正。

2、糖代謝改變:

長期較大劑量地使用生長激素可以使患兒出現胰島素抵抗,空腹血糖和胰島素水平上升,停藥後數月後即可恢復,有糖尿病家族史和肥胖患兒尤須注意。

3、特發性良性顱內壓升高:

生長激素可引起鈉、水瀦留,個別患者會出現顱內壓升高,外周水腫和血壓升高,多發生在慢性腎功能衰竭、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徵(Turner綜合徵)和生長激素缺乏症所導致生長障礙的患兒,可暫停GH治療,並加用小劑量的脫水劑降低顱內壓。

4、抗體產生:

由於製劑純度不斷提高,目前抗體產生率已經逐漸減少,水溶液製劑更少。

5、股骨頭滑脫、壞死:

因為骨骺在治療後生長加速、肌力增強,運動增多時易引起股骨頭滑脫、無菌性壞死,致跛行,也可出現膝關節、髖關節疼痛,呈外旋性病理狀態,可暫時停用hGH並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治療。

6、注射區域性紅、腫或皮疹:

通常數日內消失,可繼續使用,目前已經很少見。

7、誘發腫瘤的可能性:

國際上有關組織曾進行過相關調查研究。根據國家合作生長組和藥物治療研究中心等學術機構的大量流行病學資料,包括對腫瘤患者年齡、性別和種族等人群資訊進行綜合分析。

結果顯示:對無潛在腫瘤危險因素存在的兒童,hGH治療不會增加白血病發生和腫瘤復發的危險,對曾有腫瘤、有家族腫瘤發生遺傳傾向、畸形綜合徵,長期超生理劑量hGH應用時需謹慎。

這麼多不良反應還能用嗎?

看到這裡家長朋友也不要緊張,雖然生長激素的不良反應很多,但是全球超過50萬的患者多年來的安全資料監測顯示:

rhGH治療總體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於3%。

NCGS(1985年由美國基因工程技術公司建立的生長髮育研究資料庫)和KIGS(1987年由輝瑞公司建立的生長髮育研究資料庫)的資料表明hGH治療並不增加1型糖尿病的發生率。

但KIGS的資料確實顯示在接受hGH治療的矮小非GHD(生長激素缺乏症)異源雜合子患者中2型糖尿病發病率增加,但發病率非常低,為34/10萬,一般認為這種增加可能來源於易感個體。

注意!

生長激素有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

糖尿病患兒、骨骺已經閉合、嚴重全身性感染等危重病人、活動性腫瘤或活動性顱腦損傷、孕婦及哺乳期婦女

都不適宜使用生長激素。

在應用生長激素過程中,應每3-6個月在兒科內分泌門診監測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主要檢測的內容有:生長髮育指標、甲狀腺功能、血清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空腹血糖和胰島素、肝腎功能和腎上腺皮疹功能、骨齡、垂體MRI,以及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相信只要規範用藥,定期複查,一定會把藥物不良反應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應豔琴、羅小平,生長激素在兒科臨床的應用——現狀與循證,臨床兒科雜誌,2005,(23)8;

2、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中華兒科雜誌,2008,(46)6;

3、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兒科臨床規範應用的建議,中華兒科雜誌2013,(51)6;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兒科 張欣 吳珺

版權申明

相關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