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健康/ 正文

心梗只想到“麻”和“痛”?這個常見症狀千萬別忽略!

在丁香園的論壇中,有站友丟擲一個在心內科老生常談,卻至關重要的問題:

你見過的心梗主訴症狀有多奇葩?

站友們紛紛留言,分享討論(以下整理自論壇)。

@紫**翧

我急診遇到過吃魚卡刺,指著胸骨上窩的地方疼,檢查咽喉沒發現魚刺,做了食道 CT 也沒發現異物,病人非常肯定自己是卡了魚刺,只好叫她回家觀察,經過醫院急診室門口時暈倒,被急診救回來了。

@周**花

可見於:1。 心前區 + 胸骨後;2。 前胸 + 左肩 + 左腋下 + 左上脂痛;3。 胸骨後 + 頸部痛;4。 後背痛;5。 上腹部疼痛;6。 頸部 + 咽喉;7。 下頜痛 + 咽痛;8。 偏頭痛;9。 左下肢 + 左腹股溝;10。 無痛性心梗,只有心悸不適。

@c**y

時間長了細節有點記不清。女性,糖尿病數年,血糖控制還可以。一側的下嘴唇和無名指指尖發麻,晚上七點多來看急診,沒有任何疼痛,說完症狀我就有點懵圈,這到底是個啥,想了想四十二歲了做個心電圖吧,心電圖顯示前壁心梗,趕緊留觀了,一會兒就嘣嘣嘣地室早、短陣室速了。還好是在醫院。

@零***1

我們都遇到過因為牙疼去口腔科拔牙,口腔科醫生髮現牙齒沒問題,建議去心內科,然後就查出來心梗了 。

還有一個因為肚子痛去了普外科,查出來是真有膽囊炎,就準備手術,術前心電圖發現急性廣泛前壁性心梗,就送到心內科了。

@n***u

我有個既往糖尿病的病人,主訴就是突發大汗淋漓 2 小時,因有糖尿病,排除低血糖後就把心肌酶查了一下,肌鈣高了,急診造影是個右冠閉塞,支架後大汗消失。

@l***6

老公姑父,陣發性頭痛伴噁心嘔吐胸悶一週,在當地磁共振都做了,來找我看神經科,多了個心眼兒做了心電圖,結果是個下壁心梗,馬上拉臺上做造影,三支重度病變,右冠是梗死相關血管,放了倆支架。既往史是每天三頓白酒,一頓半斤+。

@大***3

見過腳趾痛的患者。

@s***0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總說脖子疼的老頭,自己說有頸椎病,接診大夫沒有繼續追究,結果我查房問病人頸椎病平時的感覺時,病人說走一回路就脖子疼,停下休息一回就不疼了,我去,典型心絞痛!

@f***d

見過手麻的,頭暈的。

@B***n

我急診同事遇到一個頸痛左肩痛的男 52 歲的心梗患者,按頸椎病處理了,結果我晚上值班患者突發暈厥,心電圖一拉前壁心梗,血的教訓。

@梧***千

我在武漢基層碰到幾例印象很深的病例,一位 70 歲男性老胃病的病人主訴胃部像很多辣椒在裡面辣,辣的快要受不了一樣的感覺,量了血壓心率都正常,沒有胸悶和出汗,沒有瀕死感,差點當胃病治療,還是常規查了一下心電圖,廣泛下壁心梗,支架手術後緩解。

還有一例,噁心嘔吐伴腹痛,轉到上級醫院後膽心綜合徵沒救過來,挺可惜的。

還有以為自己是肩周炎的,在家扛了幾天沒到醫院看病,到醫院一查心電圖就是心梗,沒來得及搶救就掛了,這樣的病人是最可惜的。

(▲▼上下滑動檢視全部內容)

還有人總結:從頭到腳,疼、麻全考慮心梗。雖然稍帶一些誇張說法,但可見臨床中,對於心梗症狀的警惕性要非常的強。

但今天筆者給大家帶來的病例卻是「奇葩」中的「奇葩」,一起來看一下吧。

1

頑固性呃逆入院,對症治療無緩解

患者,男性,68 歲。

頑固性呃逆 4 天入急診,每 4~6 秒發生打嗝,無其它不適主訴和症狀(如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咳嗽、胸痛、心悸、或勞力不耐受),無加重或緩解因素。

既往:

糖尿病、高血壓、吸菸史。

查體:

除血壓偏高 155/76 mmHg 外,生命體徵正常,其它也正常。

診治經過

:予 2 mg 勞拉西泮,肌注 25 mg 氯丙嗪,打嗝未見好轉,胸片、腹部立位片未見明顯異常(排除食管裂孔疝),予以出院,預約內科門診,告知打嗝會自行好轉。

2

心電圖、肌鈣蛋白提示異常

出院後兩天又因呃逆來急診,仍無其它不適主訴和症狀,肌注 50 mg 氯丙嗪,呃逆只能短暫緩解。安排做了心電圖。

心電圖顯示了一些異常現象,包括:Q 波(II,III,aVF),T 波倒置(I,aVL,V2);測心肌酶譜,肌鈣蛋白 I高達 4。302 ng/mL。

開始給予滴注肝素,口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並收住心內科 ICU,當晚打嗝症狀好轉。

第二天在導管室做 CAG:嚴重的冠狀動脈左迴旋支遠端狹窄(95% )和第一鈍緣支狹窄(70%),在該 2 個部位植入支架。此外,患者左前降支和右冠狀動脈 60% 狹窄,冠狀動脈呈右優勢型,射血分數為 50%。

患者恢復順利,2 天后出院。

3

心梗、呃逆,有何關係?

1)呃逆的發生機制

心梗只想到“麻”和“痛”?這個常見症狀千萬別忽略!

圖 1。 呃逆發生機制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呃逆是一種反射性活動,傳入支由迷走神經、膈神經、胸交感幹組成;

呃逆中心位於 C3~C5,連線中樞神經系統,呼吸中樞,膈神經核,延髓網狀結構和下丘腦;

傳出支(迷走神經、膈神經)與聲門和副呼吸肌、肋間肌和前斜角肌有聯絡。

沿著反射弧傳入支的任何地方的刺激可導致呃逆(膈肌陣發性痙攣,伴有吸氣期聲門突然關閉,發出短促響亮的特別聲音「咯。。。咯。。。」)。

幾乎任何胸部病灶(尤其是心肌梗死)都可刺激迷走神經的胸支引起打嗝。

2)

心梗引起呃逆的可能機制

胃腸道應激反應(胃黏膜受到刺激後,興奮迷走神經);

梗死或缺血心肌對迷走神經刺激;

可能伴發低鈣、低鎂血癥(急性心肌梗死伴發心衰時利尿劑應用,胃腸道反應及其他因素等)。

鈣離子能夠降低神經肌肉興奮性,臨床上低血鈣可表現出一系列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

鎂離子可阻滯鈣離子內流,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內鈣離子從肌漿網內釋放從而降低平滑肌張力,低鎂血癥時,這種抑制作用減弱,使肌張力增高,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

4

什麼時候呃逆需考慮與心梗有關?

若呃逆一般只持續幾秒或幾分鐘,呈自限性,此時可以認為是良性的,也無需特別關注。

若呃逆超過數天或數月,頻繁重複,導致失眠、消瘦和疲勞,此時可能是嚴重基礎病理的唯一症狀,如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肺部疾病、胃腸道疾病、代謝異常、心因性疾病、惡性腫瘤或藥物、心臟病等。應高度警惕!

心梗只想到“麻”和“痛”?這個常見症狀千萬別忽略!

圖 2。 持續性呃逆評估流程圖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5

為何心梗可以呃逆為唯一症狀?

大部分患者是老年人,伴不同程度腦動脈硬化(使大腦調節功能失靈) 及自主神經功能減退(對疼痛敏感性降低),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感覺和痛覺神經傳導均出現異常,從而造成壞死心肌刺激迷走神經僅引起呃逆而無胸痛。

此外有研究表明,呃逆在下壁心肌梗死和右心室梗死患者中發生更頻繁。這可以透過膈神經與纖維的主要部分吻合,從右側到達心包,和迷走神經傳入纖維主要位於下後壁區來解釋。

也有研究表明單壁 AMI 與多壁 AMI 的呃逆發生率有顯著差異,梗死麵積大,呃逆發生率高。心功能越差,呃逆發生率越高;肌酸激酶越高,呃逆發生率越高。

有研究表明疼痛在高膽固醇血癥患者、70 歲以上患者、女性患者中更少見。

關於心梗的症狀,大家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對於有冠狀動脈疾病多種危險因素(糖尿病,高血壓,吸菸,高膽固醇血癥、高齡)的人群,不要想當然,及時做心電圖和心臟實驗室檢查,否則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策劃:ly

題圖:站酷海洛

參考文獻:

1。 Hiccups as the only symptom of 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2012) 30, 266。e1–266。e2。

2。 5 例急性心肌梗死伴頑固性呃逆患者預後分析。中國心血管病研究雜誌 2005 年 10 月第 3 卷第 10 期。

3。 Preferential distribution of inhibitory cardiac receptors with vagal afferents to the inferoposterior wall of the left ventricle activated during coronary occlusion in the dog。Circ Res。1978 Oct;43(4):512-9。

4。 呃逆與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相關因素的分析,中華護理雜誌 2002 年 1 月第 37 卷第 1 期。

5。 僅以呃逆為主訴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一例,中國醫藥 2011 年 7 月第 6 卷第 7 期。

6。 Correlation between symptomatology and site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77 (2001) 163–168。

7。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Acute Stent Thrombosis Presenting as Intractable Hiccups: An Unusual Case。AmJ Case Rep, 2017;18:467-471。

8。 Clinical correlates of acute right ventricular infarction in acute inferior myocardial infar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4 (1989)55-61。

(▲▼ 上下滑動檢視全部內容)

相關文章

頂部